评分及书评

4.5
68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经济问题,事关国家兴衰

    英国牛津大学教授罗伯特・C. 艾伦是当今经济史研究中的一位大家。牛津大学的博雅教学(liberal education)的目的在于培养知识渊博、举止优雅的通才,这本《全球经济史》是他专门为博雅教学而撰写的通识读物,所以也就是专门为经济史学科以外的人士开阔视野、增进知识、提高素质而编纂的《全球经济史》,篇幅最小、涵盖面广,而又雅俗共赏的经济史著作,“短小精悍”!做个通才,就从阅读这类小书开始。苏联 1929 年开始 “大推进” 式工业化,9% 的年均增长速度保持了 24 年之久。1954 年以后苏联的经济增长速度一再下滑,到苏联解体前夕,其经济增长速度几近为零!我认为这是苏联解体的一个重要原因。—— 这是世界各国政治家们首要任务都是发展经济的根本性原因吗?日本的 “经济奇迹”,大家耳熟能详,限于篇幅在此不能详解。但有一个问题特别需要在此申述。有经济学家喜欢拿日本 1991 年的房地产和股市泡沫破灭,经济陷入长期低迷作为警示,告诫国人。其实我认为这纯粹是借用 “虚舟飘瓦” 来危言耸听。罗伯特・C. 艾伦说得好!日本经济繁荣的终结,“有更深层次的原因,那就是支撑日本经济迅速发展的各种条件已不复存在”。日本已经填平了与发达国家之间的鸿沟,“经济增长速度只能和世界技术前沿的拓展速度保持一致 —— 每年增长 1% 至 2%”。“日本经济增长放缓是不可避免的结果。”—— 原来就是这么深刻而简单呀!罗伯特・C. 艾伦说,中国经济如果继续保持增长(他认为年均 6% 就足够了),就必然赶上西方。“中国将再此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制造业国家,在克里斯托弗・哥伦布和瓦斯科・达伽马完成航海探险之前,中国就是世界第一。世界将重新回到起点。” 这个结论,可拭目以待。—— 我们都相信这个结论一定会成真!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276 尽量撇开立场的经济史

      本书为读者回顾了全球范围内的经济发展历史,总结了很多尽可能撇开立场的研究结果。很特色的地方有几个:一是关于工业革命的介绍,告诉我们一方面感叹工业革命带来的伟大成就,另一方面也要知道工业革命的结果其实也只是一种结果。二是经济永远是和政治交媾着的,从来不存在什么纯洁的经济问题。三是关于模式的探索,经典的标准模式和人们还没见识过的新模式,可以预见的是,未来一定会有新的规则和新的模式,绝不是过去的重复。读完后其实对于全球未来的经济还是很有信心的。结合当前的世界形势,全球化虽然受阻,但未来的趋势还是稳定的,那就是必定会是更加有序、理性的全球化主导世界。

        转发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虎虎2022第1⃣️1⃣️本

        经济史和经济学理论确实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本书语言精练,逻辑思路清晰,观点明确,是相对硬核的一本书。但 <或许是偏学术性的原因> 读来略有枯燥,共鸣之处也少了些 < 学术功底有待提高 >👀🙈

          转发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全书在分析各国的经济史时,仿佛拿着一套成功的标尺去衡量,1. 建立关税壁垒,保护本国工业 2. 建立健全的银行投资体系 3. 全民义务教育 很大篇幅是在讲工业革命为什么发生在英国,解释工业革命只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结果,而不是原因。而且对工业革命前后的全球各国的生活水平都有相近的数据,先解释最低生活水平的概念,然后在说到一个地方人民的生活水平,直接用其倍数说明,言简意赅。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英国牛津大学教授罗伯特・C. 艾伦是当今经济史研究中的一位大家,他涉猎的领域十分宽广,思想非常活跃,多有创新之作。如《从农场到工厂:苏联工业革命的再诠释》(2003 年),如《近代英国工业革命揭秘:放眼全球的深度透视》(2009 年)等,一经出版,读者蜂拥,好评如潮。现在我们面前的这本《全球经济史》是他专门为牛津大学的博雅教学(liberal education)而撰写的通识读物。博雅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知识渊博、举止优雅的通才,所以这本专门为经济史学科以外的人士开阔视野、增进知识、提高素质而编纂的《全球经济史》,是我迄今为止所见到的篇幅最小、涵盖面广,而又雅俗共赏的经济史著作。一言以蔽之,“短小精悍”!这本书可以轻松地在一个宁静的周末下午读完。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探讨了技术革命对经济的一些影响,对全球

              各个地区和部分国家概括总结,值得一看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本书主要对 1500 年后世界各地的经济发展差异做出了解释。从而对英国为何能首先实现工业革命;西欧和美国为何能在英国之后也走向富裕;拉丁美洲、非洲、亚洲的大部分国家为何持续贫困;东亚各国何以在二战后获得迅速发展等问题做出了合理解释。其中,作者认为工资水平是影响对各国工业化的重要因素。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经济史不需要大部头!

                  短小精悍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经济和历史的结合

                    没想到居然断断续续看完了,总体印象史料很扎实,帮助我横向了解对比了很多国家的情况,美中不足观点不是很明晰,主要是客观记录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对于观察历史与现实,对于理解经济学本身,这本书都提供了丰富的素材、精彩的角度和有启发的观点。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经济史比经济学有意思

                        全书以各个主要文明的视角把从古至今经济发展的关键要素作了呈现,经济史作家似乎有足够的理由去质疑经济学理论专家,只有在童话故事里面经济起飞的故事才只和人民勤劳领袖智慧有关,现实难以抽象。工业革命之所以发生在欧洲大陆,是因为欧洲大陆拥有现成的煤碳资源,并且在全球化的进程中攫取了大量财富。从经济史的角度,日本并没有所谓的 “失落的三十年”,日本已经填平了和发达国家之间的技术鸿沟,因此经济增长速度只能和世界前沿的拓展速度保持一致,即每年增长 1% 到 2%。亚洲的农民之所以贫困,是因为他们用低廉的价格出售农作物,同时他们缺乏合适的技术。就像中国现代的农民,农产品的价格长期被压制,且缺乏大规模生产的条件。我国新疆的农民就做得很好,新疆的棉花被抑制,难道不是说明了产出有竞争力吗?西班牙从美洲开采了大量的白银,引发了几十年的通货膨胀(产能没有增长,只是货币增长),反而打击了自己的农业和制造业。说明光有聚宝盆是没有用的,和滥发纸币一样无聊。因为工资水平更高,英国人在纺织领域如果只用人力工厂,就竞争不过印度人。这也是发明机器的动力。机器的发明进一步推高工资水平,这就是社会进步的底层逻辑。一个国家完全开放市场和关税,本国的工业制造业就难以建立。但随着柔性制造的发展,手工制造业对应的一部分产品应当会复兴,总有一些领域对成本不敏感,但具体一定的细分市场。寡头经济更喜欢愚民教育,或者说他们对大众教育不感兴趣,没有动力去提倡和发展。殖民国家往往会把最好的人才和产业引导回到本国而非殖民地。但有趣的是,英国政府抢东西还要先立法。现代非洲国家的一个悲剧在于,他们的革命并不彻底,体制上仍然保留许多制约发展的因素。“国家要想存活,部落必须消亡” 如果一个国家的总体体量太小,就不可能在所有方面都做到真正的国产替代,这样做很不经济。如果一个国家的人均分摊资本越少,落后的年限也就越久。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全球经济史是至今仍待书写的历史

                          标准模式:全民教育、投资银行、全国交通下的全国性市场,以及保护性关税。大推进式的模式 —— 以中央计划为主…… 中国特色模式 —— 坚持改革开放、坚持市场经济、坚持现代化、坚持党的领导……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本书是从工业革命时期开始推动技术和生产率提升后对全球经济格局演变的角度来表述和分析的。作者最推荐的是有关德国李斯特的标准 4 模式推动经济增长。我个人不完全认同译者在序言的观点,即中国泡沫不同于日本泡沫。我认为有共同点只是政府正在努力规避系统风险发生,但副作用是有的但不会像日本那样猛烈罢了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科技进步带动经济发展,经济发展改善民众生活。国家调控在东亚起到的作用更大。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从宏观看到了全球的经济发展历程

                                以史可以知兴替,全球各个地方为什么发展好,为什么不好,其实还是由各种因素造成,内部细节,外部融合,配合制度、技术和文化。

                                  转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