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给这本书评了5.0
城争夺战,在战乱连年的汉末三国其实并不起眼,充其量就是一场局部战役而已。而且,参与此战的人,只有马超是比较重要的角色,其他人都是地地道道的小人物。然而,这场战役的特殊之处,就在于它涌现了一群视死如归的忠义之士。其中有男有女,有老有少,堪称一幅悲壮而感人的 “义士群像图”。当然,正如 “春秋无义战” 一样,汉末三国也根本没有什么 “义战” 可言,所有人不过是各为其主罢了。但是,这并不是我们关注的重点。像阎温、杨阜、姜叙、姜叙之母、赵昂之妻这些人,不论他们誓死效忠的对象是刺史韦康、魏公曹操,还是大汉天子刘协,其实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从他们身上集体展现出的那种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的忠烈精神。这,就是中国人的脊梁。这种精神,就是支撑中华民族历经数千年的苦难沧桑而屹立不倒的一根傲骨!生活在今天这个和平年代的我们,有时候会难以理解,为什么有那么多古人把 “忠义” 看得比命还重要?有时候,我们甚至会嘲笑他们愚忠和迂腐。然而,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和平与繁荣并不是这个世界的常态,战争和苦难才是。杀身成仁、舍生取义并不是愚忠和迂腐,而是一种高贵的牺牲精神,也是我们这个族群得以在这个弱肉强食的世界上生存、挺立乃至繁衍不息的一种文化密码。远的不说,从鸦片战争以来的这一百多年,如果不是一群又一群的仁人志士秉承着这种精神,前仆后继地踏上救亡图存的征程,那今天的中国又会是什么样子?所以,记住这种精神,我们才有资格称自己为中国人;记住这种精神,我们这个族群才有资格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并傲然屹立于天地之间!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1分享「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