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8
305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红色后代的成长之路

    近期评论了《我教过的苦孩子》《寻常百姓家》,经常共同学习的 90 后同学推荐这本书,看书中主人公 16 岁在戈壁滩艰苦奋斗挺震撼,我也去豆瓣看看评论大多数都是以为主人公是从底层向上奋斗,这可就错了。这本书是现在著名风投大佬,阿里独董单伟建的青年期自传(53 年生人,写到 1993 年 40 岁时)的经历,现在的年轻人看 50 后年轻的时候都很艰苦,可社会阶层是有很大区别的。作者父亲有文化,1944 年参加革命,解放后在海关总署工作,母亲是外贸部工作秘书,家住北京台基厂头条,那片现在是北京核心区,那时是外贸部和海关总署宿舍大院,小学上的是外贸部干部子弟小学(现在的海淀区二里沟中心小学),标准的红二代。到兵团锻炼 6 年,推荐外贸学院工农兵学员英语专业,79 年毕业留校,英语专业自然是润美。本书原版是英文,再出版繁体版,到这本简体版,内容就需要分析着看了。看作者 70 岁的一生,很幸运的踏准了共和国发展的每个关键点,现在的年轻人应该阅读反思,个人的命运和国家的命运确实是紧密相连,作者后记中记述 2005 年回到当年兵团所在的戈壁,遇到留在戈壁的 “二狗”,感叹命运的不同待遇。这里就要强烈认同李笑来的 “成长才是真正的刚需。价值观决定命运。”,陈海贤 -(自我发展心理学)转折期选择 - 选择的第一原则,是要想清楚是经济选择还是心理选择。我们生逢百年之未有的大变局,选择太重要了,年轻时的磨砺是人生宝贵的财富,这时候再阅读同龄人《梁家河的故事》是否就有更深的感悟呢?

      9
      6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走出戈壁

      人生如梦,不可想象人生如戏,永不放弃走出戈壁,活出自我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走出的不仅仅是戈壁,而是另一个世界

        “私募之王” 单伟建的个人回忆录,书中作者以第一人称的角度讲述了个人成长经历,从文革时期被送到内蒙古戈壁到后来回到北京对外经贸学院学习,并被后续送到美国留学,以 1993 年入职摩根大通收尾。对于单伟建一个人杀出戈壁的人而言,支撑他的也许不仅仅是乐观主义,而是实用主义加长期主义。单伟建善于从身边人获取外来信息和经验,比如李宝权在人情世故上的圆滑、李荣田在时间概念上的较真儿,老易的美国见闻勾起了作者的美国梦等等。即便在戈壁滩,单伟建也还是在做事的过程中学会了高情商说话,懂得人情世故,强大的变通能力,不知疲倦的学习力和洞察人心的同理心。同时,作者的人生哲学也在不断督促他不停地学习,无论受到多大的挫折,都不放弃,必须坚持下去,继续努力,等待下一次机会。历史上有很多人生不逢时,怀才不遇,乃至一辈子一事无成,这是命运使然,没有什么好遗憾的。但是如果哪一天机会来了,因为自己没有准备好而错失良机,那么只能责怪自己。下述是文中单伟建和自己的对话节选:不能因为有点儿风险或问题就不干应该干的事情了,要知难而上。凡事都有风险,走路可能摔跤,上街可能被车撞,但不能因此什么都不敢干了,否则将一事无成。李荣田曾对我说,浪费时间就是对自己犯罪。这句话影响了我一辈子,任何时候我如果无事可做就深感自责,他的话敦促我不停地读书、工作或做点儿有用的事情。要设身处地从别人的角度想问题,三思而后行,这样就会少做后悔的事情。吃亏多了,就不会感情用事。说话直言不讳,意气用事,结果会摔很多跟头。轻信和冲动会吃大亏。人们不喜欢和自己不太一样的人,必须和群众打成一片,广交朋友。我一直坚持自学,周围没几个坚持读书的,所以我要不断学习,随时准备着,不辜负自己。面对当众被泼冷水时,如果稍稍表现失态,不仅让被人看笑话,而且等于放弃将来的机会。我在考试的时候揣摩考官的心理,以结果倒逼原因,投其所好。在最心灰意冷的时候,我反复提醒自己,自我放纵就是对自己的犯罪。我的贡献远远超过我的工资。机会转瞬即逝,当机会来临的时候要马上抓住。我的人生哲学就是不断地学习,做好准备,当机会来临的时候能够抓住机会。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成功非偶然

          之前读了单伟建先生的《金钱博弈》,时常感叹怎么会有人如此不屈不挠地去无休止地谈判,其目标感和意志力之强,难以想象。我曾设想如果换作是我,可能最多谈判是个来回。终于,在读完这本《走出戈壁》之后,我知晓了其中原因。作者所经历的那个年代,从今天来看,是一个充满磨难、平凡又传奇的年代。在那个寸草不生毫无希望的戈壁滩埋下梦想,并且孜孜不倦地耕耘梦想,直到梦想破土、开花,带着梦想之花走出那片 “贫瘠” 的戈壁,试问还有什么困难可以将其击败、令其退缩?对他而言,走出戈壁、获取成功,是必然的。而对我而言,有了前人的榜样,我也会走出自己的一个个 “戈壁”。PS:单伟建先生献出汗水、泪水及青春的内蒙古,便是我的故乡。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向共和国那个年代下过乡吃过苦贡献过自己青春又不甘被命运摆布努力奋进的一代人致敬。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一部个人的成长史,文有尽而意无穷,对个人的发展有很多借鉴之处。浪费时间就是对自己的犯罪,一辈子没有机会也要时刻准备着,没有条件自己也要想办法创造条件,在单伟建的成长过程中都闪闪发光。单伟建能成为一代私募之王,他的成长与国家改革开发无法分开,他成为那个时代在多方面都需要的人才,也成就了他。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应该继续把后半段给补上

                单老师回顾了前半段,正是那个岁月磨砺了不屈不挠的精神,也在国家开放的契机抓住机会走了出去。后半段又深入东南亚,投资把脉中国,这个更能让我们了解单老师视角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期待。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我的父辈

                  单老师跟我父亲算同龄,比我父亲年纪稍大。看到他们的命运我也无限感慨。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值得阅读的好书

                    作者从知青 "上山下乡" 的年代讲起,他在沙漠地带的六年时光,以及后面读书出身的异国经历。读来让人不忍释手。书中时不时出现的 "劳作常识",在作者简洁易懂的描述下,不断教我学习新知识。比如 "木工长、铁匠短" 是因为木材尺寸留长了可以锯短,铁器短了可以敲打变长。读来实在是一种享受,就像一位老师傅,在身边娓娓教导。也足见作者的观察力以及教授能力。作者用了大量篇幅描写当时生活的艰困,带读者如临其境。而在沙漠的时候,大好青春用在时常无用功身上,更显坚守者的难能可贵,虽然常常没有所回报。作者多次失去机会,特别是读书一直没有拿到名额。等作者入学,新教师算起来是同年参加劳动的人,只不过早了几年拿到读书机会。在那个时代的最终得利者,粗看是弄虚作假者、趋炎附势者,实则作者在用自身经历阐述 —— 君子以自强不息。干活有人偷懒时,他没偷懒;有人做假离开时,他在坚守;读书名额失去时,他没放弃。作者改变不了所处的环境,他便做好他自己能做的事情。比如他每天花一小时去与他人聊天、去自学排球规则做裁判,就为了跟大家加强印象,获得广泛的群众支持。几十年后重返沙漠,当女同志一眼喊出他的名字,当作者一眼喊出 "二喜、二狗",你不得不佩服作者当年所下的功夫之深。时代、沙漠、领导,都很苦。但个人可以努力争取,争取机会往自己偏移。即便努力了也未能如愿,还是要牢记初心,自己要对得起自己。当作者终于在自由环境下读书时,更是展现作者办事给力的一面,读来让人长舒一口气。终于,终于看到曙光了。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真实的故事

                      单伟建写的个人经历。他参加过 “大串联”,在内蒙古下乡六年。文革结束后几经波折成为外贸学院的工农兵学员。后来在美国获得经济学博士并在沃顿商学院任教 6 年。现任美国财长耶伦老太太曾是他的博导。一个经历坎坷受尽磨难而从不言弃的人,他的真实故事感人至深,非常值得一读。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向前走,莫停留

                        人和人之间的差别经过 60 年已经变得差别这么大了。同一个宿舍的这几年已经差别很大了

                          转发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大时代里不平凡的平凡人的史诗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读后感

                            笔者仅系统接受了小学教育,在本应接受中学教育的花样年华期间,被送到了内蒙古隔壁滩上开荒。这 6 年期间,吃不饱,穿不暖,基本上每天都有长时间的重体力活。笔者还不忘挤出一切时间读书学习。     恢复高考后,尽管笔者接连几次错事上大学的机会,但是笔者没有自暴自弃,怨天尤人,而是不断打磨自己的个性,广结人缘,增加自己工作的可视度,曝光度。     最终,笔者顺利返京上大学,上大学后笔者仍然坚持高强度自学,当有机会来临时,再次把我住赴美留学深造的机会。    赴美留学后笔者在相对短的时间内确定硕士、博士学位,最后到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任教……     一个仅有小学文化的 “知青” 能取得如此成就,再次应证了一句话 “越努力,越幸运”“尽己可能,阅读所有”!与大家共勉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知识、运气改变命运其中知识是底子,保证运气来的时候接的住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几度唏嘘,几度感动,几度无奈,几度愤怒。作者那一代人大好的人生就被那个时代无情地锁住并消耗在荒芜的戈壁,并最终消散成尘烟。单先生的经历既有时代对个人命运的玩弄,又有个人对时代的反抗和挣脱。看到单先生走出戈壁,走出国门;看到单先生每遇挫折,都因为不妥协和顽强精神而获得贵人青睐,自助者天助从而柳暗花明;看到单先生后来的成就和选择;看到单先生能把自己的经历写成这本书呈现给没有经历过那个时代的读者…… 心中满是感动和感激。时代带给人绝望,人们却总是从中寻找希望。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笔者的知青生活既真实又残酷,为笔者能够一次次抓住机遇,过上完全不一样的日子,感到不易和高兴。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机会只给有准备的人

                                    机会只会给时刻准备着的人,说的就是本书的作者单伟建:因为文革,没读完小学才 15 岁的单远赴内蒙古乌拉特前旗支边,种地、垒房、打芦苇、干农活、挖沟渠,学当赤脚医生、学当排球裁判,时时不忘看书,向周边的臭老九们学习…… 正因为其坚韧不放弃的毅力,一波三折,6 年后(1975 年)才走出(文化)戈壁,考进北京对外贸易学院,1980 年到旧金山大学当访问学者,却想办法成为学生完成了硕士、博士学位,到世界银行工作一小段时间后,成为宾大沃顿商学院的老师…… 后来辞职加入摩根大通银行搞投行,到新桥资本搞 PE,成功收购韩国第一银行、中国深发展…… 单老师能用平淡简单又带着自嘲的叙述,把复杂的事讲清楚明白,令人手不释卷,不知不觉中已把书看完。十年功夫,一个没上过中学的农民工,变成美国顶尖大学的教授,这个经历实在是奇迹,虽有诸多机缘巧合,但这种坚持不放弃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走回头路会造成不稳定,没有人可以逆转历史的车轮。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想要躺平的时候,看看这本书。

                                        203 年读完的第六本书,22 万字的《走出戈壁》,作者单伟建。看这本书是因为在看《金钱博弈》时,作者时不时的提到这本书,而且我对文革时知青的经历(尤其是那些后来出书写这段经历的人)很感兴趣。我们只是时代浪潮中的一抹浪花,虽然有浪到潮头的权利和机会,但是能否一浪到顶,除了自身的努力还取决于时代的大势。作者从帝都的小学生乘着时代的快车,一步跌入谷底进了戈壁,半大孩子就开始干着沉重且毫无意义的强体力劳动,每天还要和饥饿作斗争…… 戈壁滩的日子,一过就是数年。直到时代大势改变,大学恢复招生,才看到走出戈壁(改变人生)的一线希望。上个大学,几经波折,但结果还是好的。上大学后,作者仿佛开了挂,主角光环异常耀眼,但我觉得只不过是作者难得的读书和改变命运的机会,百分之一万的珍惜。在戈壁滩白天那么辛苦,晚上都能坚持看书,何况是在条件大为改善后的象牙塔中。想起一个词:鲤跃龙门。别人只看到跃龙门后的一步登天、飞黄腾达,却看不到鲤的一次次努力、一次次尝试,即使头破血流,即使粉身碎骨也要越过龙门的努力和决心。别人的成就有运气的成分,但是没有常人无法做到的努力和坚持,机会或是运气来了,又有几个人能接得住?!所以,还是踏踏实实的努力吧!着眼自己点滴的进步,做一个自知、自足,孤芳自赏的努力人未尝不可。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机会源于准备

                                          没有日复一日的坚持学习,锤炼自身,单博士不会获得各种阶层跃迁的机会。没有与人为善、坚持做好本职工作的习惯就不会有众多贵人的相助。机会源于自身的准备,成功要趟过荆棘之路。

                                            转发
                                            评论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