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给这本书评了5.0大秦帝国
#管中窥豹读书计划第 876 本(149)#《大秦帝国 1》🚢通常意义上,“帝国” 是一个历史概念。它一般包含三个基本标准:其一,统一辽阔的国土(帝国没有小国家);其二,专制统治(帝国没有民主制);其三,强大的军事扩张(无扩张不成帝国)。秦在这三个方面都表现得极为鲜明,可算是典型的古典帝国,而不是一个普通的王朝。这部描述秦生灭兴亡过程的长卷历史小说,就叫了《大秦帝国》。🚢大秦帝国与罗马帝国的历史命运却是截然不同的。这里有两个基本方面特别值得注意:其一,秦帝国统一大政权存在的时间极短,只有十五年;而罗马帝国却有数百年大政权的历史。其二,秦帝国创造的一整套国家体制与文明体系,奠定了中国文明的根基,而且绵延不断地流传了下来;具有数百年历史的罗马帝国,却在历史更替中变成了无数破碎的裂片,始终未能建立一脉相承的统一文明。🚢帝国兴亡沉浮的五百多年(从秦立诸侯国到帝国二世灭亡),是中国历史上最为自由奔放、充满活力的大黄金时代。一个 “礼崩乐坏,瓦釜雷鸣,高岸为谷,深谷为陵” 的剧烈变化时代。用历史主义的话说,那是一个大毁灭、大创造、大沉沦、大兴亡,从而在总体上大转型的时代。青铜文明向铁器文明的转型,隶农贵族经济向自由农地主经济的转型,联邦制国体向中央统治国体的转型,使中华民族在那个时代达到了农业文明的极致状态。🚢秦帝国时代开创奠定的强势生存传统起了决定性的作用。这种强势生存精神,可以概括为六个基本方面:其一,彻底的不断的变法革命,以激发民众最旺盛的活力与国家最强大的实力为生存之本;其二,对外部野蛮民族与愚昧文明的冲击,实行 “强力反弹,有限扩张” 的战略;其三,整合统一,霸气巍巍;其四,统一架构文明载体,使不同习俗的民族分支在同一文明载体下凝聚起来;其五,兼容并蓄,消解融合外部流入的不同文明;其六,崇尚法制,实行英才治国。🚢夜晚的逢泽,分外美丽。六大行辕区的各色灯火,在浩渺的逢泽水面倒映出一个流光溢彩的灿烂世界。军旗猎猎,刁斗声声,有军营之壮美,却无战场之杀气。初夏尚有凉意的微风中,逢泽弥漫出一片华贵的侈糜。六国会盟总幕府,设在逢泽北面依山傍水的山腰草地上,地势略高于其他五国行辕驻地。五国行辕对盟主行辕的总幕府,恰好形成五星捧月之势。目下,盟主行辕所在的山地岗哨林立,山腰幕府内灯火通明。🚢正是夕阳西下时分,幽暗漫长的峡谷在大山之中开出了一个抽屉,这就是闻名天下的函谷险道。因其纵深有如长匣 —— 函,时人称为函谷。这条函谷险道,位处黄河骤然东折后的南岸,东起崤山,中间穿过夸父逐日大渴而死的桃林高地,西至潼水渡口,莽莽苍苍长约一百余里。峡谷两岸高峰绝谷,峻阪迂回,一条大道在谷底蜿蜒曲折,是山东 —— 崤山以东 —— 通往关中的唯一通道,号称函谷天险。🚢天下连年征战。然但凡举兵,都必找一个堂而皇之的理由。否则,师出无名,士气民心必然低落,联兵作战也会有诸多困难。秦国对密探拘而不杀,就是向天下昭示,秦国愿意同六国和解。若拘而尽杀,则公然和山东六国立结血仇。如此,六国朝野都会对秦国恨之入骨,纵然尽力斡旋,怕也难逃兵灾。唯其如此,六国密探非但不能杀,还当保护其财货,善待其人身,照常让他们在秦国经商,去留自便。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6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如果秦国是家企业,那它是这样发展的你从什么时候开始觉得自己老了呢?25 岁之前,我老觉得自己年轻,总想着玩,还总嫌时间过得太慢。可 25 岁一过,就开始觉得时间太快,开始害怕年龄,害怕悄悄爬上脸颊的第一条皱纹。还来得及害怕时,一晃又到了 30 岁。30 岁不再追求时尚流行,重新听起了《海阔天空》,闲时也总是翻出从前的照片,也不再看青春小说,而是关注起了历史。就像最近入手的这套历史小说《大秦帝国》精华版,现在再大块头的书也不再觉得难,脑袋里反而经常浮现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套书是著名历史小说家、孙皓晖教授历时 16 年完成的 500 余万字的《大秦帝国》的精华版,卷幅由原来的 11 卷缩减到了现在的 5 卷。《大秦帝国》讲述了秦国由积贫积弱发展到无敌强国统一六国的全过程。秦孝公初期,秦国非常的贫穷落后,山东六国更欲合伙吞灭,秦孝公一面割地媾和,忍辱负重,一面大求贤才,重用卫鞅变法。卫鞅也就是我们所熟知的商鞅。卫鞅之于秦国,犹如救命之甘霖。君臣二人由此也谱出了一段佳话。秦国经过二十多年的变法,一举收复河西,秦国犹如一头雄狮,震慑了还在乱斗的山东六国。初尝胜利果实的秦国,犹如创业成功并在行业站稳脚跟的企业,前景一片光明。但历史又告诉我们,从来变法者没有一个好下场,卫鞅亦是如此。孝公的病逝,也意味着卫鞅的陨落。卫鞅虽然最终被执行了车裂之刑,但好在变法已经深入人心,新君也在坚定地走变法之路,这是秦国日后得以统一六国的根基所在。企业创始人的相继离开,对正蓬勃发展的企业而言无疑是个晴天霹雳,但好在新任掌门人能坚持企业的方针。商鞅陨落,秦国经历了一个平稳发展期,但这并没持续多久。曾为秦君献策称王,不被采纳,又遭地痞羞辱的苏秦再次出山,说服六国合纵抗秦,48 万大军开赴函谷关。秦国面临着生死存亡的威胁。但秦国注定承受了历史赋予的统一六国的使命,历史把张仪推了出来。此时的秦国就像资金严重周转不灵,甚至面临倒闭破产的风险,它急需一股强大的新资金的进入。张仪和苏秦,师出鬼谷子,两人又是好友,又都是当世有名的纵横家。苏秦第一次献策的目标正是秦国,而张仪则完全没考虑过秦国。但历史又是这样可笑,两人第一次献策均告失败,又都在山中苦研三年再次出山而目标又正相反。所以可以说,山东六国与秦国的矛盾,是苏秦与秦国的矛盾,也是苏秦与张仪的较量。现在看来,历史选择了张仪,选择了秦国。但在强大的六国同盟面前,张仪怎么就能运筹帷幄,让秦国化险为夷呢?秦国又是怎么统一六国,建立霸业的呢?答案就在这套《大秦帝国》里。秦国离我们这个年代已经很远了,我们普通人是没办法去一一考证了,但好在有历史小说能把我们带回那个时代。让我们一起去历史的长河里一探究竟吧。如果你也喜欢,欢迎一起交流。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2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大秦帝国是中国统一文明的正源,在五千年历史中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大秦能够成为让山东六国望而生畏的虎狼之邦,其中不可或缺的一个人物应该有商鞅,其影响力之大,已成为不仅秦国乃至后世永恒的憧憬。商鞅就是卫鞅,看国籍,卫鞅是卫国人;看血统,他是卫国公孙,称为公孙鞅;看名字,他在秦国立功,受封商於十五邑,被称为商鞅,也被尊称为商君。在第一部里,孙老师给我们讲了公孙鞅的谋职之路。从公叔痤的家臣到秦孝公的麾下,商鞅的刑名之学正中秦孝公下怀。《大秦帝国》不单单告诉我们一代大秦是如何崛起,更是通过这段辉煌的历史警示着我们后人。作者孙皓晖,学者型作家,获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用 30 年文史沉淀,历 16 年写作之功,为我们一朝奉献出这部 500 万言,共六部 11 卷的《大秦帝国》。商鞅变法无论在任何时期都堪称改革成功的经典案例。商鞅变法最令人震撼的,是把激励机制稍微调整一下,富国强兵就不难,因此不论是治理一个国家还是管理一家公司,核心任务只有一件事,那就是设计一套激励机制。只要机制设计得好,所有的人都会被这套机制自动驱赶到你想把他们驱赶到的地方。那商鞅的变法究竟是如何成功的呢,其实就是追求利益最大化。公司要想保持竞争力,必须找到一个推动公司运行的发动机,而战争就是保持秦国活力的永动机。商鞅把秦国人民变成战争机器上的螺丝钉,对领导无限盲从,因此秦国人很容易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按道理讲商鞅变法让帝国崛起的快捷又高效,可为什么我们对秦帝国的变法又如此痛恨呢。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致力于把天下变成文化荒漠,其目的就是愚民,让秦国人意识到自己不是工具人。而商鞅牺牲了秦国的人性,为秦国野蛮生长做出了牺牲。历史学家刘勃老师说:“帝国内部的矛盾如此之多,有凌驾于所有人之上的皇帝在,各方矛盾可以被拉回到谈判桌上来,可能被逼到宫廷的阴暗角落里去,但总还不至于被释放到战场上。” 所以,“有时候,一个东西你不能只看到它的存在造成了多少麻烦,还得看到,如果没有它,又会产生多少麻烦。” 在后面的三部书里,我们又会看到,秦始皇统一天下后,不但拆毁了郡县的城墙,还收缴了天下的兵器。这些兵器运到咸阳销毁后,又铸成了十二个巨大的金人,其目的是天下一统后再也不会有战争。想象一下,在中国历史上,竟然有过那么一个短暂的时间,在帝国的内部,从帝都到郡县,都没有具备军事功能的城墙。秦始皇给整个帝国修了一道伟大的墙,这就是长城,也预示着长城以内,天下一家。简简单单的来写大秦帝国的荣辱兴衰很词穷,伟业的勾心斗角和一统天下后的帝国想象就要看看这部《大秦帝国》了。读历史不在于里面事情的错与对,而是给我们提供了多个视角,让我们后人知道秦帝国是如何横空出世,又昙花一现的。
1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赞分享「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