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8
11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历史以自己的脚步在向前走,旁若无人。

    大家好!今天阅读史铁生的第五本作品《我的遥远的清平湾》,这是史铁生经典中篇小说集,谱写平凡人的生命长诗,关于命运、信念与爱的小说经典。《我的遥远的清平湾》主要收录史铁生先生重要的中篇小说或先锋文学作品,包括《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关于詹牧师的报告文学》《插队的故事》《礼拜日》《原罪・宿命》等,思想深刻,构思奇特,探讨人生、命运、文化、信仰、情感、宗教等命题,这场文学盛宴,带给读者丰富的精神启迪和高品质的阅读享受。2、阅读难度:3 颗星作为一本中篇小说集,这本书写的是史铁生插队的年代发生的故事,透过陕北本地加上特殊年代的事件,史铁生笔下的清平湾成为了他和伙伴们的心灵圣地,难度应该是在于那个特别的年代发生的事情已经是几十年之后的我们难以置信的,时代的变迁会让我们失去对一些遥远事务的关注,一味地看前方的路,来时的路似乎只留在了相片之中,能够随着作者的笔下,回到过去,也是一次难得体验。我插队的时候喂过两年牛,那是在陕北的一个小山村儿 —— 清平湾。我们那个地方虽然也还算是黄土高原,却只有黄土,见不到真正的平坦的塬地了。由于洪水年年吞噬,塬地总在塌方,顺着沟、渠、小河,流进了黄河。从洛川再往北,全是一座座黄的山峁或一道道黄的山梁,绵延不断。树很少,少到哪座山上有几棵什么树,老乡们都记得清清楚楚;只有打新窑或是做棺木的时候;才放倒一两棵。碗口粗的柏树就稀罕得不得了。要是谁能做上一口薄柏木板的棺材,大伙就都佩服,方圆几十里内都会传开。细细品味,深深思考,读这本书会有不一样的启发。3、精彩段落:①老牛把牛赶到山里,正是晌午。太阳把黄土烤得发红,要冒火似的。草丛里不知名的小虫子 “嗞 —— 嗞 ——” 地叫。群山也显得疲乏,无精打采地互相挨靠着。方圆十几里内只有我和破老汉,只有我们的吆牛声。哪儿有泉水,破老汉都知道;几镢头挖成一个小土坑,一会儿坑里就积起了水。细珠子似的小气泡一串串地往上冒,水很小,又凉又甜。“你看下我来,我也看下你……” 老汉喝口水,抹抹嘴,扯着嗓子又唱一句。不知他又想起了什么。最讨厌的是破老汉喂的那头老黑牛,称得上是 “老谋深算”。它能把野草和田苗分得一清二楚。它假装吃着田边的草,慢慢接近田苗,低着头,眼睛却溜着我。我看着它的时候,田苗离它再近它也不吃,一副廉洁奉公的样儿;等我刚一回头,它就趁机啃倒一棵玉米或高粱,调头便走。我识破了它的诡计,它再接近田苗时,假装不看它,等它确信无虞把舌头伸向禁区之际,我才大吼一声。老家伙趔趔趄趄地后退,既惊慌又愧悔,那样子倒有点儿可怜。其实,喂牛没什么难的,用破老汉的话说,只要勤谨,肯操心就行。喂牛,苦不重,就是熬人,夜里得起来好几趟,一年到头睡不成个囫囵觉。冬天,半夜从热被窝里爬出来的滋味可不是好受的。尤其五更天给牛拌料,牛埋下头吃得香,我坐在牛槽边的青石板上能睡好几觉。破老汉在我耳边叨唠:黑市的粮价又涨了、合作社来了花条绒、留小儿的袄烂得露了花…… 我 “哼哼哈哈” 地应着,刚梦见全聚德的烤鸭,又忽然掉进了什刹海的冰窟窿,打个冷颤醒了,破老汉还没唠叨完。秋天,在山里拦牛简直是一种享受。庄稼都收完了,地里光秃秃的,山洼、沟掌里的荒草却长得茂盛。把牛往沟里一轰,可以躺在沟门上睡觉;或是把牛赶上山,在下山的路口上坐下,看书。秋天的色彩也不再那么单调:半崖上小灌木的叶子红了,杜梨树的叶子黄了,酸枣棵子缀满了珊瑚珠似的小酸枣…… 尤其是山坡上绽开了一丛丛野花,淡蓝色的,一丛挨着一丛,雾蒙蒙的。灰色的小田鼠从黄土坷垃后面探头探脑;野鸽子从悬崖上的洞里钻出来,“扑棱棱” 飞上天;野鸡 “咕咕嘎嘎” 地叫,时而出现在崖顶上,时而又钻进了草丛…… 我很奇怪,生活那么苦,竟然没人捕食这些小动物。也许是因为没有枪,也许是因为这些鸟太小也太少,不过多半还是因为别的。譬如:春天燕子飞来时,家家都把窗户打开,希望燕子到窑里来做窝;很多家窑里都住着一窝燕儿,没人伤害它们。谁要是说燕子的肉也能吃,老乡们就会露出惊讶的神色,瞪你一眼:“咦!燕儿嘛!” 仿佛那无异于亵渎了神灵。②我的清平湾种完了麦子,牛就都闲下了,我和破老汉整天在山里拦牛。老汉不闲着,把牛赶到地方,跟我交代几句就不见了。有时忽然见他出现在半崖上,奋力地劈砍着一棵小灌木。吃的难,烧的也难,为了一小把柴,常要爬上很高很陡的悬崖。老汉说,过去不是这样,过去人少,山里的好柴砍也砍不完,密密匝匝的,人也钻不进去。破老汉有个弟弟,我就是顶替了他喂牛的。据说那人奸猾,偷牛料;头几年还因为投机倒把坐过县大狱。我倒不觉得那人有多坏,他不过是蒸了白馍跑到几十里外的车站上去卖高价,从中赚出几升玉米、高粱米。白面自家舍不得吃。还说他捉了乌鸦,做熟了当鸡卖,而且白馍里也掺了假。破老汉看不上他弟弟,破老汉佩服的是老老实实的受苦人。一阵山歌,破老汉担着两捆柴回来了。“饿了吧?” 他问我。“我把你的干粮吃了。” 我说。“吃得下那号干粮?” 他似乎感到快慰。他 “哼哼唉唉” 地唱着,带我到山背洼里的一棵大杜梨树下。“咋吃!” 他说着爬上树去。他那年已经五十六岁了,看上去还要老,可爬起树来却比我强。他站在树上,把一杈杈结满了杜梨的树枝撅下来,扔给我。那果实是古铜色的,小指盖儿大小,上面有黄色的碎斑点,酸极了,倒牙。陕北的说书实际是唱,弹着三弦儿,哀哀怨怨地唱,如泣如诉,像是村前汩汩而流的清平河水。河水上跳动着月光。满山的高粱、谷子被晚风吹得 “沙沙” 响。时不时传来一阵响亮的驴叫。破老汉搂着留小儿坐在人堆里,小声跟着唱。亮亮妈带着亮亮坐在窑顶上,穿得齐齐整整。留小儿在老汉怀里睡着了,她本想是听完了书再去饲养场上爆玉米花的,手里攥着那个小手绢包儿。山村里难得热闹那么一回。有天夜里,我几次起来给牛添草,都发现老黑牛站着,不卧下。别的牛都累得早早地卧下睡了,只有它喘着粗气,站着。我以为它病了,走进牛棚,摸摸它的耳朵,这才发现,在它肚皮底下卧着一只牛不老。小牛犊正睡得香,响着均匀的鼾声。牛棚很窄,各有各的 “床位”,如果老黑牛卧下,就会把小牛犊压坏。我把小牛犊赶开(它睡的是 “自由床位”),老黑牛 “扑通” 一声卧倒了。它看着我,我看着它。它一定是感激我了,它不知道谁应该感激它。那年冬天我的腿忽然用不上劲儿了,回到北京不久,两条腿都开始萎缩。4、春幸启发:历史以自己的脚步在向前走,旁若无人。去年回清平湾去,当然走了头一条路。同行的几个人连背带抱把我弄上卧铺车厢。我平生头一回坐卧铺。追溯到上一回坐火车,还是在插队的时候。北京站没有什么变化,和十六年前去插队的时候差不多。不过站台上人群的色彩变了。那时候都是蓝的、灰的、国防绿,如果见一点儿红色,确定无疑是袖章或者语录本。现在处处是披肩发、牛仔裤、国际流行色。不过十几年罢,历史的脚步不算慢。换一种说法也对:十几年啦!还不算慢?还要怎样才算慢?火车又很平稳地起动了。仿佛就在昨天。于是眼前渐渐开阔。火车行驶的声音在旷野上散开,也显得弱小、轻飘。凡是树木茂盛处,就是一个村落。村子里的人见了火车头也不抬。在我们那儿,不少老婆儿连汽车也没见过,更别说火车。清平湾不通汽车,要看汽车得翻两架大山到几十里外的小镇上去,那些老婆儿们的三寸金莲又走不动。套上驴车专程去看一回吧,她们又觉得那太近奢侈和浪费。她们倒都见过飞机,是胡宗南的轰炸机。这本书让我印象最深刻的,莫过于史铁生讲述十几年前后两次前往清平湾的经历,历史滚滚向前,世界日新月异,不断有新事物抹去旧事物的痕迹,仿佛他们从未出现一样,然而终归会有人记得他们的存在,有人选择前进也有人选择停留,这样才构成了世间百态。 感觉真空相关推荐身不由己,请照顾好自己阅读 1441 人一旦开窍后,会发生哪些改变?阅读 630 发烧了阅读 1233 过来人说的话,没过来的人是听不进去的阅读 913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读史铁生的书,感觉人往往很难逃脱命运的羁绊。命运有时候像个泼妇,当她扇完了你的左脸,你以为会放过你的时候,她会继续猝不及防地扇你的右脸。既然想要活下去,带着一个掌印,并不天然就比带着两个掌印的优越。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大彻大悟看人生

        一个受了大苦大悲的人,却恰恰可能是得了大智慧。苦与乐、喜与悲、光明与黑暗,永远都是不能分离的整体,一面没有了,另一面也必将不能存在。好好珍惜吧,无论你正感觉到哪一面。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经典之作,有幸遇见

          一段作者参与过的历史,跃然纸上。让读者久久不能忘怀

            转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