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7
656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满眼文气 正视人生 最喜东坡

    🍀林语堂先生的《苏东坡传》才读序言,便不禁叫好。🍀在序言中,林语堂先生说,我写苏东坡,没有什么特别的理由,只是以此为乐而已。谁能不喜欢苏东坡呢?🍀满眼已经是文气满满,特别喜欢序言中引用苏东坡的诗句 "春鸟秋虫之声"" 猿吟鹤唳本无意,不知下有行人行。"🍀苏东坡自己" 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卑田园乞儿。眼前见天下无一个不好人 "。所以他过得如此轻松,自在。🍀佛教的否定人生,儒家的正视人生,道家的简化人生,都让苏东坡的心灵中见识到,而且混合成的他独特的人生观🍀林语堂先生的文字真是美呀。

      转发
      2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我的第一本苏东坡

      从语文课本上接触到的几首绝妙好辞开始,对苏东坡这位千古奇才的了解越来越多。对于并非出生在书香门第的一般人来说,那些年网络科技科技还不像今天这么发达,要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书,是很难的。我那时候阅读课外知识的一个重要渠道,就是学校门口的旧书摊。直到那一次,看到这本《苏东坡传》。那时候课堂上刚刚学完《赤壁赋》,满脑子都是一幅场景,大概就是”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以及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这些。当时看到这本破旧的书,一下子被其中的内容吸引了。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这应该是那个时候我最喜欢的一句诗。苏东坡的人生历程,与林语堂的人生,在这部作品里,跨越千年,隔空呼应。读书读人,有空可以去翻看林语堂的百科资料。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蛇的智慧,兼有鸽子的温柔敦厚

        每日一书:《苏东坡传》。苏东坡是个禀性难改的乐天派,是悲天悯人的道德家… 苏东坡的人品具有一个多才多艺的天才的深厚、广博、诙谐,有高度的智力,有天真烂漫的赤子之心 —— 正如耶稣所说,具有蛇的智慧,兼有鸽子的温柔敦厚。苏东坡是个禀性难改的乐天派,是悲天悯人的道德家,是黎民百姓的好朋友,是散文作家,是新派的画家,是伟大的书法家,是酿酒的实验者,是工程师,是假道学的反对派,是瑜伽术的修炼者,是佛教徒,是士大夫,是皇帝的秘书,是饮酒成癖者,是心肠慈悲的法官,是政治上的坚持己见者,是月下的漫步者,是诗人,是生性诙谐爱开玩笑的人。可是,这些也许还不足以勾绘出苏东坡的全貌。我若说一提到苏东坡,在中国总会引起人亲切敬佩的微笑,也许这话最能概括苏东坡的一切了。苏东坡的人品具有一个多才多艺的天才的深厚、广博、诙谐,有高度的智力,有天真烂漫的赤子之心 —— 正如耶稣所说,具有蛇的智慧,兼有鸽子的温柔敦厚,在苏东坡这些方面,其他诗人是不能望其项背的。这些品质之荟萃于一身,是天地间的凤毛麟角,不可多见的。而苏东坡正是此等人!有一次,苏东坡对他弟弟子由说了几句话,话说得最好,描写他自己也恰当不过:“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儿。眼前见天下无一个不好人。” 所以,苏东坡过得快乐,无所畏惧,像一阵清风度过了一生,不无缘故。苏东坡一生的经历根本是他本性的自然流露。从佛教的否定人生、儒家的正视人生、道家的简化人生,这位诗人在心灵识见中产生了他的混合的人生观。若与西方相似之人比较,李白 —— 一个文坛上的流星,在刹那之间壮观惊人的闪耀之后,而自行燃烧消灭,正与雪莱、拜伦相近。杜甫则酷似弥尔顿,既是虔敬的哲人,又是仁厚的长者,学富而文工,以古朴之笔墨写丰厚之情思。苏东坡则始终富有青春活力。以人物论,颇像英国的小说家萨克雷;在政坛上的活动与诗名,则像法国的雨果;他具有的动人的特点,又仿佛英国的约翰生。苏东坡虽然饱经忧患拂逆,他的人性更趋温和厚道,并没变成尖酸刻薄。今天我们之所以喜爱苏东坡,也是因为他饱受了人生之苦的缘故。试想一想,欧阳修向同僚说的话,那该有何等的力量啊!他说:“读苏东坡来信,不知为何,我竟喜极汗下。老夫当退让此人,使之出人头地。” 这种话由欧阳修口中说出,全京人人都知道了,据说欧阳修一天对儿子说:“记着我的话。三十年后,无人再谈论老夫。” 他的话果然应验,因为苏东坡死后的十年之内,果然无人再谈论欧阳修,大家都谈论苏东坡。他的著作在遭朝廷禁阅之时,有人还暗中偷读呢。在丈夫生活最活跃的那些年,她一直与他相伴,抚养堂姐的遗孤和自己的儿子,在丈夫宦海浮沉的生活里,一直和丈夫同甘共苦。男人一生在心思和精神上有那么奇特难言的惊险变化,所以女人只要聪明解事,规矩正常,由她身上时时使男人联想到美丽、健康、善良,也就足够了。那个皇宫的门吏名叫郑侠,他看见成群的农民从东北逃到京都,充塞在街道之上。他知道绘画比文章力量更大,他心想画几幅灾民图呈献给皇上。一幅难民图上画的是农民身上一半裸露,忍受着饥饿,在狂风暴雨使人无法睁眼之下,在阳关大道上挣扎跋涉。另一幅画上是半裸的男女正在吃草根树皮,还有别人戴着铁链,扛着瓦砖薪柴去卖了缴税。皇帝一见,掉下泪来。这次出奇地献图(容后再叙),继之以惊人的彗星出现和圣山崩陷,神宗才废止了多项王安石的新法。王安石八年新政终于崩溃,可以一言以蔽之曰:“吕惠卿出卖了王安石,王安石出卖了皇帝,皇帝出卖了人民。” 在吕惠卿以极卑鄙的手段公布王安石的私信,以离间他和皇帝之时,王安石便垮了。王安石晚年每天都写 “福建子” 三个字数次,用以发泄心中的愤怒,因为出卖他的这个朋友吕惠卿是福建人。说真格的,太皇太后,也就是神宗之母,当今皇帝哲宗之祖母,也曾经是苏东坡的守护神。她之去世也就是苏东坡的没落之始,也是她当政期间那些贤臣的没落之始。这位贤能的老太皇太后已经感觉到一种政情的改变,因为皇孙已经在她身边长大,而且她对此皇孙之品性十分清楚。这个孩子有点儿艺术天分,可是在别的方面则很轻率鲁莽,脾气暴躁,颇容易被老奸巨猾的大臣玩弄于股掌之间。他养成了对祖母的反感,这颇为王安石一帮人所利用,并且很可能最初是由王安石那群小人挑拨而起的。有一天,他在头上顶着一个大西瓜,在田地里边唱边走时,一个七十多岁的老太婆向他说:“翰林大人,你过去在朝当大官,现在想来,是不是像一场春梦?” 此后苏东坡就称她 “春梦婆”。苏东坡今生的浩然之气用尽。人的生活也就是心灵的生活,这种力量形成人的事业人品,与生而俱来,由生活中之遭遇而显示其形态。正如苏东坡在《潮州韩文公庙碑》中所说:“浩然之气…… 不依形而立,不恃力而行,不待生而存,不随死而亡者矣。故在天为星辰,在地为河岳,幽则为鬼神,而明则复为人。此理之常,无足怪者。”

          1
          2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顺其自然,乐观有为

          1. 苏东坡已死,他的名字只是一个记忆,但是他留给我们的,是他那心灵的喜悦,是他那思想的快乐,这才是万古不朽的。2. 灵魂之自在确与身体之自在有关联。人若不能控制身心,便不能控制灵魂。3. 人的生活也是心灵的生活,这种力量形成人的事业人品,与生而俱来,由生活中之遭遇而显示其形态。4. 真诚的友谊永远不会特别表白的,真正的好朋友彼此不必通信,因为既是对彼此的友情信而不疑,谁也不需要写什么。一年分别后,再度相遇,友情如故。5. 生活是某种东西刹那间的表现,是永恒的精神在刹那间存在躯壳之中的形式。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东坡这遍看完的收获

            【知识不需要边界,人和人需要】- 趁着年轻多学点,将来总归用得上,哪怕骂人都要有技术,写文字不打草稿,是时间积累的输出效率 - 个人的修炼是一生的事情,江河湖海花鸟鱼虫皆可为师,琴棋书画儒释道法不说,财务必须得会 - 不要跟别人说 “阅后即焚”,要么就别说,说了就别怕,反正,总有闲不住的【每段人生故事都精彩,去发现,去觉察】- 苏洵的一生也很喜欢,哪怕小时候没有认真学,中年了也可以 - 王安石这个怪老头,干了多少哗众取宠的事浪费时间,慎独,慎独 - 司马光就更逗了,时间投注其实是用力过猛,没有解决他想解决的问题,然而,不小心解决了更多人的问题 - 都是糊里糊涂地过来【任何人都有局限,合作是较好的选择】- 无论三苏、司马光,还是保守派,都有维稳之志,却无回天之力,最后是恶果出来一幅画把皇帝说服了,理想重要,拿出好方案更重要(当然,这是马后炮,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让事情去解决事情,而不是自己去解决 - 王安石也算是干一线的了,算是懂的了,但是视野没有看到 “因地制宜” 的区别,都是一群理想主义者,又美好又缺心眼,又心疼又嫌弃 - 我看好目标协同,和沟通,言路封闭就是这个倒霉样子,皇帝没有天眼还是差口气,当然,自己持身不正也没有意义【州州失意,州州精彩,抽空去看看】- 眉州,郑州,杭州,湖州,惠州,雷州,永州,黄州,儋州 - 在哪在什么岗位,真的都能做出一番滋味 - 想吃好,自己搞,精致穷活照样到六十五,主要还是吃剧毒仙丹耽误事了,乐观健康很重要最后,感谢康哥赠书赠言顶级幕僚自己还差得远肉身成佛,胡吃海塞倒是一样不落

              1
              2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看苏东坡传的8个理由

              有一个次跟我一个客户聊起彼此最爱的书,我们都不约而同地说出了苏东坡传,然后那天我俩就聊了一个多小时的苏东坡传,她说人生只要不快乐的时候就多看看苏东坡传,然后就会发现你所经历的事情其实并没有那么难熬了,我非常赞成她的说法,自那之后我们就熟络起来,每次聊的内容也多了,这完全要感谢苏东坡传,很多人还没有看苏东坡传,看苏东坡传的几点好处我必须要跟你聊聊!1 这本书讲了苏东坡的一生,从他的出生到结婚到做官到被流放到晚年,你可以看到一个全面的完整的苏东坡,我总觉得能够在一本书里看到一个人的一生是我们这单薄人生轨迹中的一件幸事,而遇到看这个人的一生能够给你启发和能量且恰好你又看得进去的书,无疑是幸运的,因为看书这事也得讲究缘分,苏东坡传就是一本符合这样标准的书。2 这本书有大量的苏东坡写的诗句,你看书的时候可以看到他的那些诗句是在什么条件、什么境况下写的,不会让你觉得那些诗句是单摆浮搁的。3 你可以看到一段无比令人羡慕的兄弟情谊,苏东坡和苏辙好了一辈子,后面苏东坡被流放常常也是他弟弟接济他,他们俩真的是好兄弟的典范,苏东坡写明月几时有就是送给他弟弟的。4 你还可以看到伉俪情深的爱情故事,苏东坡的三个妻子都是对他非常非常好,都是属于那种给了陪伴还能互相扶持的类型,这样的爱情真的羡煞旁人啊,不然苏东坡也不可能写出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的千古绝句啊,这首悼念词一出,谁敢比拟。5 为什么说苏东坡值得我们看,因为他的一生有三十多年都在被流放,他是一个多么有才华的人呐,会画画、会作诗、会做菜、会教书、会养生,全才的那种类型,连欧阳修都被他的才华折服,仁宗皇帝看了他的文章都说他是宰相之才。就这样的一个人,他的仕途应该是顺畅的,可是偏偏就是不顺的,书中讲了他被流放的三段路程,黄州惠州儋州,都是非常苦闷的地方啊!但是苏东坡一点也不觉得苦,反而是每到一个流放地他都能够怡然自得地干好自己的事情,这种反脆弱的能力、这种面对不确定的心境不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吗?6 这本书呢在阅读上可能难度不是很大,基本上都是白话文,有一本是李一冰老师写的《苏东坡新传》那本书是神作,但是读起来可能需要花费点功夫。7 世人有人不知苏东坡,但是没人不喜欢苏东坡,他可以和任何人成为朋友,他一生都在被害,但是他说他一辈子没有遇过坏人,就这样一个豁达之人,难道不知道我们去了解一下吗?8 我们如果想从古代文人的故事中吸取养分和能量,那么苏东坡传再合适不过了,每次看都会给你带来心灵上的治愈,每看一遍你都会觉得你都心态更平和了一点。

                转发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困厄让人颓废,而伟人洞穿未来

                人的一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境,生计之困,疾残不适之困,情感之困,家庭不睦之困,人际冲突之困…… 而才华横溢、青年得志、豪放洒脱、情感真挚、政绩斐然的苏东坡,一生所经历的困境和挫折,用 “困厄” 来形容更恰当一点。牢狱受审、屡遭打压、贬谪和流放,半生生活艰辛,父亲苏洵被贬,弟弟苏辙多次受牵连,妻子和子女不幸,晚年患病…… 现代社会精英除了要面临和古代一样的道德困境、政治困境、职业困境等,可能最大的不一样,就是有了互联网的存在,困境相互交织,局面更为复杂了。比如公众舆论比古代更快速、更广泛、更猛烈、更难消除。 频繁的、长时间的遭遇,普通人的心理会产生困境,焦虑、抑郁、分裂等,慢慢的开始困惑和迷茫,无法找到人生的意义,进入意义困境。不恰当的例子,常喝大酒的人都有这样的体会,喝多了,第二天胃部难受,说话声音像是感冒,头晕脑胀,情绪低落,意志消沉。小小的一顿大酒就能让普通人有颓废感,何况苏东坡那样的困厄处境呢?! 佩服苏东坡、王阳明、司马迁、马克思、曼德拉、弗兰克尔…… 伟人之谓伟人,在于直面困厄,虽有极苦但能凭意志和身躯消化,清醒生命意义,与险恶之境找到鲜活下去的支点路径,心态变得随和豁达,精神和毅力铸就不朽。生时苦难越深,死后价值越大,洞穿未来越久。一个人有三种(肉体、认识他的人、记住他的思想的人)死亡,从这个意义上讲,有的生命永远存在,因为他的留下的东西(思想、作品、人类福祉等)永生,比如苏格拉底、老子……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我们了解到的苏轼,是 “豪放派词人”,北宋著名书法家、文学家。一直活跃在我们中学课本里,成为我们绕不开的必考知识点。然而,林语堂先生发现苏轼更有生活情趣的一面。苏东坡曾经对弟弟说:“吾上可以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儿。眼前见天下无一个不好人。” 译成白话就是,我上能陪玉皇大帝指点江山,下能和村野乞丐把酒言欢,我觉得这世上的人,都是好人。” 能如此率性而言的苏东坡,真是太有魅力了。苏轼天生幽默,可能与他小时候成长环境相关。他好酒、爽朗、健谈、幽默,偶尔还整个恶作剧。他开玩笑没有忌讳,无论官职、身份,他谁的玩笑都敢开。这份率真,或许也埋下了他多次被贬的诱因。作为一位资深美食鉴赏家,苏轼爱吃、好吃、懂吃,他给我们留下了东坡肉、东坡饼、东坡豆腐等美食。他会吃讲究,但不挑剔。被贬时,豁达的苏轼是真的享受田园生活。一碗蔬菜浓汤都能被他做出翠如山岱的色泽。在人生失意时,他还能与老百姓一起津津有味地啃芋头。苏轼一生跌宕起伏甚至有些绝望,但是他仍然能找到生活的乐趣。这样一个更加立体、多元、有趣的苏东坡,更值得我们了解。〈关注公众号 DoctorCC,医生就在你身边。〉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最深情的东坡传!

                    正如苏东坡在《潮州韩文公庙碑》中所说:“浩然之气…… 不依形而立,不恃力而行,不待生而存,不随死而亡者矣。故在天为星辰,在地为河岳,幽则为鬼神,而明则复为人。此理之常,无足怪者。”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尽心尽力做事,悠然自得生活。

                      苏轼的一生起起落落,一时被恭维,一时被唾骂,但他总能在周遭的环境里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他的官职被一贬再贬,但他走到哪里,都能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发挥出自己的价值。他在定州训练民兵,在徐州治理水患,在海南岛教当地的儿童读书识字。我们都读过《赤壁赋》,知道他是通达天地的豁达之人,但他并没有因为豁达而看轻实务的价值。他尽心尽力地做事,也悠然自得地生活。他的生活受到诸多局限,却也有直接、现实的快乐。中国古代的这些文化巨人,给我们的精神生活做了绝好的示范。他们或许没有改变逆境,但他们超越了逆境。在变幻不定的世界里打造一颗丰富、稳定的内心,这便是安顿自己必经的修行。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成书不易

                        惊叹林语堂先生的阅读广泛和搜书之能。苏东坡 —— 前事之师,前世之师。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潮州韩文公庙碑宋・苏轼匹夫而为百世师,一言而为天下法。是皆有以参天地之化,关盛衰之运,其生也有自来,其逝也有所为。故申、吕自岳降,傅说为列星,古今所传,不可诬也。孟子曰:“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是气也,寓于寻常之中,而塞乎天地之间。卒然遇之,则王公失其贵,晋、楚失其富,良、平失其智,贲、育失其勇,仪、秦失其辩。是孰使之然哉?其必有不依形而立,不恃力而行,不待生而存,不随死而亡者矣。故在天为星辰,在地为河岳,幽则为鬼神,而明则复为人。此理之常,无足怪者。自东汉以来,道丧文弊,异端并起,历唐贞观、开元之盛,辅以房、杜、姚、宋而不能救。独韩文公起布衣,谈笑而麾之,天下靡然从公,复归于正,盖三百年于此矣。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济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而勇夺三军之帅:此岂非参天地,关盛衰,浩然而独存者乎?盖尝论天人之辨,以谓人无所不至,惟天不容伪。智可以欺王公,不可以欺豚鱼;力可以得天下,不可以得匹夫匹妇之心。故公之精诚,能开衡山之云,而不得回宪宗之惑;能驯鳄鱼之暴,而不能弭皇甫镈、李逢吉之谤;能信于南海之民,庙食百世,而不能使其身一日安于朝廷之上。盖公之所能者天也,其所不能者人也。始潮人未知学,公命进士赵德为之师。自是潮之士,皆笃于文行,延及齐民,至于今,号称易治。信乎孔子之言,“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 也。潮人之事公也,饮食必祭,水旱疾疫,凡有求必祷焉。而庙在刺史公堂之后,民以出入为艰。前太守欲请诸朝作新庙,不果。元佑五年,朝散郎王君涤来守是邦。凡所以养士治民者,一以公为师。民既悦服,则出令日:“愿新公庙者,听!” 民欢趋之,卜地于州城之南七里,期年而庙成。或曰:“公去国万里,而谪于潮,不能一岁而归。没而有知,其不眷恋于潮也,审矣。” 轼曰:“不然!公之神在天下者,如水之在地中,无所往而不在也。而潮人独信之深,思之至,煮蒿凄怆,若或见之。譬如凿井得泉,而日水专在是,岂理也哉?” 元丰七年,诏拜公昌黎伯,故榜曰:“昌黎伯韩文公之庙。” 潮人请书其事于石,因作诗以遗之,使歌以祀公。其辞曰:“公昔骑龙白云乡,手抉云汉分天章,天孙为织云锦裳。飘然乘风来帝旁,下与浊世扫秕糠。西游咸池略扶桑,草木衣被昭回光。追逐李、杜参翱翔,汗流籍、湜走且僵,灭没倒影不能望。作书抵佛讥君王,要观南海窥衡湘,历舜九嶷吊英、皇。祝融先驱海若藏,约束蛟鳄如驱羊。钧天无人帝悲伤,讴吟下招遣巫阳。犦牲鸡卜羞我觞,於粲荔丹与蕉黄。公不少留我 涕滂,翩然被发下大荒。”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读完垂泪

                            若只凭借了解东坡先生几首著名的诗词,断然无法了解其鲜活、灿烂而又伟大的一生,毫无疑问,对先生的高洁人品、智慧才学,真的是无比佩服和由衷的赞叹。林语堂先生此传记饱含深情且周到详实,感恩我们先人能留下如此多的史料,感恩林先生能细致整理书写出了东坡先生传奇的一生,受教良多。硬要说能学到什么,倒是次要的,东坡先生的才情,多少辈人都出不了一个,唯有仰望之。可就是这超世之才,其命运之多舛,令人唏嘘、唏嘘啊。当时之政治环境、真是一言难尽。也难怪当年百姓期盼明君圣主,其实明君圣主的要求时多么简单,只需少私欲而辨是非,又是多么难得。我们总怀有希望,希望东坡先生像爽文主角那样,救民于水火,扫荡悭吝宵小之辈,立功与现世,但终究世事难料,浮沉一生,读到最后,垂泪而泣。。。即便如此,东坡先生以一腔赤子之心,留下宝贵的传奇经历流传,涤荡今人之精神,实乃幸事。读与不读,天壤之别!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济身前(《苏东坡传》读书笔记)

                              关于苏东坡,作为一个中国人来说,或许没有人不知道。这是一个已经内化到中国文化,甚至可以说已经内化到所有中国人的文化精神内核中了。他的那种令人艳羡的才情,那种一心为民的刚正不阿,那种豁达的随遇而安,还有那种化腐朽为神奇的好胃口,至少对我来说,是可以作为一辈子的追求了,或者又可以说,这种人生状态,除了自身的修炼以外,多少还需要一些可遇而不可求的幸运吧。林先生的《苏东坡传》应该是知名度最广的苏东坡的传记了。首先要承认的是,我的文学功底确实还是薄的,要么是林先生写的很多事情我不清楚,要么是列出的许多古文读不明白。好在林先生本也没想难为我,娓娓道来给我们讲了这个或许是为数不多为所有中国人喜爱的人的趣事、糗事、轶事和伟事。林先生在笔墨间,毫不吝惜对东坡居士的喜爱。“我们未尝不可说,苏东坡是个禀性难改的乐天派,是悲天悯人的道德家,是黎民百姓的好朋友,是散文作家,是新派的画家,是伟大的书法家,是酿酒的实验者,是工程师,是假道学的反对派,是瑜伽术的修炼者,是佛教徒,是士大夫,是皇帝的秘书,是饮酒成癖者,是心肠慈悲的法官,是政治上的坚持己见者,是月下的漫步者,是诗人,是生性诙谐爱开玩笑的人”。这一段,或许是对苏东坡最好也是最全的概括了。说起苏东坡,当然不得不提的就是他留给我们的伟大的艺术作品。诗词书画,苏东坡都堪称一绝。尤其是他能够把本为烂俗艳曲的坊间词令,生生拉高到了层次,“在从前专限于描写闺怨相思的词上开扩其领域,可以谈道谈禅,谈人生哲理,而且在冒极大之危险在几乎不可能的情形之下成功了”。《水调歌头》《 念奴娇赤壁怀古》《江城子密州出猎》《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哪一首不是成为了所有中国人世世代代念念不忘的情怀。“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所有这一切或许都能让我们体会到,苏东坡是怎样一个情感充沛,但又如此真诚,愿意把自己的所有都赋予笔下的有趣灵魂。林先生在书里写:“他的作品之中流露出他的本性,亦庄亦谐,生动而有力,虽胥视情况之所宜而异其趣,然而莫不真笃而诚恳,完全发乎内心。他之写作,除去自得其乐外,别无理由,而今日吾人读其诗文,别无理由,只因为他写得那么美,那么遒健朴茂,那么字字自真纯的心肺间流出。” 或许正是因为苏东坡的这种真诚,所以他的一生可谓大起大落。在那个变法正酣的年代,苏东坡一心为民,又不得不抒发,总归会给自己带来意料之中的坎坷。这一点他身边的亲戚朋友其实都看得清楚,只不过,这也正是他能够有那么多执教的原因吧。毕竟敢于坚持自己的主张且坚定不移,这本身就是一个值得为所有人称颂和喜爱的美德了吧。还记得当年去儋州的时候,有幸去崇赏了儋州的东坡书院(这本书就是在那买的)。书院里有一块碑,写着 “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虽然文字之间能够读出一些东坡先生的不如意,只是东坡先生就是一个虽有沉浮,但是总能在所居之处找到安置自己的办法的天才。尤其是书里写黄州那一段是,东坡先生虽然只住一檐小屋,但是仍能透过窗子看到美景,用所能得到的食材作出美食,“黄州也许是贫穷肮脏的小镇,但是无限的闲暇、美好的风景、诗人敏感的想象、对月夜的倾心、对美酒的迷恋 —— 这些合而为一,便强而有力,足以使诗人的日子美满舒服了”。一个好的诗人一定是浪漫的,一个好的诗人一定是真诚。有一种说法是,我们讨厌一个人,总是因为在他的身上看到了自己的投射,我们喜欢一个人,总是因为在他的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向往。而苏东坡至少对于我来说,可投射的实在太少,可向往的又实在太多。这样一个人,怎么能让人不喜欢。林先生说:“知道一个人或是不知道一个人,与他是否为同代人没有关系,主要的倒是是否对他有同情的了解。归根结底,我们只能知道自己真正了解的人,我们只能完全了解我们真正喜爱的人。” 或许,正是因为有苏东坡这样的人的存在,我们才能真正理解自己的向往在何处,无论能不能到达,有个期许总是好的。不用悲天悯人,不用顾影自怜,哪怕没有那个才气,多一点生活的浪漫和真诚,哪怕多一点点对美食美酒的喜爱,或许这个人间都多值得了那么一点点。“天地在积水中,九州在大瀛海中,中国在少海中,有生孰不在岛者?覆盆水于地,芥浮于水,蚁附于芥,茫然不知所济。” 不知所济,就从济身边人、身边事、身边吃食开始,也就是了。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理性的乐观主义者

                                我的第一本传记启蒙,呈现了一个立体的东坡宝宝~一个持续了一生以 “赤子之心” 对待生命的达者:首先,他有幽默的天性,他用他的满腹才华,戏谑别人,也自嘲自己。其次,他是一个无可救药的 “吃货”,把一日三餐,当做 “人生大事” 去对待,蔬菜、芋头也能吃出人间美味。第三,他还是一个注重养生、健身的达人,在不断被贬谪、不甚明朗的生活环境里,还依然不忘练习瑜伽、强身健体。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他在寻找自我乐趣的同时,也在积极地承担着他被赋予的使命,哪怕 “以一敌百” 也要竭尽所能地拯救自己所能涉及到的千万人。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读完林语堂的《苏东坡传》,有一种颅内高潮的体验。真的太喜欢苏东坡了!既有才华,又有仁爱,还有闲情逸致!每一样都可以做到极致🤙好想跟着他去眉山走三峡,逛杭州泛西湖,黄州惠州儋州,在 “将就” 中 “讲究” 比 “不将就” 更现实。人的终极目标也许就是做个闲人吧😔非常推荐阅读,相信你也会有收获。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读完《苏东坡传》,如同经历了一场精神上的旅行。苏东坡,这位千古奇才,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的豁达、乐观与才情,让人折服。他面对困境时的坚韧与不屈,更是令人敬佩。在书中,我看到了他在官场的起起落落,却始终保持着对生活的热爱。他的诗词、文章,如同一股清泉,流淌在人们的心中。他的人格魅力,如同璀璨的星光,照亮了历史的长空。林语堂先生用细腻的笔触,为我们展现了一个真实而又鲜活的苏东坡。这本书让我对苏东坡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让我从他身上学到了许多宝贵的人生智慧。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读完东坡先生的一生,深感意难平。才情横溢,身怀仁义之心;历经磨难,处处为百姓谋福;在其位谋其政,却又颠沛流离;时局多变,依然心系苍生;逆境乐观豁达,顺境心平气和。黄州,惠州,儋州,有朋自远方来。亲情,爱情,友情,相见如参商……

                                        1
                                        4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苏轼几乎是个完美的人类样本,他的才学、品格、声望,让他活成了文人最向往的样子。“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 那是他人生最后二十年,他不是在贬谪之地,就是在贬谪的路上。网上搜了一下苏轼的人生轨迹地图,在那车马都慢的年代,他居然流浪了那么多那么远的地方。若不是他的旷达品格,恐怕这样的才情甚至生命早已消逝在路上。苏轼是文人画理论的奠基人。何为文人画?文人画就是 “写意”。林语堂认为,中国书画同源,“书法为中国绘画提供其技巧与美的原理,诗则提供画的精神与气韵情调,以及对大自然的声色气味泛神性的喜悦。”“艺术上所有的问题都是节奏的问题”,不管是绘画、雕刻、音乐,还是建筑,都有 “隐含的节奏”。“美感便是律动感”,是中国绘画 “至高无上的原理”。 苏轼也说 “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他画中那份生动气韵和节奏感,懂中国诗书的人,才会懂。 林语堂自评 “两脚踏中西文化”。他生长于福建世家,国学底子打得好,还用英语写作四十余部,向西方世界解读中国文化。成名作 My Country and My People(《吾国吾民》) 、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的 Moment in Peking(《京华烟云》)、在美国翻印四十版的 The Importance of Living(《生活的艺术》)等等,他最偏爱的,还是这本 The Gay Genius(《快活天才》或《苏东坡传》)。也许是他在苏轼身上找到了自己?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苏东坡一生被束缚的自由灵魂

                                          比起李白,陶渊明,苏东坡对当代人的生活观更有借鉴意义。怎样在身不由己的生活中 找到掌控感。在为朝廷为公司卖力工作的同时找到乐趣,工作与生活合二为一。苏东坡真楷模。谁的生活是简单的呢,苏东坡是那个年代绝对的上层阶级,黎民百姓看他,简直是高山仰止,即便如此也是起起落落。谁的人生不故事呢。

                                            转发
                                            评论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