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6
10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大数据告诉你如何成为富人:1. 做老板而不是打工人:2. 避免价格战;3. 不要进入标准化和少数大公司主导的行业大数据告诉你如何找到终身幸福的伴侣?1. 跟外表是否吸引力无关;2. 本来就开心幸福的人婚后会继续开心幸福,抑郁的人也会继续抑郁;3. 要找性格好的,即有尽责心,安全型人格(愿意信任别人,也值得别人信赖)和具有成长性心态。在一个领域中,什么决定了一个人的成功?如果这个领域容易测量, 那么能力高低决定成功,比如围棋比赛, 网球等;如果这个领域的水平不容易测量, 那么社交网络决定成功。什么样的社交你值得拥有?与恋人或好朋友在一起感觉真的很好。然而,你跟任意一个老同学,工作同事,点头之交等发生社交联系就不一定快乐了。“独处比与糟糕的伙伴相处要快乐。”

      2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又是会员也需要再付费的书

      你可以做出更好的人生选择。大数据会帮助你。感谢互联网的发展和所有网络数据,我们对人生最重要之事的看法正在悄然发生巨变。过去几年,专家在形式多样、体量庞大的数据集中不断挖掘,如大型在线相亲网站 OkCupid 上的各种消息、维基百科上的所有资料,还有脸书上的感情状态。他们应该也是第一次在数以亿计的数据点中,找到关于人生基本问题的可靠答案。这些问题包括下面这些。

        1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认知被刷新了,但是我怎么知道有没有我被数据欺骗呢?不得不佩服作者的数据分析能力,语言组织能力,逻辑表达能力。数据会不会说谎呢?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还不错,虽然是二手数据

          整体还不错,能感觉到作者做了不少研究。不过,其数据主要来源于二手资料,包括论文和其他研究,并非作者自己搜集的。整体故事讲述得很清晰,而且我觉得他关于幸福感以及婚姻择偶配对的研究挺有意思的。作者是前 Google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和什么样的人在一起最幸福

            昨天一个朋友劝另一个未婚朋友说:“你要老婆要找一块长板,而不是找一个木桶,你不能说要找一个又漂亮工作又好性格还温柔的,你只能挑一个你自己最看重的长板。你要样样得分都高,你要挑别人,人家还挑你呢。” 这个反木桶理论还真有道理。你喜欢什么样的异性?这是从初中开始大家就会讨论的问题,无非是长相和性格,三观,兴趣爱好,工作后还多一个经济条件。那么哪一项是最关系两个人长期相处的幸福的呢?有的说性格很重要,有的说三观得匹配,有的说贫贱夫妻百事哀。《别相信直觉》的作者收集了 11196 对夫妻数据,建立了一个庞大的样本集。那么,夫妻到底哪一项最关系两个人的幸福呢?我们又应该如何选择自己的另一半呢?假设这个未婚朋友经你的介绍去相亲,你要预测他们未来在一起幸不幸福,那么可以问朋友这么几个问题:1. 在没遇到 ta 之前,你对生活是否满意?2. 你是否心态积极?3. 你是否没感到过沮丧失落?如果回答都是 “是” 的话,那么恭喜,他和眼前这个人建立了亲密关系会更幸福。这里面的道理是,什么性格、长相、经济、三观对两个人以后是否幸福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当事人自己。假如你一个人的时候很幸福,那么两个人也会幸福。假如你一个人的时候日子过得一团糟,就别渴望有谁能来改变这糟糕的局面。关于幸福,问题不在对方怎么样,在于自己。这个道理非常重要,它让人相信,生活是尽在你掌控的,只要你是一个幸福的人,那你就是中了基因彩票,你无论跟谁在一起都是幸福的。你要做的是把幸福的责任揽在自己身上。我们当然可以提出很多反例,但是相信这个结论有好处。你说那哪能就这么两眼一抹黑随便找啊,如果真要挑点什么的 话,书里总结了这么几个特点:1. 安全依恋型 2. 成长型思维 3. 对生活满意度高 4. 尽责性高安全依恋属于依恋风格理论,简单讲就是不会随便翻对方手机,不会疑神疑鬼。成长型思维的对立面叫做固定型思维,成长型相信无论什么事情只要自己努力就可以,会把困难当挑战。尽责性属于大五人格理论,表现为一个人自律,靠谱,有条理。生活有很多不确定性,甚至是很多磨难,要预测未来幸福与否,本身就是一件难事,这点甚至连人工智能都无法判定。首先是人会变,回想十年前,人们会觉得自己变化很大,无论是性格,价值观,目标等,但展望十年后的自己,人们会觉得不会有什么太大变化,只是在现状下修修补补而已,但现实是我们可能变得面目全非,我们低估了自己的变化,心理学家丹・吉尔伯特把其叫做历史总结错觉,性格对于我们来说就是一艘忒修斯之船,我们终身都是一件未完成的作品。两个人能从恋爱到婚姻是不可思议的,原因在于因爱成婚的历史特别短,肉唐僧在《被劫持的私生活》中指出,组成婚姻:爱情、财产、性,原本就是两两不相容的因素。爱情源于偷情,是 12 世纪香槟伯爵夫人为解乏在征求了许多位夫人的意见之后,制定的一系列规则,它只是一段骑士游戏,有求而不得的肝肠寸断,有为爱决斗的经典戏码,,爱情是纯洁而崇高,还夹带着好玩。而财产又是很严肃的事情,恩格斯说:婚姻是私有制的产物。一语道出婚姻真实存在的目的,婚姻制度本质是财产继承制度。而关于性有着一个叫做柯立芝效应的笑话 [1],它表明性是喜新厌旧的,在基督教和封建礼教时代,它还是堕落的。爱情、财产、性搅在婚姻这台洗衣机里面嗡嗡作响,让人头痛。而城市化也正在慢慢的侵蚀婚姻,斯滕伯格提出过爱情三元理论,认为一份完满的爱情需要激情、亲密、承诺三元要素组成,激情会消退没关系,因为亲密可以培养,但最重要的还是承诺,承诺是一段关系能够长久的基础,但承诺并不是写一份保证书,打一本结婚证这么简单,承诺是背叛的成本足够高。处于熟人社会,街坊四邻三亲四戚众口会铄金,生活也需要男主外女主内的分工来维持,人们惧于舆论的压力,更惧于生活压力,并不轻易分开。但城市化是大规模的陌生人协作社会,大家不会有什么长期关系,不会有太多说三道四的机会,而城市本身就是细化分工,钱会买到各种服务。所以背叛承诺的成本在下降,离婚成了可选项,也怪不得北上广深就是四大离婚率最高的城市。即使这样,我们还是渴望亲密关系,几百万年的演化让人类习惯于群居我们的大脑喜欢人,甚至大脑就是为了应付人际社交而变得这么大的,人类学家罗宾・邓巴提出生物的脑袋大小跟社交规模有关,社交规模越大,脑袋越大,认知能力越强,人类顶了一个这么大的脑袋,人类的社交规模在 150 人左右,被称为邓巴数字。生活中有人,才有更多的喜怒哀乐能让生命更加的丰满,人也会因此而成长,变得睿智而复杂。而是否幸福,取决于你自己。[1] 柯立芝效应:柯立芝是美国的一个总统,有一天他和夫人一起参观一个养鸡厂,夫人看到一个种鸡,长的鹤立鸡群,雄赳赳气昂昂,正在和母鸡配种,夫人来了兴趣了,就问随声的厂长,说这只种鸡,这一天能搞多少次?厂长说,一天几十次不是问题。夫人意味深长的哦了一声,然后跟厂长说,那麻烦你跟总统说一下这个事。厂长就跟总统说了,总统这时也来了兴趣,就问厂长,说这只鸡这么厉害,那它每次都是跟同一只母鸡吗?厂长说那当然不是了,总统也意味深长的哦了一声,然后跟厂长说,那也麻烦你也转告一下夫人。参考书目:《别相信直觉》赛思・斯蒂芬斯《被劫持的私生活》肉唐僧《社会心理学 (第 11 版)》p413 爱情的种类和要素 戴维・迈尔斯​人划线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1、关于婚姻:一个人如果单身时就是幸福的,那么在他建立亲密关系后,也更可能是幸福的。2、关于财富:,你应该在实践任何一个致富想法之前,问自己这么三个问题:它能让我有自己的企业吗?我的企业能避开无情的价格竞争吗?我的企业能避免被 “赢家” 吞掉吗?3、关于运气:不管是事业上还是生活中,想要得到别人赏识,表面看起来是一件撞运气的事情,但实际上,数据告诉我们的方法很直白,那就是,多去游历,多去尝试,多去让别人看见自己吧。

                转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