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给这本书评了5.0你引导表扬孩子的方式,会影响孩子的归因风格
得到创始人罗振宇老师就曾经经历过,两个女儿每天清晨上学不愿意穿裙子,只喜欢穿裤子的棘手问题。罗老师的办法是,直接拿不同颜色的两套裙子问她们:"你们喜欢哪个颜色的裙子?" 两个孩子就认真地比较哪个颜色更喜欢,最后选择其中一套。这样问时 "裤子" 这个选项就凭空消失了,摆在孩子面前的选项只有裙子的颜色。真可谓是一种特别智慧的引导。如果问 "你们是穿裤子、还是穿裙子?",会把问题矛头指向裙子与裤子的选择,也许孩子们会绕过裙子仍旧选择裤子。如果建议:"我比较喜欢你们穿裙子",这样会把家长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孩子们,影响孩子的自立。如果直接说:"穿裙子吧,女孩子们穿裙子更漂亮,只有男生才穿裤子。" 这会让孩子陷入有毒的男女有别式的归因误区,会错误地引导孩子偏离轨道。01 归因误区:有毒的男女有别式引导我的好友 Jane 在女儿刚 1 岁左右的时候,就重返职场,为了稳固自己的职场地位,特别的拼,每天早出晚归,无力亲自照顾女儿。婆婆早逝,女儿自然就交给了公公带。女儿小时候喜欢玩的玩具和游戏大多数都是男孩的,Jane 觉察到,女儿似乎不太喜欢布偶娃娃类的玩具,也不太爱穿裙子。直到上了中学的女儿开始有了中性风格的倾向,喜欢剪男生一样的短发,拒绝穿裙子,Jane 才突然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有次聊天,Jane 说起她曾经在女儿上小学时,刻意地纠正过她不爱布偶娃娃、不喜欢穿裙子的习惯,Jane 担心是自己的引导没能像罗老师那样成功,或许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了女儿适得其反,又或许让女儿陷入有毒的男女有别式的归因误区。叛逆期的孩子往往喜欢尝试家长劝诫的反面,为什么男女有别?为谁啥男生才能那样做,而我不能,我偏要试试。比如穿裤子,剪短发,玩男孩喜欢的游戏和玩具。在我的推荐下,Jane 开始读美国教育专家阿黛尔・法伯(Adele Faber)的《如何说小朋友才会听》。书里提到情绪发展领域的世界顶尖研究员,伊利诺伊大学的卡罗尔・德维克的一项研究,对Jane 的冲击很大,这项研究提醒老师和家长,在对女孩和男孩进行引导时,也许会不自觉地让孩子陷入男女有别的归因误区。假如同样是数学成绩不理想,女孩更可能会受到具有永久性和普遍性的悲观归因引导,如 "女孩子数学不好很正常呀"" 作为女生你数学成绩已经很好了 ""女孩子天生对数字没有男孩子敏感"" 作为女孩能跟男孩成绩差不多已经很厉害了 "。而男孩数学成绩不理想时受到却是比较暂时性的乐观归因引导,如" 你太调皮了 ""你太贪玩了"" 你没有集中注意力 ""你积极性不够"" 你不够努力 "。男孩会把失败乐观归地因于暂时性的原因,只要不调皮,不贪玩,注意力集中,积极一点、稍加努力就会大有改观。然而,女孩会认为男女有别,理科类的数学只有男孩才能学好,女孩天生比男孩的智商低,成绩自然比男生差,会把失败悲观地归因于永久性、无法改变的与男生有别的智商、自己能力不如男生,以及自己的愚蠢,这是她如何努力也无法逾越的障碍,她会对理科失去信心和动力,继而会在很多方面自认比男生差,这后果远比只喜欢穿裤子更为严重。好的引导除了要避开造成有毒的男女有别式归因误区之外," 你很聪明 "或者" 你很棒 "这种空洞无实质意义的评价式表扬也不可取。 02 悲观归因:评价式表扬的三个缺陷我们日常中通常会用类似于" 你好棒 ""你很聪明"" 很棒啊 ""真漂亮"" 真好听 ""聪明"" 小天才 "等,这些笼统的词语简单概括地来表扬自己的孩子,这种表扬可能会误导孩子,让他们对自己能力高估,并且轻视后天的努力。这最终导致孩子能力的迭代变弱,一旦遇到逆境挫折时反而会丧失信心。美国教育专家阿黛尔・法伯(Adele Faber)在她的新书《如何说小朋友才会听》中,有这样一个案例:阿黛尔任教的幼儿园里一个小女孩把她的画拿给阿黛尔看,阿黛尔说:" 真好、真漂亮 "。小女孩听到后并没有高兴,而是闷闷地准备离开。阿黛尔觉得实在没有什么可说的,因为那幅画完全是乱涂乱画。阿黛尔的这句" 真好、真漂亮 "的表扬,带给孩子的也许是反面的引导,因为有三个缺陷:1、它会让小女孩觉得阿黛尔老师在敷衍。小女孩会进一步认为阿黛尔老师并没有仔细看她的画,只是随口说说,会因阿黛尔没有认真关注、欣赏她的画而失望。2、只看结果、只关心好与不好。小女孩知道自己是乱涂乱画的,而听到阿黛尔说" 真好、真漂亮 "时会意识到自己画的其实没那么好,老师只是在逗她开心。她会意识到自己的画还有很多不足时,会产生心理压力。3、容易让小女孩怀疑阿黛尔表扬的真诚度。当阿黛尔的表扬过于含糊时,小女孩会觉得是虚假夸奖,会怀疑自己真的画得有那么好吗,这只是老师的安慰吧。这种被敷衍,只看结果好坏,不看细节和过程,含糊虚假的表扬,会让孩子悲观地归因于,自己做得不够好,老师才那么敷衍地随便看一眼就下一个虚假的结论来安慰自己,因此会产生自卑心理。阿黛尔的" 真好、真漂亮 "的表扬,其实就是对小女孩的画做出的一个价值判断。阿黛尔管这种表扬叫" 评价式表扬(evaluative praise)"。明显,这种悲观归因的评价式表扬潜藏着三种缺陷,没能让小女孩开心,反倒闷闷地准备离开。阿黛尔要如何表扬小女孩,才会让小女孩开心起来,觉得自己被关注受重视,觉得老师仔细欣赏过才真诚表扬的,没有虚假夸大呢?其实,让孩子知道他们具体是因为什么而值得表扬,却更为重要。03 乐观归因:描述式表扬的三种方式看着闷闷打算离开的小女孩,阿黛尔接着说:" 我看到了弯曲的线,还有许多蓝色的地方,这让我想起了风和大海,画面的颜色真丰富,你真下了不少功夫呢。"这时,小女孩突然专注地看着她的画,指着一个不起眼的小方形,说:" 你看到这个了吗,这是一条小鱼!"小女孩最后跑到桌前,又画了好多条相似的" 鱼 "。" 我看到了弯曲的线,还有许多蓝色的地方 "这句带有具体感受的描述代替了空洞的好坏评价,让小女孩感觉老师很仔细地看到自己画的细节,感觉到自己画的特殊之处被老师关注和重视,而不是在随口敷衍。" 这让我想起了风和大海 "这句话描述了小女孩的画对阿黛尔产生的影响,产生了共情,被欣赏的感觉让小女孩觉得自己的画很有价值,会更加珍惜自己的画。" 画面的颜色真丰富,你真下了不少功夫呢。"这句话具体描述了小女孩在色彩应用上的努力,让小女孩感觉到自己的努力被看见,会更加努力地想要画得更好。阿黛尔应用的就是描述式表扬(descriptive praise),对小女孩的行为做出细节描述,而不直接判断好坏和对错。阿黛尔简短的几句话,体现了描述式表扬的三种正确方式:1、具体感受的描述代替空洞的好坏评价;2、描述孩子行为对他人产生的影响;3、表扬孩子的努力,而不是" 天赋 "。相比之前的评价式表扬,这种描述式表扬,让小女孩瞬间被照亮,感觉自己被关注、受重视,没被敷衍,感觉到自己画的价值,以及自己努力的被看见。小女孩会乐观归因地认为,即使现在画的还没有那么好,但只要在色彩和细节上面下功夫,就会越画越好,让小女孩更自信地继续创作自己的画。脱不花老师的《沟通的技巧》里写的两个打追光的技巧" 发现差异 "和" 照亮行为,而不是照亮禀赋。"也有异曲同工之妙。写在最后: 可见,家长老师们引导、评价、表扬这些与孩子沟通的方式,影响着孩子的归因风格。无论是有毒的男女有别式引导造成的归因误区,还是评价式表扬带来的悲观归因,都会给孩子的自立和处理逆境挫折,带来负面的影响。而最被阿黛尔推崇的描述式表扬,却能给孩子带来乐观归因的结局。无论你家是女孩男孩,当他们考了高分回家,请试着用" 哇,分数好高,你肯定很努力吧 "的描述式表扬代替" 分数好高,你太聪明了 "的评价式表扬。孩子一定会更加关注自己努力的过程,而不仅仅是一个分数。下次即使考不了高分,关注点也只会停留在过程中努力不够,认定继续努力就会改变逆境。 阿德勒认为,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帮助孩子实现" 自立 "。而孩子长大的过程,就是逐渐摆脱依附、实现自立的过程。 在实现自立的过程中,这种描述式表扬能够帮助孩子在归因上趋于乐观,从而更加自信,更有利于逆商的培养。🔚
3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571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把赞叹变成描述细节我对这本书真是后知后觉了,这是青豆很多年前的经典出版,多种场合见到过它的宣传,却因为书名没有重视。
最近我家孩子遇到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自己的表现拒绝父母沟通,不能指出他的问题,对他的表扬和赞美也听不进去。我提出这个问题之后,幼儿园的园长给我推荐了这本书。
细细一读,大惊失色。这根本就不是一本书,而是一个活脱脱的纸上训练营。里面给你出题,手把手训练你每一句话该怎么说。
我一边阅读,一边复制到家庭群里,和爷爷奶奶、姥姥姥爷一起读过了一个家庭线上读书会的下午,成果丰厚。
其实不仅是针对孩子,针对所有人的沟通,书里的内容都有用。
孩子奶奶学完之后,实践了一把,她老人家身体不好,在家静养,加入了一个微信群里学唱歌的组织。学习快要结束了,有别的学员整理了同学和老师之间互动的过程分享出来,赢得了大家一片赞叹声。但是,大部分人都只是蜻蜓点水的赞扬,很棒,太好了,太棒了,这样可有可无的话刷了屏。
奶奶尝试着用书里的办法表达了赞扬,结果立即引起原作者的注意。2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111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4.0??♀️《孩子不听话?那要看你怎么说!》??♀️《孩子不听话?那要看你怎么说!》
?♀️做园丁,不做木匠!
—— 说得轻巧。我也想啊!可是,我的孩子不!听!话!
??♂️很多跟我读完《园丁与木匠》的 "到友" 问我这样的问题。
《园丁与木匠》如同指南针,但是我们还需要 GPS。《如何说,孩子才会听》就是这样一张地图,为我们在亲子沟通中导航。
这本书的结构,是我见过的最简洁不过的 —— 就两大模块,一是原则和技巧,二是回答问题。文风轻松简洁,易读易懂。
??♀️怎样说孩子才会听,所有的原则都可以概括成一条:YES AND。(它来自于 PBL 教学。)——"是的,然后......","是的,所以......"。
?♀️也就是说,我们要先接纳孩子的感受,然后才是其他,包括批评、建议,哪怕是表扬,也同样是这个套路。
我之前写过一篇《至美老师的表扬公式》,你可以找来看看。
?♀️什么是感受?感受,其实指的就是 "情绪"。喜怒哀乐皆为情绪。孩子跟我们一样,是独立的人,自然跟我们一样,会遇到酸甜苦辣,也自然会产生各种情绪,而他们还在学习如何处理这些情绪 —— 事实上,我们就算当了父母不是依然在学习?所以,我们得先认可、接纳,承认他的情绪。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的两位作者阿黛尔・法伯,伊莱恩・玛兹丽施是两位沟通专家。她们提炼出了五种常见情形下的沟通 "原则和技巧"。
?【感受】
孩子表达感受:@#?!
我们的反馈:哦?哦!
?【寻求合作】
我们:我知道........ 我建议...... (YES,AND)
孩子:是的......
?【代替惩罚】
我们的感受:我看到,我觉得,我希望......
孩子的感受:我知道,我可以
?【赞赏】
我们:我看到,我觉得,我骄傲
孩子:是的,谢谢
?【愤怒】
愤怒之前:
我们:我要气疯了
愤怒之后:
我们:我很难过,我希望和好
? 这本书读起来是不是很容易?里面的漫画更是人见人爱。甚至你只是看漫画就能一窥究竟。但是,一个 "坏" 消息 —— 它不是用来读的,它是 "使用说明",是导航地图,它是你提前演练,事后反思的工具书。你会发现,这么容易的事,怎么总是掉坑?
✊✊就算你悟性高,我敢说,没个两三年你还真就学不会!
这本书还有个大彩蛋 —— 当你将这五条 "原则与技巧" 运用自如之后,你会发现,居然,你跟你的爱人也会说话了,跟你的朋友也会沟通了 —— 整个人际关系都越来越好了呢!1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9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将帮助你学会一种让孩子听话的神奇语言,这种爱的语言使孩子很容易接受您的要求和忠告。世界上数以千万的父母用自身的亲身实践证明了书中提供的方法非常有效。该书在美国畅销 300 多万册,并被翻译成 30 多种文字风靡全球。世界各地的父母和专家热情洋溢地赞誉两位作者,她们在长期的实践中摸索出的这套语言是那样行之有效,的的确确能缓解所有年龄段的孩子与父母的紧张关系,结束父母与孩子的冲突对抗,带来父母和孩子的合作。阅读本书的经历,将是一次学习爱的技巧与接受爱的训练的过程, 它给了你走进孩子内心世界的钥匙,指引你切身体会孩子内心的感受。通过一系列实用有效的方法,帮助你和孩子建立起一个能够快乐交流的平台,使孩子变得不同寻常地愿意与父母配合。掌握了 “如何说?”“怎么听?” 的技巧,就能开启孩子的心灵世界,与孩子达成美妙的交流沟通,让孩子在您的引导下身心健康发展。为了建立这个快乐沟通的平台,围绕 “如何说”“怎么听”,作者从六个方面进行了探讨和实践:1、帮助孩子面对他们的感受;2、鼓励孩子与我们合作;3、代替惩罚的方法;4、鼓励孩子自立;5、恰当地赞赏孩子;6、让孩子从角色中释放。尤为可贵的是作者清晰简洁地创造了一套操作方法,给出了实现这六个方面的 30 种技巧, 辅以大量的常见场景和问题加以说明,并配有相应的练习题,让父母可以把这些技巧烂熟于心,灵活运用,随时应付各种情况,做到游刃有余。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7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育儿指导书很实用。书读完,掌握理念重要,但能不能实践运用更重要。只有在实践中不断探索运用,才会真正帮到你。 一、感受:不管处理什么事,只有真正地站在孩子的立场,体会到孩子的感受,接纳孩子的感受,才会有的放矢地解决问题,同时,孩子的感受被看到被接纳的瞬间,他的心会舒服很多,也愿意接受你的意见。 二、独立:不要只是单纯地给孩子解决方法和下达命令,要尊重孩子的想法和意愿,接受孩子的意见,如有可能,尽量让孩子自己去想出解决办法。把孩子想出的所有方法都记录下来,然后你们再一起筛选合理的方法。这样孩子会更有价值感,也更有动力去执行。也强化孩子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挖掘:要努力去挖掘孩子的优点。孩子会慢慢长成父母口中的样子。 四、循环:教育孩子是一个不断反复不断推倒重来的过程,要接纳所有的变化,接纳这其中所有的不完美,包括自己的。要有耐心和包容心。 站在孩子的立场提出意见,孩子更容易接受。即使是无理取闹,你要进行惩罚,也要弄清行为背后的心理原因,才会有针对性。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15分享「微信」扫码分享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