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给这本书评了5.0金融学——《金融炼金术》
📜《金融炼金术》是乔治・索罗斯的一部杰出之作,深刻地剖析了金融市场的本质和运作机制。索罗斯以他独到的洞察力和丰富的经验,为读者呈现了一场引人入胜的金融学之旅。📜首先,书中深刻阐释了金融市场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强调了投资决策中的风险管理至关重要。通过对历史事件和市场波动的深入分析,索罗斯向读者展示了金融市场中隐藏的模式和规律,揭示了投资中的关键因素。📜其次,索罗斯在书中提出了许多独到的理论,其中最为著名的是他的 “反身性理论”(reflexivity theory)。这一理论深刻地解释了市场参与者的行为如何影响市场本身,为人们理解金融泡沫、危机和投资策略提供了新的视角。📜《金融炼金术》还强调了全球化对金融市场的巨大影响,展示了国际金融体系的相互关联性。这种全球视野使读者更好地理解了金融市场的复杂性,为制定跨国投资战略提供了有益的启示。📜此外,索罗斯对投资者的心理和行为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帮助读者更好地认识和控制自己的情绪,从而做出更明智的投资决策。他的经验之谈对于那些希望在金融领域取得成功的人来说无疑是宝贵的启示。📜总体而言,《金融炼金术》是一部深刻、全面的金融学巨著,为读者提供了对金融市场深度思考的机会。无论是专业从业者还是普通投资者,都能从中受益匪浅。这本书不仅是对金融学经济学领域的一次重要贡献,更是一部启发人心、具有广泛影响力的经典之作。
5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12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金融炼金术反身性的概念是贯穿本书首尾的主题。索罗斯的阐述主要集中于社会科学的一般和金融市场的特殊性来展开。说实话,这本书加入书架很长时间了,一直没有打开是源于评论里的各种晦涩难懂。于是我先阅读了一些哲学和政治比较浅层方面的书籍以后,才有勇气打开。或许是一开始就给自己设限了,又或者是确实难以理解,反正,书的开头部分几乎是读的云里雾里的。特别是反身性这个词,我总会忍不住想象成反人性。好在,直到到了实验记录那一部分,突然就有些豁然开朗起来。为什么书名取作为《金融炼金术》?提炼金属的技术可堪称为历史性的大突破,而本书便是大佬索罗斯关于金融界的炼金术,原来是这么一个意思。关于金融投资这块,脑海里一直有两股思想在打架,一方面是随机漫步的无效理论;一方面又是技术派成功案例的有效市场理论。无论是哪一派站在哪方观点,它确实都成立。读了索罗斯这本书,我突然有一些领悟了。他把一次投资比喻成一场金融性质的实验。小心翼翼试探着前行,如果假设成立就加大筹码,如果假设不成立,立刻抽身撤离,再寻找新的方向。而大环境就是实验的环境。同时也可以以中医,西医来作为一定的类比。都有成效,但是一个属于科学性实验,可同样条件下重复。另一个属于经验性总结,虽然相同症状,但完全有可能不是同一病症。我想,再积累一些其他方面的知识。下次再阅读的时候,或许会有不一样的新感悟吧。首先,无论实验与否,最后的结果应该不受影响,这个条件显然不能满足;其次,科学理论应该是普遍有效的,而不是时断时续地发挥作用。如果我们严格地遵循科学的精神,那么只有随机漫步理论才符合这一要求。其他任何待检验的假说都应该置之不理,因为它们不是由事实构成的,最后,留下来的只是一堆偶然的价格波动的数据。另一方面,如果我们从市场内部来看,考察场内交易人士的长处,我们将会发现一个不断试着摸索的过程。弄清这一过程并不容易,许多场内人士对于正在发生的一切只有模糊的认识,必须承认,随机漫步的感觉我也并不陌生。我所构造的预测与猜度只能时断时续地发挥作用,很多时候分析无从下手,只有一片聒噪声,但是一旦成功地构造了一个确有价值的猜测,那么回报将是极为丰厚的,正如实验的第一阶段所表明的。科学方法基于这样的预设,即成功的实验应该证实被测试假说的有效性;然而当对象涉及思维主体的时候,实验的成功并不能保证被检验的陈述的有效性或真理性。真理同操作或实验成功之间的歧异大大削弱了科学方法的力量。在科学中,检验的目的在于确立真理;而在金融市场中,唯一的标准就是操作上的成功。科学的基本目标是真理 — 而炼金术,则是操作上的成功。每一个情况都有独一无二的现象。这个模型有一定的预测能力 — 比如说,萧条不会出现在繁荣之前,而且萧条的规模和它之前的繁荣成正比 — 但它是最小值。逃跑的人才能活下来对抗新的一天。谨慎也许要付出一点代价,但至少可以保证生存。真理同操作或实验成功之间的歧异大大削弱了科学方法的力量。科学方法基于这样的预设,即成功的实验应该证实被测试假说的有效性;然而当对象涉及思维主体的时候,实验的成功并不能保证被检验的陈述的有效性或真理性。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23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说实话听完整本书以后不太明白,可能是索罗斯的思想太深邃了,我还不能够理解。来来回回就听到一个词语:反身性原则。但是到底是什么我完全不能理解。不过我能理解其中一些比较简单的道理,市场是不理性的,市场并不总是有效的,市场会因为参与其中人的价值偏离而价值偏离,并且有可能因为人的互相影响而加重偏离,最终导致危机。其实本质上来说,组成人体的是粒子,组成这个世界的也是粒子,粒子本身是完全随机运动的,不可预测,只有概率。所以人和世界也是不可预测的,都是随机的,都是概率,而金融活动本身更加是各种复杂概率的叠加,但是人性却偏偏喜欢预测,而且是线性的预测,所以一定会和现实发生的事情产生偏离,这也就是金融投资本质都是反人性的来源吧。等沉淀一段时间再读一遍吧,下次应该能理解多一点吧希望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2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索罗斯的金融炼金术#管中窥豹读书计划(第 1629 本)#2024 年读书主题(六)经济 - 金融银行《金融炼金术》(174)大家好!2024 年的管中窥豹读书计划再次升级,我们即将揭开 12 个领域、52 个主题的 365 本书籍,日拱一卒,功不唐捐,用一年时间搭建知识体系大厦。今天我们从经济的领域开始,选择金融、银行的主题书籍进行刷书,第四本是《金融炼金术》,资本大鳄索罗斯作品,介绍索罗斯的 “反身性理论” 及其投资模型。在本书中,索罗斯较为完整地阐述了他的投资思想:市场参与者的思维与市场之间相互联系与影响,彼此无法独立,参与者的认知与市场永远处于变化过程之中。参与者的偏向以及认知的不完备性造成均衡点遥不可及,而趋势也只是不断地朝着目标移动参与者的思维直接影响市场情景,往往会造成市场诸多的不确定性。这就是索罗斯创立的反身性理论。反身性理论质疑有效市场理论,是对金融投资理论的重大突破。在本书中,索罗斯除了精辟地论析了他的投资哲学外,还有大量的投资模型可供读者参考,当然,涉及的知识面也非常广,比如证券、货币、外汇,乃至国际政治。2、精彩内容:我为一个基于人类对事物的理解从来与事实不相符的共识,以及不同人、不同情况之间的分歧的新范式奠定了基础,这是塑造案例的一个重要但非决定性的因素。反身性的概念其实很简单:在任何包含有思维参与者的情景中,参与者的思想和现实情况之间存在着一种相互影响的关系。一方面思考者试图去了解真实的情况,另一方面他们试图获得一个他们想象中的结果。这两种过程起到的作用相反:在求知的过程中现实是已知量,然而在参与的过程中,参与者的思想成为了已知量。当我们作为局外的旁观者时我们自我的主张可以有选择性地影响或不影响事实情况,而当我们身为参与者时,哪怕仅仅是去试图理解事实情况的行为都已经改变了现实情况。基于这种因果关系,我们所做的决策是不能以书本知识为依据的。我们可以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我们懂得越多就越有可能做出更好的决策,但是知识本身是不足以成为做决策的依据的。我们生活在一个真实的世界中,但是我们对世界的看法并不是完全符合真实的世界。合理预期理论自己提供了一个明显的例子说明我们的预期会偏离现实很远。我们对于世界的看法是真实世界的一部分 — 我们是参与者。我们对现实的解读与现实的差别是在真实世界中加入了不确定性的元素。这又听起来像循环推理,但是这准确地表达了现实情况和有思维的参与者之间的关系。人不是根据现实采取行动的,而是根据他们对世界的认识,不过这两者并不相同。结果就连发生过的历史也无法被当作自然现象来处理,因为它不仅仅是由国王的出生和死亡这样确定的事实所构成的。社会情境比如革命或政治中的妥协对不同参与者来说有着不同的意义,哪怕是在事件发生之后仍然存在很多不同的解释。结果会受到预期的影响,但是不会被预期所决定。他们之间存在一个双向的反馈循环:认知过程是从结果到预期,而参与过程是从预期到结果。两个过程持续地向不同方向起作用。因果关系的方向并不是从一个结果传到下一个;它交叉往复于结果和预期之间,反之亦然。我称之为 “历史的鞋带理论”。什么是成功和什么是真实之间是有差别的。这是反身性理论带给大家的一个伟大的观点,它对于金融市场和政策都有效。这是一个仍然需要学习的教训。我们的社会崇尚成功,好像它连接着真实和美好。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1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4.0反身性是一套理解自适应现象的方法论,虽然我只能理解股票或者身边的反身性现象,但这种思维模式对于观察世界具备很强的指导意义。对于书中大量的实验性研究记录,比较难理解其中的意义所在,只能一带而过。反身性过程必然导致过度失衡。但要定义什么是过分的界限却是不可能的,因为在涉及价值问题时根本就无所谓标准,也许接受价值主题的最好方法就是干脆将价值的非现实性作为讨论的出发点。由此则可以发现,任何一种价值体系都包含缺陷。接下去我们就可以去发掘每一特定价值体系的不现实因素,以及这些因素同现实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除此之外,任何其他方法都不可避免地引入带有我们自己价值体系缺陷的偏见。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1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4.0不太能看得进去的一本书,但索罗斯的名气集成于此书,还是粗略的翻完了。经济价值能够在西方以及西方化社会中占据支配地位,贸易思维和基础信仰起到了很大引导作用。价值的演化也遵循反身性的模式,经济活动已经产生积极结果这一事实。科学方法也是如此,自然科学的胜利把科学方法的形象抬高到难以理喻的高度。与此相反,在同我们相差不远的文化形态中,各种艺术形式仍然颇为活跃,这是因为在艺术活动中取得成就比在经济活动中取得成就要容易一些。即使在今天,诗歌在东欧仍然大行其道,同样的情况也出现在苏联,这在西方是很难理解的。我毫不怀疑我们对物质价值、利润和效率的重视已经走向过分的极端。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赞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4.0金融投资任何涉及到人性的领域,都没有准确唯一的答案。因为人就是反身性理论的典型。认知与现实相互作用,构建过程。市场只是偏见的体现,而非真理的答案。在反身性作用下,任何事物出发时并无法预算答案。生活本来就是一场荒唐的旅行,市场也是。既然结果不可求,理解过程,看到过程的构建或许就是参与市场时最有效的武器了。任何一个人造系统都存在着缺陷,缺陷会导致系统崩溃,抑制缺陷会导致周期循环。这或许是未来研究中可以运用的思维框架。由于大佬写得书真难懂,以上体悟或许没有准确领悟作者意思,但我已尽力理解啦。最后说说中国贸易与现在的金融市场的思考:美国的消费与本土生产的差额的另一体现方式是被预算赤字与外国资本流入抹平了的贸易逆差。如今缓解这一逆差的方式来自于本土生产、扩大赤字、吸引外资。在高利率与高汇率的环境下实现了吸引外资,我估计大部分去了金融资产。但以美国资本扩张的产生同时承担着较高的资金成本,这一成本在消费力仍然强劲时可以被消化。但来自中国的出口仍然具有成本优势。除非美国本土生产力产生的增量足以支持高额的赤字,美国的金融资产一直能产生超过成本的回报率,否则中国出口将会借成本优势再度回归。而现实是生产力跨越式发展不发生的情况下,外资流入一定会边际减少导致金融资产受益下降,从而扭转趋势。趋势一旦扭转,外资撤出将促使预算赤字扩大或消费锐减,两者都会导致美元贬值。美元贬值和消费下降也都会导致以美元为资本的产业利润压缩,让中国的成本优势重回舞台。(maybe 我的思维框架也是错的,但至少开始构建框架了,继续努力吧边走边纠正)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赞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被称为 “金融天才” 的乔治・索罗斯,自 1969 年建立 “量子基金” 至今,创下了令人难以置信的业绩,并且他还曾以平均每年 35% 的综合成长率令华尔街同行望尘莫及。 1930 年,乔治・索罗斯出生于匈牙利布达佩斯一个中上等的犹太人家庭。1947 年他移居到英国,就读于伦敦经济学院。 1953 年春,索罗斯从伦敦经济学院学成毕业,他和现在的大学生一样,面临着如何谋生的问题。最初,他选择了手袋推销的职业,但他很快发现买卖十分难做,于是他就又开始寻找新的赚钱机会。当他发现参与投资业有可能挣到大钱时,他就给城里的各家投资银行发了一封自荐信,最后公司聘他做了见习生,索罗斯的金融生涯从此揭开了序幕。 此后,索罗斯成为了这家公司的一名交易员,专事黄金和股票的套利交易,但他期间的表现并不出色,没有赚到特别多的钱。于是,索罗斯又作出了将影响他一生的选择:到纽约去淘金。1956 年,索罗斯带着他的全部积蓄 5000 美元来到纽约,当了一名套利交易员。1960 年,索罗斯锋芒初现。他经过分析研究发现,由于德国安联保险公司购置的房地产价格上涨,其股票售价与资产价值相比大打折扣,于是他建议人们购买安联公司的股票。摩根担保公司和德累福斯基金根据索罗斯的建议购买了大量安联公司的股票。事实证明,果真如索罗斯所料,安联公司的股票价值翻了 3 倍,索罗斯因而名声大振。 给索罗斯的投资生涯带来重大转折的是他后来遇到的耶鲁大学毕业的吉姆・罗杰斯。他们联手 10 年,成为华尔街上的最佳黄金搭档。1973 年,他们共同创建了索罗斯基金管理公司。1979 年,乔治・索罗斯将其更名为量子基金。 1987 年大崩盘的时候,索罗斯认为牛市已经结束并且股市崩溃可能触发经济衰退,所以反手做空。之后股市反弹并且经济数据转好,索罗斯以惊人的毅力砍掉了亏损的空单转而做多,并且在当年最终获得了超过 10%的利润。我们可以看到索罗斯的投资特点:尊重市场,不盲目自负,对价格趋势和商业周期极度敏感,策略非常灵活,可以随时修正自己的观点并勇敢的投入金钱。这是真正的大师,他可以在任何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中生存!2013 年 82 岁国际投资者兼亿万富翁乔治索罗斯 (George Soros) 9 月将第三度结婚,迎娶 41 岁日本裔未婚妻多美子博尔顿 (Tamiko Bolton)。索罗斯此前曾经历两段婚姻,共育有 5 名孩子。他与多美子于 2008 年认识,去年 8 月订婚。投资大亨沃伦巴菲特在 2006 年 8 月 30 日与同居多年的女友艾丝翠孟克斯结婚。当时巴菲特已有 76 岁高龄,而孟克斯当时也有 60 岁了。巴菲特的女儿苏珊是这场非公开婚礼的主持人。金融炼金术 - 索罗斯反身性的概念其实很简单:在任何包含有思维参与者的情景中,参与者的思想和现实情况之间存在着一种相互影响的关系。一方面思考者试图去了解真实的情况,另一方面他们试图获得一个他们想象中的结果。这两种过程起到的作用相反:在求知的过程中现实是已知量,然而在参与的过程中,参与者的思想成为了已知量。在提出哪些是已知的而哪些是未知的时候,这两种作用会相互干涉。我将这种两个作用间的相互干涉称之为 “反身性”。我也将反身性想象成参与者的思想和参与者所参与的情景间的反馈循环,我认为反身性对于研究有思想者参与的情景是至关重要的。反身性导致参与者对于现实的理解是不完美的,同时参与者的行为也会产生他们无法预知的后果。P9 当我们作为局外的旁观者时我们自我的主张可以有选择性地影响或不影响事实情况,而当我们身为参与者时,哪怕仅仅是去试图理解事实情况的行为都已经改变了现实情况。如果参与者的认识是符合事实的,那事实就不会是不可知的,这样参与者就可以根据知识来做出行动。但是这不是真实情况。事实是不可知的,因为参与者的认识往往不对应事实。如果你觉得这听起来像是循环逻辑,那么你就理解对了。参与者面对的是一种循环反馈的情况,这就是我所说的反身性,试图去理解这种情况所做的一切只会导致参与者 — 以及我们这些试图去理解包含有思维参与者的情景的观察者 — 陷入循环逻辑,这就是我想要进一步阐明的部分。有效市场假说与事实不相符,同时在理论根基上它也存在可质疑的地方:那种觉得市场永远能够做出正确决定的幻觉是建立在参与过程和认知过程间的反身性互动上的。事实上,市场总是错误的,他的趋势体现在膨胀期的自我满足以及在衰退期的自我瓦解。因此只有处在转折点时流行倾向才会被证明是错的。P12 在我的投资生涯中,我是根据 “所有的投资都是有瑕疵的” 这个假设来操作的。这个想法本身也是有瑕疵的:它不遵循人类不确定性法则。所有的理论都是有瑕疵的。但它是一个很有用的假设,一个命题是有缺陷的并不代表我们不应该根据它来进行投资,只要还有其他人相信它,它就还能说服更多的人。这个观点是约翰・梅纳德・凯恩斯提出的,他将股票市场比作一场选美比赛,胜出的不是最美的,而是最多人觉得她美的。关于这点我有一些很重要的补充,找到缺陷是需要代价的。如果我们找到了,我们就有优势,因为当市场也发现了这些问题,我们就可以将损失最小化。当我们无法找出哪里将会出错的时候,才是我们最着急的时候。几乎不需要强调的是,这个推论与有效市场假说和合理预期理论相冲突。合理预期理论几乎永远是错的,但他们总能自圆其说。随着实时实验不断展示,这种在金融市场中如何运作的解读会比合理预期理论更有利可图。存在着一种反身性的关系,其中股票价格取决于两个因素 — 基本趋势和主流偏见 — 这两者又反过来受股票价格的影响。股票价格和这两个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不存在常数关系:在一个函数中的自变量到了另一个函数中就成为因变量。常数关系不存在,均衡的趋势也就无从谈起。市场事件的序列只能解释为历史性的变化过程,其中没有一个变量 — 股票价格、基本趋势、主流偏见 — 可以保持不变。在一个典型的市场事件序列中,三个变量先是在一个方向上,接着又在另一个方向上彼此加强,繁荣与萧条的交替,就是一个最简单而又最熟悉的模式。首先,市场原教旨主义是一种错误的、危险的理想主义结果。如果股票价格的变化增强了基本趋势,我们称这个趋势为自我增强的,当它们作用于相反的方向时,则称之为自我毁灭的。同样的术语也适用于主流偏见,可能自我增强,也可能自我毁灭。理解这些术语的意义是很重要的,当趋势增强时,它就会加速,当偏向增强时,预期和未来股票价格的实际变化之间的差异就会扩大;反之,当它自我毁灭时,差异就缩小。至于股票价格的变化,我们将它们简单地描述为上升的和下降的。当主流偏见推动价格上涨时,我们称其为积极的;当它作用于相反的方向时,则称为消极的。上升的价格变化被积极的偏向增强,而下降的价格变化被消极的偏向增强,在一个繁荣 / 萧条的序列中,我们可以指望至少找到一个上升的价格变化被积极偏向增强的阶段和一个下跌的价格变化被消极偏向增强的阶段。同时一定还存在着某一点,在这一点上基本趋势和主流偏见联合起来,扭转了股票价格的变化方向。我从未学习过证券分析,不属于任何团队,并且我准备致力于相比其他大多数人更为广泛的活动。如果我只试图通过一套特定的规则来操纵市场,我并不会比其他人做得好,我的竞争优势在于我认识到游戏规则的改变。开始时,我的假设只与个别公司有关;随着时间的流逝,我的兴趣转向了宏观经济的主题。一部分是由于资金的增长,一部分是因为日益不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由于时间因素,情感常常优先于理性:决策常常不得不在匆忙之间做出,并且较少有时间去权衡所有相关的考虑,直觉和最初的情感所扮演的角色更为重要。P38 我依赖理性的程度超过了大部分的实践者,并且我以认清了情感的作用和理性的局限性的概念框架而自豪。我意识到使自己摆脱情感是不可能的,为了有一个对外部世界的变化进行评估的稳固平台,使自己的情感状态尽可能地保持稳定是十分重要的。如果平台自身是对不同的情感而非市场做出反应,就很难在市场中观察改变了。如果市场参与者被相同的情感感染,任务会更容易。我曾用一种更原始和有机的视角去看待风险和不确定性。两天 — 一天和下一天 — 就足够告诉我我的基金是否涨势良好。通常这会给我及时的通知以便去做一些调整。我只愿意为我的利润冒险,而不是我的资金。这赋予了基金自带的惯性:当风在我们身后时我们抓紧撒网,而当暴风雨来临时我们调整风帆。我最爱的一句话是这样说的:“逃跑的人才能活下来对抗新的一天。” 我不愿在决定利润和本金时被日历所束缚。在经历一轮增长后,我愿意退还部分利润,即使这使我的资本在新的一年进入负值。因此,我们拥有了多年市场。我发现当今大部分对冲基金并没有使用这些简单的指导方针,这挺有趣的。事实是,我对于真理有强烈的兴趣,但是我不是很在乎钱;否则我不会放弃这么多赚钱的机会。老实说,我对真理的兴趣远远超过我对人性的兴趣 — 通过哲学我完成了我的慈善事业。我很高兴我做到了,因为我的慈善事业将我从我对利益追求带来的孤立状态中解救出来。比起让自己融入对冲基金,我更高兴融入我的基础网络,但是对真理的追求远超于这两者,就像这番坦白展示的那样。玩转金融市场靠的是尽可能地贴合现实情况。当然实际结果和预期之间肯定存在差异,但是实际结果就是这么残忍。在大多数现实情况中 — 无论对于政治学、个人或业务关系 — 都有自欺欺人的可能。在金融市场中,实际结果是没有多大的空间容我们幻想的。金融市场对于自我意识来说是很不友好的:那些总沉浸在自己的幻想中的人,需要付出非常沉重的代价。事实证明,对于真理的兴趣是在金融市场成功的重要品质。哲学是所有知识和智慧的源泉。很明显我对于追逐真理有着狂热的兴趣一个批判性的思维模式对于更好地理解和改造世界是必不可少的。这是一个开放社会的基础。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赞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被称为 “金融天才” 的乔治・索罗斯,自 1969 年建立 “量子基金” 至今,创下了令人难以置信的业绩,并且他还曾以平均每年 35% 的综合成长率令华尔街同行望尘莫及。 1930 年,乔治・索罗斯出生于匈牙利布达佩斯一个中上等的犹太人家庭。1947 年他移居到英国,就读于伦敦经济学院。 1953 年春,索罗斯从伦敦经济学院学成毕业,他和现在的大学生一样,面临着如何谋生的问题。最初,他选择了手袋推销的职业,但他很快发现买卖十分难做,于是他就又开始寻找新的赚钱机会。当他发现参与投资业有可能挣到大钱时,他就给城里的各家投资银行发了一封自荐信,最后公司聘他做了见习生,索罗斯的金融生涯从此揭开了序幕。 此后,索罗斯成为了这家公司的一名交易员,专事黄金和股票的套利交易,但他期间的表现并不出色,没有赚到特别多的钱。于是,索罗斯又作出了将影响他一生的选择:到纽约去淘金。1956 年,索罗斯带着他的全部积蓄 5000 美元来到纽约,当了一名套利交易员。1960 年,索罗斯锋芒初现。他经过分析研究发现,由于德国安联保险公司购置的房地产价格上涨,其股票售价与资产价值相比大打折扣,于是他建议人们购买安联公司的股票。摩根担保公司和德累福斯基金根据索罗斯的建议购买了大量安联公司的股票。事实证明,果真如索罗斯所料,安联公司的股票价值翻了 3 倍,索罗斯因而名声大振。 给索罗斯的投资生涯带来重大转折的是他后来遇到的耶鲁大学毕业的吉姆・罗杰斯。他们联手 10 年,成为华尔街上的最佳黄金搭档。1973 年,他们共同创建了索罗斯基金管理公司。1979 年,乔治・索罗斯将其更名为量子基金。 1987 年大崩盘的时候,索罗斯认为牛市已经结束并且股市崩溃可能触发经济衰退,所以反手做空。之后股市反弹并且经济数据转好,索罗斯以惊人的毅力砍掉了亏损的空单转而做多,并且在当年最终获得了超过 10%的利润。我们可以看到索罗斯的投资特点:尊重市场,不盲目自负,对价格趋势和商业周期极度敏感,策略非常灵活,可以随时修正自己的观点并勇敢的投入金钱。这是真正的大师,他可以在任何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中生存!2013 年 82 岁国际投资者兼亿万富翁乔治索罗斯 (George Soros) 9 月将第三度结婚,迎娶 41 岁日本裔未婚妻多美子博尔顿 (Tamiko Bolton)。索罗斯此前曾经历两段婚姻,共育有 5 名孩子。他与多美子于 2008 年认识,去年 8 月订婚。投资大亨沃伦巴菲特在 2006 年 8 月 30 日与同居多年的女友艾丝翠孟克斯结婚。当时巴菲特已有 76 岁高龄,而孟克斯当时也有 60 岁了。巴菲特的女儿苏珊是这场非公开婚礼的主持人。金融炼金术 - 索罗斯反身性的概念其实很简单:在任何包含有思维参与者的情景中,参与者的思想和现实情况之间存在着一种相互影响的关系。一方面思考者试图去了解真实的情况,另一方面他们试图获得一个他们想象中的结果。这两种过程起到的作用相反:在求知的过程中现实是已知量,然而在参与的过程中,参与者的思想成为了已知量。在提出哪些是已知的而哪些是未知的时候,这两种作用会相互干涉。我将这种两个作用间的相互干涉称之为 “反身性”。我也将反身性想象成参与者的思想和参与者所参与的情景间的反馈循环,我认为反身性对于研究有思想者参与的情景是至关重要的。反身性导致参与者对于现实的理解是不完美的,同时参与者的行为也会产生他们无法预知的后果。P9 当我们作为局外的旁观者时我们自我的主张可以有选择性地影响或不影响事实情况,而当我们身为参与者时,哪怕仅仅是去试图理解事实情况的行为都已经改变了现实情况。如果参与者的认识是符合事实的,那事实就不会是不可知的,这样参与者就可以根据知识来做出行动。但是这不是真实情况。事实是不可知的,因为参与者的认识往往不对应事实。如果你觉得这听起来像是循环逻辑,那么你就理解对了。参与者面对的是一种循环反馈的情况,这就是我所说的反身性,试图去理解这种情况所做的一切只会导致参与者 — 以及我们这些试图去理解包含有思维参与者的情景的观察者 — 陷入循环逻辑,这就是我想要进一步阐明的部分。有效市场假说与事实不相符,同时在理论根基上它也存在可质疑的地方:那种觉得市场永远能够做出正确决定的幻觉是建立在参与过程和认知过程间的反身性互动上的。事实上,市场总是错误的,他的趋势体现在膨胀期的自我满足以及在衰退期的自我瓦解。因此只有处在转折点时流行倾向才会被证明是错的。P12 在我的投资生涯中,我是根据 “所有的投资都是有瑕疵的” 这个假设来操作的。这个想法本身也是有瑕疵的:它不遵循人类不确定性法则。所有的理论都是有瑕疵的。但它是一个很有用的假设,一个命题是有缺陷的并不代表我们不应该根据它来进行投资,只要还有其他人相信它,它就还能说服更多的人。这个观点是约翰・梅纳德・凯恩斯提出的,他将股票市场比作一场选美比赛,胜出的不是最美的,而是最多人觉得她美的。关于这点我有一些很重要的补充,找到缺陷是需要代价的。如果我们找到了,我们就有优势,因为当市场也发现了这些问题,我们就可以将损失最小化。当我们无法找出哪里将会出错的时候,才是我们最着急的时候。几乎不需要强调的是,这个推论与有效市场假说和合理预期理论相冲突。合理预期理论几乎永远是错的,但他们总能自圆其说。随着实时实验不断展示,这种在金融市场中如何运作的解读会比合理预期理论更有利可图。存在着一种反身性的关系,其中股票价格取决于两个因素 — 基本趋势和主流偏见 — 这两者又反过来受股票价格的影响。股票价格和这两个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不存在常数关系:在一个函数中的自变量到了另一个函数中就成为因变量。常数关系不存在,均衡的趋势也就无从谈起。市场事件的序列只能解释为历史性的变化过程,其中没有一个变量 — 股票价格、基本趋势、主流偏见 — 可以保持不变。在一个典型的市场事件序列中,三个变量先是在一个方向上,接着又在另一个方向上彼此加强,繁荣与萧条的交替,就是一个最简单而又最熟悉的模式。首先,市场原教旨主义是一种错误的、危险的理想主义结果。如果股票价格的变化增强了基本趋势,我们称这个趋势为自我增强的,当它们作用于相反的方向时,则称之为自我毁灭的。同样的术语也适用于主流偏见,可能自我增强,也可能自我毁灭。理解这些术语的意义是很重要的,当趋势增强时,它就会加速,当偏向增强时,预期和未来股票价格的实际变化之间的差异就会扩大;反之,当它自我毁灭时,差异就缩小。至于股票价格的变化,我们将它们简单地描述为上升的和下降的。当主流偏见推动价格上涨时,我们称其为积极的;当它作用于相反的方向时,则称为消极的。上升的价格变化被积极的偏向增强,而下降的价格变化被消极的偏向增强,在一个繁荣 / 萧条的序列中,我们可以指望至少找到一个上升的价格变化被积极偏向增强的阶段和一个下跌的价格变化被消极偏向增强的阶段。同时一定还存在着某一点,在这一点上基本趋势和主流偏见联合起来,扭转了股票价格的变化方向。我从未学习过证券分析,不属于任何团队,并且我准备致力于相比其他大多数人更为广泛的活动。如果我只试图通过一套特定的规则来操纵市场,我并不会比其他人做得好,我的竞争优势在于我认识到游戏规则的改变。开始时,我的假设只与个别公司有关;随着时间的流逝,我的兴趣转向了宏观经济的主题。一部分是由于资金的增长,一部分是因为日益不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由于时间因素,情感常常优先于理性:决策常常不得不在匆忙之间做出,并且较少有时间去权衡所有相关的考虑,直觉和最初的情感所扮演的角色更为重要。P38 我依赖理性的程度超过了大部分的实践者,并且我以认清了情感的作用和理性的局限性的概念框架而自豪。 我意识到使自己摆脱情感是不可能的,为了有一个对外部世界的变化进行评估的稳固平台,使自己的情感状态尽可能地保持稳定是十分重要的。如果平台自身是对不同的情感而非市场做出反应,就很难在市场中观察改变了。如果市场参与者被相同的情感感染,任务会更容易。我曾用一种更原始和有机的视角去看待风险和不确定性。两天 — 一天和下一天 — 就足够告诉我我的基金是否涨势良好。通常这会给我及时的通知以便去做一些调整。我只愿意为我的利润冒险,而不是我的资金。这赋予了基金自带的惯性:当风在我们身后时我们抓紧撒网,而当暴风雨来临时我们调整风帆。我最爱的一句话是这样说的:“逃跑的人才能活下来对抗新的一天。” 我不愿在决定利润和本金时被日历所束缚。在经历一轮增长后,我愿意退还部分利润,即使这使我的资本在新的一年进入负值。因此,我们拥有了多年市场。我发现当今大部分对冲基金并没有使用这些简单的指导方针,这挺有趣的。事实是,我对于真理有强烈的兴趣,但是我不是很在乎钱;否则我不会放弃这么多赚钱的机会。老实说,我对真理的兴趣远远超过我对人性的兴趣 — 通过哲学我完成了我的慈善事业。我很高兴我做到了,因为我的慈善事业将我从我对利益追求带来的孤立状态中解救出来。比起让自己融入对冲基金,我更高兴融入我的基础网络,但是对真理的追求远超于这两者,就像这番坦白展示的那样。玩转金融市场靠的是尽可能地贴合现实情况。当然实际结果和预期之间肯定存在差异,但是实际结果就是这么残忍。在大多数现实情况中 — 无论对于政治学、个人或业务关系 — 都有自欺欺人的可能。在金融市场中,实际结果是没有多大的空间容我们幻想的。金融市场对于自我意识来说是很不友好的:那些总沉浸在自己的幻想中的人,需要付出非常沉重的代价。事实证明,对于真理的兴趣是在金融市场成功的重要品质。哲学是所有知识和智慧的源泉。很明显我对于追逐真理有着狂热的兴趣一个批判性的思维模式对于更好地理解和改造世界是必不可少的。这是一个开放社会的基础。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赞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4.0反身性这个思想还蛮重要的这书不是很好读,记得第一次读的时候是把导言认真看了一遍,那会还是有点难。直到我听了我老师讲的关于索罗斯的趋势交易第二遍以后才懂了不少。现在正式读这本的时候已经是第三遍复习我老师讲的内容。这书对于初学的人不是很友好,我建议慢读导言,加上序言,导言,导论部分加上第 1 部分理论和第 2 历史的回顾,从房地产,信贷,外汇,里根大循环这几个具体例子弄懂反身性理论就足够了。第 3 部分是他个人实操的经历,感兴趣可以看。后面直接跳过,用处不大。我个人读第 3 部分都是迷迷糊糊的,主要还是配合我老师讲他的故事就够了。最后说说那些行业也具有反身性作为补充,没准对投资有帮助。券商,高毛利行业:白酒,眼科等,粮食和猪肉,国际大宗商品(我们国家没有定价权的)石油。这些行业是不能定投和左侧进行埋伏的,基本上等于找死。。茅台这玩意其实该用趋势交易策略:右侧追涨。你看看多少价投党买茅台。。。。再补充一个保命的:房子也具有反身性,是跟汇率挂钩的,是本币的看跌期权,看人民币汇率进行买卖。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赞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快速试错1. 反身性理论令人着迷的是,为什么金融危机看起来似乎都是潜伏的,而爆发来得太突然。金融危机的祸根或许早已埋下,犹如巨大的冰山一角,而危机就像潜伏在水下的是更大的那片冰山。无论是主管部门的干预力度,还是银行仰赖的信贷规模,都在不知不觉中积重难返。究其原因,我认为索罗斯的反身性理论是非常有解释力的。市场参与者本身就是其思维的对象,以至于任何一位参与者的行为都将影响市场其他参与者的预期。这些预期又反过来影响参与者行为本身。这是一个互相影响的过程,所以我们根本不知道明天的市场将会怎样。这不是单边的动态,而是参与者与市场的双边动态,不确定性因此更难被准确的评估。例如,市场预期反映在股票价格中,而股票价格同时又会影响了市场预期。有时候这个双边动态从分立的各个参与者的角度来看,就是一张硕大的网络,错综复杂。这样一来,市场给人的感觉就是混乱,甚至有恐惧感。因为我们不知道市场将会如何,没有人可以精准地预料市场。但凡那些给出确切预测的人,都是自负的骗子。而所谓市场的管理者也即主管部门(政府)就有了干预并管理 “混乱” 的市场的借口。有趣的是,索罗斯的反身性理论同时也指出了政府一旦干预市场,也就成为市场网络的一部分。政府只是加剧了市场的不确定性。索罗斯的书中,对于银行体系的演变、监管者干预的事例做了深刻的回顾和分析。微妙的是,反身性交互影响的结果似乎有个周期曲线。从一开始的预期形成,到相互影响,以预期投射回参与者后的自我加强达到了周期最高峰,最后是猝不及防的泡沫破裂。这种周期看起来就像盛宴。而衰退就被裹藏在这繁荣之中。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赞分享「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