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8
132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经典散文

    Every cloud has a silver lining,杨绛先生的几篇散文,标题这篇讲文革遭遇的最好,回忆父亲也很感人。先生的作品如汪曾祺老先生的集子,出版版本太多,难免相互重复。杨绛先生学贯中西,看她的散文,深受中国文言影响,句子不长,但精准洗练,老一辈文人文字儒雅,经过磨难更多老辣,值得细读学习。

      转发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读散文就要认真的读

      读完这本书,发现散文也可以让人心有所思。杨绛先生的文字优美,描写真实。读来不乏有些惆怅。记忆中不仅有美好的事物,也有痛苦的往事,但内心都是快乐的。尤其是在最后一部分,描写干校和革命的场景中,通过文字也能体会到了作者受到了多大的委屈与迫害。读到文字能了解一些当时的历史。重要是时间被浪费了,本该在学校教书育人的时候,却让他去扫厕所。人都是时代的产物,有些事是不以你的意志为转移的。当你回忆过去,总会看到自己的痕迹,以及走过的路,既有快乐也有痛苦。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获得人间智慧必须身经目击吗?身经目击必定获得智慧吗?人生几何!凭一己的经历,沾沾自以为独具冷眼,阅尽人间,安知不招人暗笑。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惊叹杨绛先生的文彩与记忆,更是对他们夫妇俩在文革期间所遭受的境遇而伤感,也想起小时候父亲被带高帽胸挂走资派牌子游街挨斗的场景。十年浩劫,难以𠄘受之伤。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将饮茶

            #管中窥豹读书计划第 934 本(207)#《将饮茶》🚢我登上一列露天的火车,但不是车,因为不在地上走;像筏却又不在水上行;像飞机,却没有机舱,而且是一长列;看来像一条自动化的传送带,很长很长,两侧设有栏杆,载满乘客,在云海里驰行。我随着队伍上去的时候,随手领到一个对号入座的牌子,可是牌上的字码几经擦改,看不清楚了。我按着模糊的号码前后找去:一处是教师座,都满了,没我的位子;一处是作家座,也满了,没我的位子;一处是翻译者的座,标着英、法、德、日、西等国名,我找了几处,都没有我的位子。🚢一个管事员就来问我是不是 “尾巴” 上的,“尾巴” 上没有定座。可是我手里却拿着个座牌呢。他要去查对簿子。另一个管事员说,算了,一会儿就到了。他们在传送带的横侧放下一只凳子,请我坐下。我找座的时候碰到些熟人,可是正忙着对号,传送带又不停的运转,行动不便,没来得及交谈。🚢“‘孟婆店’是习惯的名称,现在叫‘孟大姐茶楼’。孟大姐是最民主的,喝茶决不勉强。孟大姐茶楼是一座现代化大楼。楼下茶座只供清茶;清茶也许苦些。不爱喝清茶,可以上楼。楼上有各种茶:牛奶红茶,柠檬红茶,薄荷凉茶,玫瑰茄凉茶,应有尽有;还备有各色茶食,可以随意取用。哪位对过去一生有什么意见、什么问题、什么要求、什么建议,上楼去,可分别向各负责部门提出,一一登记。那儿还有电视室,指头一按,就能看自己过去的一辈子 —— 各位不必顾虑,电视室是隔离的,不是公演。”🚢我父亲杨荫杭(1878—1945),字补塘,笔名老圃,又名虎头,江苏无锡人,一八九五年考入北洋大学堂(当时称 “天津中西学堂”),一八九七年转入南洋公学,一八九九年由南洋公学派送日本留学,卒业早稻田大学。他回国后因鼓吹革命,清廷通缉,筹借了一笔款子,再度出国,先回日本早稻田读得学位,又赴美留学。我是父亲留美回国后出生的,已是第四个女儿。🚢杨荫榆是我的三姑母,我称 “三伯伯”。我不大愿意回忆她,因为她很不喜欢我,我也很不喜欢她。她在女师大的作为以及骂敌遇害的事,我都不大知道。可是我听说某一部电影里有个杨荫榆,穿着高跟鞋,戴一副长耳环。这使我不禁哑然失笑,很想看看电影里这位姑母是何模样。认识她的人愈来愈少了。也许正因为我和她感情冷漠,我对她的了解倒比较客观。我且尽力追忆,试图为她留下一点比较真实的形象。🚢自从一九八〇年《围城》在国内重印以来,我经常看到锺书对来信和登门的读者表示歉意:或是诚诚恳恳地奉劝别研究什么《围城》;或客客气气地推说 “无可奉告”;或者竟是既欠礼貌又不讲情理的拒绝。一次我听他在电话里对一位求见的英国女士说:“假如你吃了个鸡蛋觉得不错,何必认识那下蛋的母鸡呢?” 我直耽心他冲撞人。胡乔木同志偶曾建议我写一篇《钱锺书与〈围城〉》。我确也手痒,但以我的身份,容易写成锺书所谓 “亡夫行述” 之类的文章。🚢钱锺书在《围城》的序里说,这本书是他 “锱铢积累” 写成的。我是 “锱铢积累” 读完的。每天晚上,他把写成的稿子给我看,急切地瞧我怎样反应。我笑,他也笑;我大笑,他也大笑。有时我放下稿子,和他相对大笑,因为笑的不仅是书上的事,还有书外的事。我不用说明笑什么,反正彼此心照不宣。然后他就告诉我下一段打算写什么,我就急切地等着看他怎么写。他平均每天写五百字左右。他给我看的是定稿,不再改动。后来他对这部小说以及其它 “少作” 都不满意,恨不得大改特改,不过这是后话了。🚢创作的一个重要成分是想象,经验好比黑暗里点上的火,想象是这个火所发的光;没有火就没有光,但光照所及,远远超过火点儿的大小。创造的故事往往从多方面超越作者本人的经验。要从创造的故事里返求作者的经验是颠倒的。作者的思想情感经过创造,就好比发过酵而酿成了酒;从酒里辨认酿酒的原料,大非易事。我有机缘知道作者的经历,也知道酿成的酒是什么原料,很愿意让读者看看真人实事和虚构的人物情节有多大的距离,而且是怎样的错乱。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不知为何读完想起《将进酒》

              将饮茶,杯莫停,与君写万言,请君为我读心里。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叙事回忆题材,见识了当时的人土风情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杨绛,在不堪回首的岁月中优雅老去

                  杨绛先生的书让我感觉很平静,一位将要走到人生尽头的老人家对父亲、姑母、丈夫的回忆因时代而沉重,因感情而温暖,因释怀而轻松。我在想,如果我将要走到人生尽头,我会回忆谁呢?我的人生尽兴吗?我会不会后悔呢?希望到时,我也能有杨绛先生三分之一的平静祥和。
                        之前读过杨绛先生的《我们仨》,快乐与艰难、爱与痛并存,钱钟书、钱瑗两位亲人先她而去,她哀而不伤,带着怀念独自一人生活,“故人笑比中庭树,一日秋风一日疏”。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因为乌云愈是厚密,银色会变为金色。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读完如饮一杯清茶🍵不亏是杨先生

                      我是在出差路上打开手机翻电子书,以前只读过杨绛先生的《我们仨》,便冲杨先生大名读起了《将饮茶》,只堪堪 5 分钟,就被杨绛先生做的序言深深吸引,原来死亡还可以这样写,原来一本书的序言可以写的这么随性又巧思,一辆在云海中疾驰的 “列车”,“那边是红尘世界,咱们正往西去。” 说罢也喊 “往前看!往前看!” 因为好些乘客频频回头,频频拭泪。而目的地是去喝孟婆茶,而最后这本书的内容就是杨绛先生夹带的私货。 全书分为 4 段内容,回忆父亲,回忆了自己的父亲杨朴塘、姑母杨荫榆 、丈夫钱钟书以及自己被打称做 “牛鬼蛇神” 的岁月。每一段杨先生写的都很淡然。最后杨先生写她和丈夫都要隐身衣,求难得清净。钱瑗就曾说:“妈妈的散文像清茶,一道道加水,还是芳香沁人。” 我想杨绛先生写孟婆茶而不是汤,包括书名《将饮茶》,也是一种期许吧,在如今如此嘈杂浮躁的尘世中,能常常饮一杯清茶🍵。这本书读完就像饮完一杯清茶,口齿留香,回味无穷,杨先生写到 “你的问题在于读书不多,而想得太多”,惟愿当下有自己隐身衣,常读书饮茶,足矣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将饮茶——杨绛

                        将饮茶已读完,摘录几句触动心灵的句子与大家共勉。1. 世态人情,比明月清风更饶有滋味;可作书读,可当戏看。书上的描摹,戏里的扮演,即使栩栩如生,究竟只是文艺作品;人情世态,都是天真自然的流露,往往超出情理之外,新奇得令人震惊,令人骇怪,给人以更深刻的效益,更奇妙的娱乐。惟有身处卑微的人,最有机缘看到世态人情的真相,而不是面对观众的艺术表演。2. 我常奇怪,为什么有人得了我父亲的帮助,感激得向我母亲叩头,终身不忘。为什么有人由我父亲的帮助得了一千多亩好田,二十年后居然没忘记她所得的便宜;不顾我父亲老病穷困,还来剥削他的脑力,然后用两个汤团来表达她的谢意。为什么人与人之间的差异竟这么大?3. 一个人不想攀高就不怕下跌,也不用倾轧排挤,可以保其天真,成其自然,潜心一志完成自己能做的事。4. 我父亲有个偏见,认为女孩子身体娇弱,不宜用功。据说和他同在美国留学的女学生个个短寿,都是用功过渡,伤了身体。他常对我说,他班上某某每门功课一百分,” 他是个低能!” 反正我很少一百分,不怕父亲嘲笑。我在高中还不会辨 * 仄声。父亲说,不要紧,到时候自然会懂。有一天我果然四声都能分辨了,父亲晚上常踱过廊前,敲窗考我某字什么声。我考对了他高兴而笑,考倒了他也高兴而笑。我父亲的教育理论是孔子的” 大叩则大鸣,小叩则小鸣。” 我对什么书表示兴趣,父亲就把那部书放在我书桌上,有时他得爬梯到书橱高处去拿;假如我长期不读,那部书就不见了??这就等于谴责。父亲为我买的书多半是诗词小说,都是我喜爱的。5. 说老实话,我觉得与其骂人,宁可挨骂。因为骂人是自我表演,挨骂是看人家有意识或无意识的表演 —— 表演他们对我的心意,而无意中流露的真情,往往是很耐人寻味的。6. 常言 “彩云易散”,乌云也何尝能永远占领天空。乌云蔽天的岁月是不堪回首的,可是停留在我记忆里不易磨灭的,倒是那一道含蕴着光和热的金边。7. 世态人情,可作书读,可当戏看。

                          1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知史知世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好看的。网络上总是会有各种摘录名句出自杨绛,甚至很多句子其实并不出自于她。而这本书才是真真正正地展露了真实的杨绛,边读边觉得这真的是一个大气从容而又充满童真趣味的老人家。尤其是文革期间的经历,苦中作乐,乐观豁达,而在那段受苦的日子里,她念念不忘的依旧是那些曾经帮助过他们的人,所谓 “乌云的金边”~真的是让人敬佩的为人。很好读的一本书,语言生动有趣,很有意思。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最贤的妻 最才的女子

                              杨绛先生兰质蕙心,百年风华。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看这本书,会读到杨绛先生性情、品格、学识的由来,会发现她的可爱、她的顽皮、甚至她苦中作乐、身穿隐身衣的独到智慧。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杨绛先生的文笔朴实自然,叙述克制隐忍,尤其是文革期间被打成 “牛鬼蛇神” 陪斗的回忆,也看不到愤懑,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只有淡然和慈悲。也许就是这样的性情,才让杨先生在那样的浩劫下安然度过,成为一代传奇!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平实的语言,却又如此流畅、真情流露,感受到一个温暖智慧的灵魂。细细品味之中,似有一股开悟的力量弥漫开来。这是大师给予的关怀。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常言 “彩云易散”,乌云也何尝能永远占领天空。乌云蔽天的岁月是不堪回首的,可是停留在我记忆里不易磨灭的,倒是那一道含蕴着光和热的金边。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看透不说透

                                        看了她的生前经历,感受到她的生活,并不是我所想到的名气大的人一生都该是顺遂的,她的年代给她的生活感受,我想更多的也是苦中作乐,甚至有痛苦不言说的,那这个时代的我,生活经历不一样了,但心里状态并无太多差别,然后最后的那一篇总结了人生的目标,一个自己该做的人,想做的人未必会成功,成功了也未必就是好的。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将饮茶--杨绛

                                          杨绛先生的积极、乐观态度值得我们学习。即使面对牛鬼蛇神,也能客观的描述事实,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从不抱怨。这也许就是人们所说的大格局。      也非常感谢杨绛先生为我们留下这么多的优秀作品。

                                            转发
                                            评论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