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7
36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无人生而杰出,但人生绝非偶然|社会心理学家阿伦森自传书评

    《绝非偶然》是我读过的第一本也是印象最为深刻的心理学家自传。这本传记的作者是阿伦森,唯一获得美国心理协会全部三项大奖的传奇心理学家。他的著作《社会性动物》被誉为 “美国社会心理学《圣经》”,也是带领很多热爱社会心理学的小伙伴的入坑之作。在一名心理学生的眼里,阿伦森无疑是无比幸运的。他在本科遇上了马斯洛、硕士导师是麦克莱兰、博士阶段又师从费斯汀格,这三位都名列 “20 世纪 100 位最杰出心理学家” 排行榜的前 15 位。这不禁让人感慨,能够一路遇到三位业界大牛导师该是一种什么样的运气。但是,如果你仔细去思考他的经历,你会发现他并非恰好就能因为 “好运气” 而顺理成章地成长为一名杰出的心理学家。阿伦森是这么解释降临在他身上的好运的:“就我而言,大部分降临到我身上的好运,恰好是因为我在正确的时间做了正确的事 —— 选择了正确的职业、找到了合适的人生伴侣、结交了有益的朋友与同行。同时我也十分善于把握机会。” 在读这本书时,我思考的最多的问题是:机遇为何如此偏爱于阿伦森?他又为何总能把握机会、做出好的选择? 带来 “好运” 的认知信念:笃信自我完善力量阿伦森出生在平民区,童年并不顺遂,也曾很多不愉快的经历。贫穷的家庭、受到歧视的犹太身份、内向的性格与平凡的资质都曾让阿伦森十分自卑。最令困扰的是他腼腆的性格,与明星哥哥相比,他在家人眼里是不被看好的木讷弟弟。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发生在一次暑期兼职的经历,阿伦森在游乐场做着自己工作的同时,不断的观察和练习 “话筒男” 职位在游戏摊位吆喝的内容。出于一次偶然的机会,他能够给一位话筒男代班。当机会降临时,他早已做好准备,他非常成功地吸引了许多游客。他曾经以为害羞会是他永远的社交障碍,但那次在游乐场的成功经历令他肯定了自我,也使他重新思考 “什么才是真正的我?” 之后,大学的生活给他的自由发展创造了全新的环境,这给他带来了改变的契机。我们固然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遗传与过往经验的限制,但我们并非基因与不愉快经历的奴隶。我们都有认识自我的强烈渴望,但自我从来都无法被固定的标签定义,比如 “害羞的人”、“社恐患者”、“笨小孩”。自我是可塑的、成长的,能力与人格都并非一成不变,人们对自我的认知也必然是一个需要不断更新的过程。与其一直对 “我是谁” 这个问题感到迷茫,不如多问问自己:“我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他在自传中写道:“笃信改变和自我完善的力量,相信工人的儿子可以成为教授,人们能够克服根深蒂固的偏见,现实并非一成不变。这一信念不但成为我研究的重心,也主宰了我的人生。” 他笃信,我们每个人都能够在环境与自身努力的改变下拥有更好的明天。正是因为这样的信念,他才能在他之后漫长的一生中一直走在通往自我实现的路上。带来 “好运” 的动机:基于自主动机的选择除了笃信自我完善力量的信念,驱使阿伦森做出关键人生选择的动机也使阿伦森看起来比一般人更幸运。他曾经在本科选专业的时候出于经济因素的考虑不太情愿的报了经济学专业。又是一次偶然的机会,阿伦森陪一位想要追求的女孩子上课,刚好碰上了新来的教授马斯洛在从心理学的角度阐述种族与民族偏见。这使阿伦森 “震惊万分”,他惊讶地发现这些问题正是早在十年前就困扰着他的难题。“此刻我才知道,原来有一门学科能解决我的这些困惑。我着迷了,放开身边女孩的手,开始记笔记。那一刻,我失去了女孩,却找到了天堂。第二天我就转到心理学系了。” 阿伦森用 “偶遇马斯洛” 这个标题为我们讲述了他的这段重要的人生经历。这样的标题实在是轻描淡写。马斯洛的确是他偶遇的,但投入心理学的怀抱以及成为马斯洛的学生都绝非偶然,而是他主动的选择。人们行为背后的原因是不同的,即使在做同一件事,不同人也会有不同的动机。比如,有些人选择读研主要是因为研究生学历更有市场竞争力,而有些人选择读研主要是因为享受做研究本身的乐趣。自我决定理论将不同的动机分为两大类:当我们做一件事是因为我们真正重视或享受时,我们的行为受到自主动机(autonomous motivation)的驱使,这会给我们带来自主感;当我们做一件事是出于外部需求或他人的期望时,我们行为则受到受控动机(controlled motivation)的驱使,这会使我们产生一种受控感。大量研究表明,相比于受控动机,自主动机能带来更大的进步、坚持、成功与幸福。我们会发现,阿伦森的人生选择都离不开强大的自主动机的驱使。受到马斯洛的影响,阿伦森更加相信 “人们拥有成长、学习和改善自我的潜力,社会也可以变得更健康”,他决定运用心理学的智慧与知识去改善人类的境况。在斯坦福,他遇到了年仅 36 岁的费斯汀格。在一口气读完费斯汀格关于认知失调的手稿后,阿伦森坚定地选择了这位以铁石心肠著称的研究者作为自己的导师。阿伦森做的第一个实验令他发现了自己的实验天赋,这也使他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使命感:“得出结论时的欣喜若狂至今记忆犹新。我发现,虽然人的行为相当复杂,但也有规律可循。我的任务就是发现人类行为的规律,将其提炼成可被验证的假说,设计实验验证假说的关键部分。入门考验实验的完成也揭示出,我可能有某种天赋,能打造研究方法之匙,开启人类行为的神秘大门。多么出乎意料啊!我想人生中没有比这更令人激动的事了。” 能够像阿伦森这样享受做一件事情本身的乐趣的人实在是令人羡慕。对这样的人来说,你无需寻求幸运与成功,它们也会自己找上门来。正如心理学家弗兰克尔所说,“别把成功当做人生目标。你越想要瞄准它,想要得到它,你越可能失去成功的机会。成功与幸福一样,都是不可追求的。它们都只可能是当你全身心投入于一个超越自我存在的目标时,所收获的副产品。” 给人带来 “好运” 的特质:珍惜此时此刻对坚韧、勤奋、乐观、勇敢与主动性强的人来说,人生处处都是能够被抓住的机遇,在逆境中也能看到更多光明。阿伦森就具备这些能给他带来更多 “好运” 的特质。假设你和阿伦森一样遇到马斯洛,被心理学深深触动,你能做到当机立断地第二天就转专业吗?至少,如果换成是现在的我,我的反应更有可能是抱怨自己的专业不是心理学,自己的导师不如马斯洛,自己目前的研究方向不如种族与民族偏见有意思。当人们对自己所处的环境感到不满意时,我们能够做的最简单的事情便是被动忍受和积极抱怨,比如将自己生活中的不顺利归咎于自己的学校、专业、导师、同伴或者家人。“为什么我是个学渣?因为我的学校很烂、专业没前途、导师太菜、同学很糟糕、家人没有给我想要的支持......" 我们天生就倾向于为了维护良好的自我感觉而为自己的负面行为寻找各种理由,确保我们能够更加积极地看待自己。在进行自我合理化时,我们每个人都是天才。阿伦森用他的经历告诉我们,人生就像打扑克。“从长远来看,好牌、一般的牌和烂牌出现的机会均等。任何白痴抓到全家福都会赢。打扑克的乐趣就在于想办法把手里的牌以最佳方式打出去。如果打法得当,再烂的牌也能赢。” 阿伦森重要的人生导师,他的哥哥贾森就是这样一个永远不会抱怨自己手里抓到的牌的人。哥哥贾森的去逝让他更加认识人生苦短,最不值得的事情便是把时间浪费在自艾自怜以及无关紧要、乏味无趣的事情上。晚年的阿伦森饱受失明的痛苦,但他仍在朋友们的帮助下继续写书。他用过山车比喻自己的人生,每一段都是过山车行驶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每一段都值得珍惜和享受。他在《绝非偶然》的结局写道:“我已经坐了 78 年过山车,到底最喜欢哪一段呢?正如 14 岁的导师教导的那样,我没有最喜欢的一段。换言之,每一段我都喜欢,有时骤然坠落,比如失明和有所失时;有时欢欣鼓舞,比如做了一场精彩的讲座,或者获得了重要的科学发现时。无论是对妻儿、朋友的关爱还是被他们所爱,都能让我感到无限温暖。如果非要我选择最喜欢的一段,我会说:此时此刻。而且我猜想在人生道路的任何阶段,我都会如是说。” 每当我想到一些杰出的人时,出现在我脑中的画面往往是一些定格的肖像,他们几乎都已经有着看起来无比睿智的形象。我们很难想象,这些人在出生时、在童年、在年轻时也曾经与任何一个平凡人看起来没有任何区别。阿伦森的人生故事告诉我们,笃信自我完善力量的信念、自主动机驱使下的目标追求、积极的个人特质以及对时光的珍视能够使人更善于抓住机遇,这也是为何这样的人看起来更加幸运吧。无人生而杰出,但人生绝非偶然,愿你也能爱上生命中每一个此时此刻。

      6
      2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阅读他的故事,可以启发我们去发现社会上有趣的故事

      Elliot Aronson 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很会写故事的、致力于将实验结果用于解决社会问题的社会心理学家。他主编了三具册 "社会心理学经典论文集" 能见到百年来西方社会心理学具有贡献的原始论文,都值得加以学习。阅读他的故事,可以帮忙消化经典实验论文,也可以启发我们去发现社会上有趣的故事。迷人的社会心理学,是我自己最喜欢的核心学习。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每一段都是过山车行驶中不可或缺的环节

        本书是一本自传,也是一本了解社会心理学发展历程的历史,也是研究设计社会心理学实验的参考书!在本书中可以学到很多心理学术语,也明白了社会心理学的应用范围!对我影响最深的是:认知失调!通过这个理论,我明白了痛苦的来源,以及拓展自己认知的重要性!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平稳的一生

          阿伦森的一生平稳而顺利,在学术上几乎是青云直上,一直遇上的是非常出色的导师,站在优秀前辈们的肩膀上,虽自嘲天资一般但其严谨勤勉多思乐观的科研精神,给了我感动和启发。他睿智的哥哥为他的人生指明了最正确的路,这对一个人的发展是最重要的。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此时此刻

            我是在公交车上看完最后一章的,截止到今天作者阿伦森教授依然健在。接受命运,拥抱命运,理论试图与现实相结合。去改变人们的行为,让人们变得更好,这是阿伦森教授最伟大的贡献。对学术的热爱,打破了生命周期,若不是他双眼失明,他会一直站在讲台上。他幻想过自己死去的方式,90 多岁在大学教室里,突然心脏病发了,倒在了讲台上。这是他最觉得最完美的方式。看完他说的过山车那段,他喜欢爬升后登顶俯冲的感觉,后来才发现其实每一段都是美好的,是不能分开的。所以当有人在问起的时候,他喜欢每一刻。喜欢当下的此时此刻。我看向窗外,笔直的路灯,老旧的电线杆,顺着电线布置如蜘蛛网一样的通讯线,这一切熟悉的东西看上去那么和谐,让人安详。这就是阅读的力量,会让你重新审视你熟悉的东西。重新获得不一样的体验与收获。他老去的时候,我也再想我也会终究老去。那么我该如何度过自己的一生呢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绝非偶然

              看着书里面出现的一个又一个心理学大师的名字,不禁泛起一阵阵的鸡皮疙瘩,那些在笔记本上本来只是名词一般的名字,好像都鲜活了起来。当阿伦森回望童年的自己,那个因为种族歧视而被揍得流血的小男孩,那个不明白为何有仇视的小男孩,他给了童年的的自己一个答案,偏见是可以消除的,不同种族的孩子可以学会互相喜欢。我想这就是自我实现的意义,那些童年的困惑与创伤,我们可以给自己答案,可以治愈自己。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理解他的生平才能理解他的学说

                这是我在得到电子书读完的第 107 本书。要了解一位心理学家,有什么比他的传记更方便的途径吗?没有。为了完成一个学习任务,同学推荐了这本书。原来没有想到这本书能够方便快捷地了解阿伦森和他的社会心理学学说。建议与《社会性动物》配套阅读。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个人传记很接地气的分享,作者是很有自省力和同理心,另一个点会以目的为导向去清楚自己要什么,这个点我觉得更大是西方的环境与东方不一样是:美国的信仰只要努力奋斗,平凡的普通人一样可以很出色”。没有世俗的框架去约束。更大的一个点是作者的伟岸,以结合自身成长而做利他行为作为一生的目标,觉悟真的很高!很敬佩这样无私的伟人!也刷新了我的认知,人的行为及性格是可以创建因素起到有效干预的,是可以转变的!真的太棒了!

                    转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