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6
101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中美AI发展路径

    本书 2018 年出版,出版时很轰动,现在回头看,也是一本启蒙和纲领的讲人工智能的书籍,中美思维方式(世界观)的不同,也带来不同的发展路径。西方受到本身一神教的影响,1984 年的电影《未来战士》就在探索 “超人” 模式,研究 AGI(通用人工智能)和探讨何时达到 G 点,“超人” 出现后的社会和伦理问题,西方精英分子一方面在呼吁警惕 “超级人工智能 “(独裁者),但自身努力研究希望自己成为世界的主载,意识上想当奴隶主,对其他国家的发展深感恐惧。而中国的世界观就完全不担心,理智的认为 AI 是工具,目的是解决问题,所以并不担心,而是积极研究特定领域的 AI,积极落地工具化,对外来的威胁我们积极建立信息” 长城 “(防火墙),而今天美国对中国的芯片封锁和对 Tiktok 的恐惧,极具讽刺意味。当年马斯克和马云对谈的段子不断被拿出来对比,表现马斯克对火星的探索目标的高远,而马云等中国企业家只是在地球上蝇营狗苟,而今天看到以色列对加沙的屠杀,马斯克也不敢有异议,而中国企业默默在新疆沙漠修路建光伏,典型的反映出游牧民族想的是开拓掠夺,奴役其他种族的上帝选民姿态,而农耕民族想的是合作,耕耘好自家的田地的家天下。移民火星就是世纪大骗局,开疆辟土的基本规律是由易到难,地球上的沙漠、戈壁、高山比火星环境好一万倍,应该从这里入手。后院菜园子还荒者呢,就大张旗鼓地去喜马拉雅山上种韭菜,并忽悠别人入伙,典型华尔街套路。

      1
      4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人类终极命运

      每日一书:《生命 3.0》。李鸿章年轻时写过这样一句诗 “一万年来谁著史”,泰格马克这本《生命 3.0》的气魄比这个还大,研究的是人类的终极命运。生命的发展分成三个阶段:◦ 生命 1.0(生物阶段):靠进化获得硬件和软件;◦ 生命 2.0(文化阶段):靠进化获得硬件,但大部分软件是由自己设计的;◦ 生命 3.0(科技阶段):自己设计硬件和软件。“人类能力地形图” 是机器人专家汉斯・莫拉维克提出的,其中,海拔高度代表这项任务对计算机的难度,不断上涨的海平面代表计算机现在能做的事情。霍普菲尔德意识到,一个更复杂的神经元系统可以提供一个类似的 “地形”,其上有许许多多能量极小值,系统可以稳定在这些能量极小值上。后来人们证明,你可以在每 1000 个神经元中塞进多达 138 个不同的记忆,而不会引起较大的混乱。这个视频里的人工智能有一个和人类很相似的特征,让我觉得很不安:它不仅拥有目标,还通过学习了解了如何日臻完善这个目标,最终竟然超过了它的创造者。在第二场棋局的第 37 步,AlphaGo 震惊了整个围棋界,因为它落子在第 5 行(如图 3-2 所示),这违背了从古至今的传统。普罗米修斯可以阅读所有电子邮件和短信息,监控所有的电话记录,观看所有的监控视频和交通摄像头视频,分析所有的信用卡交易记录,学习所有的线上行为,从而洞察地球人的所做所想。由人类组成的警察机关可能会拒绝执行某些残酷的命令,比如说杀光某类特定的人群,然而,如果把人换成自动化系统,它可不会对上头下达的任何心血来潮的命令产生一丁点儿疑虑。一旦形成这种极权国家,人们几乎不可能将它推翻。在自由主义乌托邦,地球上的生命以及地球之外的生命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多样化。如果你看看卫星拍摄的地球图像,就可以很轻松地分辨出三个区域:机器区域、人类专属区域和人机混合区域。达到了技术极限的未来生命只需要一种基本资源:那就是所谓的重子物质,它是由原子或其组成成分夸克和电子组成的一切物质。无论这些物质是什么,未来生命都可以利用先进的技术将其重新组合成任何它们想要的物质或物体,例如发电厂、计算机和高级生命形式等。薛定谔指出,生命系统的一个标志就是,它通过提升周围环境的熵来保持或降低自己的熵。换句话说,热力学第二定律在生命面前有一个漏洞:虽然整体的熵必须增加,但它允许某些局部区域的熵减,只要它能让其他地方增加更多的熵即可。因此,生命让环境变得更加混乱,从而维持或增加自己的复杂度。古往今来,哲学家都希望能用清晰明白的原理和逻辑,从零开始推出伦理标准,也就是规定我们应当如何行事的原则。可惜,几千年过去了,人类唯一的共识就是:没有共识。譬如说,亚里士多德强调美德,康德强调责任,功利主义者强调让尽可能多的人获得尽可能多的幸福。著名奥裔英籍哲学家卡尔・波普尔(Karl Popper)说过一句广为流传的格言:“如果一个理论不可证伪,那它就不科学。” 换言之,科学就是要用观察来检验理论。如果一个理论连在原则上都无法被检验,那它在逻辑上就不可能被证伪,那么,根据波普尔的定义,它就是不科学的。

        1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宇宙的最終目的

        赫拉利在《未來簡史》中設想了一種「神人」,能把自己和 AI 結合起來,真正給身體和大腦升級。但是泰格馬克這裡說的生命 3.0,可不是這些神人。泰格馬克說的是乾脆不帶人,純機器 AI。太空探測任務中人其實是個累贅,維持一個人的生命系統非常麻煩,人的效率太低,升級餘地太小。而純機器 AI,擺脫了人的血肉的束縛,潛力大多了,也容易多了。如果將來有一天 AI 真的具備了人的全部智能,而且還可以自己設計自己的下一代,這樣一代比一代強地升級下去,將會是一個什麼局面?那些 3.0 的生命看我們,是不是跟現在我們看那些 1.0 的動物一樣?生命 3.0 的 AI 如果出現,那將是人類最後一個發明。從此之後,發明創造可能就用不著我們了。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人工智能释放出了前所未有的力量,这意味着接下来的 10 年对人类来说,可能是最好的时代,也可能是最坏的时代。这本书中对人工智能的探索是我所读过的最发人深省的,但同时又十分简单有趣。如果你还没有见过泰格马克有趣的灵魂,这本书一定会让你大饱眼福。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最伟大的对话

            关于人工智能的书太多了,如果只看一本,我推荐真正的专家写的这本。
            正如书的第一章标题,读这本书,是参与了「这个时代最伟大的对话」。
            与《智能时代》的技术史学风格不同,《生命 3.0》更多的是从大未来的角度来看待人工智能,带着读者乘坐时光机看看一万年以后的世界,猜想人工智能会如何「越狱」,成为地球生命的一部分。
            作者从硬件和软件两个角度来看待生命:1.0 阶段,生命把硬件和软件都交给自然演化;2.0 阶段,小幅度改造硬件(医疗)、设计软件(文化),也就是当今人类;3.0 阶段,自己设计硬件和软件(人类与人工智能的结合)。
            无论你是否相信,21 世纪能够改变人类的只有两项技术:人工智能和生物学。读这两个领域的好书,就是在读这一生就能看到其成为现实的超级科幻小说。

              1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进入到技术进化的3.0了

              《生命 3.0》这本书由麻省理工学院教授马克斯・泰格马克所著,深入探讨了人工智能(AI)发展对人类未来的影响。书中将人类历史上的生命形态分为三个阶段:生命 1.0(生物学进化)、生命 2.0(文化进化)和即将到来的生命 3.0(技术进化)。泰格马克探讨了 AI 如何在智能、自主性和能力上超越人类,及其对经济、法律系统、战争和社会伦理的潜在影响。他提出了一系列未来场景,包括经济丰富、AI 独裁统治以及人类与 AI 和谐共存等,同时强调了在 AI 达到或超过人类智能水平之前,人类社会需要进行深思熟虑的规划和准备。《生命 3.0》对于任何对人工智能未来发展感兴趣的读者都是一本引人深思的著作。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人工智能时代的思考

                这是结合人工智能和人文科学思考的一本书,就是把生命分为三个阶段:1. 生物阶段在这个阶段,生命体靠进化来获得硬件和软件的更新 2. 文化阶段靠进化获得硬件更新,靠设计来获得软件更新 3. 科技阶段自己设计硬件和软件把这几个阶段,搬到人工智能发展的阶段上,当前则处于 2.0 阶段。随着 chatGPT 的出现,机器人的软件可以自动更新,并且不停的进化。人们对人工智能和机器人的担心,其实是针对于 3.0 阶段,就是机器人可以自己不停的更新迭代硬件和软件。因为人工智能和机器人的更新速度非常快,所以未来会发生什么,人们不知道,就会产生恐惧感。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人们职业选择的变化是什么样的?我们的后代应该如何培养?应该从事哪些行业?作者进行了一个客观理性的分析,在选择职业前,问自己这样几个问题:1. 这份职业是否需要跟人交互,并使用社会商?2. 这份工作是否涉及创造性,并能使你想出聪明的解决方法?3. 这份工作是否需要你在不可预料的环境中工作?以上几个答案,你回答是的次数越多,这份工作就越不会被人工智能所替代。这本书中,还有太多关于意识和强人工智能的探讨,都非常有意思,推荐大家阅读。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热寂是宇宙目标,升级是生命的趋势。

                  生命 1.0 是不能学习,碰到火受伤🤕,下次还会去碰火去受伤。所以我们如果不学习,就会 “总在范同样的错”,等于退回了 1.0🤣。生命 2.0 就是我们用模因摆脱了基因,让软件升级的能力,这当然是靠学习了。生命 3.0 就是硬件的学习能力,“身体对环境的自适应”,变形金刚。我们会经历 “通过蛋白质来利用太阳能”--“通过电来利用太阳能” 的转变,电池技术的瓶颈是对我们的第一个限制。“没有了能量块,我们只能留在地球”🤣。我们还要经历 “能量块”--“胸口冷🥶核聚变” 的突破。所以我们不是 “变形金刚”,而是 “钢铁战衣” 本衣🤣。至于 “信息是意识”,我愿理解为 “学习即意识”。生命的诞生就是加快 “耗散”,当然没有意义。但是我们活着就是帮宇宙自杀,你不会觉得 “就这?”,这跟 “男人能得到最好的礼物就是刮胡刀片” 有什么区别🤣?我不想让宇宙死去,我想要拯救宇宙。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未来没有什么是必然发生、不可避免的。我们的未来并没有镌刻在石头上,只等着发生 —— 它要由我们来创造。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当人类对哲学家都解释不清的意识问题还没有科学层面的结果时,又把人工智能技术结合起来,真是一件让人头疼的事情,好在还有那么多拥有宇宙级别好奇心的牛人们在不断预测和印证着未来图景,把人类存在的意义发扬光大。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这是一本我感觉有难度的书,里面有很多关于物理学,数学的,以及其他科学的晦涩难懂的知识。同时,对于生命的探讨的深度也让人感觉着迷。很多思考的维度大开脑洞,也可能是因为我的局限性太深了,却从这本书中得到了很多启发。

                          转发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能够预见未来,不一定是好事

                          1,关于生命与智能    泰格马克将生命定义为硬件 + 软件,从这个意义上生物是 1.0(进化获得硬件 + 软件),文化是 2.0(硬件靠进化,大部分软件靠自我设计),科技是 3.0(自己设计硬件 + 软件),3.0 的生命可能在一个世纪之内甚至在我有生之年到来。    基于生命的定义,智能成了完成复杂目标的能力。目前我们常见的人工智能(例如下棋、开车,虽然任务小,但数量在猛增)处于专用智能阶段,泰格马克预测能和人类一样具备完成认知任务的人工智能将出现在 2055 年,甚至 2047 年。    因此要保重要身体,等待未来来临。2,关于超级智能与人类关系的预测    人工智能的进步短期能极大改善我们的生活,但长期来看,则充满不确定。超级智能最大的问题是我们无法理解其目标,无法保证其目的我们的一致。    作者持谨慎乐观态度,相信只要计划周全,坚持不懈,就会有好的结果。但是也有很多人持悲观态度,认为人工智能的发展将最终导致人类毁灭。    我持悲观态度。毁灭,不一定是出现了某个坏人,而是难以避免的失误。随着技术的强大,其影响越来越大,以至于人类无法承担因试错引起故障带来的后果,这很可能导致政府对技术的控制,阿西莫夫关于地球人禁止使用机器人的假设不是没有道理。    对于超级智能,作为草民的我一方面乐见其成,因为这种毁灭对个体来说不一定是灾难,甚至会是福音,另一方面则感叹自己也许不读书更好,因为没有思想就不会有痛苦,可惜矇昧一旦开启就很难回去了。3,关于限制某些武器研发使用的国际条约    学界、科技界在积极推动,但我觉得即使签署了条约,也不能保证安全。有太多将学术成就看的比任何都重的科学家,未雨绸缪的各国政府也会主动研发,因为你不干,自有别人干,因此从博弈的角度,也必须自己拥有,通过实现纳什均衡,以实现平衡。即使国家不搞,那些恐怖分子也会去研究的,因此研发的无从禁止的,限制使用虽有可能,但达摩克利斯之剑越来越重,而悬系的发丝越来越脆弱。4,阿西洛马人工智能原则:人工智能的研究目的是创造有益的智能,而不是没有方向的智能。    相比这个,我更喜欢阿西莫夫的机器人三大法则。阿西莫夫的银河帝国所有科技都掌控在一家科技公司内部,具有执行法则的条件,但在现实中,这是不可能的,技术扩散速度和范围是难以想象的。阿西莫夫的原则中 “有益” 的定义,不同人有不同的定义,难以操作。5, 工作驱扫了人类的三大邪恶根源:无聊、不道德行为、贪婪。    非常赞同,这是工作的意义!

                            1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关于AI,学术界和工业界的最新认识

                            《生命 3.0》( Life 3.0: Being Human in the Age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MIT 物理学教授迈克斯・泰格马克(Max Tegmark)。 关于人工智能,也就是 AI,目前学术界和工业界是怎么认识的,在这个认识的背景下,人类如何审视自己?这本书正是最好的答案。泰格马克是以物理学家的视角说 AI,他的朋友圈特别厉害。当今掌握 AI 话语权的一线人物,比如 Google 创始人拉里・佩奇、特斯拉创始人伊隆・马斯克,还有我们中国人很熟悉的机器学习专家吴恩达,李飞飞,这些人跟他是好朋友。包括霍金、戴森,贾里尼克这些老一辈,也经常跟他互动。所以你要想知道现在学术界和工业界对 AI 是怎么认识的,泰格马克可能是你要找的人。而这些人,并没有多大的共识。赫拉利在《未来简史》中设想了一种 “神人”,能把自己和 AI 结合起来,真正给身体和大脑升级。但是泰格马克这里说的生命 3.0,可不是这些神人。本书结合 AI 的一个前景展开论述,具体说明了由此而生的两个问题,生命 3.0 的一个作用,三个目标,四个需求,五个关于意识的研究;并展开了关于意识的四级讨论,层层深入,有点相对论的味道,只要假设光速不变和相对性原理的前提就能用纯粹的数学和逻辑推断出离奇的结论。因为很多内容都很熟悉了,所以读的很快。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值得一读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大开脑洞的一本书,但并非都是凭空想象,而是基于物理学、神经学科等各类基础学科的研究,来思考人工智能的未来,更是人类的未来。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适合作为社科内容阅读

                                  如果是技术或者应用创业者,这本书读完价值不大。如果是社会科学的研究者,会带来一些新的思考角度。新的技术进步也会带来新的问题,中国的社会环境和国外的社会环境在面对技术进步时的态度是有挺大差异的,尤其是在面对人工智能这个技术的时候,国外一直有很多悲观主义者高度警惕人工智能的破坏作用,这种差异化的思考和认知方式,或者说思想市场的多元也是值得我们借鉴的。这本书在思考技术未来的多样性问题上比较好,但是放在眼下对于创业者来说就比较务虚,讨论的都是比较偏宏观的问题而场景性,技术性的问题都没有涉及,对于学术研究或许会有启发。我的思考就是,未来世界中产业和科技的力量影响力越来越大,甚至会替代政治成为更重要的主导力量,那么产业发展,科技进步带来的社会问题,是依靠产业本身的发展来解决还是依靠政治活动来解决?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其实我并不在意未来的人类会是什么样,有什么样的生活,而是如果人的寿命可以更久,那该如何度过这些时光。既然寿命成倍数增长,当然也能例更长的未完成清单,那么现在的寿数只是压缩了,我们应该怎么生活。是的,如果我可以活几百岁,可以不需要工作就能不挨饿,那么真正追求的又是什么?这让我想到了《蚱蜢:游戏、生命与乌托邦》这本书,或许我们需要的正是游戏,无论这个游戏以什么方式来玩,可以说整个人生就是游戏,体验然后消亡。我们在游戏中,只是短暂的拥有了,无法把游戏中的道具带出。我们在游戏中,只是感受了,却无法把这样的感受完完全全地给别人。从来没有什么感同身受,只有我自己的感受而已。读历史可以知道人性从未改变,只要还有人性还存在,未来也依旧如此。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让人思考的经典之作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生活还是很快乐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思考未来

                                          在工作中的思考可以解决眼前的问题。但生活并不是总是工作,闲暇时也需要停下来思考未来。也许许多人的工作就是思考未来,如作者本人。其实未来已来,人工智能已经超越人类。但结合的平衡点在哪里是我们思考的问题也是无法预测的问题。是效率更高,人们更幸福,世界更和平美好,还是精英层对资源掠夺,贪婪的继续。毕竟基因是自私的,而改变是竞争的,最好的 10% 只有 10%。

                                            转发
                                            评论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