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给这本书评了4.0牧民的日常
李娟 “牧场四部”,《冬牧场》独立成篇,是个完整的故事,“羊道” 三部曲是通过和另一家哈萨克牧民,从春到夏的转场,用逐个片段记述哈萨克牧民的日常生活,日常的劳作和生活作息,哈萨克人的婚礼,聚会等各种习俗,作者通过形象的强镜头感的真实描述,让现代城市人了解游牧民族的当代生活,不同的生产和生活环境造就了不同思维习惯。通过作者详细的对牧民生活的描述,我们应该明白游牧民族对比定居的农耕民族生产方式的落后,单位产出很难和农耕民族相比,这样人口自然也难和定居民族相比,没有定居很难完成教育和技术的积累,如果不依靠抢劫很难富裕起来,传统欧洲因为单位粮产量低,大部分区域人民依靠采集 + 游牧 + 农耕混合经营,由此可以想象欧洲在发现新大陆之前的落后状态,游牧民族需要频繁迁徙,就是因为避免草场的过度使用,同样也能明白大辽,元和大清,游牧民族定居后也就再回不去了。近年为避免草场沙化,也将让牧民变成定居饲养,渔民也从海洋捕捞变成固定的养殖业。每年都需要不断的迁徙(最多的每 4 天就要搬家),残酷的自然环境,孤独的生活环境,造就了牧民享受当下,听天由命的豪爽乐天性格,传统牧民和渔民等都自然会痛恨经奸商和高利贷者,重商主义和对财富的不断追逐,是二战后犹太资本集团把持媒体后才出现的宣传口径。游牧民族习惯养狗,但是伊斯兰教认为狗是肮脏的,因为狗是吃垃圾的,不能进屋子,宠物是猫,对狗是严厉和嫌弃的,作者没有意识到这点,很多习俗都是因为卫生习惯慢慢约定俗成,穆斯林不吃没有祈祷过宰杀的牲畜,也是为了不吃死畜,防止瘟疫,所以穆斯林并不打猎。穆斯林是禁酒的,可哈萨克男人都喝酒,哈萨克人的婚姻制度是一夫一妻制,并且同族不婚,允许一夫多妻的穆斯林国家大部分是女性为主的男性走婚制度,女性会得到更多的尊重,如隋唐娘家是很强的门阀势力,只有几个如阿富汗属于买卖婚姻的落后地区,这些地区妇女还是传宗接代的工具,由此可见生活环境不同,宗教习俗都会变化,平时我们不要给人标签,各地不同的风俗习惯都应该尊重,因为肯定有存在的不得已。推荐 “小钟 Johnny” 视频播主,深入非洲和南亚拍摄普通人的日常,不要嘲笑那些地方的落后,中国 30-40 年前也是如此。
1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166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通往的迷人草原世界在这本书中,李娟以其细腻且饱含深情的笔触,为我们展现了春牧场中那一幅幅生动鲜活的生活图景。她将草原上的风声、羊群的咩咩声、人们的欢声笑语都融入了文字之中,让读者仿佛能闻到青草的芬芳,感受到阳光的温暖。书中描绘的哈萨克族牧民的生活,既充满了艰辛与挑战,又蕴含着无尽的温馨与希望。他们逐水草而居,顺应着自然的节奏,这种与大自然紧密相连的生活方式令人心生敬畏。李娟对人物的刻画细腻入微,每一个牧民都有着鲜明的个性和独特的故事,他们的善良、坚韧和乐观在字里行间熠熠生辉。它让我们在喧嚣的尘世中,找到了一片宁静的精神栖息地,让我们重新审视人与自然、人与他人、人与自我的关系。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赞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春牧场》:她是平凡柔弱的,但她的写作是充满力量的《羊道三部曲》是李娟阿勒泰系列写作的延续。继《走夜路请放声歌唱》、《阿勒泰的角落》、《我的阿勒泰》的个人生活记录后,这一次李娟将目光聚焦在了羊和依附于羊生活的哈萨克牧民身上。她直接参与进了哈萨克牧民扎克拜妈妈一家的生活,直面、感受并记录他们的生活,记录 “这个世界正在失去的一种古老而虔诚的、纯真的人间秩序”。《春牧场》是《羊道三部曲》的第一部,李娟诚实地记录了在吉尔阿特和塔门尔图两个牧场的生活,没有赞美,没有判断,没有评价,只求了解和认识。《马陷落沼泽,心流浪天堂》这篇文章,让我清晰认识到了李娟下笔的冷静和客观。一匹红色母马陷入沼泽,李娟和卡西试图拯救,当时整个荒野中只有她们两个女孩子,力气大的唯二两个男性斯马胡力和阿依横别克都不在家。她们尝试了各种方法,都失败了,李娟和小马驹一样,在旁边看着越陷越深的母马干着急。后来马群离开了,小马驹离开了,卡西和李娟也不得不回家干活。李娟心里一直惦记着独自承受不幸的马儿,心中焦灼不安。卡西没有将心力浪费在无用的担心上,她尽可能的想办法营救马儿,后来赶到的斯马胡力和阿依横别克也是一边打打闹闹开着玩笑,一边竭尽全力把马从沼泽中拖了出来。李娟感叹自己的微弱和奢求过多,认为卡西和斯马胡力他们才是强大又宽容的。“他们一开始就知道悲伤徒劳无用,知道叹息无济于事。知道 “怜悯” 更是可笑的事情 ——“怜悯” 是居高临下的懦弱行为。他们可能还知道,对于所有将死的事物不能过于惋惜和悲伤。否则这片大地将无法沉静、永不安宁。” 我从李娟的书写中,感受到了扎克拜妈妈一家人的可爱,其中我最喜欢的人是卡西。15 岁的卡西,干着男孩子的活,在狂风呼啸的天气独自一人骑马找骆驼,搬家的时候,其他人跟着驼队抄近道,卡西一个人赶着羊群绕远路走吊桥。卡西也有小女孩娇滴滴的时候,会和李娟打打闹闹,学了很久汉语依然说得乱七八糟。但更多的时候,她是一个可以被依靠、可以被信赖的大人,虽然她只有 15 岁。游牧生活赋予了她从容不迫,处变不惊的美好品质。她和所有生存在这里的牧人一样,有着明亮的眼睛和从容的心。” 一个 15 岁的孩子,独自赶羊,熬了这么长时间,一路上肯定经历了许多困难。但她什么也不说,什么也没抱怨。只是珍惜地享受着眼下这短暂的温暖和平静。” 尽管是在春牧场,但寒冷依旧,辛苦依旧。转场时总会遇到寒流或者大雨天,衣服从里到外都湿透了,李娟的所有意志全部用来抵抗寒冷和因寒冷而生的痛苦。其他肩负赶羊和赶骆驼重任的人,更是辛苦又痛苦。“我不说话,眼睛不乱看,脖子不左右乱扭。全部的注意力用来感受冷,一滴一滴地品尝,再一滴一滴地将之融化。” 李娟只是遭遇了某一次转场中的寒流和大雨天,而牧民们每年都会直面这些超乎想象的恶劣天气。他们不畏艰辛,盛装打扮,精神体面地上路,欢乐又热情,愉悦又傲慢。因为转场搬家对牧民来说,不仅仅是一场离开和一场抵达,还是沉重的希望,是一场庆典,是一种重要的传统仪式,是一个节日。牧民们用自己的行动赋予未来希望,怀抱着这样一个无比坚定的信念:再颠簸的日子,也要闪亮的过。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赞分享「微信」扫码分享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