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给这本书评了5.0世上本没有救世主,屠龙者最终变成了龙。
对于《沙丘》的爱,是因为它让我明白,这世间本没有什么救世主。所谓的天选之人的身份,在多数时候根本是精心捏造出来的。男主保罗是在贝尼・杰瑟里特姐妹会数千年的育种计划下诞生的、继承了强大能力的预言之子,也就是同时存在于多种时空之人,他能看见所有祖先的过去,甚至洞见未来。随着姐妹会护使团在一个又一个星球散播传说和迷信,让很多人,特别是弗瑞曼人相信,保罗就是能够带领他们脱离沙漠苦海,让厄拉科斯成为新天堂的弥赛亚。于是在保罗刚刚抵达厄拉科斯时,便有人在人群中喊出了救世主的名字。其说是宣告,不如说是有所怀疑,生活在绝望中的人们希望他就是预言中的那个人,期待他能拯救众生,即便他们早就学会了如何与险恶的沙丘生态共处,根本不需要他的拯救。这或许便是人的本性,无论在哪一个宇宙,我们总是忽略自己拥有的,渴求自己所没有的事物。总是觉得自己生活在苦难中,希望能得到救赎,希望那一个人能带领大家走上充满幸福之路。却忘记了,这世间本没有救世主;却忘记了,他们本不需要他人解救;更忘记了,将未来所有的希望寄托在一个人身上时,那个人能带领所有人脱离苦海,也能让所有人坠入更深的深渊。一个本不想当救世主的人,因为一个预言,一个梦想,让人们开始围绕在他身边凝聚在一起。对领袖的崇拜逐渐变成狂热的宗教信仰,他们口中高呼着口号,夺回控制也好,万岁也罢,甚至是一起发财,这些口号都让他们成为梦想的奴隶。为了成就这一个梦想不惜一切,甚至于不加思考地自愿将自己的一切权利交给那个宣称能达成梦想的那个领袖。却从未想过那个梦想是否靠谱,或者是否真的是自己想要的。就像《沙丘 2 救世主》中的那个为了看见海洋而参战的老兵,或许只有看见海才发现不外如是。咸涩的海水远没有溪水止渴…… 梦想实现的狂喜后,伴随着长长的虚无。随着领袖冲锋陷阵,无数热血堆积的胜利里,没有想象中的净土;也没有想象的乐园;更没有想要的幸福快乐与内心的平静。有的仅仅是,保罗曾经看见的成千上万的尸体;有的仅仅是,保罗推翻了原来的皇帝成为了新的皇帝;有的仅仅是,屠龙者最终变成了龙。《沙丘》用一个系列的故事告诉我们,任何足以被称为英雄的人,终究会逐渐成为他誓言摧毁的事物。就像尼采说的:“与恶龙缠斗过久,自身亦成为恶龙;凝视深渊过久,深渊回以凝视。” 当你仰视任何绝对主宰的时候,也就失去了一切自由。他们放弃了个体,变成了集体,将希望寄托在所谓的领袖身上,将决定权交给任何能够把自己围绕在社会神话之中的人,希望藉由他来缔造快乐。在《沙丘》系列中,在保罗和雷托之下,人类存活下去的代价就是自由之死。放弃自由意志和独立的思考,藉由他人来定义自己人生的一切。却忘记了活下来和活着完全不是同一件事,逐渐呆滞的眼神以及日复一日的生活,这样的活着又与死亡有何区别?人性最伟大的特质,就是我们愿意疯狂的在不可能中,寻求可能;我们愿意再有限的时间内尝试、犯错、再尝试…… 所以宇宙中唯一的信仰,不是对领袖及英雄的信仰,而是对于人自身的信仰。放开控制欲、逃离盲目的信念、看清自己的极限、不轻易屈服,才能真正凸显自由意志的可贵。我们终归会死,预知未来,不犯错误的一生的确很吸引人,可是却也没有了探索的乐趣。毫无偏差的通向终点之路,必定使行路者毫无所得,生命的一切变得没有意义。毕竟人生不变的定律就是:无常。忘记那些看起来有权威的人告诉我们的关于希望、关于幸福、关于快乐、关于是正确的人生道路。只有你自己才能定义自己的人生,只有你才能让自己幸福、快乐。不要把自己的任何权利交托到他人手里。
5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599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平静面对 生命无常 拥抱渺小 不惧向前1⃣️ 《沙丘》在科幻文学中的地位就如同《指环王》在奇幻文学中的地位。也有人说《沙丘》和金庸的小说有的一比。它不仅仅是科幻小说,还是政治、经济、军事、宗教、生态学、未来学,更把人性、人的本质、人的目的,放在了一个宇宙的尺度上进行终极思考。2⃣️ 对于我个人的阅读体验来说这是一本内涵非常丰富的小说。它架空了历史,把人类放在了未来不同的星球上面。为了掠夺资源,为了生活空间,人们不择手段。故事中的有一部分,特别像《权力的游戏》。每一个人都在权力的漩涡当中,不断地想应该怎么样,获得更大的权力和利益。3⃣️ 磨砺心性书中提到了非常多,磨练人性的方式。有些人,从小就开始磨练自己的心性,而且不断地抵御住恐惧,给自己造成的精神紧张,最后达到自己喜怒不形于色的程度。在面对亲人死亡,在面对重重压迫,和死亡的威胁,依旧能够平静而理性的,游刃有余地,去处理事情,最终成为一名真正的王者。4⃣️ 《沙丘》最美好的一句话:“人类每次正视自己的渺小,都是自身的一次巨大进步。” 因为渺小,所以谦卑;因为渺小,所以向前;因为渺小,所以努力;因为渺小,所以不惧。
2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970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人类每次正视自己的渺小,都是一次巨大进步 《沙丘》读书笔记人类每次正视自己的渺小,都是自身的一次巨大进步。经典科幻小说每次都让人看得热血澎湃。是的,热血澎湃。科幻小说好看,是因为它不是纯粹的幻想。故事建立在合理的逻辑上的,又脱出了现代人的世界。它独立地展开,又与现代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科幻小说的好看,就在于作者通常构建了一个极端的、又逻辑上成立的人类生存环境,在这个环境中探讨人类生存的意义,并在其中探讨这人性的沉浮。沙丘,一个边远孤立的世界,却又提供着全世界必须的资源。对于资源的争夺,成为了人性的天平。政治、经济、文化、种族、宗教,都在这一个小小的星球上慢慢展开。虽然小,但是它展现了所有的人性。自以为文明的世界里,人们醉心于权术,用政治资本互相角逐;残酷荒芜的沙漠里,人们敬畏着自然和 “造物主”,充分运用每一点自然资源,也不浪费任何一点可以利用的水分。在这个世界里,个体强大就是尊严,领袖是需要挑战的;公会里,人们之讲求着利益,没有崇高的理想,也没有家族的仇恨,有的只是永恒的利益;未来的预知里,人们迷惘地向前。混乱的节点,散发着无限的可能,每一个可能都会成为现实,关键就在于选择。在沙丘里,真正的赢家,是那个能够预知未来,受过良好教育和训练,具有极强的政治头脑,自带人格魅力光环,同时具有相当政治资本的那一个。当然,他最后的胜利是因为有控制权。“能摧毁某样东西,自然就拥有它的绝对控制权”,这时他拥有的是整个帝国的根基。当一个人能够最终胜利的时候,总是因为他抓住了关键的东西,这个东西,能够摧毁些别的什么。就跟人性一样。人性的胜利,就是因为它能摧毁某样东西。每一个科幻作家,其实都是怀着一种敬畏的心情来看待人类的未来。他们仿佛是在用上帝视角,构建了一个人类可能的生存环境,并在这种环境中探讨人类生存的可能。他们仿佛就是人类灵魂的医生,不断用各种各样的环境来认知人性,用各种极端的可能来设想人类的未来。虽然科幻小说未必都是悲观的结局,但大多数的科幻作家对未来都是悲观的。悲观的不是科技,而是科技下的人类。在科技飞速进步的今天,人与人的连接越来越弱化,会使人性的阴暗面更容易暴露。科幻作家,就是在用一种一种的设定,来提醒当代的人们,要认真面对自己的人性,也要认真面对这个世界。向伟大的科幻作家, 致敬。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17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宏大叙事的魅力《沙丘》这套书是很有噱头的。什么里程碑啦,什么畅销半个世纪啦,然后又影响了多少的小说影视作品啦,等等等等。这也是我翻开阅读的原因。我觉得这套书之所以能如此风靡,可能是来自于书里的宏大叙事。宏达叙事的魅力在于你可以进入一个完全不同的新世界,在新世界里体会更多的爱恨情仇。但这种宏大叙事又不是天马行空,而是很容易让你联想到现实世界。很多政治的、哲学的母题,放到广袤的太空,同样也是成立的。而这正是这套书带给我们的最大魅力。最近《沙丘》的电影版也出来了,感觉会重新掀起阅读本书的高潮。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23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4.0沙丘,基地与星战沙丘和基地两部巨著堪称是上世纪六十年代美国科幻黄金时代的双璧:同样是宇宙中跨越数千年的宏大叙事,同样拥有先知般的主要角色,同样是寓历史于未来,同样头重脚轻越到最后几部越笔力不逮。阿西莫夫的基地系列,是侧重以银河帝国的背景重构罗马历史,而弗兰克的沙丘,核心内容绝非网上介绍大肆宣扬的所谓 “沙丘生态学”,而是以未来背景探讨人类宗教之流变。主要人物保罗,身上更是集中了摩西、佛陀、耶稣、使徒保罗、穆罕默德等人类史上一切宗教领袖的特质。星战之父卢卡斯分别从两大系列中借鉴了宏大宇宙背景和眼花缭乱的技术奇观,加上对日本剑戟片的效仿(星战一的故事与黑泽明早期作品 “战国英豪” 几乎完全一致),遂成经典科幻文化符号。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2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沙丘》(2021)影评本篇为《沙丘》(2021)影评 先说结论,这版电影基本忠于原著,只涉及了第一部的前三分之一,如果小说看到第三部还能再继续,那电影不会让你太失望。蓝眼睛、沙漠微步、扑翼机,沙虫钩,都不离谱。 不算神作,但能看完。 作者简化参数设定了沙丘宇宙,而非我们生活宇宙的镜像,可以先关注一下几个基础设定。 1,在已知的宇宙中,人类是唯一的高智慧生物,所有可住人星球上的统治者都是地球移民的后裔,但是不同的环境造就了新种族。所以,人性的进化依然跟不上科技的变化。 2,人类科技树充满了蒸汽朋克的气息,打怪出宝物是随机的,捡到啥就把啥用到穷尽,所以不同选择通向了不同的分支剧情。空间跃迁技术必须有,但是宇宙的高分辨率全景导航技术没有,为避免直接跃迁到恒星内部,香料是必须存在的。 3,人类理性之光闪耀避免了整体灭绝,基于共识,依靠强权,人类立约禁止了人工智能机器人。如同远古历史中的核不扩散条约,这应该是多次濒临灭绝后的历史产物(在书中,这种隐喻俯拾皆是)。 4,人类物种能力上的局限性。一方面划定了物种的控制范围,另一方面,人类自身总在谋求突破。比如姐妹会对整体种族繁衍做出深远(自以为是)的干预,设定进化,在基因层面下手,以图克服物种的局限性。 5,繁星若尘,资源有限。科技、理性、福祉、意识都不可能均质化地撒布到每一个角落,差异性的势能,既是人类进步的推动,也是内耗的源泉。 六本只看到三分之二,作者在这个小说系列的前三分之一,尤其第一部,对于沙丘宇宙有很大野心,着眼于改天换地力量的生发,从第三部开始,平衡的矛盾出现了,作者开始穷尽探讨几个集中的问题,有了才学小说內味儿。 比如:主导人类历史进程的,是群体意识,还是(由群体意识凝聚而成的)个人意志? 所谓的政治体制,是一定历史时期中,主导人群的意识在能量下展开的结果,有没有评价孰优孰劣以及孰因孰果的可能,或者必要? 预测未来是人类全部智力活动投注的愿景,尘世中可提供开挂能力的香料可不止一种,而预测的反身性可以由若干历史事例证明。那么,如果时间轴不是单向、线性的,预测是否也属于预测的一部分? 以及,由上述问题引申而出,且无可回避的问题:决定论还是自由意志?宿命还是混沌? 再比如:语言、文字、图画、声音、形体、意念…… 沟通的边界在哪里?对于作者而言,语言、文字已经是表达的全部。而雷托大脑,对于凡人而言,全维度无限分辨率感受 + 无限存储 + 无限带宽 + 无限算力 + 脑际交互能力,这算是终极么?如果就是,内容是否受限于载具呢?雷托大帝同样受限于人性的爱与恐惧么? 在半个世纪前弗兰克 赫伯特留下的香料堆上,我们究竟又前进了多少呢?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2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沙丘》《沙丘》系列是科幻史上成就最高的史诗巨作之一。作者弗兰克・赫伯特从想象一个全是沙漠的星球开始,创造出一个横跨千万年的沙丘宇宙,并且在其中注入了庞杂的历史、宗教、哲学、语言和生态学知识。小说以阿特雷迪斯家族为主线,描写了英雄走上神坛和跌落神坛的循环,展现了人类企图操控生态、文化和文明的种种努力以及随之而来的种种复杂后果。在通俗文化的层面,《沙丘》的剧情深刻影响了后来包括《星球大战》和《冰与火之歌》在内的幻想大 IP。而在严肃思考的层面,《沙丘》警告我们福与祸,破和立,往往是一体两面的,如果看不清其中的因果联系,就可能犯下难以挽回的错误。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1分享「微信」扫码分享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