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6
14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是执迷

    第一次读完了杂剧原文,还是这部经典的《牡丹亭》,完全颠覆了我对这个故事的了解和想象。我总以为这是个绮丽凄美的故事,但原著中蕴藏的力量远远超出想象。


    所以我只想讲讲原著中这让我触动的 “力量” 从何而来。
    杜丽娘在牡丹亭上的春梦,就是整个故事的原力觉醒。这个春梦要了她的命,也让她游了一趟地狱枉死城,让她与阎王查证了自己生死簿上的因果玄机,也让她亲自遇到了命定的柳梦梅;这个春梦让她终于与柳梦梅鸳梦重温,也让她指引柳梦梅为她掘坟还阳,让她重获新生不说,还让柳梦梅种种因缘际会中了状元、与自己父亲一起完成了生死簿上的罪业,最后在南宋皇帝亲自过问之下,从此过上了幸福生活。
    这样一个故事,我实在佩服汤显祖是真地敢写。据说身为阳明心学非嫡系传人,汤显祖是辞去高官回老家搞创作,《牡丹亭》有他自由意志的体现…… 这些作者背景介绍太常见了,而在这部剧中最容易被忽视的,当然应该是汤显祖把原来的一部话本二次创作成杂剧过程中,到底 “做对了” 什么。
    本书附录三即是故事原型话本。从话本可见,如今大多数流传的故事几乎就是话本内容,可是汤显祖的二次创作版本是截然不同的。不同之处最突出有三:
    一,唱词、诗文、格式的完备性。要不是由叶嘉莹先生的宋词讲座给我打底、我自己恶补了唐敎坊曲词知识,我根本不可能津津有味地读完了这部原著,还品不出其中的韵味。
    举一个很俗的例子,柳梦梅在怒气冲冲地回答老丈人质问时,那段描述自己如何让杜丽娘还魂的句子可真是情色生动,让我读来都心跳加速。同样的例子还有石姑姑讲自己因何出家、杜宝如何如何御敌,原著的语言十分有韵味、有趣味、极生动。话本只有故事,类似剧本梗概,故而遇到好的说书人可以讲得神采飞扬,但是杂剧剧本不同,任何经过排练的人都可以演出剧中人的情感,这是汤显祖二次创作最大的贡献。
    二,春情或者性欲作为原力,在原著中恰恰是通过鬼魂和死亡体现出来的。
    我觉得极好笑的一处,便是柳梦梅第一次看到杜丽娘自画像后、丽娘鬼魂与之初见,梦梅便决定与之成亲并娶为正妻。之所以很想笑这一段,乃因为这是丽娘主动提出来,仿佛可以看得到梦梅精虫上脑的样子。而且丽娘还要求梦梅必须要让她还阳,从坟里把丽娘尸身 (?) 重取出来。如此对照,很容易感受到丽娘虽然有情且深,但她更清楚地知道不光要厮守还要有厮守的条件,而梦梅就主要是沉迷美色了。
    两相对比,杜丽娘的性欲原力可控,而柳梦梅的性欲原力不可控,这就很有意思了 —— 生和死的差别不就是前者有自决的能力,而后者只能被接受吗?结果在这里,作为鬼魂的丽娘可以运用原力主导后续事情的发生,而作为大活人的梦梅却被原力驱使、一步步完成生死簿上的剧本。到底谁是生者?谁是死者?
    三,杜宝在原著中的戏份非常大,从篇目、文字量和剧情长度来说均超过了柳梦梅,按这说法算是男 A 了,但是在流传的牡丹亭故事中人们只记住了作为男 B 的柳梦梅,汤显祖不可能不知道会有这样的情况出现。所以我只能理解为,《牡丹亭》并不是一对才子佳人的故事,而只能是杜丽娘一个大女主的故事,所谓男 AB 角都只是为了凸显杜丽娘这个原力觉醒的女子。到这一步再来看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这句话,大概就更好理解了。
    我提到的第二点,春情或性欲这个原力的控制意义是什么 —— 丽娘在梦里初尝性的美好之后不久便伤心而死,此后她去阴曹地府走了一圈之后,似乎便积极推动自己的人生脚本、再没有执迷于性欲,即使再与柳梦梅线下相遇,也基本上都是适可而止,跟要命的春梦相思比起来,那份情已经淡化得多。特别在全剧结尾,她本人为宣告自己获得幸福做出了封笔般的总结陈词极其精彩 —— 逻辑上压倒了杜宝坚持的逻辑、情感上压倒了柳梦梅心中的不忿,皆大欢喜。
    原著读完,我眼中的杜丽娘已经完全告别了以往娇滴滴的大家小姐形象,林黛玉变成了玉娇龙,玉娇龙修炼成了邓文迪,邓文迪柔化成了宫二。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是美好而极具破坏性的原力觉醒。而最终的皆大欢喜,乃在于主动地控制或克制原力。
    汤显祖也许在杜丽娘身体里装了一套美剧《西部世界》Doloris 的源代码,而杜丽娘的遭遇证明,只有自己做成大女主才可能获得幸福,一味地爱和情深则不能。

      1
      12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青年女性青春的觉醒,追求个性解放,反对封建礼教的斗争精神

      《牡丹亭》的故事梗概:故事的主角是一个叫杜丽娘的美丽女孩,一个春日,她在花园中徜徉,面对无边的春色,感叹道:“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残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 然后,含情脉脉的少女在落花中睡去,在梦中,她爱上了书生柳梦梅。梦醒之后,得不到的爱情折磨着杜丽娘,15 岁就死去了。在去世之前,她惋惜自己美丽的容貌,留下了一幅自画像。现实中的柳梦梅阴差阳错看到了这幅自画像,不可自拔地爱上了画中的女孩。最终,两人的爱情让杜丽娘复活,终成眷属。杜丽娘因梦生情,一往情深,在爱情面前,生与死,真与幻,一切人间的限制和隔阂都显得那么脆弱。通过贵族少女杜丽娘和青年书生柳梦梅的爱情故事,反映了那一时代青年男女,特别是青年女性青春的觉醒,对自由幸福的爱情生活的执着追求以及要求个性解放、反抗封建礼教的斗争精神。剧中写杜丽娘为爱情而死去,又为爱情而复活,反映了 “情” 和 “理”、理想和现实的矛盾。杜丽娘这样一个女主角,让江南的才女们陷入了痴狂。她们把杜丽娘当成是心中的理想女性,希望像她那样,把爱情当做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也期待能像她一样,在生活中获得美好的爱情。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有的人,把杜丽娘当成活生生的人,每到节日的时候,会真诚地纪念她。有的人,因为现实往往不能实现她们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宁愿生活在梦中,把梦看成是比现实更加真实和值得珍惜的世界。所有这一切,又都通过她们的写作或者别人的记录留存下来,传达出去。所以说,杜丽娘式的至情成了才女们的信仰。在她们心中,情真可以不受时间流逝或是肉体死亡的约束,人活着就要活出这种真情。她们开始通过评点,通过各种其他的方式,表达这种价值观,实践这种价值观。这种对于真情的痴迷,其实和当时整个社会的氛围是一致的。随着思想的发展,晚明的文人士大夫也开始重视人的真实情感,他们觉得人的情感不再是应该压抑的对象,而是有正面价值的。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一个东北人读昆曲,真是一言难尽啊

        坦白讲,从我个人的阅读体验来看。没觉得这本书比东北二人转高明到哪里去。粗略下来,确实有几十出文辞艳丽,令人惊艳的地方。但是,诚如,作者所说: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情固然不可说不可述,摸着良心说,一见钟情的爱情,个人经历没有几个幸福的。柳梦梅也好,杜丽娘也罢,他们之间的爱情,除了激情还有什么?同时期的《罗密欧与朱丽叶》虽然也是有激情,有荷尔蒙,但是,在激情之间,还是有他们个人的特质,他们个人的三观的。牡丹亭中,浅薄如我,没读出更深刻的东西来。差可告慰的,杜丽娘的父亲,值得钦佩。当出则仕,功成便退(当然最后没退成)这样的人生态度,值得瞻仰。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良辰美景奈何天

          穷酸秀才柳梦梅在庵里偶得一副画,觉得美似天仙,心生爱慕。然后奇了,画中的杜丽娘活了过来,两人相亲相爱,虽有波折,但终得状元,终成眷属。第一次看戏曲,词句很优美,情节设置非常巧妙。杜丽娘复活本已经精彩,超越精彩的是复活后与柳梦梅在一起,杜丽娘其父不同意他们的婚事,要棒打鸳鸯。其中波折,是面见圣上之后在得以成全。看完这本书,对戏曲有些好奇了。当然,主要的还是牡丹亭,准备找它的戏曲来看看,体验一下戏曲的曲腔。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22019情之标,世之影

            谈及《牡丹亭》,总是想到杜丽娘为情死为情生。其实除此之外,当时社会种种,也都有表现,对当日社会荒诞现象,汤显祖驱之笔端。让人笑,让人叹,让人感慨万千。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爱情可以跨越生死吗?

              1.《牡丹亭》又名《还魂记》。听名字你就能猜到,这是一个关于 “死而复生” 的故事。简单说,故事的女主杜丽娘是深闺小姐,她在梦里梦到了男主柳梦梅,并且深深爱上了他,甚至因为相思过度死去了。丽娘死后,本来只存在于梦中的柳梦梅居然真的出现了,并且也说自己深爱丽娘。经过一番坎坷,最终丽娘死而复生与柳梦梅成亲。一句话说,这就是一个人因爱而死,又为爱而生的故事。


              2. 整本书最著名的句子,你一定听过:“情不知其所起,一往而深。” 不过后面紧接着的话,其实更加关键:“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 你看,在作者汤显祖看来,不能跨越生死的爱情,都不是极致的爱情。
              3. 为什么要写这样极端的爱情呢?有学者认为,这是为了表达 “反叛思想”。杜丽娘的父亲以断绝父女关系为要挟,要求杜丽娘和柳梦梅分开。杜丽娘却坚持选择爱情。因为她觉得,没有爱自己就不会复活,也不会再有 “女儿” 的身份。死而复生的极端剧情,就是为了让 “夫妻关系比父子关系更重要” 的价值观能够合理化的一种处理。
              4. 《牡丹亭》一出就压倒了当时各种其他古代爱情剧,就连大火的《西厢记》都因为它的出现降价了。也有记载说,一位饰演杜丽娘的演员商小玲,因为入戏太深最终伤心而死。在这部戏的背景下,尤其令人唏嘘。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