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给这本书评了4.0武是文化,义是情怀
练武是用来救人的,而不是杀人的。这句话是当叶少侠以 “大金刚拳” 一飞冲天俯冲而下打败了曾经残忍杀害师父夜麒麟的狂魔双煞后说的。港片里的武侠世界才是真的影响到我们这几代人,场景都是假山假水,甚至用塑料薄膜充当瀑布,演员也是颠来倒去那几个人,但武侠文化的那种韵味扑面而来,这种韵味代入感很强,能很快把观众拉进那种恩怨纠葛的江湖之中,代入那个黑白分明的成人童话里。义气这两个字本来就涵盖了太多,特别是那个年代的人,既现代又传统,既讲究个人主义,也不放弃集体生活,既宣称城市治理的民主法治,也随处可见 “帮派” 的滋生蔓延。那会除了徐克,金庸的作品,我们也会看古惑仔系列,总觉得那样的人生才是酣畅淋漓,可以为了兄弟情提刀卖命,也会为自己喜欢的人奋不顾身。义气,只为他人争,不为自己争。这与其说是一种感情的体现,毋宁说是一种理性的升华,是为人处事的最高境界。
4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6216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义的钟摆看完本书关于《风筝》的讨论,打算再看一遍。书中最后部分对谍战剧《风筝》的讨论,让我对剧里人物角色的思想情感有了更深认识,也推荐大家可以抽空看看这部精彩的谍战剧。摘自本书中讨论的一部分:到底宫庶等人对 “党国” 的信仰是基于他们最初的认信,还是因为他们受到了 “军统六哥” 对 “党国” 忠诚的感染?会不会有这样的可能:如果不是郑耀先的示范,他们对 “党国” 的 “信仰” 不会那么坚定。宋孝安和赵简之留在军统队伍里的根本原因,到底是因为所谓的 “信仰”,还是因为对郑耀先的崇敬与义气呢?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243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从《水浒传》到金庸小说,从古老的舍生取义故事到今天大众文化中的情义闪光,体现着正统礼法伦理观的 “义” 和承载着人之自然身体机制的 “气” 分别从儒、道两家的理论话语中涌现,在 “诗化江湖” 的审美经验中逐渐融为一体,构成了把握中国人总体性情时无法绕开的核心概念 “义气”。本书中所讲的 “义气” 不完全等同于日常用语中的 “义气”。此处 “义气” 既有 “兄弟义气” 的意思,又有一种 “使动” 的复杂意涵,即 “使‘气’成‘义’”—— 让身体性的 “气” 化为伦理性的 “义”。说到底,这就是 “礼” 的效用,也是 “江湖” 得以 “诗化” 的一个重要工序(具体的论证,请参考后文)。结合当代的文化生活语境,追问 “义气” 可能具有的伦理与美学意蕴,就成了一件重要的事情。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赞分享「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