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7
367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不再饥饿的盛世

    今天说的古代的饥饿问题,我说中国解决饥饿问题好像也是二十一世纪的事情,以前看到有本书叫饥饿的盛世说即使是乾隆年间,大部分人还是饥一顿饱一顿的,今天回去看序言,就是如此。

      2
      5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乾隆传

      乾隆的盛世是中国帝王史的巅峰,天时地利人和造就了康雍乾盛世,然后帝国便头也不回的走向了衰老。此书记录了乾隆朝的方方面面,从思想层面解构了乾隆作为千古一帝的种种思绪与行为,最后几部分讲到与英国来访的碰撞令人唏嘘感叹,历史没有如果,中华帝国的巅峰与衰败看来如此的自然而无法避免,看懂了乾隆才能真正读懂中华帝国。张宏杰老师笔法流畅,读起来手不释卷。推荐!

        3
        4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乾隆盛世,其实是盛极而衰。

        这是我读的张宏杰老师的第一本书,也是给我很大震撼的一本书。你以为你了解了乾隆朝?但你印象中的乾隆多半是脸谱化的乾隆,十全武功、七下江南、康乾盛世… 然而标题就给你泼了一盆冷水,这其实只是个饥饿的盛世。是的,史书上写的都是华丽的表象,撕去这层遮羞布,你才能看到残酷的现实。


        当马嘎尔尼登上中国的土地时,眼前已不是马可波罗所描写的金碧辉煌的国度,而是充满着触目惊心的贫困。在乾隆的手上,所谓盛世其实已经盛极而衰。当西方经过了工业革命和宗教改革,正大踏步发展迎头赶上的时候,乾隆只是通过他极强的权力欲,把中华帝国这台暮气沉沉的老爷车推向最后的辉煌。在他年富力强的时候,他还可以控制这个帝国;当他精力不济、掌控力下降的时候,种种弊端就逐渐显现,就将整个帝国腐蚀得千疮百孔。
        全书将乾隆朝的统治大体分为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乾隆登基之初,一改父亲雍正帝的刻薄刚猛的政策,用宽厚温和的形象示人。一方面,对雍正朝的一些弊政拨乱反正,另一方面,赢得官员们的支持,巩固自己的统治。
        第二阶段。乾隆十三年,皇后去世。乾隆借题发挥,将宽厚温和的政策又改了回去。其实主要原因是前期温和的政策导致了官僚系统的贪腐和怠政,再加之江山已经坐稳,于是便撕下温情脉脉的面罩,露出了真面目。这一阶段,乾隆整治贪腐毫不留情,某些方面比雍正更加刻薄刚猛。对老臣张廷玉的刻薄寡恩和残酷的文字狱,则体现了乾隆极强的权力欲和控制欲。
        第三阶段。乾隆晚年,“十全武功” 成就达成,难免有些飘飘然,加之骨子里的文艺范,难免上行下效,于是各级官员利用给皇帝献贡品,贪腐行为重新露头,并一发不可收拾。之前贪腐行为在乾隆的高压政策下还能有效控制,如今,乾隆年岁已高,听不进忠言逆耳,容不得别人给自己的 “十全武功” 抹黑,于是贪腐就像被放松的弹簧,反弹起来势不可挡。
        这就是皇权时代的宿命,国家的兴衰系于君王一人。君王有德,则王朝兴盛,君王失德,则王朝衰败。乾隆晚年稍一疏忽,大清王朝一百多年来都没缓过气来。

          1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在这里,你可以看到一个立体真实的乾隆帝

          乾隆皇帝拥有多重角色。他既是卓越的政治家,高明的军事家,又是资深收藏家,涉猎广泛的学者,掌握五种语言,同时还是作品最多水平不高的诗人,平庸却自负的书法家,伟大的旅行家,出色的射手和猎人。他的真实形象,与野史传说实在风马牛不相及。他的性格非常复杂。他情商很高,风度翩翩,很善于讨取别人的欢心,常使人感觉 “蔼然有春风和气”;他又高己卑人,内心深处很少有瞧得起的人物,施政过程中经常峻烈严酷,刻薄寡恩。他为人节制,平生饮酒不过数杯;他又穷奢极欲,花起钱来如沙似海。他富于同情心,常常因民生困苦而潸然落泪;他有时又像野兽一样野蛮,制造了一起起惨绝人寰的文字狱,甚至在战争中进行种族灭绝。他早年富于自知之明,谦虚谨慎,把盛世推上了顶峰;晚年却刚愎自用,自我膨胀,听不进任何意见,亲手毁了这个盛世……

            转发
            4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繁华与残败同在

            康乾盛世是我对康熙,乾隆时期的原始印象。但书中却给了我另一个视角,这从书名也可见一斑。书中也极为细致的描写了乾隆年间是如何不断发展成为盛世的,但同样也描写了盛世是因何而落魄的。疆土的统一,万国的朝拜令大清朝拥有了最广阔的领土,最有底蕴的财政以及最令人艳羡的和平;但随着人口的增加,人均财富的减少,以及官僚主义制度的弊端不断暴露,落败也不可避免。他生来拥有着无上的权利,坐上皇位后更是天下唯我独尊,但这也不能遮挡他作为凡人的一面。从登基以来的励精图治,严于律己,宽于待人至基业初成后的残暴镇压,自我沉醉,贪于享受;从痛失爱妻时的撕心裂肺至屠杀准葛尔部的所有人的冷酷无情;从敢于以史为鉴批评朝臣朝贡至因一人之喜好而动用全国的力量满足自我私欲,这都是乾隆…… 书中还特别写出了英国使团一行,间接体现出东西方的认知以及行为的差异,并直接写道是乾隆关闭了和西方正常交往的最后一扇门。非是乾隆糊涂,实为思想根深蒂固。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乾隆盛世暗藏危机

              乾隆王朝之所以称为盛世,是因为政治环境空前稳定,人口数量空前繁多,扩大版图,国力强盛,国库充实。乾隆年轻时候也非常敬业,个人也精通经史,学问渊博,是有智慧的好皇帝。尽管丰功伟绩,但是,造就这样的盛世难道不需要代价吗?先说乾隆盛世的武功,可谓是一将功成万骨枯。乾隆尽管平定新疆内乱,确立了稳固的统治,但是过程充满血腥暴力。本来出兵攻打准噶尔就是劳师远征,不是抵御侵略的战争,一路上还纵兵烧杀抢掠,激起民愤,让喀尔喀等部落反叛。蒙古各族部落降而复叛,于是除了杜尔伯特,其余投降的部落也被屠杀。平准之战一开始就遭到众臣反对,最后以惨胜收尾。尽管乾隆皇帝全才全能,年少时候大难不死,是最有福气的皇帝。但是,他的福气在生前都已经被透支净尽,而且搭上了大清的国运,搭上这么多人命。乾隆皇帝勤政爱民,然而这是一个饥饿的盛世,又是为何?问题出在腐败,尹壮图的奏折是个重要线索,他描述了沿途见到的腐败现象和传闻。尽管乾隆勤劳,大力整顿官场,实现了政治稳定,然而一旦到他衰老,精力不充沛,管不到贪官污吏的时候,腐败方式就会层出不穷。“议罪银” 制度也存在诸多弊端,本身就滋生腐败,又亏空地方财政,而皇帝又不想让人才流失,于是采用这种 “挠痒痒” 的方式惩戒官员,尹壮图是极力反对的。议罪银制度也是和珅一手打造的,让他赚得盆满钵满,一些官员为了讨好而故意交纳议罪银,权力像商品一样被市场化。皇帝的勤奋不出门,懒惰却能快速传导,帝国的命运紧紧系在了皇帝一人身上。乾隆晚年对百姓比较宽仁,但是对贪官也宽纵,政风懈怠,社会风气不会好。实际上人人都在议论这个朝廷,日子过得艰难,少有真心感恩戴德的。乾隆皇帝晚年没有进取心了,只会在疆域内贪图享乐,纸醉金迷,心安理得地享受大臣的贡品,躺倒在经过打磨的功劳簿上。接受大臣贡品其实是赤裸裸的腐败,似乎推倒了乾隆早年惩贪的成果。“专制体制下成长起来的大臣,绝大多数都是揣度上心、投其所好的好手,他们用在工作上的心思远远没有用在琢磨皇帝好恶上的精力多。” 这样的公务员队伍,信仰在哪里?真正注重民生吗?所以,即使是国力强大的乾隆盛世,百姓也是饥饿的。皇帝尊贵,官员显赫,是以搜刮民膏,盘剥百姓为代价的。也难怪清朝十二帝,乾隆受到诟病最多。看起来没有安史之乱这样的大动荡,其实这个国家已经千疮百孔,塌方式腐败一旦形成不可逆转。人已经没有血性而只有奴性,只有外表的圆滑而没有底线原则,失去灵魂。这样腐败的大清朝,握有再多先进武器装备,又如何抵得住列强入侵?甲午之殇,辛丑之辱,其实都是被自己软弱的灵魂打败了,国家根本没有凝聚力,人都是精致利己的而不是担当奉献的,哪怕是大敌当前仍然投机钻营,而非强化练兵备战。乾隆皇帝闭关锁国,而乾隆朝本身也不注重对外贸易,利用官僚权力随意定价,还要向外商索要钱财,如果不交钱就不能正常经商。这种营商环境突显清帝国的傲慢,这个十三行实在是腐败。“与外国人的交往中,政治永远压倒经济,天朝上国的体面是第一位的”,政治稳定压倒一切,也压垮一切,等级观念束缚人们开放、学习,清帝国上下已经没有了进取心,乾隆皇帝更是不给一点面子,对马戛尔尼关于通商的请求一概拒绝,对各类先进科技表示没有兴趣,极力鼓吹天朝上国的威严难犯。乾隆不知道,他错过了世界留给中国的最后一个机会,一个和平交流、学习的机会。本来乾隆王朝的物质充沛,民间本来也不缺经商智慧,商业和对外贸易规模也不小。如果乾隆没有丢失最后一个机会,奋起直追,赶上工业革命和地理大发现的浪潮,世界史一定会被改写。同时,人口快速增长却没有先进科学技术提高生产力,资源稀缺必然产生饥荒。如果乾隆皇帝真的抓住学习科技的机会,国内饥荒的难题一定会有所改善。但是,那个年代也有无奈,一旦走上君主专制的路就再也难以回头,等级观念的压制,政府权力的失控,难以保证平等观念支撑的自由贸易。民间信用缺失,大规模资金集聚不现实,根本没有科学技术竞争、进步的土壤,没法培育任何科技创新。而且,一旦打开国门,新思想涌入也会威胁统治,为了愚民真的只能闭关锁国。自由贸易的环境没有了,而英帝国对清帝国又处于明显贸易逆差,已经极尽了绅士、文明的方式没法通商,那就只能用坚船利炮打开清朝国门,才能缓解贸易难题。乾隆皇帝对马戛尔尼的傲慢,对外商不近人情,处处炫耀帝国的强大,拒绝学习和开放,真的埋下了鸦片战争的祸根。不开放,不学习,只能落后挨打了。

                1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在当时的政治环境下,国运的兴衰其实是由皇帝个人决定的,要想国家发展得好,不仅需要皇帝励精图治的态度,还需要他有开阔的眼界,能平衡各方的利益,作出正确的决策。一旦皇帝本人某一方面出了问题,那么整个国家的命运也会走向衰败。就像马戛尔尼在他的回忆录中所写:“清政府好比是一艘破烂不堪的头等战舰,它之所以在过去一百五十年中没有沉没,仅仅是由于一班幸运、能干而警觉的军官们的支撑,而她胜过邻船的地方,只在她的体积和外表。但是,一旦一个没有才干的人在甲板上指挥,那就不会再有纪律和安全了。”

                  1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饥饿的盛世:乾隆时代的得与失》

                  本书用通俗的语言向读者介绍了乾隆在位期间,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采取的种种措施,如何造就了 “乾隆盛世”,又如何埋下了种种隐患。这是一本可以让你快速了解乾隆朝政治、经济、外交等各方面状况的通俗读物。本书核心内容:一、乾隆刚继位时,是如何巩固自己的权力的?二、乾隆十三年,他为什么改变了早期的统治策略?三、乾隆在晚年,出现了哪些心态变化和过失?第一,初登帝位的乾隆,宽以待人,赢得臣民好评。又小心翼翼地防范各方夺权的可能,稳固了权力。第二,乾隆十三年,孝贤皇后的去世加上金川战争的不顺,让乾隆改变了统治策略,对大臣从宽转严,严格整顿吏治,取得了安定的政治局面。第三,晚年的乾隆放纵私欲,官僚们的贪婪腐败之风卷土重来。在英国使团来访的过程中,也没有意识到西方文明的先进,拒绝了马戛尔尼,错失了让中国融入世界的机会,为大清的崩溃埋下了种子。总体来看,乾隆虽然通过他高超的驭下之术,取得了稳固的政权,但高度的集权让手下官僚丧失了主动性,官僚体制逐渐僵化。他组织编写《四库全书》,营造出了文化兴盛的景象,但同时大兴文字狱,让臣民失去了精神活力。大清人口数量得到了极大增长,总体 GDP 很高,但固执地拒绝对外开放,错失了改变国运的关键窗口。作者认为,在当时的政治环境下,国运的兴衰其实是由皇帝个人决定的,要想国家发展得好,不仅需要皇帝励精图治的态度,还需要他有开阔的眼界,能平衡各方的利益,作出正确的决策。一旦皇帝本人某一方面出了问题,那么整个国家的命运也会走向衰败。就像马戛尔尼在他的回忆录中所写:“清政府好比是一艘破烂不堪的头等战舰,它之所以在过去一百五十年中没有沉没,仅仅是由于一班幸运、能干而警觉的军官们的支撑,而她胜过邻船的地方,只在她的体积和外表。但是,一旦一个没有才干的人在甲板上指挥,那就不会再有纪律和安全了。” 关于乾隆,《乾隆皇帝的荷包》和《马背上的朝廷》,讲的分别是乾隆皇帝的私房钱和他下江南的真实目的。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读后感

                    乾隆时代的得体现在国家的经济达到最顶盛时期,人口数量是历史之最,而影响力也达到历史的顶峰。而乾隆时代的失则是表现为两个方面,官僚体系贪污腐化和人民生活的贫困潦倒。饥饿与盛世是一对矛盾体,在这个矛盾体的背后,是当时国家的巨大危机。这个状况的出现,跟专制体制的保守和乾隆皇帝个人的封闭和自负有很大的关系。保守的专制体制,会扼杀经济的正常发展,特别是压制商品经济的正常发育;而乾隆的封闭与自负,让中国错失了与世界文明接触的最佳机会,没能赶上世界发展的大潮。由此,直接导致了中国接下来的持续衰落,甚至沦落为 “东亚病夫”。本书给我最大的启示是,中国的发展不可能孤立于世界而存在,即使处于所谓的盛世之中,也不应该骄傲自满。盛极而衰似乎是历史的规律,而打破这个规律的办法,就在于顺势而为,懂得融合与开放,抛弃封闭与保守。这不仅对国家适用,对个人的发展也一样适应。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恶因出恶果

                      乾隆盛世是传统中国的巅峰,GDP 占全球三分之一,国库充盈,四海臣服,威加海内,但光鲜的外表却掩盖不了内在的腐烂。中国历史上最缜密、最完善、最牢固的专制统治,培养出来的民众只能做 “奴隶”,自私、麻木、冷漠、对公共事务毫不关心;屈服于皇权淫威的官员们用贪腐侵蚀着帝国的肌体;中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文字狱打断了士人的脊骨,从此中国的知识分子再也没能站起来;1793 年,马戛尔尼来华,在世界大势面前整个帝国茫然无知,错失了最后一次主动融入世界的机会,种下了鸦片战争的种子。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2023 年 2 月,读书会阅读书目,配合《叫魂》一起读,还可以。作者某些时候过于主观,有些受不了,比如描写皇帝和皇后的爱情故事时…… 我觉得,过于主观。历史书,一旦让人感觉主观性太强,就会出戏~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饥饿的盛世背后,是皇权独揽。

                          #管中窥豹读书计划(第 1210 本)#2023 年精读作家(15)张宏杰《饥饿的盛世:乾隆时代的得与失》大家好!今天共读历史作家张宏杰的第九本作品《饥饿的盛世:乾隆时代的得与失》,一本书读懂大清王朝的繁华及背后的隐忧。本书内容主要写乾隆时代的得与失,乾隆统治下的中国,纵向比,是中国之前几千年历史中人口最多、国力最盛的时期。横向比,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最富庶的国家。称之为中国历史上最大的盛世,毫不为过。乾隆时代创造了空前的政治稳定,养活了数量空前的人口,奠定了今天的版图。但是,作者从更深的层次看到,表面的繁荣昌盛背后,隐藏着的,是巨大的危机。乾隆在位六十年,正好是英国经历了产业革命的全过程。乾隆十三年(1748 年),孟德斯鸠发表了名著《论法的精神》。乾隆四十一年(1776 年),美国宣布独立。乾隆五十四年(1789 年),法国爆发资产阶级大革命。而在地球的另一端,乾隆皇帝沉浸在 “盛世” 的梦境中不能自拔,想尽一切办法维持他的封建统治。可以说,中国在这个时期,错失了与世界文明接触的机会,没有赶上世界发展的大潮。​​2、精彩段落:①饥饿的盛世背后是皇权独揽乾隆统治下的中国,纵向比,是中国几千年历史中人口最多、国力最盛的时期。横向比,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最富庶的国家。何以我们五千年文化得出的这个集大成的盛世在英国人眼中如此黯淡?原因是,乾隆时代中国人和欧洲人的生活水平差距实在太大了。乾隆年间的中国人吃的是什么呢?几千年来,中国农民的主要食物一直是粗粮和青菜,肉、蛋、奶都少得可怜,通常情况下,在春荒之际,还要采摘野菜才能度日。乾隆时代,民众吃糠咽菜的记载比比皆是。据《18 世纪的中国与世界・农民卷》介绍,普通英国农户一年消费后,可剩余 11 镑,约合 33~44 两白银。而一个中等中国农户一年全部收入不过 32 两,而年支出为 35 两,也就是说,辛苦一年,还要负债 3 两,才能过活。所以一旦遇到饥荒,普通人家会立刻破产,卖儿卖女的情况十分普遍。乾隆盛世的出现,有赖于乾隆皇帝最大限度地调动了传统人治明君的所有技术资源。如果这一盛世出现在汉朝或者唐朝,当然无愧于 “伟大” 二字。然而不幸的是,在乾隆出生约二百年以前的 1522 年,麦哲伦就已经完成了环球航行。接着,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相继来到中国南面的海域,全球化进程从此开始。任何国家想永远闭关自守,已经不可能。②少年老成的乾隆皇帝中国式皇权一言以蔽之,就是剥削天下的权力,其自私性决定了它终日处于被觊觎和窥伺之中。“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所有有能力的人无不对这一权力垂涎不已。因此皇权权力的性质天生是高压的、排他的、敌视一切异己力量的,它必须建立在严格的等级秩序之上。如果统治者能牢牢掌握权柄,做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也就是说,保持权力链上严格的分享顺序,天下才能长治久安。要真正做到大权独揽,谈何容易。在中国历史上,由于皇帝年龄过小或者过老、个人能力不足、身体状况异常、对某些政治势力过于信任,导致皇权被盗用、“太阿倒持”、天下大乱的状况,岂止出现过千百次。作为熟读历史,对人情世故领会颇深的青年政治家,乾隆的 “宽” 并不是毫无尺度的。在软的一手背后,他还有硬的一手。在彬彬有礼的同时,他认真观察着官员们的每一个表现,细心谛听着官僚机器的每一丝异常响动,一旦发现问题,他绝不放过。③青年帝王的长恨歌乾隆早就酝酿着对官僚机器来一次大震动,让他们从浑浑噩噩中清醒过来,认清他并非一个懦弱可欺的庸主。今天,这个日子终于来了,来得如此出人意料。一向宽和仁义的皇帝突然玩了一个大变脸,变成了一头疯狂暴怒的狮子。一时之间,大清帝国内重新刮起了恐怖之风。新娘出身名门。她比乾隆小一岁,姓富察氏,在汉语里又被译作 “傅察”“富尔察”,女真最古老的姓氏之一。有清一代,这个姓氏名臣辈出,为清王朝的建立和繁荣立下了不朽的功勋。富察氏的远祖旺吉努追随努尔哈赤,在统一战争中颇有战绩,曾祖哈什屯是顺治皇帝的亲近大臣,深得皇帝信任。作为一个有深度的男人,乾隆对女人的要求当然不仅是外表,他更在乎的是内涵和性格。在门第、外表和性格这三大因素中,富察氏最为突出的就是性格。富察氏是一位既聪明透顶,又天真烂漫;既精明过人,又大气温柔;既识大体,又重小节;既善解人意,又有原则;既含蓄婉约,又可以笑唾檀郎的女人。在乾隆忙于事业时,她以自己的精明协调管理后宫,安排照顾皇子的生活和教育,让他不致分心。乾隆对皇后的悼念,持续了整整一生。在富察氏之后,后宫不能久虚。在太后的多次催促之下,乾隆十五年(1750 年),皇帝册命另一位妃子乌拉那拉氏为皇后。然而,对于那拉皇后,皇帝一直谈不上喜欢。她与富察氏一样在他登基前就成了他的妃子,她也称得上端庄秀美,性情贤淑,皇帝很难确切指出她有什么不好。可是,皇帝在心里却再也找不到爱意。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守护王座的恶龙

                            康乾盛世,可谓是古今中外家喻户晓,但在这广为流传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是无数的误读。想要更为深入了解历史上真实存在的这个帝国盛世,从帝国的掌舵者乾隆入手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本书的作者从乾隆的功过进行较为全面的介绍,可以让读者更为贴近事实真相,了解曾经辉煌一时却又急转直下的盛世。更为重要的是借助于史料,比如英国人的记载,揭开了盛世的面纱。金玉其外败絮其中,这太平盛世依然掩盖不了其治下的黎民饿殍遍野,人如蝼蚁,命如草芥,真可谓是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朕即天下,这是封建帝国最深入人心的统治基础。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对于乾隆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除了对于已故皇后那真挚感人的爱情之外,就是他那极其膨胀的权力欲望和妄图掌控一切的控制欲。中国封建帝国发展到大清,已经进入成熟阶段,中央集权实现起来水到渠成,加上历代君主的丰富经验和自己超过常人的能力,最终乾隆将天底下的人都作为奴才一样握在掌心,让他们动弹不得。从肉体上控制还不算完,精神上的控制更是无孔不入。在不惜牺牲掉无数人的生命之后威震一时的乾隆皇帝算是得偿所愿,大清帝国在他手上蒸蒸日上,只等着传承万世,永世流芳。 《独裁者手册》里说到独裁者掌权之后最重要的就是将权力牢牢掌握在手里,坐上了王座就不要离开,一刻也动弹不得,稳稳的坐住就是最重要的。天下都是朕的,其实朕也是天下的。乾隆皇帝在把他人绑住的同时也把自己绑的结结实实。消灭了一切有可能谋取篡位的人,却最终败给了自己。整日长时间的操劳让生理上的衰老及早眷顾了他,曾经意气风发的少年早已变成弱不禁风的老头子,即便名义上掌握了帝国的命运,却被权力的寻租者如和珅等人架空,从而让帝国在极盛之时走向不可逆转的时代。以至于嘉庆在雷霆手段消灭了和珅之后,发现所谓的大清帝国已经烂到骨子里,万般无奈之下选择守祖制,然而一味的保守并非灵丹妙药,只会导致这艘巨舰加速沉没。 历史上真实的乾隆皇帝是复杂的,也是多面的,但是唯一让我忘记不了的是他像条守护王座的恶龙,对所有可能影响到他的权杖的发出怒吼。在这长期的镇守中多少无辜人丧命,寻常人的情感也被一一抹杀,成为孤家寡人端坐在这万人之上。享受着无上荣耀的同时也不可避免的迎接来自各方的明枪暗箭,一个凡人再强大,也无法独自笑到最后。或许这位历史上长寿的皇帝在离世的时候是笑的,毕竟自诩十全老人,正如这十全一样,看似辉煌的大厦早已成倾颓。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乾隆的盛世确实是中国帝王史的辉煌,经过康雍乾三代的努力,将清朝推向了盛世之巅,但也从此开始走向了没落。喜欢张宏杰老师的写作手法,更多以不同的视角分析了由巅峰走向没落的过程。在得与失之间给人更多的经验和教训,值得借鉴。本想给 4.5 分,但是发现只能选 4 分或者 5 分,最后给了 4 分。但是,还是非常推荐本书!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权力交接一直是中国专制政治制度中最易迸发的疮口。最高权力终身制的一个最显著弊端即是权力更替的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已有之事后必再有,已行之事后必再行

                                  呵呵,写十条能删九条。只能说:前人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专制的宿命

                                    断断续续读完,唏嘘不已。在专制的环境下,信任是不存在的,于是上下如猫鼠,而文字狱丛生。就算皇帝有天纵之资,初欲宽仁,也只能作罢,转身便成了虎狼之君。至于老年,则愈发昏聩,官场腐败,纲纪废弛。能终日乾乾、朝乾夕惕者,唯民而已矣。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盛世”就是下坡路的开始

                                      乾隆说 “守高地”,英国说 “6 分投” 下一局。结果下一局真的更好🤣。面对封建社会死亡的周期,乾隆的方案是 “延长巅峰” 来对抗周期,英国说别死撑了,早死早投胎🤣。乾隆时期是封建社会中央集权的巅峰,你让他搞 “君主立宪制” 那是要他的命。英国是国王 “真死绝了” 找个老外来当王,英王表示:“乾纲我不断”,我甚至不想上朝。议会:还有这好事儿?女王 1 世:“真 xx 好爸爸”🤣。女王 2 世:“姥爷真蒙对了路”😂摩洛哥一旦断绝了王储就要并入法国,这是无奈,但英国 “工业革命发源地”,“现代化起源地” 也还留着 “旧社会” 的尾巴呢🤣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慎入的一本书

                                        为什么说这是 “慎入的一本书” 呢?因为张宏杰老师在书中表达的观点很可能会让很多人产生不适,毕竟我们大多数人是迷信盛世,即使是我们从未经历的古代的盛世。但张宏杰老师在书中却揭开了盛世的另一面,即盛世之下的普通人之生存状况。读这本书,需要有更开放的胸怀。

                                          1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本书用通俗的语言向读者介绍了乾隆在位期间,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采取的种种措施,如何造就了 “乾隆盛世”,又如何埋下了种种隐患。这是一本可以让你快速了解乾隆朝政治、经济、外交等各方面状况的通俗读物。

                                            转发
                                            评论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