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5
88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沉默的大多数》

    古往今来最大的一个弱势群体,就是沉默的大多数。这些人保持沉默的原因多种多样,有些人没能力,或者没有机会说话;还有人有些隐情不便说话;还有一些人,因为种种原因,对于话语的世界有某种厌恶之情。我就属于这最后一种。

      1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我喜欢这里,不止因为家在这里,还因为这地方有这么多有趣的人。我厌恶领导上,不止因为他们不让别人有尊严,还因为他们不让这么多有趣的人活下去。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沉默的大多数

        #管中窥豹读书计划(第 1552 本)#2023 年读书主题(四)文学 - 散文《沉默的大多数》(96)大家好!2024 年的管中窥豹读书计划再次升级,我们即将揭开 12 个主题、52 个细分话题的 365 本书籍,日拱一卒,功不唐捐,用一年时间搭建知识体系大厦。今天我们从文学的主题开始,选择散文的话题书籍进行刷书,第四本是《沉默的大多数》,王小波杂文集:思想与快乐的结合,风格独具"小波体"。这是一部王小波杂文作品集。王小波的杂文是值得也经得住反复细读的。真正能思想的人并不多,能从思想中得到快乐者更是寥寥,王小波就是其中的一个。这些文章游走于个人与人类、外向与内省、幽默与严肃、情感与理智、常识与哲学、逻辑与悖谬...... 的多重张力之间,形成了他风格独具的 “小波体”。2、精彩段落:花剌子模的君王有一种近似天真的品性,以为奖励带来好消息的人,就能鼓励好消息的到来,处死带来坏消息的人,就能根绝坏消息。另外,假设我们生活在花剌子模,是一名敬业的信使,倘若有一天到了老虎笼子里,就可以反省到自己的不幸是因为传输了坏消息。最后,你会想到,我讲出这样一个古怪故事,必定别有用心。君王总是对的,臣民总是不对。君王的品性不可更改,臣民就得适应这种现实。假如花剌子模的信使里有些狡猾之徒,递送坏消息时就会隐瞒不报,甚至滥加篡改。鲁迅先生有篇杂文,谈到聪明人和傻子的不同遭遇,讨论的就是此类现象。据我所知,学者没有狡猾到这种程度,他们只是仔细提防着自己,不要得出不受欢迎的结论来。由于日夜提防,就进入了一种迷迷糊糊的心态,乃是深度压抑所致。获得受欢迎的信息有三种方法:其一,从真实中索取、筛选;其二,对现有的信息加以改造;其三,凭空捏造。第一种最困难。第三种最为便利,在这方面,学者有巨大的不利之处,那就是凭空捏造不如奸佞之徒。假定有君王专心要听好消息,与其养学者,不如养一帮无耻小人。在中国历史上,儒士的死敌就是宦官。面对公众和领导时,大家都是信使,而且都要耍点滑头:拣好听的说或许不至于,起码都在提防着自己不要讲出难听的来 —— 假如混得不好,就该检讨一下自己的嘴是不是不够甜。有关信使,我们就讲这么多。至于君主,我以为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粗暴型的君主,听到不顺耳的消息就拿信使喂老虎;另一种是温柔型,到处做信使们的思想工作,使之自觉自愿地只报来受欢迎的消息。假设有真的学术和艺术存在的话,在人变得滑头时它会离人世远去,等到过了那一阵子,人们又可以把它召唤回来 —— 此种事件叫作 “文艺复兴”。我认为,一个人快乐或悲伤,只要不是装出来的,就必有其道理。你可以去分享他的快乐,同情他的悲伤,却不可以命令他怎样怎样,因为这是违背人类的天性的。众所周知,人可以令驴和马交配,这是违背这两种动物的天性的,结果生出骡子来,但骡子没有生殖力,这说明违背天性的事不能长久。真理直率无比,坚硬无比,但凡有一点柔顺,也算不了真理。安徒生有一篇童话《光荣的荆棘路》,就是献给这些直率、坚硬的人,不过他提到的全是外国人。作为中国的知识分子,理应有自己的榜样。此刻我脑子里浮现出一系列名字:陈寅恪教授、冯友兰教授等等。对于这句话还可以充分地推广:贫困是一种生活方式,富裕是另一种生活方式;追求聪明是一种人生的态度,追求愚蠢则是另一种生活态度。在这个世界上,有一些人在追求快乐,另一些人在追求痛苦;有些人在追求聪明,另一些人在追求愚蠢。这种情形常常能把人彻底搞糊涂。人的本性是不喜欢犯错误的,所以想把他搞糊涂,就必须让他吃很多的苦 —— 所以糊涂也很难得呀。因为人性不总是那么脆弱,所以糊涂才难得。经过了七十年代,有些人对人世间的把戏看得更清楚,他就是变得更聪明。有些人对人世间的把戏更看不懂了,他就是变得更糊涂。不管发生了哪种情况,七十年代都是我们的宝贵财富。愚蠢是一种极大的痛苦;降低人类的智能,乃是一种最大的罪孽。所以,以愚蠢教人,那是善良的人所能犯下的最严重的罪孽。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绝不可对善人放松警惕。假设我被大奸大恶之徒所骗,心理还能平衡;而被善良的低智人所骗,我就不能原谅自己。罗素所说的 “真知” 是指科学。这种知识,一个心智正常的人,只要肯花工夫,就能学会。众所周知,科学不能解决一切问题,特别是在价值的领域。因此有人说它浅薄。不过,假如你真的花了些时间去学,就会发现,它和儒学有很大的不同。优秀的统帅总是选择于己有利的战场来决战。军事家有谋略是件好事,学者有谋略好不好就值得怀疑。赞成传统文化的人现在有一种说法,以为任何民族都要尊重自己的文化传统,否则就没有前途。晚生以为,这种说法有选择战场的嫌疑。在传统这个战场上,儒士比别人有利。不是儒士的人有理由拒绝这种挑战。圣贤就要高明很多。因此,他们很快就达到了全知全觉的水平,换言之,达到了 “内圣” 的境界;只是这些知和觉可靠不可靠却大成问题。我们知道,内圣和外王总是联系在一起的。假如我们说,圣贤急于内圣,是为了外王,就犯了无凭据地猜度别人内心世界的错误。好在还有朱熹的话来作为佐证:他也承认,自己格物致知,是为了齐家治国平天下。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沉默的大多数

          思维新颖,推荐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沉默的大多数

            全文行文逻辑感觉很乱,不过虽然乱,但读完终归是有些收获的;作者非常有个性,文中不乏 “粗” 词,这或许也说明了作者写本书时没有矫揉造作。结尾的一段写的鞭辟入里,我们多数人在种种情形下宁可沉默,这是值得我们警醒的。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阅读这本杂文的感觉,仿佛邀请这位思想锐利的知识分子走进了《圆桌派》侃侃而谈。随书附赠的信件很精美,以及信封上的那句 “在一个喧嚣的话语圈下面,始终有个沉默的大多数”,可能这就是文人这个社会角色的风度与傲骨。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你是哪一类沉默的人

                👍🏻王小波敢讲真话,敢做实事!每个人都应该读一读王小波📑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经历中沉默,相识又模糊的全景图

                  许多不喜欢这种文字和内容的人会觉得小题大做,尤其生活在现在的人,这让我对时代记忆意味着什么有了更深的体会。实际上我也感觉重复同一种荒谬并将其与一种文明对比有失公道,但我能理解这种动机,而且我表示尊重。王小波的文字辛辣讽刺,观察的角度也是切中心底最不愿意提及之处,每当提一次,心中难言和不堪便被审视一次。这不能成为愉快,但却值得品味。在阅读的过程中,许多记忆被提取,更像不自觉冒出来,因为成长环境就是这样的,许多事情还没变,或者尽管有变化,但是依旧让人觉得难以接受。有些画面可能在之后的人生中出现,想一想,都会让我觉得有些悲伤甚至羞耻,但无可奈何。我相信不止我一人如此。用书中的定义,这本文学,更像一个全景图,清晰的细节,凸出的明暗对比,我想思考到这一步,应该已经足够回答许多人生疑惑了,剩下的就去经历吧。在经历中沉默。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第一次读王小波的作品,有点惊艳,虽然时过境迁,但是并不过时如果还活着,王小波应该很会讲脱口秀吧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沉默是金

                      真实的生活是意义的土壤,当我们跟真实的生活失去联系时,哪怕最高深的哲学,都无法帮助我们领会人生意义。人生意义应该来自对生活的提炼和总结。如果连生活都没有了,又何来意义呢?我觉得任何一种有用的哲学,都应该教导我们自在、投入地生活。既不为生活教条所困,也不从生活中逃离。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写出了一个做正常人的心声!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很有意思 我也是那个沉默的大多数 喜欢作者阴阳怪气的文风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重新认识王小波

                            此书的阅读顺序适合在王小波小说之前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沉默的大多数

                              作者是一个很有趣的人。用很幽默的语音说出了一些社会现实。

                                转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