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给这本书评了4.0终究要靠精英 带领我们全体进步
反智这个词,最近好像被扑天盖地的网络段子玩坏了。例如抨击美国人中还有人相信地球不是圆的,新冠疫苗阴谋论...... 等,都冠以反智这个词。一提到反智,就好像是在喷人无脑....... 云云。其实反智主义者们反对的是智识,而非是反对智力。近几年对智识的两极化认知在国内也有席卷而来的趋势。作者理查德・霍夫施塔特从政治、宗教、教育和社会文化四个方面,来系统性论述反智文化的盛行原因。这本书让我觉得有意思的地方不是内容,而是读了三分之一之后我感觉到了作者强烈的立场,因而产生了与本书内容没有太大关系的感慨。比如在讨论反智平民反对知识分子精英治国的部分里,我能清晰地读出作者对这种现象的痛心疾首。作者举例了马萨诸塞州乡下民众对 1788 年宪法草案反对的声音,里面摘录的话如下:“这些律师,知识分子与有钱人,他们话说的好听,特别会粉饰太平,却让我们这些乡巴佬吞下苦果,还想只让自己进入国会大厅议事,他们想掌管宪法制定事宜,把所有的权力与金钱一手揽走,把我们这些小民一口吞掉,就像利维坦一样,主席先生;没错,就像圣经中的大鱼追逐吞噬约拿一般,这就是我所害怕的事。” 作者在这里着重论述反智平民对专家政治的不信任,但是我读到的是一种更深层的,民众因为个人权力被精英掌控而产生的不安与恐惧,显然国父们对于制宪会议中所有参与者都是当时的精英知识分子而无一平民的事情感到理所当然。与其说是平民对知识分子的愤怒,不如说是阶级矛盾。在政治反智的这个章节里,我看到的所有的矛盾根源,是作者不敢去探究的阶级矛盾。以及很有意思的一个点,在美国的政治中,一旦提及共产主义四个字,无论是平民、知识分子、牧师、政客、商人,所有人都陷入到了 PTSD 中,可以看到各种癫痫发作一般的症状。极端恐惧造成的极端扭曲,从认知,到判断力,到决策能力,全部失常。你可以明显感觉到他们的脑中有一个思想钢印,好像这是一个潘多拉魔盒,所有人都要绕开它,一旦有人提及它,就要把他抓起来烧死,以免他 “发疯” 地去打开盒子。这个症状六十多年过去了,毫无治疗迹象,似乎还越来越严重了。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9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4.0反智主义必然反噬自己过去,自由社会的主要美德之一就在于,知识分子的各式各样的生活风格都有可能存在 —— 比如,我们可以发现一个人以激情和叛逆著称,也可以发现其他人以高雅和华丽、节俭与严苛、聪明和复杂,或耐心与智慧闻名,还有一些人大体上能够做到遵守和坚忍。关键之处就是开放与宽宏,需要这两者来包容多样的优点;如此的多样性,甚至在一个单一而相当偏狭的社会中也能发现。预言自由文化的崩溃或高等文化的消失,这种教条的、悲观的说法,也许对,也许错;但是,关于这样的预言,有一点似乎可以肯定:他们灌输的,更有可能是自怜和绝望,而非抵抗的意愿,也不是充分利用人的创造性活力的信心。当然,在现代环境下,选择的途径有可能正在关闭,主宰未来文化的人,也有可能思想单一,只接受这种或那种信念。这有可能;不过,只要人的意愿的砝码,投入历史的天平上能够产生关键的影响,那么活着就要相信,情况不会如此。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赞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美国生活中的反智主义》首先,美国的反智主义是对运用智识的知识分子抱有怀疑和怨恨,这有宗教、政治、商业和教育等多方面的原因,它是在追求平等、民主、实用这些价值时的副产品。其次,反智主义并不是美国社会的主流,大部分的反智主义者都是温和的、善意的。最后,美国反智主义对社会的危害是不言而喻的,它让整个社会失去了反思和批判的功能,而且它无法被根除,因为它本就是美国文化中天然携带的基因。最后,用美国著名科幻作家、“银河帝国” 三部曲的作者阿西莫夫的一段话作为结束,他说:“美国沉湎于对无知的狂热崇拜中,且由来已久。反智主义的压力就像坚韧的针线一般,缠绕在我们的政治与文化生活中,支撑它的是一种错误的观念,即民主便意味着‘我的无知与你的博学一样优秀’。” 阅读这部反智主义经典著作,也是让我们时刻警醒,不要被反智主义所绑架。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赞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此项翻译工程的缘起,先要追溯到自己内心的某些变化。虽说越来越惯于乡间的生活,每天只打一两通电话,但这种离群索居并不意味着我已修炼到了出家遁世的地步。毋宁说,坚守沉默少语的状态,倒是为了咬定问题不放,而且在当下的世道中,若还有哪路学说能引我出神,就不能只是玄妙得叫人着魔,还要有助于思入所属的社群。如此嘈嘈切切鼓荡难平的心气,或不免受了世事的恶刺激,不过也恰是这道底线,帮我部分摆脱了中西 “精神分裂症”—— 至少我可以倚仗着中国文化的本根,去参验外缘的社会学说了,既然儒学作为一种本真的心向,正是要从对现世生活的终极肯定出发,把人间问题当成全部灵感的源头。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赞分享「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