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1
46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如果你和孩子聊这书,画面会很美

    这书对大人没用。
    但它是很棒的家庭饭后闲扯话题。
    当你说到:如何用原子弹打开一瓶矿泉水?如何用奶酪造一个游泳池?
    我都能听到你家娃笑出了声。
    一共 28 个话题,够你混一个月的时间了。
    另,如果你想学美式脱口秀,这本书也算是个教材。
    书中任何一段,如果不开个玩笑,作者就会认为自己很丢人。
    这种好胜心,我也是服了。
    虽然有的玩笑很勉强。

      10
      5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科学家幽默起来真的“离谱”

      这本比 What If 更能引人读下去,科学家搞起幽默来真招架不住。用科学知识大开脑洞,一本正经又离谱到超脱现实,解决方案是层层递进式的,一个比一个更不靠谱,看得哈哈哈的同时又有科学知识进账,就是整体观感很神奇的书。比如,第一个要解决的是如何打败跳高选手并跳出极限高度,解决方案从看似平常的撑杆跳讲起,然后你就静静地看着他如何一路带你上天… …

        1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不靠谱思维旅行

        1. 这是一场愉快地烧脑消遣。 2. 如果你不开心,这本书能让你变开心;如果你很开心,它会让你更开心。 3. 这本书遵循的原则是:如何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并附带严谨的科学依据。 4. 书前的免责声明,作者只说了一半。另一半是:你的思维将被作者带到任何遥远的地方,只管去,不管回。 5. 书中漫画的精彩程度,占本书的 60%。 6. 本书的副作用:你将成为一个漫画家。 7. 赶紧上车,过期不候。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得到首页推送了这本书,想着赶紧刷完。其中很多脑洞,感觉很难去理解。我仔细的看过其中一些解决方案,运用的是各类学科的知识。比如说如何过河,涉及的就有地理水文学,普通的物理学常识,化学。如何销毁这本书中有涉及到地质学,生物学。除开要懂得这么多知识外,还要知道在那些应用场景中是正确的,在一些抽象环境中是可行的。脑洞太大,却不是我喜欢看的书。果断快速刷完。或许等我哪一天有兴趣了,会再来翻看。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 how to 郑重其事的去过有趣的生活

            这是一本我笑着刷完的书?叙述和漫画太吸引人了️非常钦佩作者的脑洞,能够问出这么多有趣的问题,更难得弄可贵的是,顺着这个问题,提出各种异想天开的解决方案,然后还要用手里掌握的物理学、数学、政治学、地理学等工具郑重其事的推演一下,甚至去请教专门的物理学家、专业飞行员,论证一下每一个假设合不合理...


            我在想,这是一种什么精神?爱生活与爱智慧吧。
            在读这本书的时候,我脑海里出现的是之前看到两幅画面:
            第一幅画面来自于多年前在三联生活周刊上看到的一幅图片,在一片寒温带落叶丛林里,在一个腐朽的木桩旁边,是一个带眼镜的爸爸和一个非常兴奋的孩子,他们跪着在观察藏在树桩里的小虫子??,跟孩子一起热爱大自然里的草木花鸟,一起引导她提出有趣的问题,一起 “煞有其事” 的推演和假设一番,一起探索和成长。女儿做会大人,我做会小孩子?
            第二副画面来自于上学期间在图书馆翻看的一本书,好像叫《乔治・华盛顿日记》,我打开这本书,映入眼帘的华盛顿对家乡一个洞穴的考察,画有洞穴横截面和纵向剖面,洞穴的周围的地质考察图示和水文情况的考详细察,也写了一下自己对这个洞穴历史的遐想... 我对这种科学理性的爱生活的态度深深感染,我当时想,我生活的也有山有水有湾的,我每天见到他们,我也想给他们画画等高线地形图、推断一下岩层的分布、水流状况、泥沙堆积状况、冬天里结冰膨胀多河岸的侵蚀……
            这本书叫 how to 副标是如何不切实际的解决实际问题,问题源自生活,因而实际;解决问题的方法来自于我们的想象和文明积累,来自于我们理性乐观的死磕精神,因而不实际,而这不实际,才是真正有趣的。

              2
              5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如果想学习一本正经胡说八道,5星推荐!

              门老师说这本书有合理的地方会表达歉意,显然他不高兴这么做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难以分类又有意思的书

                这是两本特别适合用来打发时间的两本书,《what if》和《how to》(两本书给我的感觉类似,就放在一起说了),作者是兰道尔・门罗。他曾在 NASA 工作,后来是全职的网络漫画家,主要画科普漫画。从书中也可以看出他以漫画家的身份自居,你可以把他理解为一个理科学的比较好的漫画家。严格分类的话这两本都应该算科普书,不过在我书单上它们的分类是 “难以分类又有意思的书” 为何有如此奇怪的分类?不妨先看看这两本书的中文名:《what if: 那些古怪又让人忧伤的问题》,《how to: 如何不切实际的解决实际问题》。事实上,和书中的天马行空相比,我写下的一切东西都称不上奇怪二字。这两本书里都涉及到不少公式,但很多抽象的符号都被换成了文字,可能在圈内人看来很土,但着实很接地气。另外必须要提的就是书中的漫画,那绝对是灵魂,寥寥几笔火柴人是真的可以把人逗笑的。兰道尔・门罗最新的漫画也可以在网站 http://xkcd.com 上免费看到。我记得门罗在书中提到过一句话(或者类似的),“数学和物理有一个好处是允许人们可以畅想很难在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事情”。如果画个圈圈表示范围的话,那么现实世界便是一个小圈,而数学是一个大圈把这个小圈包进去。这意味着我们的头脑可以超越现实。可能门罗所做的事情的一个重要的意义便是展现出了很多不合情理而又合乎逻辑的场景。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脑洞之书,有空可以看看。

                  📕 挖坑是劳动,劳动有价值。根据美国劳工统计局的数据,美国建筑工人平均每小时的薪水是 18 美元。挖掘工程的合同工收取的费用包括规划项目、使用设备、往来工地的运输费以及废物处理费,折合下来,时薪可能还要高出好几倍。📕 如果你知道一枚达布隆埋在哪儿,就雇人把它挖出来,给他的酬劳必须低于 300 美元,否则你就亏本了。如果你认为自己的劳动值每小时 20 美元,那你挖坑的时间不应该超过 15 个小时。📕 使用工业挖掘机和钻井法,人类可以挖出巨大的坑。我们能移走整座山,造出广阔的人造峡谷,甚至发展了钻透地壳的技术。只要石头的温度不是太高,我们的坑想挖多深,就能挖多深。📕 如果一个声音由独立的 “脉冲” 复合而成,就像扑克牌滑过自行车车轮辐条时发出的那种清脆声音,那它的确会分成单独的可被听见的脉冲。但这仅仅是因为,每个脉冲本身是由听觉范围内的高频声音组成的。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是作者脑洞大,还是我们丢失了想象力?

                    适合人群:按部就班者 / 非按部就班者


                    人生就是在不断的解决问题。一个问题可能有好几个解决方案,我们会不假思索的排除那些不可行的方案。
                    可是,不可行的方案真的不可行吗?
                    我们从来没有细想过。本书作者不一样,他把所有的预设都抛弃,从头论证可行性。虽然结果显示不可行的方案确实不可行,但是探索的过程不正是意义 (快乐) 所在吗?
                    作者的思考方式,并不只是用来玩玩。你也许知道马斯克的第一性原理,和作者的思考方式本质上是一致的:不被既有的设定限制,从最本质最基础的地方思考。
                    相信这种思考方式,也会对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益处。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开启创造性思维

                      这本书之前在城邦和几位大佬一起领读过,确实让人脑洞大开,至少对我而言。这本书有不同的打开方式,相信每一个人都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一种。或者是获取谈资,或者是了解科学知识,亦或是感受科学本身的魅力。


                      在众多的打开方式中,我最喜欢的是锻炼创造性思维。日常我们所生活的小世界,对于我们是如此熟悉,一方面给我们带来了安全感,另一方面也限制了我们的思维。作者用大开脑洞的方式,对于我们那些日常的问题,做出理论上花样百出的解答。甚至可以说是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但是在这胡说八道的背后有着坚实的科学基础。虽然不建议你实践,但最起码让你了解更多的思维方式,从而开启创造性思维。
                      通常的科普类读物会多一点学术风,通俗点就是枯燥乏味。这本书中不仅不会有,还会时不时让你捧腹大笑,甚至是直呼骚操作,实在是老少咸宜,茶余饭后的必备读物。

                        转发
                        2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任何天马行空的想法,都值得你认真对待

                        这是一本非常适合你跟孩子一起来看的书,这本书不仅好玩有趣,还能让你涨知识。
                         
                        作者自己说这是一本 “专门出馊主意的书”,但我觉得它是嬉皮笑脸的方式来给你讲硬核知识。
                         
                        作者对于现实中常见的一些问题提出了很多看似很扯的解决方法,经过严谨的科学分析,你会发现,这些方法确实不靠谱,但是这个论证的过程,肯定能让你的孩子一边笑一边津津有味的看完,顺便还学到了很多的基本知识。
                         
                        更重要的是,你可以让你的孩子知道,哪怕是一个明显的锼主意,你搞清楚它到底为啥馊,也会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
                         
                        而这可以在你的孩子心里种下一棵种子:任何一个天马行空的想法,都值得你去认真对待。
                        这棵种子迟早会在孩子的心中生根发芽,长成一棵苍天大树。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脑洞超大的一本书,没记住所有的结论,但是了解了思考问题的方法,很多问题看似不切实际,解决方案也看似不切实际,但是将问题拆分开或者具体化之后,就发现了解决实际问题的灵丹妙药,特别适合跟小朋友聊天用,我们只管带着小朋友提问题,至于结果嘛,好像不急着找到确切答案哦……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奇书

                            无厘头的情理之中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这本书跟作者的另外一本书《what if:那些古怪又让人忧心的问题》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些不着边际的问题,涉及的知识面很广,老少皆宜。像下水井盖为什么是圆的问题真是太小儿科了,语言幽默,减压利器!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脑洞大开

                                如题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真的是名副其实,有理有趣。满足了很多的脑洞,虽然看起来都不切实际,但解释的非常认真严谨。有趣有趣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奇思妙想

                                    把这本书留在钻井或者盐矿里,从理论上来说,能保存几百万甚至几十亿年,如果没有被板块活动、瞎搞的人类或者饥饿的微生物打扰的话。但是要想真正保存一本书,也许应该直接把它从地球上挪走。写下来的字就是给未来的信息。读到这些文字的人一定比写下文字的人处于更远的时间点。我不知道你读到这些字会是在什么时候,在哪个地方,以及是为了什么。但是不管你在哪里,不管你想解决什么问题,我希望这本书能帮上你的忙。这是个巨大而怪异的世界,听起来很好的点子可能会带来非常糟糕的结果,听起来荒谬的点子也许最终被证明是革命性的。有时候你会提前知道哪些点子管用,有时候你只能亲自试试,看看会发生什么。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不可思议,却又证据扎实、逻辑严密

                                      想要知道如何从太空船上寄东西到地球嘛?那就处理掉这本科普书吧!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内容有趣,天马行空的科普书

                                        都知道科学家很有脑洞,但这里面的故事让你真正领略下,这类 “怪人” 如何从身边的一点点小事,发挥自己的脑洞以及科学素养。刚开始看,确实有些 “不正经” 的感觉。习惯就好了,因为你也会发现自己的笔记也越来越 “不正经” 了。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我借用了很多人的专业知识和资源。感谢塞雷娜・威廉姆斯和亚历克西斯・奥哈尼恩为了科学愿意牺牲一架无人机,以及凯特・达琳告诉我们这样做大概没问题。感谢克里斯・哈德菲尔德上校回答了我能想到的最荒谬的问题,以及凯蒂・麦克警告我不要让宇宙终结。还有,感谢克里斯托弗・奈特和尼克・默多克帮我处理公式和测量工作。

                                            转发
                                            评论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