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给这本书评了5.0
我还有个朋友,如今是手账界的 “意见领袖” 了。她为什么做手账呢?一开始,是为了把自己每天的 “自律” 成果画下来,发朋友圈。几个月坚持下来,自律效果被抛诸脑后,她倒是对手账越来越着迷了,简直到了 “读书半点钟、手账两小时” 的地步。我问她为什么这么干,她回我说,学习半小时已足够痛苦,而画手账让她感到解压和快乐。回过头来看,让她成为手账达人的,是自律吗?当然不是,是专注与热爱。要我说,就别把自律当成人生唯一的解药了吧。自律不是目的,它只是一个办法,把办法当目的,最后结局就很有可能是努力努力、白努力呀!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37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一本杂志一点收获英国剑桥大学科学史学家李约瑟,在著作《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指出:“当希腊人和印度人很早时仔细考虑形式逻辑的时候,中国人则一直倾向于发展辩证逻辑。” 惠施的辩证逻辑思想首先就体现在 “辩同异”。晋人鲁胜在《墨辩注叙》中说:“同而有异,异而有同,是之谓辩同异。” 鲁胜评议说:“荀卿、庄周等皆非毁名家,而不能易其论”,这里所说的 “其论”,就是惠施的 “辩同异”。惠施的 “辩同异”,揭示了矛盾同一性规律,这是辩证逻辑的一条基本规律。矛盾具有斗争性又具有同一性,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吸引、相互贯通的关系。北宋张载也讲过矛盾的对立统一,“有象斯有对,对必反其为,有反斯有仇,仇必和而解”。从先秦名家(包括道家老子)发展起来的辩证思维、辩证逻辑,在中国一直延续,并且不断发展直到今天。
1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12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4.0直面真实的鲁迅很多人对鲁迅敬而远之,是因为把他当成了 “神”。这都是不好好阅读鲁迅的结果,我们要做的,就是还原一个真实的鲁迅。既然如此,就要直面最真实的鲁迅。而这种真实性,也是复杂的。比如,身处 “觉醒年代” 的鲁迅,对于自己让年轻人觉醒这件事,本身就是痛苦的。鲁迅从来不以青年导师自居,只是把自己的思想写成文章发表,那个时代的很多青年自愿追随他。鲁迅曾尖锐地说:“中国的筵席上有一种‘醉虾’,虾越鲜活,吃的人便越高兴,越畅快。我就是做这醉虾的帮手,弄清了老实而不幸的青年的脑子和弄敏了他的感觉,使他万一遭灾时来尝加倍的苦痛,同时给憎恶他的人们赏玩这较灵的苦痛,得到格外的享乐。” 鲁迅对未来的中国,又是充满信心的。因为他看到了青年人身上源源不竭的蓬勃力量:“青年又何须寻那挂着金字招牌的导师呢?不如寻朋友,联合起来,同向着似乎可以生存的方向走。你们所多的是生力,遇见深林,可以辟成平地的,遇见旷野,可以栽种树木的,遇见沙漠,可以开掘井泉的。” 后来的一百年中,中国一代代青年也正是这样做的。在有生之年,鲁迅不会想到一百年后的中华大地上,现代年轻人会怎样。但他一定期望着百年后的中国将是一片生机勃勃,他也留下了很多穿越百年后依然振聋发聩的呐喊。其中有一句是这样的:“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 可喜的是,这正是 “Z 世代” 展现出的模样。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赞分享「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