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给这本书评了4.0清早能赚:在哪里都能赚钱的人对未来会少很多恐惧
大前研一的《低欲望社会》的副标题是 “人口老龄化的经济危机与破解之道”,作为全球老龄化程度全球第一(据日本厚生劳动省发布数据称,日本 65 岁以上的老人首次超过 3610 万人,占全国总人口 28.7%)的日本,老年人为了养老拼命攒钱不花,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不恋爱、不结婚、不消费、不买房的低欲望生活。
这,正常吗?
我们总说通货膨胀很可怕,比通货膨胀更可怕的,其实是通货紧缩。有钱没钱都不敢消费,钱都攥在手里,病不起也老不起。
长寿,成了一项必须面对的的风险,而不仅仅是平均寿命延长带来的喜悦。
怎么办呢?
日本著名的管理学家、《低欲望社会》的作者大前研一给出了自己的应对之道。
这里只说对个人的建议部分。用四个字来概括,是 “清早能赚”。
咱们一个个说。
1⃣️清
首先,我们需要清楚自己的资产负债表。
你可以拿一张纸,在中间划一条线。左边写包括银行存款、有现金价值的保险、股票、基金、不动产等等在内的资产,算出总额;右边列明借款、房贷、车贷之类的所有负债总额。
二者相减的差额就是 “净资产”。
你可以想象,在离去的那一刻让净资产为零就是个很不错的选择。既不至于人走了钱没花了,也不需要面临钱花完了人还活着的窘境。
2⃣️早
无论是学习还是投资,都要趁早。时间的复利,远比我们想象的强大。
3⃣️能
我们还要学会掌握各种技能。大前研一在书中总结了一个 “4 个类别 X5 个兴趣 = 20 个兴趣” 的模式,非常有意思。照搬一下他自己的兴趣供你参考,基本符合了 MECE 的法则:
1、在室内自己做的事情
如读书、写作、种盆栽、玩乐器
2、在室内与同伴一起做的事情
如下棋、打牌
3、在室外一个人做的事情
如潜水、跑步、钓鱼、爬山
4、在室外和同伴一起做的事情
如打高尔夫、踢球、跳舞
在上面的这 4 个类别中,每个类别培养 5 种兴趣,不但能借这些兴趣交到朋友,还不至于无聊。
4⃣️赚
所有的建议中我觉得最核心的一条,是拥有什么时候、在哪里都能赚钱的能力。当然,这种能力如果能够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吃香,那最好了。
一旦我们知道未来自己确定会拥有可预期的金钱(比如说通过年轻时候购买年金获得了生命等长的现金流),而且还能从自己的能力中不断获得收入,加上积蓄,就能过上一个相对殷实的老年。
低欲望,也只是相对低罢了。
在年老的时候面对自己喜欢的东西还能无所顾忌地买买买,何尝不是一种幸福?1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15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4.0寻求历史上的相似我一直以为中国的很多深层次的集体无意识和日本有着相似性,比如老年人退休后对生活的不安,不习惯于居住养老院,储蓄的观念,对理财知识的匮乏等等。中国的很多人,一代一代的,继承这些父辈,甚至于祖辈们给予的思想,但是不问为什么。中国父母一辈有时会有比日本父母一辈更深重的烙印,他们得为孩子负责,得为孩子在大城市买房,买车,得给子女留下遗产,仿佛这样才能证明自己是个合格的、优秀的父母,这样的观念一代又一代的遗传下去。等孩子长大了,又开始了新一代的轮回,那么人到底是为什么而生活呢?应该以一种什么样的心态来生活呢?作者,我很喜欢,一个 70 多岁还在骑着摩托车环游的年轻人,一个决定死后不留财产的日本人,一个在 70 多岁还在思考国家,社会,未来的人。一个真正活在当下的人,不回避问题,也不扩大问题,我们需要这样的领路者,这样的探寻者,他们认真思考社会,不人云亦云,不盲目乐观,更不抱怨悔恨,也许措施不会那么得当,也许想法过于天真幼稚,但这就是勇者,这也是一个社会的脊梁。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4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在低欲望的社会环境里,无论是主动还是被动,日本国民其实也深刻地反思和审视了人最核心的需求。以 “断舍离” 和 “极简主义” 为代表的社会思潮,提倡人们不要追求浮夸,过简单而有品质的生活,这对个人生活幸福感的提升,其实是很有帮助的。日本的社会秩序和文化环境在全世界都有口皆碑,也不能不说,里面有低欲望的功劳。员工不急于升职跳槽,企业也因此更加稳定;手艺人不着急追逐名利,“匠人精神” 也因此得以传承;研究人员不急不躁,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人们不被欲望所裹挟,才不容易有短期行为,才更能把事情做精做好,才能在平凡的生活里创造和体会到更多的充实感和幸福感。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2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低欲望社会,攒多少钱才够养老?🍀存钱🆚花光钱从小我就被家长教育要存钱不能乱花,自立以后发现,一辈子省吃俭用是不可能了,倒也不至于大手大脚身无分文,减少甚至取消不必要的消费项目,有想做的事情就行动,不希望将来留有遗憾离开人世。🍀“万一” 呢?要 “以防万一”!存钱有一个原因就是 “以防万一”,至于这个 “万一” 会不会发生什么时候发生,都不确定,大概率就是 “生病” 吧。那从防患于未然的角度想,与拼命攒钱相比,我是不是应该多注意自己的身心健康,饮食规律,日常安全,让这副身体结实耐用。注重保养,而不是等着大修。🍀老年人的归处有的老年人直到弥留之际还手握巨款,以此来牵制子女让他们履行赡养义务。有的老年人为了不给子女添麻烦、让子女幸福生活,上了一定岁数就会主动住进养老院,从未想过让子女赡养的他们才会毫无顾虑地把钱都花在自己身上,好好享受自己的人生。以前会有人跟我说,你不结婚将来老了会孤独… 你没孩子将来老了没人管… 现在会有人跟我说,不趁年轻多挣钱等老了连养老院都住不起哦… 钱挣多少才够用?生活方式不同,消费观念不同,每个人的心里予算都不一样。
1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11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了解今天的日本就是了解正在老龄化的中国大前研一先生在其著作《低欲望社会》中,深入探讨了日本社会面临的问题。他指出,随着日本人口的老龄化,人们越来越不愿意进行消费,老年人对未来生活充满不确定性,这种心态导致了整体消费的减少,进而引发了日本经济的低迷。大前研一不仅分析了这一现象,还提出了一系列解决方案。对于政府,他建议采取相应的政策措施来刺激消费和经济增长。而对于个人,他提出了一些实用的建议,包括:1. 培养个人兴趣:鼓励人们发展自己的爱好和兴趣,这不仅能提高生活质量,还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消费。2. 学会投资理财:教育人们如何合理管理自己的财务,通过投资来增加财富,从而提高消费能力。3. 做好人生规划:帮助人们制定长远的人生目标和规划,使他们对未来有更清晰的认识和信心,减少因不确定性带来的消费抑制。大前研一的这些见解不仅适用于日本,对于其他面临类似老龄化问题的国家和地区也具有参考价值。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激发个人的消费潜力,进而对整个经济产生积极的影响。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赞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4.0为什么会消费低迷?这是一本关于日本在经历了经济神话破灭后的人们消费低迷的现状以及应对方法。主要内容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发现问题篇,分析日本经济低迷的根本原因,即国民对老年生活的不安;第二部分是解决问题篇,分别从政府、个人的角度来分析如何消除这种不安感的方法,进而刺激人们消费欲望乃至经济复苏。 这是一直想看的一本书,随着自己对消费降级一降再降的感受,对社会当下生育率降低的现状观察,我们好像走在了一条 “前车之辙” 的老路上,所以很好奇日本的 “低欲望社会” 是什么状态,和我们有什么区别,以及他们是如何解决问题的。 在一波一波的裁员潮、闭店潮此起彼伏后,我们变得越发 “谨小慎微” 了,不敢消费、害怕生育…… 但是,不论是之前的日本,还是当下的我们,所在的社会生活条件确实是越来越好的,比起我们的父辈、祖父辈他们那代人,要强上好多倍。即使是三年自然灾害的时候,孩子照样出生,不论是生产队挣公分,还是走街串巷做小买卖,大家还是在努力的生活,结婚、盖房、生子,每年有个小目标,借债度日,收成还钱,在那个年代,可以说负债并不是亏损,反而是努力生存下去的动力。尽管日子过得很苦,但是大家还是充满希望。但是,现在却不太一样了。从不怕负债,负债是动力,到现在的,负债是压力,是负担,人们不愿意再承担负债,认为努力赚钱才是明智的。也许,是因为社会发展得太快了,而经济发展又变慢了,在这极限的拉扯中,未来变得更加渺茫。可是,未来是不确定的,这一点不论过去还是现在都没有改变。可究竟是什么在变化,我很好奇。 日本的经济发展更早地进入发达国家,它所面临的问题,是值得我们思考的。以史为鉴,国外的历史,在时间轴上,恰恰有可能是我们未来发展变化的一部分,值得作为参考。但是这里的参考并不是完全的照搬,他山之石,即使是成熟的案例经验,本土化后,仍需要再次论证、实验、试用与改良。 本书从政府和个人的角度,分析了解决 “老年人有钱储蓄不花钱” 的方法,而本文主要从个人角度来探讨如何缓解 “消费低迷” 的方法。 为什么会消费低迷? 一方面是由于人们对生活感到不安,于是选择不消费,更愿意存钱储蓄;另一方面是因为不知道如何积极享受人生,也不知道该怎么花钱,不懂得如何花钱来获得精神愉悦的满足。 那么面对不安、不会享受生活,作者有哪些建议呢? 一、从 “感到不安” 角度考虑,需要培养收入能力: 1、 投资资产,即 “再生钱” 能力,让资产生钱,但是在目前的行情 “理财产品千千万,不了解的不要碰” 的理念下,现在比较可行的是将多余房产的、或可分租的闲置房间进行出租获取现金流; 2、投资个人,即 “副业” 能力,叠加附加值,要从小事开始积累,在不断的尝试和失败中积累经验,逐渐习得赚钱的技能;每逢周末思考可以开展的副业,并尝试去做,经过多年积累,逐步掌握赚钱的技能。 “副业” 能力更深层体现为 “不惧失败勇于创新的个人成长” 上,“只有那些不断开拓新领域、靠自己寻求真理的 “冒险家”,才能在这个时代生存下来。21 世纪,没有什么工作是能一辈子稳定的,谁也保证不了我们的未来。” 就像现在的歌坛,那些有创造力的歌手更有生存空间,比如创作型歌手周杰伦、毛不易、大张伟、创作型音乐人汪苏泷等等这些在自己领域做到极致和创新的人,能够走得更远。我们普通人也在尝试更多的可能性,35 岁真的是个坎儿,但同时也有很多人在各种平台上谋得商机,钱不一定是工资,人不一定非要绑定在固定的工位上。各种感兴趣且合理合法的可能性,都要尝试尝试,定下方向下功夫做到极致,才有可能搏出一丝生机。以上的核心,不论是年轻人还是中年人,不论是在职还是待业,最重要的是平时就培养起自己在任何地方都能赚钱的能力,积累赚钱的经验。在工作之余开拓新的收入渠道,不断学习与挑战,终身成长。 二、从 “不会享受” 角度考虑,需要培养兴趣爱好,享受生活。 这个看起来是个不可思议的问题,但你现在想想自己有爱好吗?我们都恰好生活在 “工业时代” 崛起和发展的时代里,作为一颗螺丝钉,生活好像是制式、单一、无趣的。而兴趣爱好的培养需要时间,一件事情可能刚开始做不好,而慢慢掌握技巧以后就会越来越觉得有意思。为了培养爱好,可以将自己的兴趣打造为 “4 个类别 x 5 个兴趣 = 20 个兴趣” 的模式: 1、在室内自己做的事情。例如:读书、玩乐器、画画、练字、写作。2、在室内与同伴一起做的事情。例如:下棋、打牌,唱歌。3、在室外一个人做的事情。例如:打拳、跑步、钓鱼、爬山。4、在室外与同伴一起做的事情。例如:踢球、旅行、跳舞。 在以上 4 个类别中,每个都培养 5 个兴趣。这样有 20 个兴趣,也就没有发呆的时间了。只要稍微感兴趣的事就要马上开始行动,在这里可以找到精神的寄托所。 所以,不论是从 “消除不安” 还是 “学会享受”,都要回到培养提高自身能力上,削弱不安感,提高个人能力,培养再生钱技能(资产生钱、副业生钱),学会享受生活,培养兴趣爱好。这样一进一出,个人的消费带动了,整个经济也就更有活力,而兴趣爱好也可以是副业开展的起点,做自己喜欢的事儿,越投入越快乐。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赞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4.0《低欲望社会》作者说的我有几点不太赞同的,可能是天生的对日本人的挑剔吧。第一,3500 万日元,哪里来的数据?人均这个东西,一点都不可靠。要知道日本也是个贫富分化严重的国家,一旦平均那就失去意义。作者给出的方法就是鼓励老年人消费,有的没钱,有的有钱也消费,毕竟一个老人花不了多少,娶十个老婆,好像精力也不济。第二,安倍晋三如此不堪,咋就是不下台呢?据作者说还是第四长的首相,作者没有给出答案,看来人家也是有手段的,不能说经济就是白痴。第三,低欲望是个真命题,可是办法好像不多。以作者的看法,仅仅年轻人有欲望,不过我总觉得作者说的像仅是色欲,这个可不能包括所有欲望,而那些有用的积极的欲望更是不在其列。总体来说,值得一读,至少感觉日本还挺乱。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赞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4.0中国也开始进入低欲望社会。根本原因如出一辙,经济增长停滞甚至进入下行周期,面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惶恐,少花钱少负债多存钱,收缩资产负债表。症状却有不一样,日本是钱在老年人手里存着养老,我们是中产家庭、消费主力开始省钱了;年轻人不结婚不生子不买房,无债一身轻。消费升级方兴未艾、消费降级突然成了共识,企业进入低利润时代,处处都是竞争红海。归根到底,信心二字。然而市场经济的基础是理性人,不会平白无故的丧失信心,还是来自经济本身乏力。我们又需要改开 30 年的韬光养晦、一门心思搞经济,少一些主义和概念,甚至再来一次先富带动后富。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赞分享「微信」扫码分享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