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5
31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方生方死,方死方生

    总感觉,人们来来往往,生生死死,但书是不朽的。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这是一部从孩子的角度进行叙述的小说。在开头的部分,一次冬天傍晚独自在家的经历,所表现出来的敏感与细致,彷彿让人看见了童年,独自坐在那残阳中的身影。奥兹的童年与以色列的建国史紧密地融为一体。他写他父系家族与母系家族,写他的邻居老师与阿拉伯人,更重要的写他的父亲与母亲,生动的人物、丰沛的细节与复杂的情感,使得整本书十分厚重。尤为触动我的一个是联合国通过以色列建国决议之夜,犹太人狂欢的场景,还有父亲睡前抱着 “我” 激动泪落的场景;得了抑郁症的母亲,她的自杀,该是作者挥之不去的痛,所以他一而再再而三触碰,直到最后才敢鼓足勇气去描写她的死。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一本故事书

        看完书感觉有些压抑,尤其是描写妈妈的文字,睿智聪明、试图变得内心强大,独自默默承担一切,感觉后期抑郁的越来越严重。跟着同理心一路读完,合上书一声叹息。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家庭是世界上最为奇怪的机构,在人类发明中最为神秘,最富喜剧色彩,最具悲剧成分,最为充满悖论,最为矛盾,最为引人入胜,最令人为之辛酸。因此,我主要描写单一的主题,不幸的家庭。有些人撰写回忆录或自传为自己开脱,证明自己的敌人有罪;或者证明作家本人一贯正确,其反对派永远错误;或证明作家是一个出色的人,倘若他并不出色,便会归咎于可怕的童年及其令人生厌的双亲,那么无人可以期待从他那里得到更多的东西。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要塑造一代新人,就要把当代以色列社会当成出产新型的犹太人 —— 标准以色列人的一个大熔炉,对本土人的行为规范加以约束,尤其是要对刚刚从欧洲移居到以色列的新移民 —— 多数是经历过大屠杀的难民,进行重新塑造。熔炉理念要求青年一代不仅热爱自己的故乡,还要和土地建立一种水乳交融的关系,足踏大地。他们即使讲授《圣经》,也不是传授信仰或者哲学,而是要大力渲染《圣经》中某些章节里的英雄主义思想,讴歌英雄人物,使学生熟悉以色列人祖先的辉煌和不畏强暴的品德。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我觉得很不错

              真的很推荐,大家看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爱与黑暗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自传还是回忆录?是又不是。也许就是讲了一个故事吧,大流散中的犹太人,被驱逐侮辱的犹太人,渴望家园的犹太人,出生在巴勒斯坦的 “新” 犹太人。爱与黑暗并存,我们如何才能坚持下去?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作为一部史诗性的作品,《爱与黑暗的故事》演绎出以色列建国前后犹太世界和阿拉伯世界的内部冲突和两个民族之间的冲突,再现了犹太民族与阿拉伯民族从相互尊崇、和平共处到相互仇视、敌对、兵刃相见、冤冤相报的错综复杂的关系,揭示出犹太复国主义者、阿拉伯民族主义者、超级大国等在以色列建国、巴以关系上扮演的不同角色。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不同的声音

                      拒绝了别人的邀请,也拒绝去邀请别人,我知道独自一个人在家安静的翻开一本书,特别是一本来自于另一个国度的生活在不同年代的人的书,你会听到不同的声音。    多去聆听不同的的声音,这会给自己带来变化,我期望这份阅读、这异域的声音不会让今日之人生虚度。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还没读完就满满的感受

                        先说语言,没有刻意雕琢痕迹,却在寥寥数语间勾画出鲜明的场景,给你呈现出他眼中的世界,他的感受。描写厉害!再说人物,真是各色各样的人物,不停说话的约瑟夫伯伯,没等你说完问候就热情问候,就开始一整套问候和约瑟夫伯伯状况汇报的姨妈,认为沉默是侮辱的明媚的爸爸,把犀利藏在心里的阴郁但神秘的妈妈,艰苦奋斗有朴素共产主义思想的外公,吝啬挑剔的外婆,要战胜各种细菌的奶奶和喜欢倾听,仰慕女性的爷爷,热衷于去商店试穿衣服的给人看孩子的老姑娘,想要探索孩子内心的妈妈的女校长朋友,个个鲜明,又真实。再说情绪,对于大屠杀,对于民族之间的仇恨克制的描写,没有煽情,比煽情更让人动容。艺术的魅力不是讲道理,而是看到感受更广阔的世界。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书理传家也延族

                          仿佛一出口就没了本意读书要有选择,给孩子讲故事更要注意养育孩子先养育自己人的情感大体是一样的,但认知永不相同即融入又独立,无论对于个体还是民族都是一件极不容易的事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想象堪比卡尔维诺。怀抱着家国情怀的世界一流作家的回忆录

                            语言的细腻堪比纳博科夫,想象堪比卡尔维诺。怀抱着家国情怀的世界一流作家的回忆录。相对于纳博科夫的《说吧,记忆》里所诉说的一个家族的兴衰,奥兹,在这里讲述的是一个民族的决绝。无论一个人或是民族遭受了屈辱,或是杀戮。如果没有痛定思痛后的奋起反抗,他们就会像苏美尔人和赫梯人一样,零散于风中的尘土,绝唱于山中的回响。虽然我不会因为一本书就对我不清楚的锡安主义有妄加评判,而且仇恨也不应该成为一个地区动荡和痛苦的根源。但是如果没有仇恨,独自舔舐地伤痛是不足以支撑以色列人复活希伯来语 -- 这个存在了 2500 年的无声语言。而这些复兴的文字所书写的故事下蕴藏的力量,便全部展现于这本《爱与黑暗的故事》。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犹太民族油然而生的敬意

                              没有祖国、到处被驱逐的犹太人,经历了惨无人道的大屠杀,那些幸存下来的人,甚至被自己人视为懦夫,还要经历多年的战乱和冲突。犹太民族是一个好学的民族。即使是战乱时期的定居点,借着微弱的烛光,犹太人也没有忘记读书、写作。即使是在吉布斯的劳动间隙,那些农民、工人也都在讨论和写作。

                                转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