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给这本书评了4.0任何故事都值得换一个性别重新写一遍
我是一名硬科幻爱好者,从弗诺文奇到阿西莫夫。不得不承认,最好的硬科幻都是面庞冷峻的肌肉男,线条分明,让人敬畏,但你却不敢走进前去抚摸里面的文字,也不屑于观察主人公的内心。因为伟大的科幻作品,文字的美感不重要,主人公也不是某个具体的人。
这本书中,我读到了很多故事的影子,它们一定影响过蒋方舟的写作,偶尔我还会隔空与作者相视一笑。这本书让我感觉到 ,每一个故事都值得重新讲一遍。
她的女性视角,会给科幻的文字重新注入温度,给主人公注入灵魂,读这本书,你会感觉坐在晴朗的夜空下,头顶是浩瀚的繁星,而坐在你对面的是一位温柔的姐姐,隔着篝火给你讲一段关于宇宙和爱人的故事。
硬科幻中寥寥数字的心理描绘,会被这位心思细腻的女孩子填满血肉的温度,她会说:
「我习惯于待在原地,因为我相信脚下是正确的传送带 —— 不,不只是我 —— 所有人都在这条传送带上。我们相信它会把我们带向繁荣、开放、自由的未来,而当路的前方出现了黑暗里影影绰绰的东西,我选择视而不见。我相信光明幸福的结局,觉得这是对世界的忠贞,可这无主的世界从未给过任何人承诺。」
她还会说:
「星河像是泛滥的洪水,上面漂浮着行星的尸体,行星碎掉的杂质就像是枯枝败叶。只有在尸体或是杂质相撞的瞬间,宇宙间会迸发出稀罕的火光。」
与故事本身相比,外星礼物、宇宙坍缩、时间穿越等等科幻设定反倒没那么重要了。花一天时间沉浸在故事与文字的美感里,合上书还能感受宇宙浩大,当真是一种美妙的触感。3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149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浪漫愿与虚无20 世纪初,牛津一个学院餐厅里直径两米、长达 45 米的横梁被蛀空,一时找不到如此巨大的橡木。一位年轻院士提议,学院拥有很多土地,没准也种了橡树。于是院方找来学院分管林业的管家,管家平静地表示,他们等待这个召唤已经等了几百年。自 1379 年学院初建时就种了一批橡树,据说历代管家交接时都会重复一句话:“这批橡树不能砍,以后学院餐厅大梁要用。” 在《牛津笔记》一书里,张力奋又将这个段子讲了一遍,他还为此在牛津考证了一番,结论是 “尚无可靠证据”。2017 年 4 月到 6 月,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张力奋在牛津大学新学院担任了一学期客座学者,然后就有了这本《牛津笔记》。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赞分享「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