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给这本书评了3.0学者劝学子读书演讲汇编
闲书,一些民初学者对当时的年轻学子谈读书的讲演集,对比现在算是忆苦思甜,喜欢读书的人应感恩现在太幸福。尤其是 “得到” 这样的平台,但现在面对的问题是书太多,古人书籍难得,皓首穷经才能治一经,书读的少,但读一部是一部,口诵心惟,烂熟于心,变成自己的精神动力,而现在书籍易得,过目多,留心少。读书要选的精,读的彻底,当然读闲书就不是学习而是一种消遣了。总之,还是看个人的喜好,看民初这些大学者,大部分都是 12 岁以后才接触现代教育,能成为大学者还是喜爱读书,现如今条件如此方便,不必节衣缩食,书籍俯首即是,喜爱和注意力才是稀缺,教育孩子最宝贵是对学习的爱好,如果过早强迫学习,导致厌学,就贻害终身了。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24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4.0读书应成为生命的一部分终身学习是一个很长期的目标,我不敢随意给自己定这个目标。轻松一点,我希望读书学习,能成为我余下生命的一部分。如果是基于以上两个目标任一,此书很值得一读。本书是多位学者对于读书一事感悟的集结,各有千秋。我读完此书,对书中部分观点形成自己的思考如下:1、首先要确定读书的目的,是愉悦自己、为加强自己某方面能力等等,以此来确定书单,制定计划,并长期坚持。2、读书要 “精”、“博” 两者兼顾,有目的的构建知识体系。3、书海无涯,而生命有限,要选读好书。4、勤动手动脑,及时输出自己的思考,并实践之。5、掌握一门以上的外语,阅读原文书籍,锻炼思维,获取第一手信息。
1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8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3.0我们为什么要多读书?我们为什么要多读书?
对一般人而言,无非两个理由:一个是不得不读,不读书考不了大学,连好工作的门槛都够不着。另一个是为解决问题而读书,深信我们遇到的各类问题都能从书本中找到答案。
今天在《怎样读书好》看到胡适的一个理由,觉得很好,为什么读书呢?他说,因为要读书而读书。
什么意思呢?有时候我们为了阅读一本经典,比如《诗经》《尚书》《理想国》《存在与时间》等,是很难直接面对那本书就读的懂的。我们必须要读很多帮助我们读懂经典的书。就好像眼镜,我们必须带上眼镜才能看得清楚,眼前的世界到底是怎样的。
大学的功用是如何呢?除了学习知识之外,更重要的是打开一扇窗,给我们指出读书的门径,指引我们不同类别的经典应该读什么,怎么读。
有意思的是,现在的知识付费,做的好的,比如得到 app,看理想 app,其实也在做类似的事情。
我们不能说听别人讲了一本书,就等于我们阅读这本书。但是,听别人讲书有两个好处:一是帮助选书,让我们广博的基础上选择精读的读物。二是指出读每一本书的路径,以防读错书。
顺便说一下,这本《怎样读书好》中的有趣的读书方法有很多,除了胡适的,还有蔡元培、王云伍、林语堂等人的,值得翻阅学习。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2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读书本来是个人自由的事,与任何人不相干。余积二十年读书治学的经验,深知大半的学生对于读书一事,已经走入错路,失了读书的本意。读书本来是至乐之事,杜威说,读书是一种的探险,如探新大陆,如征新土壤;佛兰西也已说过,读书是 "魂灵的壮游",随时可以发见名山巨川,古迹名胜,深林幽谷,奇花异卉。到了现在,读书已变成仅求幸免扣分数留班级的一种苦役而已。而且读书本来是个人自由的事,与任何人不相干;现在你们读书,已经不是你们的私事,而处处要受一些不相干的人的干涉,如注册部及你们的父母妻室之类。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1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磨刀不误砍柴工磨刀不误砍柴功 / 从大学起,闲暇读书便是我的一大爱好,我选书读两大类,一是读喜爱的,一是读能帮我解决问题的,如今年近五十,读了民国大师总结的《如何读书好》,反思自己,方知虽花了不少时间,但其实是不大会读书的。首先自己读书的目的,就不曾想清楚过,知道读书好,但好在哪里,尤其比看剧打游戏好在哪里,是说不清楚的。其次对于选什么书读,也是个野生状态,花了好些年,才意识到自己想要深入专精的领域是什么。第三是如何读,这是最痛的地方,以经典的四到四多来评价,手勤未到,多写亦是不足。道理理解了,但转述不出来,读书和生活中闪现的灵感也没有被记录保存下来,自己都觉得非常为可惜。除了如何读书这件事,本书还涉及到民国时期的文坛大师对国学属性、结构和价值的思考,他们也提出学习国学应有的态度,务必有博览、考据和实证的辅助。这本书如果是青少年时,我必是读不下去的,如今遇到它,倒是刚刚好,如同一个散漫学生,半生磕磕绊绊读书终于遇到了这方面的行家,读到这个年纪,自己也才少了些傲慢,能听得懂、听得进他们的经验了。果如杨绛先生所说:年少时以为读书可以了解人生,直到后来才发现,不了解人生,是读不懂书的。这个 “读不懂”,指的应该就是缺少经验和经历吧,少了它们,读起来很容易会觉得 “不过如此”,而有了它们,才在平平常常的分享中,慨叹 “正是如此”,他们是懂这个的。知不足而后进,勤笔之功,是现在就可以做起来的。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赞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4.0有些人觉得自己阅读效率不高,读完一本书后似乎什么也没记住,更不知道怎么去应用,这种情况往往是由于误解了阅读和记忆的关系。叔本华说,想记住所有读过的内容,就像想要把所有吃过的东西储存在体内一样不合理。我们的大脑更像是 CPU,而不是硬盘,它更擅长计算思考,而不是记忆。特别是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最重要的不是记住知识,而是知道怎么找到并调用所需的知识。所以,你需要建立一个知识库,把记忆的工作交给纸笔和电脑硬盘。把宝贵的大脑资源用来组织、管理知识,在知识之间建立联结,形成一个系统化的知识体系,让自己能够随意地知识库里调用所需的知识。提高阅读效率的另一个关键是要分清主次,有层次地阅读,在处理不同类型的书籍时,采用不同的读书方法。历史上有些人物的读书方法很有名,比如陶渊明的 “不求甚解”,诸葛亮的 “观其大略”,和朱熹的 “熟读精思”,把这三种方法结合起来,就是一套很好的阅读术。读甜食类的书籍,这是为了娱乐消遣,不求甚解就行。而主食类的书籍,只要观其大略,迅速找出自己要用的内容即可。对于美食类的书籍,就需要熟读精思,理解欣赏其中深邃精妙的思想。这种有层次的阅读方法,既有助于把握书的重点,又节约了时间。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赞分享「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