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0
8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2.0
    还是专注于神话就好

    约瑟夫・坎贝尔的神话研究是没得说的大师级别,但是要将宗教、心灵,甚至连宇宙的形成,也能跟神话神灵联系到一起,这就有些让我无法接受了。 可能我是一个比较偏唯物主义的人吧,等同于是带了副有色眼镜在看这本书。书中的种种,都让我看的哪哪都不舒服,哪哪都不顺眼。尤其是企图找出各个神话故事中的神与传说,与各个民族中的先知 强行连结到一起,且论述立场不断跳跃切换,常常让我不知道他到底是要说人、还是说事、还是说理。这种表述方式放在对话中就叫诡辩,放在文章中就叫扯淡,所以只能给个低分了。

      转发
      6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约瑟夫・坎贝尔 1904 年生于美国纽约一个天主教家庭,在这个距神话时代极为遥远的现代化繁华大都市中,却造就了美国当代最著名的神话学家。孩提时代,坎贝尔跟随父亲去参观自然历史博物馆,他在那里看到了林林总总的原始图腾,这使他开始对印第安人的生活与文化产生兴趣。五六岁时,父亲带坎贝尔和他的弟弟去看当时非常流行的 “野牛比尔” 西部秀,尽管牛仔是演出的主角,但坎贝尔后来在书中写到,他完全 “被印第安人的形象迷住了”。10 岁时,坎贝尔读完了当地图书馆儿童区所有关于印第安人的书,并被特许进入成人区阅读。直觉告诉他,了解神话是通往人类心灵奥秘最直接的道路,而这也许是坎贝尔日后对民族学、人类学产生兴趣与进行研究的基础。02 启蒙(INITIATION)来自灵性大师的第一次启蒙 19 岁的坎贝尔跟家人一起游历欧洲时,在甲板上看到三个深棕肤色的人,其中之一就是印度传奇哲学家克里希那穆提。在一位年轻女士的引荐下,坎贝尔认识了这位伟大的东方哲学家。这次经历让坎贝尔醍醐灌顶,并成为他认识印度和亚洲世界的开始。大文豪乔伊斯为他引路 1927 年,在哥伦比亚大学获得中世纪文学硕士学位后,坎贝尔来到巴黎继续深造。在这里他深受欧洲当代艺术的影响。一次偶然的机会,坎贝尔发现巴黎所有的书店里都有詹姆斯・乔伊斯的著作《尤利西斯》,而这本书在美国是禁书,无处可寻。坎贝尔对乔伊斯的作品非常着迷,甚至在他新婚期间,乔伊斯都和他的妻子具有同样的分量。坎贝尔经常一手挽着妻子,一手拿着乔伊斯的作品《芬尼根的守灵夜》。乔伊斯的出现,引导坎贝尔走向了 “大发现” 的世界,而在这之前,他一直走在一条狭窄笔直的学术道路上。与荣格等心理学大师共事坎贝尔结束在巴黎的学习后,前往慕尼黑大学重拾对中世纪文学的研究。在这段时间里,他结识了众多现代主义大师,这些人都是当时他在美国闻所未闻的大人物:心理学家弗洛伊德、荣格,著名画家毕加索和亨利・马蒂斯,以及德国大文豪、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托马斯・曼。这深深地影响了坎贝尔的理论,让他认识到所有的神话和史诗都互相联系在整个人类的精神世界中。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对我来说这是一次惊人的经历,亦如许多人在阿姆斯特朗登月之前观看阿波罗号太空飞行的电视转播一样,当时休斯敦的地面控制人员问:“现在谁在导航?” 回答:“牛顿!” 我想起了康德在《未来形而上学导论》中对空间的讨论,他问道:“在这个空间,在这里,我们可以做出判断,但我们如何知晓在那里,在那个空间,判断还是有效的?”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生命的短暂与永恒、对世界的依恋与脱离,是两组对立的词。但在月亮和太阳的图像中,两者是结合在一起的,因为月光只是阳光的反射。同样地,通过类比即可得知,我们肉体的生命是永恒的生命,而我们身体的意识也是永恒的意识,只是受到头脑中的二元论思维方式的限制。打破这些限制(瑜伽的论点就是如此),大脑就会重新拥有原始知识:盐偶人走进大海。

            转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