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5
74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我是我选择成为的那个人

    痛苦是无法避免的,但如何对待痛苦,这种心智反应是能学习的。一个人把自己活成了定海神针,那么再大的风雨,也只是他生命中的过客。那怕什么呢?心无挂碍,就不会受到外界的影响,这叫 “也无风雨也无晴”。永远牢记罗曼・罗兰的那句话:“真实的、永恒的、最高级的快乐,只能从三样东西中取得:工作、自我克制和爱。尼科斯・卡赞扎基斯为自己撰写的墓志铭:“我一无所求。我一无所惧。我是自由的。”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中年阶段如何面临负面情绪

      这本书是中年之路系列第二本,与第一本完全不一样,读起来又可以从其他方面去看中年之路。内疚、孤独、焦虑、怀疑、愤怒、恐惧、抑郁、绝望等等,作者就直面分析去思考这些情绪感受。读完,整个发现,这些即是痛苦的一面,又是另一种改变的机遇,也是一种解决方案。我们不能一味逃避这些,逃避并不会意味着这些就不存在。我们需要时不时直面这些,要用矛盾论辩证视角去看这些。越深入了解这些感官情绪层面的机制,越能有自由积极主动接纳掌握自身的可能性。心理圈海贤老师解读的真好,值得推荐阅读这本书。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解开前半年的束缚

        《中年之路 2:解开前半生的束缚》这本书获得了读者的广泛好评,是詹姆斯・霍利斯继《中年之路:人格的第二次成型》之后的续作,继续探讨中年危机的本质和解决方法。书中通过丰富的个案分析,揭示了中年人常常面临的内疚、愤怒、抑郁、恐惧和焦虑等不良情绪的根源,并帮助读者理解这些情绪背后的心理机制。霍利斯教授凭借其在荣格心理学领域的深厚背景和超过 40 年的研究经验,为读者提供了深刻的洞察力。书中指出,中年的无力感往往源自童年时期形成的情结,而中年之路则是一条充满灵魂沼泽地的道路,需要我们勇敢面对内心的痛苦和呐喊。作者强调,中年危机并非一个年龄事件,而是一种心理体验,源于我们为了迎合他人期望而扮演的 “临时人格” 与内心真实需求之间的冲突。此外,《中年之路 2》还探讨了如何通过自我反思和改变来突破人生的局限,开启人生的第二个成年期。书中提到,人到了 30 多岁,是第二个成年期,这一阶段的人们常常期待改变,但又害怕改变,这种复杂的心态需要通过深入的心理探索来解决。总体而言,《中年之路 2》不仅延续了前作的主题,还进一步深化了对中年人心理问题的理解和解决方法的探讨,是一本值得推荐的心理学书籍。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劝诫类的开导

          书翻译的有点点晦涩,后面几个章节读感渐佳,很多关于心灵的书都挺鸡汤的,这本书是有精华的鸡汤,作者专业人士,并不是一个真正的作家,由此开导人万事要想得开,要能接纳得了,不要和自己作对,也要懂人性,任何人逃脱不了生命中那些鸡毛蒜皮,运气不好还会遇到天奔地裂,从出生就活在情绪里、潜意识里,书里陈述的几种人性之最的人性,比如焦虑、抑郁等,没有自我觉察并有效化解,就会出现行为偏差,思想偏差,就会变成千奇百怪的人之一,然后痛苦,并折磨他人。人,活着,就是体验七情六欲的,好的、坏的,不可能事事顺利,不稳定才是人生主题,最好能好到什么程度,最差又是什么程度,人在成年后,有能力调整自己的心性是一种最好的成长,如何看待发生的好坏,如何应对,人,还是自私点,很多事情,先从第一人称开始,自己是健康的心理状态,才能对他人、对环境投射好的表达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个体化的目标并不是有些人以为的那样,它不是让人沉迷于自恋,一心只想着自己,而是要借由个体,将天地的宏伟意图显化出来。每一个人,无论多么微不足道,身上都承载着一小块天地赋予的终极目标,这个目标的起源笼罩在神秘之中,若要实现它,就需要我们扩展意识。如果这是真的,而且我相信这是真的,那么,个体化的任务就是追求完整 —— 不是美德,不是纯洁,也不是幸福。而完整就包括了被拽落泥沼,也就是心灵经常迫使那个不情愿的自我所做的事。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内容有点抽象。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第二次成长的机会和历程。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中年之旅,是一段承前启后的关系旅程。

                  中年,在当今社会,是一个何其敏感而尴尬的词汇!对内,我们需要修补小时候原生家庭带来的心里创伤;需要面对和适应自我成长的社会联结;更需要承担家庭中另一半及孩子的关系培育。稍有不慎,就会面临任一方面崩塌所带来的无法承担的后果。对外,是因为年龄增长和社会发展带来的冲击和压力,是岌岌可危的社会关系和地位。这趟人生旅程到了中年,我们注定不能下车,不得不坚持,也会越来越不得自由,是羁绊更是束缚!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还是挺难的。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这是一部关于中年的心理学著作。里面提的很多的一个词是 “沼泽”,它象征着我们的过去、消极、阴暗、悲痛,我们不可能绕过它,身处中年的我们只有直面它,身处其中,勇敢地爬出来,才能实现自我的 “个体化”。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感谢在黑暗中给我一道光

                        50 岁的这一年,经历的很多的事,也突然让我感觉到自己的弱小,感谢这本书,让我再一次坚定了这段时间的痛苦,是让我未来的人生更为广阔的体验,是一扇门打开了我不愿意面对的未知。因此我可以放弃幻想去活出自己。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无论何时,只要我们为内在的神秘服务,就能体验到与外在的神秘的链接。当我们有意识地与这种神秘保持联系,就会活得更充分、更深入。虽然自我时不时地要经受存在性焦虑的冲击,但我们知道,自我只不过是灵魂的一个小小的部分而已。如果帝王般的自我能够谦卑地、自愿地与心灵的其余部分结为联盟,那么个体在与那个更广阔的神秘力量相处时,就会感到更加轻松自在。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宗教的意义

                            有句老话说,宗教是为那些害怕下地狱的人准备的,而灵性是为那些去过地狱的人准备的。除非我们能够正视 “向往的图景” 与 “实际的体验” 之间的差距,除非我们能有意识地承担起灵性成长的任务,否则我们就会永远滞留在逃避或否认的状态,或是认为自己是受害者,尖酸刻薄地对待自己和他人。荣格心理学的思想、动机及实践就是:并不存在阳光灿烂的草地,并不存在让人松弛小憩的绿荫;真正存在的是灵魂的沼泽地。而大自然,还有我们的天性,有意做出了安排,使得我们的旅程有很大一部分需要在此停留,人生中许多有意义的时刻将会从这里诞生。正是在这样的沼泽地里,灵魂被渐渐锻造成型;在这里,我们遇到的不只是生命的庄严感,更有它的目的、它的尊严,还有它最深层的意义。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我们永远也无法彻底搞清楚,是哪些过往的力量在塑造和引导我们。往事与模式(原生家庭、文化环境、个人创伤)犹如深深镌刻在我们心中的程序,仿佛已经化作了我们自身的一部分,直到我们能够说出这句话,并承担起其间蕴含的一切痛苦:“我不是发生在我身上的事;我是我选择成为的那个人。” 本书是 “活在当下” 的心理学解释。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很有共鸣和启发,集中经受生命创伤、内疚、失去、孤独很难让人一直保持积极状态。有段时间我总担心周围的一切会随时破碎,好像有一种很衰的无形之力在破坏我的所有连接。当一些从未怀疑过的连接出现裂痕时,照耀我前半生的这面镜子好像也出现了裂缝。很多意义凭空消失,要去发觉新的意义;总是觉得冰冷,要去寻找温暖。唉,我的中年之路刚开始,还是先不感悟了吧。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超越自我

                                  尼采,荣格反正一堆高人,讲了些内在本质精神无意识流派的东西,能理解 1%,吸取对自己有用的即可。心理学书籍太烧脑细胞了。

                                    转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