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给这本书评了5.0科技是否具备人性?
#管中窥豹读书计划(第 1411 本)#2023 年精读作家(45)凯文凯利《科技想要什么》大家好!今天阅读凯文凯利的第二本作品《科技想要什么》,本书向我们介绍了一种全新的科技观,即科技不是由线路和金属构成的一团乱麻,而是有生命力的自然形成的系统。在本书中,凯文・凯利预测了未来数十年科技的 12 种趋势,包括创造大脑这一得寸进尺之举。不过,为了让人类创造的世界实现收益最大化,需要对这种全球体系产生的问题和代价保持敏感。凯利详细讲述了值得我们学习的阿米什 “早期使用者” 和其他批判科技自我主义倾向的人所具有的智慧。凯利的新科技理论提供了三种实践经验:通过倾听科技的需求,我们和我们的孩子可以更加出色地做好准备,迎接必将到来的科技;通过采用主动融合原则,我们可以驾驭科技,使之发挥大作用;通过遵从这种类生命系统的长期规则,我们可以获得它的全部馈赠。凯利令人吃惊地宣称,现在人类已定义的生命形态仅包括植物、动物、原生生物、真菌、原细菌、真细菌六种,但技术的演化和这六种生命体的演化惊人相似。技术应该是生命的第七种存在方式。技术是生命的延伸,它不是独立于生命之外的东西。2、精彩内容:①漫长的共同演化 “科技驯化了我们”,这件事情更为重要。使用工具的人类祖先,他的牙齿、胃、毛发、脚趾,都缓慢地发生着变异,这种进化,其实是 “与技术同步进化” 的过程。在凯文・凯利看来,漫长的共同演化,使技术、工具远远不是冷冰冰的名词。它是有灵性的、充满活力的,它是 “一种生机勃勃的精灵,要么推动我们前进,要么阻碍我们;它不是静态事物,而是动态过程”。知道亚洲象会用长鼻子卷着枝条拍打蝇虫,也知道寒武纪曾有动物种群的大爆发,这叫知识。盯着岩蚁的窝,看着忙忙碌碌的工蚁搬食物,赞叹这精灵的神奇;望着燕子口衔虫儿给雏燕喂食,心里涌过一阵阵暖意,这叫情感。穿越数十亿年时空,想象夜幕中飘落的微尘,或许是千年沧桑的遗迹;掩卷长思,跳跃的音符总能激活大脑某个部位的颤动,冥想于:“我是谁?我从哪里来?去向何方?” 这叫智慧。②科技的包围科技已经包围、席卷了人的工作与生活。对科技产品的赞叹和恐惧,交织在一起,成为现代人普遍的心理情结。长期的大众传播和科学教育,在面对这种两难困境时,往往表现得束手无策。或者把批判的目光指向操纵科技背后的 “利益之手”,或者将空泛的进步理念寄托在未来更高、更快、更强的科技发明。无论哪一种,都有一个共同的认识:科技是外在于人而存在的,科技只是人的产物,是工具;人可以,并且应当驾驭它。漫长的生物进化中,猿人、智人和现代人与环境的关系、与外在世界的关系,其实无一不与 “技术元素” 的酝酿、发育、演化有关。这个除微生物、菌类、植物和动物的 “第七王国”,貌似拥有了自己的自主进化能力,孕育出自己的倾向性、组织性和活力,与生物界和人类交织缠绕、共生演化。承认科技发展仿佛有固有的 “方向”,第一眼会被视为 “拟人” 的写作手法。的确,这部伟大著作中,随处可见这种 “拟人” 的手法。但是,细细体察凯文・凯利的良苦用心,你会觉得并非这么简单。那种认识到科技已经显露出 “自己的倾向性” 的人,极有可能像泰德・卡钦斯基(见本书第十章)一样,对科技侵蚀、奴役这个世界抱有深切的反感。然而,卡钦斯基无疑是彻底拒绝技术的极端典型。③科技是否具备人性?我们对科技生活处处充满恐惧:我们担心科技会剥夺人的权力,甚至某一天会主导人的世界;我们焦虑科技背后,是否总是暗藏着一只邪恶的眼睛;我们哀叹无法与强大的科技抗衡,同时已经无法想象,没有科技的生活…… 如果凯文・凯利的疑惑仅仅是这些,那说明他的焦虑并未超越海德格尔的技术批判理论,也没有超越伴随晚期资本主义和高科技兴起的 “生态主义”、“环保主义” 和绿党政治。在 “非人力动力” 成为工业革命的引擎,人工智慧业已侵入人类生活,真正的 “自然界” 正不可逆地演化为 “人工自然” 的时代,“科技的生命化” 特征,已成为现实世界无法根除的特征。凯文・凯利的疑虑,用他自己的话说,叫做:“科技是否具备人性?” 我意识到,对于什么才是科技,过去我一无所知。它的本质是什么?如果不知晓科技的本质,那么当一项新的技术问世时,我将缺乏评判的框架来判断应该以热烈还是消极的心态去接受。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2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4.0KK 在一些篇幅让人不知所云,不管是语言叙述风格还是理论引用的晦涩程度。但是在另一些章节却让人感觉热血沸腾,仿佛一个预言家在告知你未来的故事。这本书写于十年之前,现在看几乎也是一种自证与镜像。看的中信的版本,有一个段某所谓专家不但写了序,还在每一章节前做了大篇幅的导读。我以为这是对 KK 最大的亵渎。出版行业怎么可以做出这种事情,破坏全书的作者的文字一致性。你当然可以辩驳说在字体和排版上做了区隔,还是放弃自恋吧。科技想要的是丰富性与专业化,是对创造力的尊重与培养,而不是再把所谓专家意志凌驾于作者之上。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2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4.0无限博弈的游戏KK 三部曲的第二本,《失控》续集,当科技表现出生命体的规律,当科技以生命进化的方式进化,我们不由得考虑,科技是不是另一种形式的生命体,科技想要什么,科技的未来将会走向哪里一、科技与生命体同律(一)“技术元素” 伴随生命起源而同步诞生,自人类出现以来,我们的基因与我们的发明共同进化。过去的 1 万年,我们的基因进化速度比此前 600 万年的平均速度快 100 倍。(二)“技术元素” 递增的轨迹与生命发展的轨迹一样,某个层次的相互关联性不断增强,在此基础上衍生出新一层组织。语言的产生,是技术元素重大转变的开端,这也正是生物转变停止的地方。【历史重大转变的完整序列:单一可复制分子→可复制分子互动群落,可复制分子→由可复制分子串成染色体,RNA 酶型染色体→DNA 蛋白质,无核细胞→有核细胞,无性繁殖(克隆)→有性重组,单细胞有机体→多细胞有机体,单一个体→群落和超个体灵长类交流→语言,口头传说→文字 / 数学符号,手稿→印刷品,书本知识→科学方法,手工制造→批量生产,工业文化→无所不在的全球通信】(三)“技术元素” 的进化与生命体的进化遵循同样的动力路线:适应性(传统动力)、偶然性和必然性。【就生物体而言】适应力表现为最适应环境的有机体生存下来并繁殖后代;偶然性表现为运气,生物进化过程中发生的大量事件可以比喻成买彩票中奖,而不是最优者适应;必然性表现为复杂系统自发形成的自组织,自己产生惯性,形成重现模式,例如防御用的毒刺至少在 12 个物种那里发生进化,这个共有结构的重现不是因为共同的进化史,而是因为共同的生命起源,它的形成不是来自外部环境,而是由于自组织复合体的内部动力。【就技术元素必然性而言】有三个表征指标:任何时期的大多数发明和发现由多人独立完成;在古代,不同大陆存在独立的科技时间表,但单项的排列顺序趋向固定;在现代,一系列进步难以阻挡、偏离或变更。技术必然性的生物性体现为:科技如同有机组织,需要连续发展而达到特定阶段,当过去的技术孵化出的全部必要条件准备就绪时,新的技术就会水到渠成。各种发明遵循在所有文明和社会中都存在的统一的发展顺序,不依赖人类天赋;人类创新进程以多种方式向物理和化学法则控制的具体形态演变,这些形态的序列由复杂性规律决定。二、科技想要什么,他要去哪里(一)科技发展的趋势 1. 一旦某个领域的增长动力释放出来并被人们观察到,财力、竞争和市场这些助推剂将推动相应的定律发挥最大效力,使之始终沿既定曲线发展,直至耗尽潜能。2. 科技发展三动力:首要的推动力是预定式发展 —— 科技自身的需求;第二种动力是科技史的影响,也就是旧事物的引力,就像马轭的尺寸决定太空火箭的尺寸那样;第三股力量是人类社会在开发技术元素或确定选择时的集体自由意志。从宏观意义上说,技术元素正沿着它的必然进程前行。而在微观层面,意志决定一切。我们的选择将是与它一起进入同样的轨道,为所有人与事物增加选择和机会,并且给科技的具体形态赋予优雅和美丽。(二)科技想要什么 1. 科技的困境:为了使满足感最大化,在生活中我们力求技术最少化。可是为了使他人的满足感最大化,我们必须使世界上的技术最多样化。事实上,只有当其他人创造了足够多的机会可供选择时,我们才能找到自己需要的最少工具。科技的困境在于个人如何做到一方面使身边的物品最少,另一方面在全球范围内努力增加物品的种类和数量。2. 科技的需求:科技想要的,就是人类想要的。至少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人类的作用是诱导科技沿着它的自然历程前进。而一项技术找到自己在世界上的理想角色后,会积极地为其他技术增加自主性、选择和机会。3. 科技的未来形态:科技是生命的延伸,二者有 13 项共同需求:提高效率、增加机会、提高自发性、提高复杂性、提高多样性、提高专门化、提高普遍性、增加自由、促进共生性、增加美感、提高感知能力、扩展结构、提高可进化性。科技的未来就是围绕这 13 个根本性需求展开。4. 科技与人的未来关系:科技为我们个人提供机会去发现自己,更重要的是,预测未来的自己。有限博弈者在边界内游戏,无限博弈者以边界为游戏对象。进化、生命、思维和技术元素都是无限博弈,它们的博弈就是让博弈持续下去,让所有博弈者尽可能地长时间参与,进化之进化就是如此。技术元素扩展了生命的基本特性,在这个过程中,它还扩展了生命基本的善。没有一个人能够实现人力可及的所有目标,没有一项技术能够收获科技可能创造的一切成果。我们需要所有生命、所有思维和所有技术共同开始理解现实世界,需要技术元素整体(也包括我们)去发明必需的工具,为世界创造奇迹。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将创造更多选择、更多机会、更多联系、更多思想,提高多样性和统一性,增强美感,同时也会制造更多问题。这一切综合起来将产生更多的善。这是一场值得参与的无限博弈。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2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4.0仿佛一次冥想之旅这个周末一气呵成读完此书,在产生心流的时间里,像是一次冥想之旅,是自我与科技、甚至是与宇宙本源的一次交流对话;而在读完本书后,我开始意识到,科技也许真的也有其发展的自主性和命运轨迹,并且是与人类深度交织在一起的。就像有理论说生命不过是基因的载体,甚至是基因传播的工具、乃至奴隶。而科技的发展离不开人,如果站在科技向恶的角度,我们甚至可以发出人类是科技进化的工具(尤其是在 AI 发展到今天的时代)但我仍然愿意,虽然也没有特别多,地相信科技向善的趋势。人与科技既然已纠缠在一起,共同进退,那么另一个纬度的必然性,希望是人与科技的善性相互制约罢!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1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先看看吧kk 在 2010 年出的书:KK 的上一本书,《失控》,先是让世界惊愕了,但随着世间的推移,这种惊愕变成了信服。因为他预测的,大都灵验了。沉静思考 16 年后,2010 年推出的,《科技想要什么》,KK 又将给我们带来什么样惊喜?这一次,他告诉我们,科技其实根本就是一个 “人”。他有需求、有计划、有方法、有使命。事实上,这个世界,就是科技在 “幕后” 暗自推动的。在本书,凯文・凯利告诉我们:科技是一个人格化的个体。他就像一个孩子,有成长的过程。更重要的是,他有一个明确的使命。这个使命就是,带着整个世界上的物质,构建更复杂的生命,走向宇宙的终极规律。technium,技术元素,这个词就是 KK 发明的。技术元素小的时候,看上去动物使用的各种 “黑科技”,标致着技术元素成为少年的,是人类掌握了语言,标致着技术元素成为青年的,是人类的科学革命面对技术元素,人类有三种态度,分别是:激烈抗争、延缓接受、和正面拥抱。哪种是更正确的呢?技术元素会取代人类吗?它会伤害我们吗?有技术元素的未来,是什么样子?为什么说,人类就是技术元素的 “经手人”?《科技想要什么》和你一起探索。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1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自我复制 基因技术、机器人技术、信息技术和纳米技术现在有四个高科技领域发现了自我复制的能力:基因技术、机器人技术、信息技术和纳米技术。基因技术包括基因疗法、转基因有机体、人工合成生命和人类谱系的尖端基因工程。借助基因技术,人们可以发明和释放新的生物或染色体。理论上,这种新生物可以永远繁殖下去。机器人技术自然是关于机器人的。机器人已经在工厂投入使用以制造其他机器人,至少一家大学实验室已研制出自组装机器人样机。给这台机器一堆零件,它可以组装出自己的翻版。信息技术涉及计算机病毒、人造大脑和通过数据累积产生的虚拟人物这样的自我复制物。计算机病毒已经因为擅长自我复制而闻名,数千种病毒感染数以亿计的电脑。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的圣器当然是研制出足够聪明的人造大脑,由它去制造更加聪明的人造大脑。纳米技术与极其微小的机器(像细菌一般大小)有关,这些机器被制造出来用于清除油污、计算和清理人的动脉血管。因为体积极小,它们可以像精密的计算机电路一样工作,因此理论上,它们可以被设计成像其他电脑程序一样自组装和自我复制。它们会成为无水生命形态,尽管这将是很多年以后的事。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赞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4.0《科技想要什么》读后有感科技是什么?是一种全新的生命形式吗?它是怎么来的,它要干嘛?作者以科技为对象思考这哲学三问,最终的目的是想问自己,科技,或者说技术到底想要什么?所以你也可以把这本书看成是一本科技类的哲学书。作者把技术当成是一种生命体,而生命体想干什么呢?就是想要进化,不断的进化,繁衍自身。毫无疑问,这是继《失控》之后又一本思考科技的硬核书,你不得不佩服作者深邃的思考,但至于科技最终的归宿作者其实在《失控》里已经阐述的很清楚,那就是科技本身将和人类一起协同进化,甚至不分彼此。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赞分享「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