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3
80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内含“自由职业者”专题的真实记录和访谈,开一扇窗

    这期《南风窗》“自雇年代” 专题内容极为精彩,一个字一个字看完的,想 “快进” 都舍不得。啥叫自雇?老一辈叫他们 “个体户”,冲浪儿叫他们 “数字游民”,政府官员叫他们 “灵活就业人员”,媒体则干脆标记为零工经济里的自由职业者。出于个人习惯我还是叫 “自由职业者” 更顺口些。这期关于自由职业者的内容真不少:🌟在工人、上班族、Tony 老师、创业者多个身份中频繁切换、成为 “灵活中年” 的网约车司机黄子惠;🌟全年直播 810 小时、一天都不敢停播的重度焦虑头部网红欧阳;🌟通过整理收纳改善客户生活和关系,但又屡遭大众误解的生活整理师园子;🌟在阿里做外包实现生涯转型的杨青;🌟吃了三回速效救心丸的自由撰稿人林欣浩…… 看下来特别刷新认知,比如外包,这个词我经常听说,我们公司的技术人员就是外包的,但对于它我的理解还比较模糊。直到看了本期杂志,我才知道,外包人员在工作内容、薪酬福利、晋升空间等有很多限制,还有工作简单重复、缺少价值感和归属感、项目随机、遭受歧视等等,杂志里几个案例的个人情况、想法和境遇各不相同,让你看到真实的百态。看了这么多自由职业者的故事,了解他们的真实经历和想法,想想自己大学毕业初高中那会儿就想过当自由撰稿人,觉得随便写写东西、自由自又能挣很多钱,这想法真的很幼稚!这本杂志里提到的畅销书作家林欣浩,没有交过养老保险,没有退休金,有了孩子之后压力山大,为了对抗随时可能没有收入的焦虑,他只能不断工作,比上班族还要忙碌,这就是最普遍的现象。当然,本期杂志也有很多其他精彩文章,如冬奥、天价药、无人驾驶等等。开一扇窗,然后继续好好生活。

      1
      1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信息窗口

      “得到” 2022 年上《南风窗》电子版,《南风窗》过去很火爆,代表新潮,深度报道社会热点,现在有点迷茫,已经失去了锐气,失去了特点,从采到编从右转左还是困难,但可当做信息窗口,关注一下热点。本期主题 “自雇年代”,疫情之下,市面上明显艰难,老话讲的好:“工字不出头”,市场经济能繁荣也在于能发挥每个人的积极性,只有传统中华文化圈的中日韩受科举影响,才出现科举制的内卷,市场经济的特点就是在金钱面前人人平等,只要能赚钱,没有职业贵贱之分。“得到” 上的电子版杂志都值得浏览,但不要轻信结论,当成信息源不错。如同现在新闻联播一定要看,关键是如何解读。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2021 年是基金火爆的一年,“全民买基” 的热情也蔓延到了社交媒体上。在微博热搜榜上,有 92 条热搜和基金有关,其中,话题阅读量超亿的就有 19 条。过去一年,白酒、医疗、新能源无疑是热门基金板块,但都经历了几轮波动。以 “医药女王” 葛兰管理的 “中欧医疗健康” 和 “中欧医疗创新” 为例,截至 2022 年 1 月 20 日,两只基金均已跌破 2021 年低点,这意味着基民从 2021 年任意时间点买入并持有到现在,都会遭遇不同程度的亏损。事实上,在基金领域的投资,一直就存在 “基金赚钱基民不赚钱” 的现象,数据显示,2006-2020 年的 15 年间,偏股型基金指数累计涨幅达 1295%,年化收益率超过 19%。但大部分基民是亏损的,究其原因,是因为大部分基民持股时间短,且喜欢频繁交易,追涨杀跌。MOB 研究院的统计表明,持仓不足 3 个月的股民中,7 成都会亏损,且一半的人亏损在 5% 以上。不仅如此,没有专业判断能力的基民,往往容易被营销,在高点买入。比如在享受 2019 年、2020 年的涨幅收益后,2021 年上半年,机构投资者选择赎回基金份额,而 90 后基民却纷纷跑步入场,沦为高位站岗的 “韭零后”,相比之下,70 后、60 后的基金收益明显要高于 90 后,因为经过市场的历练,他们更明白投资中和时间做朋友的意义,持仓也较稳定。基金经理的收益表现上呈现了同样的趋势,一般来说,从业越久的基金经理超额收益率越高,从业时间小于三年的基金经理都是超额收益最低,从业时间大于十年的基金经理超额收益明显更高,偏股的主动型基金的年化超额收益中位数可到 10%。基金经理的投资年限越长收益水平越高,主要是凭借丰富的市场经验,它们对市场风格切换的把握度更强,控制风险的能力更强。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自雇自足

          永远是这样风后面是风天空上面是天空道路前面还是道路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自雇自足?还是自雇不暇?

            啥叫自雇,老一辈叫他们 “个体户”,冲浪儿叫他们 “数字游民”,政府官员叫他们 “灵活就业人员”,媒体则干脆标记为零工经济里的自由职业者。更可靠的说法是,他们属于一个新鲜的年代,他们又用非凡的创造力、截然不同的思想与情感反哺了这个年代。在这个年代里,手机、电脑、Wi-Fi、平台这些新技术新发明,带来了新生活新经验,甚至渗透到经济社会,影响到我们的工作、我们的雇佣关系。我们发现,工作愈发与灵活和自由的精神同向并行了。雇主在消失,我们成了自己的老板。劳动力在强大,不再是资本的附庸。在这个年代里,大小节日不值班,朝九晚五不挤地铁,生病出游不打报告,升职加薪不搞办公室政治…… 我们不是卡夫卡笔下一觉醒来的巨大甲虫,不是这个年代里的生客,更不是生命大队中的落伍者。活得这般舒展,也许是我们从未有过的舒展,让我们不禁要问,这般脱离分子、成为原子的我们,到底是 “自雇自足” 了,还是 “自雇不暇”?

              转发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自由职业的系列加分

              减分项是天价药纳入医保这篇文章,写的都不像调查,反而像是媒体通告。天价药药费贵主要是因为研发费用贵且用户群体少,所以平均每个人就贵。一通煽情摆拍的谈判表演,用行政干预把药价降下来,以后医药企业还哪有动力研制新药,研发一个亏一个。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已阅读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一本杂志,一点收获身体的自由 + 精神的舒展,对于独立经济体所产生的吸力,形成了我们这个年代最奇妙的一股热浪。这种允许人们摆脱集中指挥,将各自的技能、想法和服务货币化,且自行决定工作节奏的热浪 —— 假如要给它一个好聊好记的名字 —— 我们不妨称之为 “热情经济”。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好的东西更贵,也会更好

                    前段时间,有一位 20 多岁的年轻朋友咨询我,他是否还要考研的问题。他说,最近很困惑,因为国内很多知名高校已经取消了学硕,全部招收专硕。通俗来说,前者是专攻于学术的硕士,为博士阶段的深造做准备,所以叫 “学硕”,一般是公费或者象征性收几千元 / 每年的学费。后者是提升专业技能的硕士,为了在某一领域求职而开设,故称 “专硕”,要收费,一些热门的专业如金融、会计等,有的名校收费可以达到 10 万元 / 每年以上。千万不要小看专硕的费用,每年 10 万元以上,加上这些热门学校多位于北上广深,而且学校不提供住宿,这意味着必须自己租房,也就是说,读完 2 年或 3 年的专硕,花费可能达到 30 万 - 40 万元的水平。以前,我并不知道什么叫专硕和学硕,这位年轻朋友告诉我之后,我脑子里的第一个想法是,难道教育产业化又开始了第二轮?1999 年,在亚洲金融危机,内需迫切需要拉动的背景下,全国普通高校的招生规模从 1998 年的 108 万人扩大到 160 万人,从此开启了中国大学扩招的闸门,一发不可收拾。那么,现在学硕减招和停招,专硕取而代之,又真的是第二轮教育产业化吗?我觉得不完全对,如果站在招生学校的角度来看,很容易理解这个问题。专硕收费有必然性,学校从 “自利” 的角度考虑,一定会专硕收费。首先,专硕收费并不会减少头部学校的优质生源。在财经领域,位于北上广深的知名大学,永远都是大热门,而且好的就业岗位越来越向头部高校的毕业生集中。因此,即使专硕收费,优秀的生源依然会选择报考这些大学。中国的高端服务业,比如金融和互联网,以及互联网之外的其他信息服务业基本上都位于北上广深,或者加上杭州,这些城市的头部高校不但本身牌子过硬,而且有很好的城市加成。现在学硕减招和停招,专硕取而代之,又真的是第二轮教育产业化吗?我觉得不完全对。换句话说,我不收费你也报考,我收费你也报考,那么我为何不收费呢?另外,在一些比较 “功利” 的学校看来,收费有提升生源 “质量” 的意外效果。每年 10 万元以上的收费,对于已经在一线城市立足的中产阶层来说,并不算大数目,但对很多来自小城镇和农村的学生来说,这个数字还是有一定的 “门槛”。于是,收费被认为是一种反向筛选,即给这些认为收费很贵,来自并不富裕家庭的学生一种信号:我们不欢迎你,我们欢迎来自更好家庭的生源。毕竟,在金融行业,从业者的社会关系网很重要,比如某些银行招聘应届生,基础门槛就是你必须能从七大姑八大姨那里拉到存款。因此,金融硕士的高收费更被认为是一种歧视,学校希望排除那些来自小城镇和农村的生源。其实,学校没有这么坏,越是最顶级的学校,越是对那些来自非富裕阶层的优秀学生充满善意。当然,不排除一些学校的确很势利,但更多好学校应该是希望学生能先工作几年,既能赚取学费,也能有工作经验积累。尤其是对金融、财会等实操性很强的专业来说,有经验的学生再回炉学校,汲取知识的效率会更高,对行业的理解也更深刻。对一部分应届生来说,专硕收费固然会排除现在的他们,但没有排除几年后的他们。我告诉这位年轻人,如果经济不允许,就工作三到五年,有梦想就一定要勇敢去追。看看那些新冠流调中的普通大叔,三十多岁,都有了娃,每天跨越半个一线城市去打几份工,但心中却依然装着考研的梦。市场经济是冰冷的,但它的定价功能无可替代:它会让好的东西更贵,也会让好的东西更好,更值得去追。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好。值得看的好杂志。

                      嗯,南风窗啊,从不同的视角一把中国的政治生态,嗯,一些政治方面的这种观点嗯做了表述。第二,把世界上各种各样的厄底层的社会形态以及对这个世界的最原始的一些看法,嗯,让我看到眼前一亮。嗯,还有他对社会的理解从一些小的故事里面不同的视角勾勒出一个杂志的这种内魂和精神,嗯是我能感受到,他不只是一本政治杂志里面还有很多一些嗯,让我感受很深的东西。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南风窗

                        从里面看到了不同的视角,也是一件很开心的事情,今天课上也和学生分享了关于鹤岗这个地方~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全国地铁运营里程前十

                          全国地铁运营里程前十的城市榜单也已更新,它们是上海、北京、广州、成都、武汉、深圳、南京、重庆、杭州、青岛。这份榜单中,除了武汉的晋升,还有广州超越成都,青岛超过西安成功跻身前 10 等亮点。不过,这些城市的地铁网络水平,还是有阶梯的。第一梯队是上海和北京,地铁里程在 800 公里左右;第二梯队是地铁里程在 300-600 公里的广州、成都、武汉、深圳、南京、重庆、杭州,基本为强省会;第三梯队,200-300 公里的有青岛、天津、苏州、西安、沈阳、郑州和大连。此外,地铁里程超过 100 的有 24 座城市,其中,长三角占 7 座。近几年,杭州、武汉、成都等强省会城市发力地铁建设,它们的地铁里程基本都超过 300 公里,以杭州为例,过去两年,杭州共开通了至少 10 条地铁线路,且在 2022 年 9 月亚运会前,还有杭州地铁 3 号线一期、机场轨道快线、9 号线一期南段等线路开通运营,成为地铁建设的赢家,更是杭州房价快速上涨的注脚。

                            转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