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6
14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任何人,在写作的时候只想着自己的性别,都是致命的。只做纯粹的男人或纯粹的女人都是致命的,必须要做男性化的女人或女性化的男人。女性写作,但凡强调任何委屈,即便是一笔带过;或者要为某一个事业去辩护,即便是带着正义感;或者有意识地用女人的身份说话,无论是在什么方面,都是致命的。而我所说的致命,可不是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因为带着那种有意识的偏见所写的任何作品,都是注定要死亡的。它无法得到任何营养。才华横溢且颇有影响、强大有力且技法娴熟,这样的印象可能只会持续一两天,黄昏降临时,它必将枯萎;它无法在其他人的头脑中生长。“近百年来,伟大诗歌的姓氏是什么?柯勒律治、华兹华斯、拜伦、雪莱、兰德、济慈、丁尼生、勃朗宁、阿诺德、莫里斯、罗塞蒂、斯温伯恩 —— 这里,我们不再一一列举。所有这些人之中,除了济慈、勃朗宁、罗塞蒂之外,其余都在大学里受过教育,而在此三者中,济慈死得过早,在风华正茂时死去,他是唯一一个家境不富裕的。我这样说可能会显得有些残忍,也会让人难过:然而真正的事实就是如此。英格兰的一个穷孩子就像雅典奴隶的儿子一样,没有机会得到解放,从而进入一种思想自由之中,正是这种自由才能产生伟大的作品。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她要说的不是房间,也不是钱,而是自由,这是伍尔夫一贯鲜明的观点。说一个人心智的自由,仰仗于物质基础,没钱,你不要跟我讲这些。五百英镑意味着什么呢?财务自由,你就可以不为钱,去做自己真正喜欢的事情,你可以有闲的时间去工作,去写作,去创造。那么能上锁的房间呢?它代表着空间自由,我要获得独立思考的余地,就这么一间房子,风可进,雨可进,国王不能进,它是属于我的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一间自己的房间》书中主要讲的是女性作家应该有一间自己的房间。难道女性不应该吗?难道男性不应该吗?难道孩子不应该吗?如此一推发现每一个独立的人,都应该拥有一间自己的房间。依照书里的解释,房间不仅仅是空间上的意思,还有独立之意,那么想要独立首先要做的肯定是经济独立,也许经济独立放到以前可以说是天方夜谭,不过也就是这几年,女性的经济独立已经是人人皆知的共识了。因为只有经济独立,生存可以自己保障,那么想要自己做一些事情,至少物质这一块儿可以不用再考虑。有些时候,很多的事情,钱可以解决很大一部分。我们再说写作,独立的房间,可以给予充分的思考,无丝竹之乱耳,无白丁之往来,一旦精神独立,那么触及灵魂的机会也就更多了,那么写出好的作品的机会也就多了。我们每一个人都需要一间自己的房间。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当一位改行的英专生再次遇见Virginia Woolf

          我对 Virginia Woolf 是有情景记忆的,虽然是碎片的,模糊的,但十年前当我还是个英专生的时候,这个名字让我印象深刻,我也记得当时给我留下搞不懂印象的意识流。可当改行到心理后,真想感叹一句有缘终会相遇,曾经不知道到底在心底何处落下的印记,也会随着体验的积累看见个中关联。Woolf 在写属于自己的意识流,写那些自觉,从自觉中找到力量,也给予女性力量。100 多年后,已经有很多女性受到了教育,有了自己的一间房子,莎士比亚的妹妹已经在一些女性身上活了过来,但并不意味着本质的改变,这个时代对女性的剥削和压制变得更加隐性,更不易被觉察,所以感谢 Woolf 从 100 多年前就在提醒她的女同胞,要去体验去感受去思考,看我们到底被性别限制了哪里,看见才有打破的可能。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如果伍尔夫只是一个女性意识上的引领者,想必不会有这么多分歧。可问题是在对作品的点评上,一个女性的权威当然会影响其他的女性。很显然能看出伍尔夫对群体的钟爱和偏颇,爱宁静而恨流露出来的不满,哪怕它们也是人性的一部分。如果简爱不是女性书写的小说,能否被允许走得更加崎岖?

              转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