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5
6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那是民国十八年,旧京五月的天气。阳光虽然抹上一层淡云,风吹到人身上,并不觉得怎样凉。中山公园的丁香花、牡丹花、芍药花都开过去了;然而绿树荫中,零碎摆下些千叶石榴的盆景,猩红点点,在绿油油的叶子上正初生出来,分外觉得娇艳。水池子里的荷叶,不过碗口那样大小,约有一二十片,在鱼鳞般的浪纹上飘荡着。水边那些杨柳,拖着丈来长的绿穗子,和水里的影子对拂着。那绿树里有几间红色的屋子,不就是水榭后的 “四宜轩” 吗?在小山下隔岸望着,真个是一幅工笔图画啊!这天,我换了一套灰色哔叽的便服,身上轻爽极了。袋里揣了一本袖珍日记本,穿过 “四宜轩”,渡过石桥,直上小山来。在那一列土山之间,有一所茅草亭子,亭内并有一副石桌椅,正好休息。我便靠了石桌,坐在石墩上。这里是僻静之处,没什么人来往,由我慢慢的鉴赏着这一幅工笔的图画。虽然,我的目的,不在那石榴花上,不在荷钱上,也不在杨柳楼台一切景致上;我只要借这些外物,鼓动我的情绪。我趁着兴致很好的时候,脑筋里构出一种悲欢离合的幻影来。这些幻影,我不愿它立刻即逝,一想出来之后,马上掏出日记本子,用铅笔草草的录出大意了。这些幻影是什么?不瞒诸位说,就是诸位现在所读的《啼笑因缘》了。当我脑筋里造出这幻影之后,真个像银幕上的电影,一幕一幕,不断的涌出。我也记得很高兴,铅笔瑟瑟有声,只管在日记本子上画着。偶然一抬头,倒几乎打断我的文思。原来小山之上,有几个妙龄女郎,正伏在一块大石上,也看了我喁喁私语。她们的意思,以为这个人发了什么疯,一人躲在这里埋头大写。我心想:流水高山,这正也是知己了,不知道她们可明白我是在为小说布局。我正这样想着,立刻第二个感觉告诉我,文思如放焰火一般 — 放过去了,回不转来的,不可间断。因此我立刻将那些女郎置之不理,又大书特书起来。我一口气写完,女郎们不见了,只对面柳树中,啪的一声,飞出一只喜鹊震破了这小山边的沉寂。直到于今,这一点印象,还留在我脑筋里。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充满意难平的一本书

      首先,最强烈的感触是,大家对沈凤喜也太好了吧?她靠着长相俊俏、会讨喜,从朴实的秀姑那里赢得了樊家树,在现代看来,有点绿茶,从一开始我就不喜欢这个角色。从沈大娘和沈三弦来看,这个家庭是非麻烦会很多,本就不该招惹,沈凤喜跟着这俩人长大,难免不沾染他们的习气。被刘德柱强占后,沈凤喜其实是享受她大帅夫人的生活的,从樊家树在公园里碰见她时的一身英气便可知道,只是后来偷见樊家树被刘德柱发现,自己心理素质又很差,挨打受惊吓之后才变成疯子。这本应是她咎由自取,却又被沈国英悉心照料,沈国英对她竟然日久生情。直到最后沈凤喜临死,所有主角们还都在她身边为她难过。全书沈凤喜是最自私、懦弱、无用的人,幸亏作者把她写死了,如果让她康复了再挽回了樊家树的心,我的心就该碎了。其次,樊家树这样的男人为什么那么招人喜欢?没有边界感,随处留情,又徘徊不定,先招惹秀姑,又觉得沈凤喜更可爱,失去沈凤喜又觉得还是找秀姑吧,接着遇见何丽娜,不主动不拒绝,享受着人家对他的好,又没有明确表示,暧昧着,拉扯着,最后只剩何丽娜了,终于没得选了,真是渣男典范!最可恨的是前方战事告急,他还在儿女情长,在何丽娜面前惦记着沈凤喜。而何丽娜此时已让父亲捐了 80 万救国,对比之下,樊家树配不上何丽娜。第三,关秀姑和沈国英都是拿得起放得下的人,舍身又舍家,其中原因也少不了为情所伤。第四,何丽娜是全书我最喜欢的人物,洒脱又有韧劲儿,关键时刻有主见,深明大义,只是痴心于樊家树着实有些可惜,好在她以后心思都在保家卫国上了,如果单纯地一直和樊家树悠闲的生活,恐怕很难幸福。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难得在民国时有张恨水这样的作家!小说以樊家树这个富家公子的爱恨情仇为主线,描写了与沈凤喜、何丽娜、关秀姑的情感经历。同时结合国难家仇,写了关秀姑除死刘国柱将军以及沈凤喜从在天桥卖唱到被樊家树看上并供其上新学,后其被沈凤喜之叔沈三玄的挑拨,被刘国柱将军强娶为如夫人、又被逼疯的过程,充分说明了战乱年代穷苦人家,除了被人安排命运外,从来无法自己做主的现状。此后在民族大义面前,沈国英旅长不仅将家产捐赠给抗日义勇军也和关寿峰、关秀姑父女一起战死在沙场。富家弟子樊家树和何丽娜终成眷属并共同留学欧洲,留学归来,何丽娜逼着老父亲捐款 80 万元,为樊家树和何丽娜设立医院和化学厂,为抗战作出贡献!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了解一下民国时期鸳鸯蝴蝶派的写作风格和故事风格

            转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