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6
36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阅读接力赛

    最早是好几年前在喜马拉雅听惠天言亮边读边评论的第一部,整个故事写得引人入胜,还免费,可能是播出效果不错,引进了第二部的版权且开始收费,听了开篇的免费部分就打住了,今年六月复工后,机缘巧合在得到电子书上继续看此书,随后支付宝会员频道每个月都送喜马拉雅会员,就继续在通勤路上和跑步时听惠天言亮讲,11 月 6 日跑步时全部完成,个人感觉最喜欢第二部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父、子、孙的时代史诗

      老肯的《巨人的陨落》三部曲分为三册发行,每一册有三本。第一册为《巨人的陨落》,第二册为《世界的凛冬》,第三册为《永恒的边缘》。三部曲的主要人物依次从父辈转到子辈再转到孙辈,作者的描写方式大体一致,整个九本书我认为重点突出的是 “小” 字和 “大” 字。首先 “小” 体现的是小人物。虽然书中出现了诸如丘吉尔、希特勒、罗斯福等这些改变世界格局的大人物,但作者将小说的笔墨更多去刻画类似矿工、女仆、流浪者的小人物。其次 “小” 体现的是小场面。作者不将目光落在宏大的战争场面描写,而更多是借小说人物的视角来描写小规模战争和被俘的战争经历。而 “大” 字首先体现的是宏大的关系网络,里面的人物关系因时代背景和战争经历而尤为复杂。婚姻缔结关系、婚姻破裂关系、离婚再婚偷情等等都使小说的关系更加错综复杂。许许多多的小人物结合而成的大时代背景,小人物的思想起伏和生存状态无一不在表现着时代的主题。

        1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史诗级小说,可惜有点烂尾

        如果只看第一部,这小说我可以给十分。作者用特殊的视角来叙述历史,引发猜想。多人物平行却又有交集空间关系让人着迷。描写人物心理、双方感情、环境叙事都称得上细腻不浮夸。很完美。第二部,其实也不差我可以给九分,只是没有了第一部那样的高度,或者说,第一部的时间背景更具吸引力。第三部,就是灾难了,作者祖上可能遭遇了苏联人蹂躏导致第三部对苏联,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都有极端的偏见,夹带了过多的私货,读起来非常不舒适。可惜了,期待有国内大神给第三部来一个同人版😁😁😁

          转发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福莱特温柔又坚毅的花儿们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硝烟中,每一个迈向死亡的生命都在热烈地生长。”


          爱伦・坡终生大师奖得主肯・福莱特的 “世纪三部曲”《巨人的陨落》《世界的凛冬》《永恒的边缘》,“不仅是一部史诗巨著,写透了整个 20 世纪人类的故事,更是罕见的诞生于我们这个时代的经典”。
          这部小说的时间跨度从 1911 年 ——1989 年,从威尔士阴雨绵绵的泥泞到圣彼得堡令人绝望的严冬;从黑煤窑、机械厂到乡间别墅;从香艳的栀子花套房到遍地尸身的战壕;从战争到和平,从和平到冷战,来自英国、威尔士、美国、德国、苏俄的五大家族在戏剧冲突和波澜壮阔的 20 世纪真实历史中被命运裹挟,于宏大的背景和巧妙的叙事中交织。
          如果要提取三个关键词,媒体会把 “史诗”“战争”“历史” 推荐给读者,这套书的确是历史迷、军事迷的福利。闻起来雄性荷尔蒙超强!然而,仅凭这三个关键词就让女性读者入坑是有难度的。这部伟大的作品虚实结合,既 “对历史报以温情和敬意”,又关注卑微的生命个体,形形色色的人物在福莱特笔下粉墨登场,在各自的困境中挣扎、迷惘、绝望、重生或者消亡。
          我们不妨从《巨人的陨落》中三位女性的情感线索出发,品读这部作品的温柔和坚毅。
          英格兰玫瑰 —— 女战士茉黛勋爵
          茉黛,出身于古老、显赫、传统、富有的贵族家庭(菲茨赫伯特家族),菲茨伯爵的亲妹妹。她有着盎格鲁 - 撒克逊人高大的身板子,“谈不上漂亮”,但时髦,惹人注目。从小在家接受家庭教师教育,虽然没上过大学,但她有机会跟外交官、大臣和贵族们一起讨论政治;她支持妇女参政,支持工人运动,是一名女权主义战士。这位御姐会倾心谁人呢?
          同样来自 “古老的贵族家庭”,“是传统、保守而又虔诚的教徒”—— 德国贵族兼外交官沃尔特,他的父亲冯・乌尔里希是德国皇帝交往最久的朋友之一。
          时间节点在 1914 年,英德开战在即,他们的爱情无法得到祝福。沃尔特勇敢地向父亲袒露心声并希望得到同意。冯・乌尔里希不愧是外交老手,跟剧集里的棒打鸳鸯一样,老外交官的劝分套路让茉黛的尊严碎了一地。“如果沃尔特娶了你,他将失去他的家人,他的国家,他的职业生涯,但他还是会这样做。他是承认与你相爱,全然不考虑后果,迟早他会明白这是个灾难性的错误。”

          威尔士黄水仙 —— 年轻的单身母亲艾瑟尔
          艾瑟尔生在贫寒的矿工家庭,尽管父亲是工会领导,但 18 岁的她在菲茨伯爵家当女佣,弟弟比利刚满 13 岁就得下黑煤窑,即便家中长子韦斯利就殒命于矿井下失控的道车。母亲对弟弟说:“等你把工资带回家,你的餐盒里就会有一片煮培根了。”
          艾瑟尔接受过学校教育,作文还获过奖、登过报;红褐色的头发,黑眼睛,十分漂亮。她的工作是在体面的客厅、卧室区域协助管家,而不是当洗衣婆子。
          从小受父亲带领工会与资本家抗争的熏陶,艾瑟尔处变不惊,办事牢靠,在菲茨家成功接待国王的活动后被提升为女管家。但很不幸,小女孩中了丘比特之箭。在栀子花套房中,情窦初开的艾瑟尔跟老司机菲茨伯爵缱绻缠绵。被爱情冲昏头脑的艾瑟尔不知如何保护自己,她怀孕了。艾瑟尔不是靠出卖肉体往上爬的心机婊,她紧张、害怕,她告知了菲茨这个消息。
          贵族的婚姻跟爱情无关,它是两个家族资产、权力、人际关系网的融合,是财富和荣耀的延续。菲茨的夫人是俄国公主,艾瑟尔只是一个使唤丫头。公主的孩子才能拥有姓名权和继承权。女佣的孩子,私生子,什么都没有。菲茨阅人无数,他家律师的解决方案早已成熟!这次会不一样吗?菲茨会如何对待艾瑟尔呢?《巨人的陨落》第八章值得读者诸君的时间。
          俄国向日葵 —— 糊涂的乡下姑娘卡捷琳娜
          年轻、美丽、苗条又丰满的卡捷琳娜是个乡下姑娘,上过几天学,会写 “笔迹如小女孩一般整洁,还有不少错字和划掉的地方” 的信。
          卡捷琳娜才登场时,给人一种道德水平堪忧的感觉。她只身来到圣彼得堡谋生,遭遇流氓,被好心人格雷戈里救下,旋即就跟格雷戈里回家,虽然并没有发生什么。接着,闪电般爱上恩公的弟弟列夫,未婚先孕。列夫犯下命案,格雷戈里把去美国的证件和船票给了他。卡捷琳娜先是哭嚎,要哥哥照顾她和孩子;战争开始,格雷戈里被征入伍,卡捷琳娜为了军属抚恤金又强求老格跟她领结婚证。圣母玛利亚呀!愿您的仁慈宽恕她。
          如果我们了解沙俄贵族有多腐朽,人民有多困苦,我们就不会责备这可怜的姑娘了。大师福莱特从居所、吃穿用度等生活细节中为我们揭露了真相:人民贱如蝼蚁,弱似蚍蜉。为了一块黑面包、一盆炭火,9 岁的小女孩也站街,用一言难尽的眼神发出性的邀请。
          “巨人的陨落”,是老牌帝国的陨落,是旧制度、旧秩序、旧观念的陨落。乱世中,福莱特还会怎么折腾三位女士呢?茉黛能嫁给沃尔特吗?单身母亲艾瑟尔能挨过一战、二战养大孩子吗?卡捷琳娜会为了一口吃食做皮肉勾当吗?
          三部 180 多万字对这套书在全球的畅销没有任何影响,这部扣人心弦的史诗被翻译成 33 种语言,风靡 80 多个国家。

            1
            2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体验历史,铭记也封存岁月

            从一众四代鲜活的个人生命历程来回味这段最人类最大的苦难史,别走一番滋味在心头,感受到了在经历历史时刻的人物的无奈和侥幸。更能体会那份理解之同情!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终于团聚了,终于结束了

              柏林墙倒塌了,分离几十年的女儿与父母团聚了,冷战结束了,黑人权利得到了进一步保障,首位黑人总统诞生了,……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和平,是人类无上的幸福

                活在当下的人们,是无法体验上个世纪上半叶那两场世界战争。如同一场球赛:上半场欧洲的光荣陨落,下半场世界割裂为两极。那个时代,无论贵族与平民,也不分富有与贫穷。长达半个世纪,几代人都是身如浮萍。此书,不分国界、阵营、阶级、财富,生动的展现了那个时代、那些家族、几代人的真实生活写照。读过这些,今天的人们更应该珍惜,不仅是快乐,还有烦恼,甚至是敌意。因为相对那些生在无法掌控自己命运时代的人们,无论阶层与财富,今天的一切满满的都是幸福。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手不释卷读完,了不起的巨著。跨度之大,依据之坚,价值观超正。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震撼史诗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胜利者

                      战争,惨不忍睹,早已结束      成为历史文字      长出了青色的记忆      鲜血早已干涸      空气中弥漫战火与硝烟      生命被终结,问一句,愿不愿意      枪炮入库,想一下,是还是不是       没有坟墓    没有碑文    只有风      只为夺取并不存在的战利品      胜利者站着,失败者躺着,生死一念间            但愿每一个黑夜掩盖所有的痛苦与悲凉      但愿来一场颠覆的地震,放进同一天平上      将胜利者与失败者一起埋葬       人生从生到死,说易做难国外文字记载,种族歧视根深蒂固,一直以来美国白人对黑人等有色人种的歧视,二战期间以希特勒为首的纳粹对犹太人的歧视与残杀。似乎在歧视传统中,所有人的眼里没有正义,人云亦云,法不责众,更可怕的是执法者、当权者对种族歧视的认同与维护,因为不明确反对就是默许与认可。有些执法者开始扯大旗而谋个人私利,甚者假公济私、公报私仇,被执法者往往无法验证所谓 “命令” 与 “规定” 的真伪,不得不退而求其次,逆来顺受罢了,实在不行惹不起躲得起也就逃之夭夭罢了。若最终还是走投无路,如中国秦朝末年的陈涉吴广被迫在大泽乡起义,不去得死,去也得死,横竖都得死,不如揭竿而起,说不定死的要晚些,更为幸运者不但不死,说不定大运来到,一不小心还可能成为王侯将相。战争的胜利应该与获得广大民众的支持是同步的,也是相辅相成的,但翻看众多历史书籍,查阅众多战争,很多胜利者往往在胜利到来时骄纵了,也就忘乎所以了。让我们不由想起多年前地方政府的所谓 “政绩工程” 本来是想获取广大民众支持和拥护的事情,往往背道而驰,不但造成不必要的浪费与重复建设,可怕的导致政府失信、民众灰心。    对历史的认知往往越古老的越加深奥,于是研究的人少了、真正学习的人更少了,随着时间的流逝,真正懂得的人越来越少,如当下中国有多少人懂甲骨文、梵文、巴利文、吐火罗文等等,而过去的 20 世纪,在上述领域,有 “甲骨文四堂” 之称的王国维、郭沫若等,有 “教授中的教授” 之誉的陈寅恪,“北钱南饶” 与 “北季南饶” 的钱钟书、季羡林、饶宗颐等中外闻名。文化传承的断代是件可怕的事情,更是件难以 “修复” 的事情,需要几代人的不懈努力,也难以恢复如初。有时候会不自然地将别人想的毫无是处,尤其是与别人发生争执或意见不一致时;总是会把事情复杂化,让别人冲锋在前,而自己躲在背后不用心、不努力、不作为,只想坐享其成。一副小人得志的样子。对新鲜事物,一般由最初的 “爱屋及乌” 开始喜欢、认可,随着时间的推移,开始 “虚怀如谷” 般在批判中吸收与摈弃,后来慢慢地一切都习惯了,见怪不怪,却发现新鲜事物早已不是原先的模样。等待,是新的开始还是旧的结束?是毫无希望还是黎明前的黑暗?绝望,所有等待的结局还是所有美好的毁灭?再完美的开端与华丽的过程在绝望时变得毫无意义。许多事情在没有考虑与反思 “理由” 时已成为过去,而所有的理由、原因等等都是当事人一厢情愿的 “臆造”,往往自我感觉良好,其实于事无补。我看书,实际是只是浏览罢了,谈不上读书,更谈不上学习,因为我看书时缺乏自己的思考。熟悉这座城市才能喜欢它,城市最打动人的不只是环境与氛围,而是人文与历史、传承与底蕴;熟悉这本小说才能喜欢它,小说最打动人的不只是情节与语言,而是触动与感觉、想象与现实。众目睽睽下,否定与反驳他人的 “指责、质疑与恐吓”,态度坚决,神色自然,说出来有的放矢、义正辞严,因为这个世界谁也不亏欠谁的,所谓 “为了你” 的高尚说辞其实就是为了自己。事情往往不察不明,却易陷入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与 “在其位谋其政,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两难选择中,或逃避或视而不见,或不懂装懂或揣着明白装糊涂…… 孰是孰非,无法评价。缺乏最起码的信任,离得再近的人也无法成为朋友(知己)。让人心累的不是日渐熟悉的工作、也不是日常琐碎的生活,而是每个人对结果的无限止苛求和对生活状态的无根据憧憬。因此当下的现实并非是每个人都能接受的,上佳者改变现实或革新现状,中规中矩者改变自己适应环境,最下者逃避现实躲进小楼成一统。每个人懂得道理与受得委屈、看清得失与弄清取舍,人生才能得以厚重、丰富与满足。切记,善良也有智慧去认知。别轻易与他人谈 “良心”,一旦被别人无意地 “吃掉” 或故意地 “误解” 的话,我们将成为一个 “赤裸裸” 的 “无心” 之人 -- 透明人;别轻易与他人谈 “理想”,除国家理想、共同理想外,个人理想在实现以前对自己来说即使是 “可望可即” 的,但对他人来说可能是一文不值的 “空话假话”,毕竟每个人的理想千差万别,切记不可以高尚与卑劣简单评述。闲人一聚,常论他人是非对错,乐此不疲。而看不到其实故意忽略自身的是非对错;常人一聚,常虑如何解决问题,从不回避。但往往长时间无法解决陷入低落状态,甚者会抱怨别人、贬低自己,难以自拔;聪明人一聚,只谈未来与理想,一言一行无不有大格局,彼此成就对方,即使竞争也光明正大,没有将彼此打败的念头,只是彼此奋进共同步入辉煌。我们多是常人,但私下来尤其是 “狐朋狗友” 所谓知己在一起时做闲人的多之又多、而做聪明人的少之又少。善念起,恶念生,一瞬间而已。因为爱恨交织,爱之深、恨之切。夫妻双方、情人之间,因爱彼此了解,一举一动、一言一行,观察可谓细致入微,因此一方的不忠,另一方会第一时间察觉,只不过不愿意相信与接收罢了,于是常常自己欺骗自己,其实是在给对方一次机会,让其回心转意或主动认错后回归 “家庭”。所有的规则总有被 “打破” 的机会和可能,因为绝大多数人都是机会主义者。除非上升到法律层面、上升到国家利益,因为 “叛逆者” 要付出最惨痛的代价,甚至是生命。一切即将成为现实前,往往各种不可预见的意外、突如其来的状况可能会纷至沓来,在这一时刻每个人总是显得异常烦躁不安,如同黎明前的黑暗往往是最暗淡的。真相来的太晚,一切已成定局。任何人无权评论对错、是非,因为时间定格在过去 -- 无法挽回与不能重来的过去。因为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现实与期待的未来中。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童年如同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秘密一样,我们都别人的秘密总是充满好奇。只有发展才能解决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回避和企图倒退是行不通的。时代总是在前进的,哪怕道路是曲折的、螺旋式的,哪怕前途漫长、陷阱密布。  盲目自信是对过去与历史没有认真学习的结果,也是对现实与未来没有全面把握的结果,更是对对手蔑视与不尊重的结果,也就成为决定了最终走向失败的导火索。肯尼迪总统遇刺身亡让我们感受世事无常外,深为其遭遇而深感悲伤,不由想起韩国前总统朴槿惠的父母相继遇刺,母亲陆英修死于 1974 年,父亲朴正熙死于 1979 年,谁说事不过三,朴槿惠又因滥用职权、收受贿赂等被捕入狱。这是想不通的事实,其实每天都有新的类似事实发生,只不过我们没有及时关注而已。万不可以自己内心深处臆造的所谓标准来要求或评价领导,更不可傻乎乎地将前后几任领导作比较,这是大错特错的。有比较就有高低之分,难免就有爱憎之分、远近之别,总是希望按照自己的标准来,想想也是不可能的事情;也就难免在生活、工作中会流露出一丝不满、怨恨、鄙视。时间一长,成为难以清除的隔阂与矛盾。同样的事情也不可以去要求或看待每一位同事。十年前的我,曾经犯过如此的错误,那时自作聪明地向领导提出自以为是的建议与意见、对同事有时指手画脚,渐渐地有了隔阂,后悔也晚了,责任就是自己太年轻。一个不善于学习和不勤于思考的人,往往很难发现生活中的真相,常人多是人云亦云和日复一日的重复。一切总是老样子,一切总是顺其自然,于是往往疲于应付,难以真正超脱。二战期间,在强权政治面前,任何人没有秘密而言,因为强权者会使用各种手段监视、监听所怀疑的人的生活各个环节,手段之多可谓无所不及。美国尼克松时代的水门事件完全诠释了这一手段。理由只有一个:为了国家利益。没法反驳,只好默默忍受,但尼克松的被迫下台让所有的人看到了希望与明天,谁知好景不长,2013 年斯诺登出走要求避难所引发的 “棱镜门” 事件揭开了当今世界监听事件新的序幕。我们都知道在日新月异的高科技面前毫无隐私与秘密之言,只是平常人的我们引不起高科技的 “关注” 与 “青睐” 而已。我们又在日新月异的生活中变得敏感与迟钝起来。为了更快地适应、接受生活中的种种不可思议的变化与技术革新,每个人十分敏感,喜欢新的事物,喜欢尝试与打破。而匆匆忙于应付、应对新生活,慢慢地缺少了自己的思考,都是一种没有个性的生活,永远看不到前进路上的坎坷,看不清无处不在的 “透明” 与 “迫害”,总是认为一切应该如此,于是变得异常迟钝起来。有些人的需要总得想办法予以满足;有些问题总得千方百计解决;有些事情往往知晓的人越少越好,尤其是见不得人的罪恶。每个人往往 “先入为主” 的意识中,对别人的认知、对事情的看法往往是贬多于褒、差多于好...... 可能不自觉地陷入了 “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的困惑,也可能这就是 “人性始恶” 的真实写照。最正确、最优化的答案也许暂时没有。也许最正确、最优化的答案从来就没有过。因为,世间的一切都在变化着,日新月异地变化着。于是,我们看懂了 “次优选择” 理论。有些事情往往在想象中或期盼着变成了现实,而真的现实到来时,每个人的内心深处仍无法平静。其实,每个人每天对周围的事物都有新的理解和认知,不妨闲暇时,回忆一下多年前甚至几日前所发生的事情,肯定会有一种新的感觉和体会,这也是另一种的开端与结束。美国里根总统在任期间,曾经指使制造了贝鲁特汽车爆炸事件造成 80 人死亡、200 多人受伤,以此为借口,美国对中东发起了旨在法德拉拉的反恐行动。因此,直到现在国际上仍有很多人对 “9.11” 事件的实际制造者总是有种种质疑,于是有了各种说法,现在较有影响的就是美国总统小布什自导自演的一场悲剧,造成近 3000 人死亡或失踪,借此,小布什发动了对基地组织及本拉登的战争,最终击毙拉登,大大挫伤基地组织。每个人总是会痛恨自己曾经犯过的错误,但往往在不经意或不知不觉中继续犯着类似的错误,继续着痛恨、后悔与自责中。我相信所有人对我说的话,即便是一些假话、虚话、空话、大话。只不过一切靠自己用心去把握与理解。我相信所有人都是善的,即使是虚情假意、言不由衷、道貌岸然,所有的恶只是 “在不合时宜的时间发生了一些不切实际的事情”。我相信过去生活的美丽与记忆的真实,如同相信现实生活的日渐舒适一样,如同相信未来的美好一样。对着每个虚构的人物找到真实的开始;对着每个真实的人物找到文字粉饰。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誉为当代名著毫不为过。这种有真实历史背景衬托的鸿篇巨著,加上时间维度的特有加持,人物众多,家族关系繁杂,有一定阅读门槛。一旦入门,可以说是手不释卷,废寝忘食。真是强烈期待改编电视剧能早日提上议程,让更多的年轻人来了解不堪的二十世纪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最温情的世界现代史

                          《巨人的陨落》一战爆发前,印象深刻的第一代,艾瑟尔 & 菲茨伯爵,茉黛 & 沃尔特,列夫、格雷戈里,时代背景加持下,主角们的形象都非常鲜明,颇具人格魅力。《世界的凛冬》从一战爆发到二战,第二代印象深刻的人物是黛西和卡拉,黛西从懵懂到清醒的个人成长线非常亮眼,卡拉在风暴中心的德国经历了种种困难,她是女人,善良、勇敢、韧性的完美体现。《永恒的边缘》冷战,柏林墙建立、古巴导弹危机、布拉格之春、两德统一。第三代人物魅力值似乎少了很多,更多的是时代大势下人物命运的波澜起伏。柏林墙的建立和倒塌这条线最让人感动。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值得一读

                            三部读下来,感觉还是第一部写得最好,细腻。第三部感觉写得很仓促,有很多内容可能不太好写吧

                              转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