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给这本书评了4.0
摘抄 1, 晋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突破,就在于把 “学而优则仕” 改造成 “学而优则商”。他们以经商为荣,把经商作为报国、济民的途径之一,从而心安理得地当商人,成为纯粹的商人。从商当然要赚钱,所以他们摒弃了儒家 “不言利” 的传统,强调在义和信的基础上获利,“义利” 并重。 2,晋商之所以能改造传统文化,关键一点是他们的出身,至少是创业者的出身,都不是文化人。他们并没有受过系统的儒家文化教育,也没有树立严格的儒家文化观。在他们身上突出的是务实的精神。要摆脱贫穷的状况,没有土地,自然条件又差,只有走文化人不屑于走的经商之路。现实的利益使他们敢于背叛传统的思想。而且由于没有受到过什么正统的教育,因此思想上的束缚要少得多,也容易解脱。 3,这反映了一个共同的规律:那些创业成功者都是以文化甚低,或无文化的人居多。不用说刘邦、朱元璋之类了,就是改革开放之后的第一批成功者也基本上是无文化者。为什么?因为传统文化束缚有文化者的思想,而且,他们靠文化还可以过上小康的日子。既不敢变,也不想变,只能墨守成规,过那种不咸不淡的日子。只有那种没受过什么教育,又感觉没有出路的人,才会走上被社会视为不正规的经商之路。晋商以后无论做得多大、多么有文化,开创者一定是无文化的人。在社会转型时,无文化反而成了一种优势。只有在经济完全转型、经商成功受到社会公认时,有文化的人才有优势。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1650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4.0不熟悉的晋商作为山西人,我这一代对晋商已经不了解了,尤其是我在山西北,尽管小时候常听人说走西口,听过不少晋剧,但是晋商真的不了解。山西几处大院,一直没去,平遥古城之行一再耽搁,这是遗憾。山西地上文物多,这是山西人的骄傲,常说山西是有文化有历史的,这股自豪劲儿也是从这里来。然而,山西文化,除了文物,还有人,这是我一直忽略的,读这本书就很好地弥补了在认知上的短板。毕竟,谁不希望,自己祖上,所在族群有牛逼的人物存在呢。大盛魁竟然是山西人创立的,山西人经商的范围之广、历史之久、影响之远,在这本书里都写了。满足读者的好奇心,也叙事干净地让人们看到了晋商的发展脉络,读完觉得满足,更想去走一走了。富庶的山西,每一处院落都有故事,故事背后是奋斗的山西人,这种地、物、人、情的结合,让这书读起来毫不费劲还十分有趣。钱,谁不喜欢呢?谁不崇拜那些创造了滔天财富的人呢?晋商的辉煌,也该被人熟知,尤其是山西近代一直是落后的煤老板的形象,也该被改改了。历史上的晋商怎么走出去,怎么生意做的风生水起,书中都有解读。儒商,或者说仁商 ,这是山西人的绝招。这种制度有好也有坏,好处是好的时候高信任高产出,坏处是坏的时候低信任低产出。梁先生还特意提到了票号,这现代银行的乡下祖父,这不得不让人吃惊。山西的聪慧,可见一斑,但也非常可惜。追溯晋商的辉煌中,官商协力非常重要,然而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败也萧何。不神话晋商,客观地讲述晋商的故事,对我这个山西人来说,读完非常感慨。山西人确实抠,不少人也说是会过日子。然而,山西商人在家国面前绝不抠,他们与国与民共进退,这种气度,当代商人若能有,又何来那么多为富不仁的骂名。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晋商的精髓,我想应当是这个。也希望更多的企业家读读这本书,看看晋商,了解晋商,希望各位老板越生意兴隆,多回馈社会。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3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4.0《游山西 话晋商》本书作者梁小民在 EMBA 课堂上经常以晋商为例解释经济学现象,还组织学员进行关于晋商的实地考察,为同学讲解晋商的源流、经验和转型。这一系列讲稿经过修订,形成了本书。可以说,这是一个山西经济学家对于山西商人历史和现实状况的思考的总和。本书核心内容:本书提及许多重要的时间节点和故事节点,试图整理出晋商发展的传说起点、历史起点和逻辑起点。顺着作者的思路,特意从人物立场出发,介绍了清代晋商的代表乔致庸家族的发展故事、经商经验和持家之道,也介绍了近代晋商孔祥熙在参与政治之前的发家史,以从人的轨迹看出时代的轨迹。本书还总结了晋商为何经久不衰的秘诀。第一,“慎待相与”。这个传统是乔氏家族提出来的,字面上的意思是,慎重地对待那些和你打交道的人。听上去,这个道理好像没什么特别的,但是乔家把它做到了极致,他们不仅对生意伙伴十分友善,对待下人也极为厚道。在乔家做佣人,不仅待遇优厚,还能享受到真正的尊重。对那些年老的佣人,乔家会把他们当做自己的家人,给他们养老送终。这种做法在中国古代的世家大族中并不常见。因为践行了慎待相与的原则,乔家历经时代的变换,始终没有遭到过仆役和乡民的背叛和伤害,无论处在顺境还是逆境中,都保存了稳固的底盘。第二,晋商深深懂得如何与国家建立良性的配合。纵观晋商的历史,无论是从事食盐贸易还是边境贸易,晋商不但能顺应国家的政策,还能基于国家和民间的共同利益,推动国家政策做出适时、恰当的调整,这在中国古代的商帮中是非常罕见的。在清朝晚期,中国的商业资本和金融资本力量微弱,不足以和外国资本抗衡。如果不是晋商积极争取,获得了政府的支持,就不可能在与俄国商人的茶叶之战中一度扭转败局。向上与国家形成默契的配合,向下与生意伙伴和雇员形成友善的合作,晋商靠着这种厚重的处世之道,将自己深深地嵌入到了社会网络之中。这或许就是晋商经久不衰的秘诀。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3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晋商之道晋商深深懂得如何与国家建立良性的配合。纵观晋商的历史,无论是从事食盐贸易还是边境贸易,晋商不但能顺应国家的政策,还能基于国家和民间的共同利益,推动国家政策做出适时、恰当的调整,这在中国古代的商帮中是非常罕见的。在清朝晚期,中国的商业资本和金融资本力量微弱,不足以和外国资本抗衡。如果不是晋商积极争取,获得了政府的支持,就不可能在与俄国商人的茶叶之战中一度扭转败局。向上与国家形成默契的配合,向下与生意伙伴和雇员形成友善的合作,晋商靠着这种厚重的处世之道,将自己深深地嵌入到了社会网络之中。这或许就是晋商经久不衰的秘诀。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2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4.0晋人话晋商,晋商却早殇作为一个三晋盐湖人,对于晋商的认知也是夹生饭居多,囫囵吞枣的感触让晋商在我脑海里硬生生拼成一个缝合怪,直到听书组解读此书,我听到半途,就转读此书。作者亦为三晋长者,且为太谷人,对晋商的代表作之一的票号有着直接的触碰。故本书的讲述切实触碰了历史的点滴,不是公众号的小白文,结构紊乱,事实模糊,有明确导向性。他就是按照现存史料,实话实说,大家反倒心气平和,慢慢接受了。我大学也是在太古念的。山西农大就是孔祥熙的私人花园整编扩建的,离火车站就公交车的一站地,交通相当便利。大二时(2013 年),太谷修建了高铁站太谷西站,就很少坐火车了。太谷现在有种暮气沉沉的味道,却掩饰不住土地下的勃勃生机,只是不知何人何时能把这股力量有效迸发并持续喷薄罢了。现代三晋发展有点尴尬,本省人都摸不出本省自己是什么路子,一直在改革,一直在求索,但总觉是表面文章。大概是 2019 年,郑强教授出任太原理工大学党委书记,给山西高等教育吹新风,个人觉得山西教育应该稳了,山西经济或许能搭上教育红利的顺风车。希望煤老板,老陈醋,死抠门别在成为三晋的刻板标签,希望三晋能换个符合时代的新形象。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1分享「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