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给这本书评了5.0这是一本“有毒”的书,也是长见识的书,树立关于病毒的正知正见
📖在演化史最近的瞬间,人类之所以能够脱颖而出,病毒功不可没。我们与病毒的平衡已经存在了上亿年。也不得不承认,人类因病毒而逐渐变得强大。我们与病毒,原本就没有「它们」和「我们」之分 —— 生物在本质上只是一堆不断混合、不断闪转腾挪的 DNA 而已。📖在人类 DNA 片段中,就有 8% 来自病毒,这些休眠在人类 DNA 重点片段在特定条件下可以复苏重新组成活跃的病毒。病毒,一方面意味着创造,给予生命的物质,另一方面意味着毁灭,代表致命的毒液。它在某种意义上的确是致命的,但它们也赋予了这个世界不可或缺的「创造力」。在不断可能发生变异的 RNA 世界里,所谓的「生命」可能只是一些稍纵即逝的基因组合,抓住机会就拼命生长,有时则被像寄生者一样的另一些基因破坏殆尽。这些原始「寄生者」中的一些可能演化成了第一批病毒,不断复制繁衍至今。📖从本书中也了解到,为什么时隔那么久我们还在与新冠病毒作斗争。原因就在于病毒则没有专门修复 DNA 错误的酶。因此,它们在复制中产生错误的速度也比我们快得多,在某些情况下,甚至比我们快上千倍,所以病毒一直在变异,我们的各项研究也要追着病毒的变异走。也可以说是自然选择成就了病毒的微型基因组。
1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8127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4.0病毒让我们相爱相杀,又让我们不离不弃如果说战争是科技的发动机,那么抗击病毒的战争也催生了大量医学的成就 —— 系统的公共卫生调查、关于细菌和病毒更深入的认识,都成为这次流感的留给人类的瑰宝。流感留在人体内的免疫力一起,将随着人类文明代代相传。人类目前已知病毒有 4958 种,而这将近 5000 种病毒,只是病毒种类中的 "沧海一粟"。任何一种新出现的对人类有严重致病性的新型病毒,对药物学家们来说也都是陌生的新物种。病毒对人类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损失,但作为病毒的噬菌体,却可以帮助人体抵御细菌,甚至还有一些病毒可以作为载体用于疫苗的研发,所以直到今天我们都无法理解病毒存在的意义。我们不知道地球上还藏有多少未知的病毒,当人类活动打破自然平衡,它们会不会从大自然深处涌现,都还是个未知数。正如邵恒头条里面说的:病毒和人类哪里是简简单单的对抗关系,而是一段跨越千年,相爱相杀的历史。应对病毒,我们目标所掌握的信息和资源还远远不够,我们唯有不断的求知和探索,才有可能与病毒相爱相杀,共同成长。
1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362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病毒与我们相爱相杀;树立对病毒的正确认知一本科普性趣味性的读物。今天是对抗新冠疫情的第三年,谈起病毒,大多人情不自禁地 “闻虎色变”,想消灭一切病毒。然而本书告诉我们:地球就是一颗病毒星球。海水里竟含有多达千亿个病毒;我们体内一直病毒泛滥,其 DNA 占人体 DNA 总量的 8%。只是,海水里的病毒绝大部分对人和生物无害,而且为我们提供了空气中 10% 的氧气;人体里的内源性逆转录病毒绝大部分也对人体是无害也无用(以目前的研究和了解程度而言),某些还是人体必不可少的,没有这些病毒基因人体无法怀孕。微生物是生物的始祖,在人类的祖先在 4 亿年前爬上陆地之前,约 40 亿年前已经有了病毒。所以我们必须与病毒共存。而且随着人类对病毒的深入研究,病毒还可以为人类做更多有意义的事,甚至 “以毒攻毒”。当然这本书没有指导我们如何对抗病毒疫情,但可以让我们树立对病毒的正确认知。补充一些文中提到的,对自己有感触的一些内容:一,感冒病毒 (人鼻病毒)到目前还没有任何药物能消灭,即 “感冒是不治之症”,最好的治疗办法是用锌,锌可以阻止鼻病毒增殖。如果在感冒出现的一天之内就开始服用锌,患者的病程就能缩短一天或者几天。二,止咳糖浆对感冒咳嗽不但无效而且有很大副作用。三, 有些医生给感冒病人开抗生素。这实际上毫无治疗意义,抗生素只对细菌感染有用,对病毒丝毫起不了作用。四,应对抗生素的抗药性高度重视,尽量不服用。更不能长期服用,因为抗生素滥用,将促使细菌在人体和环境中演化出越来越强的抗药性。还提高了人遭遇其他疾病的风险。五、偶尔患感冒可以训练我们的免疫系统,这样未来遇到一些小刺激时,免疫系统就不会过度反应。因为免疫系统做出的过激反应,不但不能把病毒清除掉,反而摧毁人体宿主。六、世卫这个数字着实让人吃惊:每年全世界有二千五百万到五千万人死于流感。七,自媒体经常将科学上的可能性假设和个别专家的 “观点” 作为科学真理来宣传,博眼球。其实在每一个科学可能性理论或专家个人观点之外,都有多个不同甚至相反的理论。八,两种或数种不同的病毒在一个宿主细胞里生存和繁殖的时候,复制产生的新一代病毒带上来自两种病毒的遗传物质,这种基因混合叫基因重配。动物的病毒基因与人体病毒基因重配,就成为可以人传人的新病毒。九、噬菌体(phage)是侵袭细菌的病毒 (以病毒杀菌)。在临床应用中,一种噬菌体一般只对一种特定的细菌。噬菌体疗法非常有效,比抗生素具有一些独特的优势。把几种噬菌体混合在一起组成一款噬菌体 “鸡尾酒”,可对付几种细菌。十、今天,数百万艾滋病患者在接受 “鸡尾酒” 疗法,自 1996 年临床起至今死亡率下降至 20%。此项疗法是利用一系列药物来干扰艾滋病毒感染免疫细胞,目的是避免病毒利用免疫细胞进行复制。这个疗法是由一位华裔科学家发明。十一,WHO 宣布人类已经消灭天花,这个 “消灭” 其实应该这样去理解:在疫情不断爆发,不断被击退后直到 1977 年,埃塞俄比亚记录的是世界上最后一例天花。但天花病毒除了可能仍存在于某个实验室还是否存在于自然界某个地方,其实是不得而知的。十二,病毒泄露失控甚于生物武器。这次新冠肺炎就有自媒体文章怀疑武汉病毒研究所人员因为人事问题故意向外泄露病毒引发,这可能是谣言,但存在这种可能性:病毒研究既是人类寻找对抗病流行毒方法所需,又存可能泄露而危害人类的风险。十三,近年来,DNA 的合成和重组已不是新鲜事,而人造病毒本质上就是制造一些新的病毒 DNA(或 RNA)。据载,人类实验室除了已复制脊髓灰质炎病毒,还有 “西班牙大流感” 病毒等,可以想见,如果人造病毒从实验室中泄露或人为地放出来,将掀起一场多么可怕的灾难。希望树立对病毒的正确认知,也希望新冠疫苗早早结束,不管是我们和病毒共存,还是让病毒消失,当然根据本书的逻辑,大概率是共存,但希望早点结束。
1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61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病毒地球》20 世纪 50 年代,病毒学家已经掌握了关于病毒的基本信息,但他们远远没有满足,毕竟我们连病毒是通过哪些途径让人得病都还没搞清楚。乳头瘤病毒为什么能让兔子长出角来,为什么它们到了人体内,又能引发全球每年数十万例宫颈癌?为什么有的病毒对人致命,但另一些却相对无害?病毒如何攻克宿主的防御系统,它们怎么能演化得比地球上任何别的物种都快…… 对这些问题,当时科学家都还没有思路。在那个时候,他们还不知道一种日后会被命名为 HIV 的病毒,已经从黑猩猩和大猩猩蔓延到我们人类身上,而三十年后,这种病毒会变成人类历史上最凶残的杀手之一。病毒学家还无法想象地球上存在的病毒数量之巨,他们更猜不到,地球上生命的基因多样性,很大一部分就蕴藏在病毒之中。他们不知道,我们呼吸的氧气很大一部分是在病毒的帮助下生产出来的,连我们所在的这颗星球的温度,都和病毒的活动息息相关。他们当然想象不到,人类基因组的一部分就来自感染了我们远古祖先的上千种病毒,甚至今天地球上的生命,都可能是在四十亿年前从病毒起源的。格式引文:[美] 卡尔・齐默著.【病毒星球】理想国.2019:17. 得到电子书:https://d.dedao.cn/DlXqgEMPp3jJrcXp
1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144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4.0学会与一切相处(《病毒星球》读书笔记)阅读到这本书有点应景,在全面抗 “疫” 的时候,读了这么一本书,一方面算是科普,一方面也算是缓解一些焦虑的情绪。具体的科普的内容,就不在这里赘述了,就说一些我自己的读后感想吧。第一,病毒有可能是与这个星球共同生存的最长时间的一种存在物了。病毒的结构简单,蛋白质外壳包裹着一段 RNA,就可以在适合的时候进行复制。有一种说法是,很有可能病毒的存在或许是地球上生命诞生的前提条件。在那个还没有适合复杂生命的世界,病毒的简单结构,加上不断变化产生变异的特质,或许能够产生最多的变化,有点类似我们现在所说的多样化生存,用数量和多元打败不确定的环境,虽然有不少的牺牲,但是总归还是有存活下来的,慢慢聚集、变化、选择,最后使地球变成了一个有生命的世界。第二,越简单的原则,却有可能是最能穿越时间的原则。病毒的原则简单,在适合自己的环境用最简单的方式快速大量复制,在不适合的环境要么用数量取胜,要么就潜伏起来等待适合的时间。简单、有效,却成为病毒让我们最难对付的方式,从这次疫情也能看出,对付病毒快速传播的办法,也只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染途径的办法,而没有有效的针对病毒的进攻办法,只能被动防守。第三,要学会和一切相处。人类的 DNA 里有许多病毒留下的基因片段,可以推论说人类这一物种形成的过程中,之所以能变成今天的样子,或许与人类感染了多次病毒不无关系。之前读到过一种说法,说某些人类有一种基因会导致癌症,但同时这一段基因可以帮助人类抗住疟疾的侵袭。在医学还没有那么发达的时候,人类的寿命还没有那么长,这段基因还没有到诱发癌症的时候,但是却帮助人类免除疟疾的危害,那你说这到底是一段好的基因还是坏的基因呢?所以,我们并不知道病毒带我们的究竟是什么,有的病毒可能会带来死亡,有的病毒可能会带来多样性,我们并不知道这样的多样性会不会在未来环境变化的时候,成为拯救我们的那唯一的稻草。推而广之,我们要接受生活中的一切意外,建立新的连接和关系,要学会与身边的一切接触,并且尽力让它们成为我们的一部分,这一部分或许是你的思维、或许是你的能力、或许是你的人际网络,不管是是什么,它丰富了你的多样性,让你能够具有更多样的选择,在未来那个有可能致命一击的环境里,帮你存活下来。当然,话说回来,对于那些能够现在就对我们一击致命的病毒,我们还是彻底把它清除的好,毕竟活下去才有其它的可能。加油!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128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4.0短小,精炼,可读性强的生物科普读物#乐读英文原版书 2021 年 - 第 31 本 A Planet of Viruses 畅销科普作家卡尔・齐默(Carl Zimmer) 常年在 “纽约时报” 撰文,能抓住普通读者的兴趣点。这本《病毒星球》短小,精炼,每一章是个独立的小故事,原文很少用生物专业词汇,可见科技读物最好是看科普作家的,比专家的书更接地气。得到的这本中译本是 2015 年出的第二版,2021 年 3 月,卡尔・齐默更新了第三版,主要是把 “9 预测下一场瘟疫” 更新成 COVID 19 的故事,以武汉李文亮示警开始,详述了新冠全球大流行及各国的应对,对美国 CDC 早期的失误和政府的应对有不少的批评。卡尔・齐默善于选择材料,在多种病毒中精心选择有代表性的讲述,如最早发现烟草花叶病毒,在生活中引起感冒的鼻病毒,流感病毒,能致癌的 HPV 病毒,对抗细菌的噬菌体,大名鼎鼎 HIV,通过蚊子传播的西尼罗河病毒,以及目前全球流行的新冠和被消灭的天花病毒,通过这一个个故事,你了解了病毒不能独立生存,靠感染细胞,传播的途径各不相同,有通过鸟类,蚊子,水源,性传播等,疫苗是最好的防治手段。除了病毒的有害的一面,作者也强调了病毒的创造性,并与人类自然界长期共存。我们每个人的基因组中携带了近 10 万个内源性逆转录病毒的 DNA 片段,占到人类 DNA 总量的 8%。地球 10% 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来自于海里的病毒基因,并且生物的起源可能与病毒有关。作者不光是介绍病毒,还通过介绍最新生物科技的发展引发大家进一步的思考,在 “漫长的告别旷日持久的天花围剿” 提到人类虽然根治了天花,但因为研究天花,科学家们知道天花病毒的整个序列,在第二版中作者还提到复活天花病毒不太可能,在第三版中已经有实验室只需 10 万美元,能够复活类天花病毒。我们对病毒的研究使得病毒不朽。(The knowledge we have gained about viruses has given smallpox its own kind of immortality.)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22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于此星球,ta来得更早第一次看这本书,是 2020 年春节后,因为武汉封城;后来是全国远程上班。在武汉读书 7 年,与这座城市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这本书就是在这个时候出现在我的案头,认认真真一口气读完了这本书。对一座城、一群人的关心,在自己也封闭在北京小区的时候,去搞懂什么是病毒,是我那日那时值得做的事情。那两天,朋友圈里满是昔日师友抢购板蓝根、双黄连口服液的信息。那个时候,还没有人要去抢购口罩。据说淘宝上卖双黄月饼也一卖而空。“理性消费” 与疫情在最初就相伴相生了。说回这本书,绝对是知识普及型的。本书《病毒星球》(A Planet of Viruses),作者卡尔・齐默最初是为 “病毒星球计划” 撰写的,该计划是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 (NIH) 国家研究资源中心(NCRR)颁发的科学教育伙伴奖 (SEPA) 的一部分。本书最主要的是 10 大章节,这几大章节在内容上是相互独立的,每章介绍一个病毒!但是,连贯着读下来,你才会发现,实际上作者也介绍了病毒的一整套机制,作为一个非专业人士隐隐约约已经感觉到了,是一层一层像剥洋葱一样解析了病毒世界和人类世界之间的关系。先说读完本书后的几个认识:1、病毒的复制力量及其强大,甚至,生命的 DNA 复制能力,就来自病毒。2、病毒的 “开放性”、“包容性” 都及其强悍,不断地进行 “基因重配”;病毒的这种特征在全球每年都要轮流爆发的流感病毒上,表现得很突出。作者将其称为 ——“流感永不停歇的创新之路”。3、宿主和病毒之间的平衡已经存在了上亿年,人类祖先和很多哺乳类、脊椎动物,都携带 HPV 病毒。但是,在大多数个体中,还是保持了某种微妙的平衡。在一些个体中,这个平衡被打破,发展为癌症。4、敌人的敌人是朋友,噬菌体就是人类的这种朋友;他们在抗生素出来之前,承担了治疗痢疾等疾病的重任;目前为止,噬菌体与抗生素之间的竞争与争论也依然存在。5、数量巨大和丰富多样的海洋噬菌体,是所有其他生命仍然在世的母体;科学家在生命之树上所能触及的地方,都有病毒传递基因的痕迹。6、去探究病毒的传播和变异历史,才能够更好地防治,这是这个世界正在并且从防治艾滋病,HIV 病毒中得到的经验和教训。这也是我们亲历的 2003 禽流感和正在经历的新冠病毒,为什么要汇报自己的接触历史,所有可能的源头。还有一个原因就在于,很多病毒的来源,并不是单一的。病毒本身自我复制的能力极强,适应性也强,还会变异、重组,……。人类至于病毒,防治最好的办法,就是了解其历史,也是了解我们的历史。7、当病毒来到一个陌生环境的时候,病毒本身往往能够快速存活,或者是隐藏起来,但是一旦遇到某种机会爆发,那么,旧世界的人们,面临新病毒,初始抵抗能力几乎为 0,在殖民时期,很多土著人就是被殖民者带来的新病毒杀死的。本书介绍的第一个病毒,是关于你的感冒,可能就因为它 —— 人鼻病毒。人鼻病毒的结构非常简单,每个病毒只有 10 个基因(人类则有大概 2 万个基因)。但即使是这么少的基因,也能组合出奇妙的遗传信息,帮助这些病毒骗过我们的免疫系统,入侵我们的身体,继而无穷无尽地复制自己,去感染更多的宿主。直到今天,感冒都是 “不治之症”。人们目前找到最好的办法是用锌,锌可以阻止鼻病毒增殖。如果在感冒出现的一天之内就开始服用锌,患者的病程就能缩短一天或者几天。家里孩子病了,家长通常会让孩子服用止咳糖浆,但科学研究表明,这种做法并不会让孩子更快好转。事实上,止咳糖浆还可能会带来一系列并不经常发生但却非常严重的副作用,比如痉挛、心悸,甚至死亡。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警告,2 岁以下的婴儿(这个群体正处于感冒最多发的年龄段)不应当服用止咳糖浆。不仅仅因为感冒本身,更因为鼻病毒给更多有害的病原体打开了通向人体的大门。人鼻病毒可以训练我们的免疫系统,这样未来遇到一些小刺激时,免疫系统就不会过度反应,而可以养精蓄锐,去攻击那些真正的敌人。或许我们不该把感冒看成我们的老对手,而是一个常伴左右的明师。紧接着介绍的,是流感病毒。流感病毒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功能 —— 基因重配,就是能够把不同的基因混合在一起,重新制造出一种新的病毒来。这种病毒因为得到了宿主的基因,在宿主体内的适应性就会更强。而且,也能够获得从动物到人之间的传播基础。作者甚至把流感病毒的这种基因重配能力,称其为 “永不停歇的创新之路”!流感病毒的遗传信息也非常简单,只有 13 个基因。但是,流感总是会带来全球性的大灾难。1918 年一次严重的流感爆发,导致 5 亿人患病,这可是当时 1/3 的世界人口,其中 5000 万人丧命。即使在没有大规模流行的年份,流感也让人们损失惨重。世界卫生组织(WHO)估计,每年流感会影响到全球 5%~10% 的成人及 20%~30% 的孩子。每年,约有 2500 万~5000 万人被流感夺去性命。流感病毒随着病人的咳嗽、喷嚏和鼻涕飞沫扩散。(这个传播特征,新冠病毒也有,因此,新冠疫情以来,由于大家都戴着口罩,据说流感发病率也下降了。)本书介绍的第三个病毒,是 HPV—— 乳头瘤病毒,英文名 papillomavirus 则更加形象地描述了病毒的效果 —— 被感染的细胞上会长出芽(papilla 源自拉丁文,表示 “芽”)。20 世纪 70 年代,德国科学家哈拉尔德・楚尔・豪森(Harald zur Hausen)猜测,乳头瘤病毒对人的危害可能远不止皮肤长出小疙瘩这么简单。他怀疑女性的宫颈癌或许和这种病毒有关。于是,这就开启了病毒与癌症之旅。HPV 病毒只有区区 8 个基因。所有的宫颈癌都始于 HPV 感染,始于病毒把自己的 DNA 注入宿主细胞。人体的许多种细胞都是在孩童时期生长得最快,后来逐渐放慢节奏甚至完全停下来。但 HPV 所感染的上皮细胞并非如此,它们在人的一生中不停生长。被 HPV 感染的细胞向上移动,实际上也在不断靠近它们生命的终点。病毒能感受到宿主细胞靠近表面,然后改变策略。之前,它们会让细胞更快地分裂,在靠近体表之后则发出指令,让宿主细胞制造更多的新病毒。等宿主细胞到达身体最表面,就会破裂并释放出大量 HPV 去感染新宿主。从 HPV 的研究中,我们知道宿主和病毒之间的平衡已经存在了上亿年。人类祖先和很多哺乳类、脊椎动物,都携带 HPV 病毒。但是,在大多数个体中,还是保持了某种微妙的平衡。在一些个体中,这个平衡被打破,发展为癌症。另外一种病毒,需要和 HPV 区分一下,就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也就是艾滋病,自 20 世纪 80 年代被发现后,它们继续感染了 6000 万人,并让其中一半失去了生命。艾滋病毒声名在外,但传染性并不强,人其实并不会很容易感染艾滋病。哪怕患者在你边上打喷嚏甚至和你握手,你都不会被传染。艾滋病毒只能通过特定种类的体液 —— 比如血液和精液进行传播。一旦艾滋病毒进入人体,它就会大肆攻击人体免疫系统。它的目标非常专一,是一种名叫 CD4 的 T 细胞,这是一种免疫细胞。艾滋病毒能让这些细胞的细胞膜像肥皂泡一样彼此融合在一起。像其他逆转录病毒一样,艾滋病毒能将自己的遗传物质插入细胞自身的基因组。病毒的基因和蛋白质马上开始操纵并逐渐接管整个宿主细胞,接着就能利用这些细胞复制出更多的 HIV 病毒,去感染更多的细胞。当然,人体的免疫系统一开始就会对 HIV 病毒展开攻击。很多时候会被压制下去,但是最终 HIV 会不断反复,直到人类宿主的免疫系统无力抗争。不管这个过程有多久,这一天还是会到来:病人的免疫系统再也无法胜任本职工作,本来无法伤害健康人的那些疾病都会变成致命的绝症。当然,这个时间长短就因人而异,所以,有些人携带 20 年,都不发病。这本书就是这样,一个一个介绍病毒,把每一种病毒致病的机理都进行了剖析,因为能够了解这些,我们才知道如何去防治。第一次看完这本书,是 2020 年的 2 月,当时想着,2021 年春天的时候,要再回武汉看看,也终于在 5 月真正成行。那年第一个封城,大家都经历了很多,再回去,感慨颇多,去看了求学 7 年的大学,大楼依然是大楼,只有人变了。去看了导师,还好,老师们一切都好,再说起那段封城抗疫的日子,语气都平淡下来了,就像是在讲故事。《病毒星球》,其实地球上哪里都是病毒,他们存在的时间早于人类。这个星球是他们的,我们才是后来者。对自然、对历史,我们都应该满怀敬畏。
3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320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4.0早在人类出现之前,病毒就占领了这颗星球,历经高温、酷寒或干旱等极端条件,到现在病毒仍然无处不在,抗生素或感冒糖浆等最近用来对付它们的小玩意,更是无法伤及病毒毫发。病毒在我们的 DNA 里留下了丰富的信息,人类 DNA 片段中 8% 来自病毒,说它们是我们亲缘有点远的祖先也不为过。但是要小心,这些休眠在人类 DNA 中的片段在特定条件下可以复苏,重新组织成活跃的病毒。病毒并不总是面目可憎,人类吸入的氧气里,有 1/10 是病毒惠予的。被视为宫颈癌罪魁祸首的 HPV,其实男女通吃且分布广泛,但绝大多数情况下它们都与人类和平共处。病毒在不同宿主间穿梭,有一定几率携带上一部分宿主的基因片段,然后插入到下一位宿主的基因里,在你感叹人类或其他物种多样性的时候,别忘了其中也有病毒的一份功劳。不可否认,病毒也是自然创造的冷血杀手。甲流、埃博拉、SARS,这些病毒让人类措手不及,它们本来只攻击蝙蝠、老鼠或鸟类等,怎料自然演化无意之间将人类写进了病毒的黑名单。尽管疫苗不断更新,但演化的力量让病毒一次次地突破我们的防线。这本书让我重新理解了病毒与人类的关系。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16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不仅科普了病毒是什么,更提高了对生命的认知《病毒星球》是难得一遇的好书,作者抽丝剥茧、层层深入,用普通人能看得懂的语句,如探案小说般抓住我的注意力,流畅的读完全书。读了本书之后,有一个想法是 “病毒” 这个命名太不合适了。这又是 “病” 又是 “毒” 的,让人对它们全是负面定义。相反,对 “细菌” 的命名就很好,没有贬义成分,“细微的菌” 有对人体有益的,也有对人体有害的,更多是无益又无害的,这很容易让人接受。但如果要说世界上有很多对人有益的病毒,这样说起来总感觉很奇怪。但在没有更好的命名之前,我还是暂将之称为 “病毒” 吧。早些时候,人们不知有病毒;后来知道病毒是一种极小的恶魔,给人类带来灾难;再后来发现到处都是病毒,很多病毒对人类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如果没有病毒就没有人类、没有这个世界;早些时候,人们认为病毒不是 “生命”,但后来发现病毒也不是 “非生命”,“生命” 与 “非生命” 之间并非泾渭分明,而是一条连续谱系,病毒就是那灰色地带。更有甚者,有科学家猜想病毒是所有其他生命仍然在世的母体。“病毒” 其实没有好坏之分,都是在遵循 “随机变异,自然选择” 的规律在演化。“病毒” 促进了人类演化时,它们不知有人类,给人类带来灾难时,它们也不知有人类,它们只是在那里随机变异。它们能蛰伏若干年,等到时机一旦成熟,就唤醒自己发起进攻,攻城掠地,进入其它生命体的基因。“病毒” 是开放的,可以自我变异、可以通过污染其它生命体的细胞基因进行变异,甚至病毒间也能互相寄居,基因融合而变异,而且,因为病毒没有专门修复 DNA 错误的酶,所以病毒变异的速度远高于动物、植物、细菌等。每个病毒都是基因海洋中的一朵浪花。病毒的结构特别简单,绝大多数病毒都只是蛋白外壳包裹了几个基因。但这依然构成了一个系统,由蛋白质、RNA 构成的系统;巨型病毒是更复杂的系统,它们有更大的体型,更多的组成部分,更复杂的连接方式和结构,它们有更强的功能,它们更接近生命体。细菌是一个生命体,与病毒相比,结构、功能都更为复杂,细菌的体内可以找到病毒的痕迹,且可以被病毒寄居,细菌是比病毒更复杂的系统。各种微生物、植物、动物都是复杂的系统…,人更是一个高级系统,美国生物学家林恩・马古利斯声称:人,不过是一大锅细菌病毒汤。人体中有与细胞数量相当的细菌,以及十倍于细胞的病毒在一起共生,且人体所有细胞在内的真核细胞都是由细菌进化而来的,而细菌极有可能来源于病毒。人体就是一个共生系统,就象我们所处的世界是一个共生系统一样。感谢《病毒星球》让我对生命有了进一步的认知,期待能在得到平台挖掘到更多的好作品。
1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210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为病毒正名一直以来,病毒是健康的敌人,从来没人去讲为什么我们身体内 DNA 片段和蛋白质中存在的病毒片段。病毒星球这本书为病毒正名,它可以骄傲的说,我比你们人类先到地球,我们一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病毒的存在本是无处不在,用科学的方法,科学的医疗手段,科学的行为方式,将影响降到最低,才是我们应该做的。不要妄图彻底消灭病毒。每次大规模传播的病毒都是变异的结果,并不是我的本心,每次的感染终将过去,然后人类的身体里又永久的留下病毒的印记,就像种完牛痘留下的疤痕。本书从源头说明病毒的存在、发展、演变,与人类共存,换句话说,人类文明消失,病毒依然存在,客观认识病毒,是本书的一大特色。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8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病毒,地球的原住民- 早在人类出现之前,地球的统治者是病毒?- 没有病毒,植物无法进行光合作用,人类甚至没法出生?-- 氧气有 1/10 来自病毒的惠赠?- 平均每升海水中,有约 1000 亿个病毒颗粒,整个海洋中该有多少呢?…… 面对这样的问题,我们如何回答自己(孩子们)呢?这本书给出了答案。早在人类出现之前,病毒就占领了这颗星球,历经高温、酷寒或干旱等极端条件,到现在病毒仍然无处不在,抗生素或感冒糖浆等最近用来对付它们的小玩意,更是无法伤及病毒毫发。病毒在我们的 DNA 里留下了丰富的信息,人类 DNA 片段中 8% 来自病毒,说它们是我们亲缘有点远的祖先也不为过。但是要小心,这些休眠在人类 DNA 中的片段在特定条件下可以复苏,重新组织成活跃的病毒。病毒并不总是面目可憎,人类吸入的氧气里,有 1/10 是病毒惠予的。被视为宫颈癌罪魁祸首的 HPV,其实男女通吃且分布广泛,但绝大多数情况下它们都与人类和平共处。病毒在不同宿主间穿梭,有一定几率携带上一部分宿主的基因片段,然后插入到下一位宿主的基因里,在你感叹人类或其他物种多样性的时候,别忘了其中也有病毒的一份功劳。不可否认,病毒也是自然创造的冷血杀手。甲流、埃博拉、SARS,这些病毒让人类措手不及,它们本来只攻击蝙蝠、老鼠或鸟类等,怎料自然演化无意之间将人类写进了病毒的黑名单。尽管疫苗不断更新,但演化的力量让病毒一次次地突破我们的防线。…… 书中的内容最初是为「病毒星球计划」撰写的,该计划是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NIH)国家研究资源中心(NCRR)颁发的科学教育伙伴奖(SEPA)的一部分,旨在帮助人们对病毒和病毒学进行深入了解。病毒带给我们死亡与伤痛,也带给我们生命与未来。人类需要重新理解病毒与人类的关系,认识人类在万物中的位置。因为,它们才是原住民,我们是占领者,与它们之间,需要和平。和平,源自科学的了解彼此。关联阅读:《自私的基因》《基因传》《瘟疫与人》《死亡之书》《重病之王:癌症传》《血疫:埃博拉的故事》《病者生存:疾病如何延续人类寿命》《大流感:最致命瘟疫的史诗》《疫苗的史诗:从天花之猖到疫苗之殇》《病毒来袭:如何应对下一场流行病的暴发》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8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生命就是一艘忒休斯之船1. 人类在本质上不过是一堆不断混合、闪转腾挪的 DNA。2. 69% 的人携带了一种致癌病毒,当事人却不知道。3. 病毒在地球存在的时间远长于人类,但我们对病毒的了解是近两百年的事情。4. 绝大部分时间,我们都不知道体内的 DNA 是如何工作的,他们复制的小失误可能会造成我们的癌症。5. 绝大部分时间,我们都不知道摄入体内的 H20 是如何被结合成有机物的,又是如何被排出体外的,而我们就如此放心他们在我们身体里来来去去。6. 绝大部分时间,我们的免疫系统都在与各种各样的病毒打交道,而我们自己浑然不知。7. 病毒,偶尔嵌入生物的 DNA,让他们死亡;让他们进化;让他们有了新的工具;让他们有了新的麻烦。8. 生命就是一艘忒休斯之船,我们不了解我们自己这艘船,我们也不了解船上的每一块甲板,但无论如何,继续前行吧,生命不止,演化不休。
3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5分享「微信」扫码分享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