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给这本书评了4.0这有点标题党的味
1848 年,纳撒尼尔・霍桑职场失意被赶回家乡。妻子却很高兴,“我早看你不是那块料,迟早要被撵回来。” 此前的霍桑,一直想在政治舞台施展抱负,谁知最后却被赶回家。心灰意冷的他,每日都倍感煎熬。妻子却对他说,既然回来了,就别想那些有的没的,专心干点儿对自己最有价值的事不好吗?霍桑一脸疑惑,我都失业了,还有什么有价值的事情?“你天生就是搞文学创作的,当然是专心写小说了。你别怕,只管用心写,家庭开支方面,我早就准备好了。你不知道吧?我料到你会被赶回来,所以一直拼命攒钱,为的就是让你今天能安心写作。” 妻子的一番话,让霍桑感动不已,也让他的内心充满力量。此后不到一年,他就发表了经典著作《红字》。由此可见,生活中如果找到那个最懂你、最支持你,并且最知道从哪方面滋养你的伴侣,对每个人来说是多么重要。就如梁永安老师在他的新书《梁永安:爱情这门课,你可别挂科!》中所说:“爱情确实可以改变人的命运,可以使我们在纷乱的社会生活里面找到自己,让生命水落石出。” 本书对每一本书的解读框架都很清楚,介绍作品及作者的背景,且对于每本书梁老师都会提炼三四个核心议题,对每个议题夹叙夹议、娓娓道来,读起来比较流畅。不过可能是梁老师对爱情的理解和观念比较理想和美好,所以有些小说里更黑暗、更尖锐锋利的部分,论述得就稍嫌平淡,有些不够刺激啊。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26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爱情这门课,你可别挂科!#管中窥豹读书计划(第 1324 本)#2023 年精读作家(33)梁永安《梁永安:爱情这门课你可别挂科!》大家好!今天阅读梁永安老师的第二本作品《梁永安:爱情这门课,你可别挂科!》,穿越 10 部文学经典,领悟古今爱情真谛,在个体愿望与复杂世界的冲突中,识别和收获真爱。梁永安教授长期在复旦大学从事文学研究与教学,对当下的社会生活有深切敏锐的关注与洞察,他通过解读经典文学作品中的爱情主题,探讨现实生活中的爱情问题。本书独具匠心地选取了《苔丝》《呼啸山庄》《面纱》《走出非洲》《革命之路》《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日瓦戈医生》《霍乱时期的爱情》《雪国》《包法利夫人》等 10 部文学经典名著,通过对每部作品深入解析,探测爱情幽深而丰富的不同面向,揭示爱情的深度和广度,直抵现代人的自我成长和人生命题。梁老师对爱情本质的洞见,以及对当下年轻人爱情生活的深入体察,都为本书注入强烈的鲜活感和力量感,是对当下时代潮流与爱情问题的有力回应。跟随梁老师重读经典,用文学滋养精神,从阅读中汲取能量,穿越古今、跨越东西,共同探索当代人的爱情之路。正如梁老师所说:爱情可以改变人的命运,使我们在纷乱的世界里找到自己,让生命水落石出。2、核心思想:①为什么我们还要相信爱情?人们要想进入爱情,“他们必须用他们整个的生命、用一切的力量,集聚他们寂寞、痛苦和向上激动的心去学习爱。爱的真谛并不是什么倾心、献身,也不是与另外一个人结合,它对每个人来说都是一种崇高的动力,让人去成熟,让自身完成一个世界,为了另一个人而努力完成一个自己的世界,这对于他是一个巨大的、不退缩的要求”。在现代社会,爱情是世界上最难得到的东西!每个人都想自由地生活,都想在恋爱中找到一个让自己无拘无束的理想恋人,男人这么想,女人也这么想,可是,对两个本来陌生的人来说,哪有这样天衣无缝的美妙相遇呢?这就犹如上帝把一个苹果分成两半抛向人间不同的方向,里尔克的爱情就是这两半苹果的重新组合,可是一半遇见另一半的概率几乎是 —— 零!爱情确实可以改变人的命运,可以使我们在纷乱的社会生活里面找到自己,让生命水落石出。今天的人们都在高速运转的社会里忙碌,也许你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确实遇上了那个最适合你的人,但你却不认识他,擦肩而过了;而你天天相处的人中,却始终没有让你心动的人。这让人特别感叹,如果爱情很好相遇,谁不愿意放下眼前的功利,去追寻那一份最美好的情感。但是,我们必须明白,那样美好的爱情,不会在一个人无知时来临,要遇到那个非常对的人,需要经历多少风雨、走过多少曲折!只有自我经历成长到一定程度,我们才能识别和确认,什么才是我们最终所寻的那一个人,是那份美好而罕见的爱情。真正的爱情从来不会降临到一个不懂爱情的人身上,反过来说,我们要去追求爱情,首先自己必须是一个富有爱的感情的人,是一个懂得爱情的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遇到那个人的时候,一瞬间把真爱识别出来,你才能全身心地投入。一个人的爱情在生活中被压垮,这是一个特别常见的现象。原因千种万种,最根本的一条,是人们精神的软弱。软弱是一个巨大的生命缺陷,却偏偏是我们社会的常见病。软弱又特别让人痛惜,明明是一份非常单纯美好的感情,但就是因为这一点点软弱,全部失去。动画片《白雪公主》里,公主被王子轻轻一吻,她就醒过来了。这看上去很美,但为什么一定要别人来吻一下才会醒呢?关键时刻为什么不能靠自己内心的力量,走过生命最艰难的时刻?人生往往取决于一瞬间,就看你怎么选择,而这种选择,需要我们的内心动力,爱情常常会给我们带来这种动力。爱情是对每个人决定性的考验,如果爱情都不能改变你,你的一切注定黯淡无光。②爱情是男性对女性最大的尊重女性在爱情中如何走出男性划定的身体价值?这个问题英国作家哈代一百多年前就注意到了,并把它写进了《苔丝》这本经典小说中。我们本章要谈的,正是这本经典小说中的这一经典问题。多塞特郡的一个乡村里,有一户人家 —— 一对夫妇以及他们的 6 个孩子。爸爸叫德比,是个普通的农夫,主要是做小买卖。这一天,德比往家走的时候,遇到一个牧师,牧师告诉德比,说他看到一份古老的记载,意外发现德比家族其实是一个很老的贵族家庭,本来姓 “德伯”,家世血统很高贵。不但如此,德伯家族还有亲戚在附近生活,住得并不算远。人生往往如此:天上突然掉下来一个喜讯,似乎能抹平生活的不如意。德比一家原来的生活十分辛苦,但依靠自己的劳动,每一天的生活都是扎实的,心态也是平稳的。现在天降大运,突然间有了一种机缘,德比的心态就偏离了原来的轨道,一切都变得未知了,生活的逻辑也变得混乱了。人都希望能生活得幸福美好,但这种美好若不是通过自己的劳动得到,里面就会有很多不可预测的东西,会潜伏许多危险,甚至可能会失控。所谓的德伯后裔是个冒牌货,身份是虚假的。这听上去像是一个拙劣的玩笑,但延伸到实际生活里面,在精神品质方面的后果就很严重,这一家人所有的生存都变得不真实了。对于一个人来说,他的本来面貌和身份一旦脱离,他的整个生活必然具有很大的欺骗性。哪怕这个人本性并不坏,但这种欺骗性会渗透到他的言行举止当中,他的生活就会变成一场场表演,久而久之,假的变成真的,真的变成假的,他就会习惯于油滑、轻浮,生活哲学中贯穿着机会主义。苔丝这么单纯的姑娘来到这样一个家庭,当然很危险,前景已处于失控中。我们不能忘记,人还有精神美,包含知识美、道德美、文化美、艺术美。这个精神的特征恰好是人类与动物最大的区别。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讲过,植物具有 “营养的灵魂”,它们为了土地里的养分,为了光合作用,要使劲因地制宜地生长。竹子非常高,而它的根有时候比长出地面的部分还要长,就是为了获得更多的养料,这是出于营养的需求。动物更进一步,是 “感觉的灵魂”,它能识别一个物体的移动。人更超越,按照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来看,人是一种 “理性的灵魂”,人可以认识自然界,积累各种知识,思考万物的本原;人不能只看到事物的表象,也要看到它的本质。换句话说,人和人相爱,不仅仅要看颜值,更要看人的内心。肤浅的人只迷恋颜值,有精神含量的人不但爱对方的颜值,更爱他美好的内在。③从 “恋” 到 “爱”,道阻且长每个人都有内心的热情和浪漫,但这些火焰般的感情和向往常常超出了现实可能性,于是人们就把这种情感悄悄地压制下去,用一些热烈的消费方式,把性情中的能量释放出去,在这个过程中不知不觉就变老了。平凡的人生总是很安全的,每一天都给人平衡感。只有那些生命中有海浪般的感情、意志和欲望的人,才不甘于在日复一日的循环中消磨时光,必须找到一个生命的出口,表达出自己内在的呼声。艾米莉能够看到人的一个普遍的悲剧:狭窄。狭窄的生活造成人狭窄的性格、狭窄的理念、狭窄的感情、狭窄的愿望,使人们内心所有的美好都扭曲变形,变成毁灭性的能量。一个被固化的人,到底有多少情感的宽度和容量?在呼啸山庄这个沉重的小环境中,恩肖先生除了爱希斯克利夫,就不再具有对其他孩子的深情;辛德雷失去了父亲的专宠,立刻变成了一个仇恨满心的施暴者。希斯克利夫更尖利,他在自卑的笼罩下,只有极度依靠恩肖先生的无限度纵容,才能获得存在感。在这三个人的关系中,看不到人和人之间真正的爱,每个人都只能沉陷在狭窄的情感通道中,没有能力以更大的宽度去接纳他人的情感与尊严。在社会生活中,爱情最大的危机是不堪重负,当一个人把人生所有的希望都放到爱情的期待里,也就把爱情变成了摇摇欲坠的起重机。爱情的本质是一种力量的相互放大,是一种锦上添花,两个人都有对未来的共同向往,都有生命的创造力,相爱就是彼此欣赏,彼此加油,这样才有让人幸福的感觉。如果把爱情和婚姻看成改变命运的救生圈,看成解决自身生存问题的药方,这种所谓的爱其实只是爱自己,动机和欲望都非常狭隘,是把自己的未来强加给对方。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8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谈谈爱情恋爱是两个人在开心中相互陪伴,就像两只小鹿在草原上自由奔跑,是两个孩子尽情地玩耍。 但婚姻不同,它需要两个人共同努力、共同奋斗。逆流而上的,需要彼此互相支持,共同面对人生的挑战。在恋爱中,我们可能会沉浸在被爱的幻觉中,以为自己的深情一定也是对方的深情。真正的爱情是有激情的,是不可遏制的。 有时候,我们可能只是在一场逢场作戏中陷入了感情,而并非真正的爱情。我们要清楚地认识到,爱情是需要真实感情和激情的,而不仅仅是一时的迷恋。爱情不仅仅是两个人之间的感情交流,也需要谈论格局。 一个人如果只顾着自己的小打算,最终结果往往是聪明反被聪明误,生活变得一片混乱。需要提升自己的格局,不断改变自己的精神内核,才能在这个世界上找到真正有意义的爱情。🌟寻找真爱的方法:🔍1️⃣ 坚持自我:在逆境中,我们需要坚持自己的价值观和原则。不要因为困境而放弃自己的梦想和追求。靠自身的魅力吸引到的人,是经过筛选的。2️⃣ 互相支持: 爱情是两个人共同奋斗的结果,而不是一个人的胜利。3️⃣ 诚实沟通:要坦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与伴侣进行深入的交流。只有通过诚实的沟通,才能建立起真正的信任和理解。
1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35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挂科可以重修,错过就是过错沈从文当年写给张兆和的信:“我行过许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次的云,喝过许多种类的酒,却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 真正的爱情从来不会降临到一个不懂爱情的人身上,反过来说,我们要去追求爱情,首先自己必须是一个富有爱的感情的人,是一个懂得爱情的人。一个人的爱情在生活中被压垮,这是一个特别常见的现象。原因千种万种,最根本的一条,是人们精神的软弱。软弱是精神的变形,是巨大的压力或困境之下个体的孤独、彷徨和无助。这种能力在不写作的时候看不见,一旦写作,自己内心深处的梦想、记忆、愿望便都会调动起来了,人好像又重新活了一遍,生活本身又有了一种新的意义,这是平凡人生中的光荣时刻,而且往往会带来生命的转折。人类社会总的来说是中庸的,能够最大限度地容纳人们的平庸化,而不大能接受超出常规的激情,所以,平凡的人生总是很安全的,每一天都给人平衡感。只有那些生命中有海浪般的感情、意志和欲望的人,才不甘于在日复一日的循环中消磨时光,必须找到一个生命的出口,表达出自己内在的呼声。美国哲学家弗洛姆分析过两种爱:幼稚的爱与成熟的爱。幼稚的爱是 “我爱你,因为我需要你”;成熟的爱反过来,“我需要你,因为我爱你”。如果一个人没有爱的能力,只有需要的渴望,那他怎么能够给予他人真实的温暖呢?在社会生活中,爱情最大的危机是不堪重负,当一个人把人生所有的希望都放到爱情的期待里,也就把爱情变成了摇摇欲坠的起重机。爱情的本质是一种力量的相互放大,是一种锦上添花,两个人都有对未来的共同向往,都有生命的创造力,相爱就是彼此欣赏,彼此加油,这样才有让人幸福的感觉。如果把爱情和婚姻看成改变命运的救生圈,看成解决自身生存问题的药方,这种所谓的爱其实只是爱自己,动机和欲望都非常狭隘,是把自己的未来强加给对方。“恋” 和 “爱” 是密切相关,但又有本质的不同的两件事。这也是世上男女普遍的困惑,往往把 “恋” 当作了 “爱”。“恋” 是什么?“恋” 是两条鱼顺流而下的快乐,是两只小鹿满山奔跑的自在,是两个孩子无拘无束的释放,用传统的话来说,是 “两情相悦”。“爱” 大不相同,爱是逆流而上,彼此汲取着奋斗的力量。爱是独一无二,互相在崎岖山道上体会对方的勇气,互相打开内心的温暖。用《诗经》里的诗句来说,是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我们经常把 “恋” 和 “爱” 放到一起,实际上这两个词相距很远。而我爱他可不是因为他长得俊俏,耐莉,而是因为他比我更是我自个儿。不管我们的灵魂是用什么料子做成的,他和我是同一个料子;莎士比亚说:“爱情里面要是搀杂了和它本身无关的算计,那就不是真的爱情。” 希斯克利夫的悲剧,正在于他直到死去,都没有真正明白什么是爱,更不懂得真爱中包含着忘我,他爱的仅仅是他自己。人最不适合在困境中谈恋爱,也不适合在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 的 “常理” 中决定婚姻。拍婚礼不是拍婚纱和钻戒,也不是金童玉女的光彩照人,而是拍幸福。爱情的逻辑就是这样:如果为了解决眼前的人生难题去结婚,必然会带来更大的悲剧。世上所有的偷情都有真实的互爱,甚至也有值得珍惜的一面。只不过这种爱如烟花,不能天长地久。从未堕落过的人是一个简单的好人,而从沉沦中走出来的人,更能领悟生存的方向。然而,这都是瓦尔特做不到的,他缺乏凤凰涅槃的再生力,缺乏必要的遗忘,缺乏活在当下的鲜活。最重要的是,他是一个消极的理想主义者,不能接受生活的不完美,任何一个残缺,都会让他痛不欲生。他不能改变世界,于是只想毁灭自己。既然人世间的一切都是如此短暂易逝,没有什么能够长久留存,而人们却常常为了区区小事互不相让,两败俱伤,那不是太可悲了吗?衡量一个婚姻,最重要的因素,是看自己愿不愿意为对方而改变自己。二人世界和一个人生活有质的区别。恋爱的特点是互不相让,像天上飞翔的云朵,不管男女都个性毕露。但婚姻大不相同,婚姻是地上的连理枝,婚姻需要互为第一,总是将对方放在第一位。书对于特丽莎来说,有着不一般的意义,书使她获得独特性:“她喜欢腋下夹一本书在街上走。男女初遇,总是看到最美好的外层,一切都明亮。但其实,每个人都像月亮,都有寒冷的另一面,当它转动过来,就会蓦然给人惊心的沉重感。寻常的人间交往,每个人都不会展示自己的这一面,但进入爱情,就再也无法掩盖。爱情本身就是赤裸的,它剥去了日常的装饰,将洪荒时代徐徐打开,将每个人最原始的本相展露无遗。人和人的差异并不在于阶层地位的高低,而在于有没有生生不息的生命力。语言达不到的地方,就是爱情的栖息之地。所有说得出来的爱,都是表面的。一个人心里犹犹豫豫,脚步却狂奔过去的人,那就是真爱了。人性的弱点是回避艰难,但爱情总是让人迎难而上。没有爱情的人可以生活在可承受的 “轻” 中,一生轻飘飘地度过。而已经爱上的人不顾一切,只能用 “重” 来衡量生命的分量。一个人在年轻的时候,最大的危险是不知道自己的内心矛盾。战场上的上一秒与下一秒也许就是死亡的分界线,在生死面前,瞬间获得了永恒的意义,爱情的价值再也不能用日常生活的道德来衡量了。“如果你无所抱怨、无所遗憾的话,我就不会爱你爱得如此之深了。我不爱那些没跌过跤、没失过足的不犯错误的人。他们的美是僵死的、没有价值的。他们不懂得人生的美。” 如果站在其中一幢大楼,隔着城市纵横的峡谷看向另一幢大楼,就会感觉像是在观察一个巨大无声的昆虫饲养所,那里面有成百上千的穿着白色衬衫的小人,要么在翻弄着文件,要么皱着眉头拿着电话听筒,在春天千年如一日地流动着的白云底下,上演着一场场愚蠢至极的演出。” 这种场景,我们在文化分析里边把它称为 “工蚁社会”,在这种社会,人们到处忙忙碌碌,受控于权力和资本,人生逐渐变成他人设计的程序中的一个小小的数码。对于爱情来说,两个人的 “来龙” 是不相干的,是两个陌生人走到了一起。而他们的 “去脉” 却是紧密相连,甚至是生死相关的。因此,男女相爱,最关键的是两个人有没有共同的未来。如果我们把 “来龙” 称为存量,那么 “去脉” 就是增量,爱情的双方共有的,只有这个增量。有的人选择恋爱对象的时候,只注重存量,看对方的财富、地位、才华,等等,而不看对方和自己属不属于一个世界,不看两个人有没有幸福的增量。这样的选择往往是断头路,根本走不远,甚至一起步就熄火。在这个世界上,爱情要过三关:当恋人、当夫妻、当父母。有的男女是最好的恋人,浪漫热烈,说不完的情话;有的男女是最好的夫妻,一起甜酸苦辣过日子,温馨美好;有的男女是爱心融融的父母,和孩子一起走过年年岁岁。植物需要光合作用,生活需要吐故纳新,人生的境界不进则退,人若不成长,必然萎缩。你可以去做七年前就该去做的事情了。去找你自己。你可以去看书,去学习,去散步,去思考。你会有很多时间。这是你生命中第一次有时间去弄清楚你到底真正想做什么。没有领悟生命真谛的人,走到哪里都是茫然的,顿悟来自长期的磨炼,而不是依赖空间的转换。在爱情和婚姻中,有一个常见的糟糕现象,那就是想改造对方,让对方符合自己的期待。婚姻不是愚公移山,不是重建山河,而是自自然然地相处,是天设地造的相融。这就是耶茨要写的现代生存:人和人之间 “并不知道你是谁”,甚至 “也不知道自己是谁”。孤独是彻底的,每个人都是自己的陌生人,却还要去爱,去融和一体,去生儿育女。他们其实都是很优秀的人,太多的人没有像他们一样向往过、挣扎过、对立过、失望过,太多的人小心翼翼地避难就易、避繁就简、避远就近,在人性的软弱中度过一生。如果我们换一个角度,离开那些传统定义下的幸福观,爱波和弗兰克的生生死死,也未尝不是人间的另一种爱情。我们不能说弗兰克没有获得过爱情,爱情最真实的感觉,是失去了那个人,就失去了世界 —— 可惜他明白得太晚,一切都消失了。驹子能和他聊舞蹈聊音乐,是个难得的红颜知己,但这份热度仅仅是在近距离的互动中,一旦分离到不算遥远的距离,内心就仿若游云一样变得不冷不热。女性爱一个人必然是百分之百,她要抓住岛村回东京前的分分秒秒,依依不舍的心意中容不下任何他人,即使是曾经青梅竹马的少年玩伴。而男性大为不同,很多男性的情感可以兵分两路,对前任充满爱怜,对现任疼爱有加,兼容并蓄,泾渭合流。任何真诚的爱,都需要双方对未来清晰的追求,需要打造属于两个人的新生命空间的激情。而艾玛和莱昂的渴望都来自生活的缺失,他们都不喜欢现实芸芸众生的活法,但真正的生活在哪里呢?他们都期待对方给自己答案,而她和他的心中是否有阳光灿烂的答案呢?彼此看到的,都是苍茫。现代人追寻的感情路线是先恋爱后结婚,如同简・奥斯丁在《傲慢与偏见》中所写:“我也说不准究竟是在什么时间,在什么地点,看见了你什么样的风姿,听到了你什么样的谈吐,便是使得我开始爱上了你。那是在好久以前的事。等我发觉我自己开始爱上你的时候,我已是走了一半路了。” 她的生命一直有美好的可能相伴随,但她看不见,为什么看不见?因为她的爱情渴望是传奇的、放浪的、燃烧的。“我的这本书如果写得好,会轻轻搔着女性的诸多疮疤。她们看书时,不止一个人会认出自己,莞尔一笑。”
1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3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一个女性的灵魂独立看完《包法利夫人》,内心深处忽然像被一颗石子砸中,就像一个平静的湖水被扔进一颗小石子那样泛起涟漪。这个涟漪是关于女性的精神独立。都在说精神独立,那到底什么是精神独立?我想,在目前时代背景下,依然存在很多附属品,就像女性选择一个男性,看对方的财力,外形,家庭背景等等,全然忘记对方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一个生命。当然,一个好的存量(车子,房子,票子)可以被他人肯定,这是所谓的实力。但是,这些实力背后都需要女性用相应的代价来交换,就像有一句经典名言说的:所有美好礼物的背后都被标好代价,有的你可以承担的起,有的你承担不起,只能用生命来还。就像包法利夫人一样。所以,此文学作品深深的揭露了女性的心理弱势的附属属性,也从另外一个角度阐释了需要精神独立起来,不然那些看似美好的生活,实际上就是一个乌托邦,注定是悲剧丛生。美好生活需要自己创造。灵魂独立,意味着自己对自己生活全然的负责,对自己的幸福负责,这样建立起来的生活城堡才算坚固,不会风雨飘摇。同时,拥有一双洞察的双眼,能够看到每一个人和人背后深处的灵魂,尽管可能需要经历沧桑才能看见。但是,再晚也要去看见,才可能建立真正的幸福生活,哪怕到 70 岁。就算到 70 岁,也有榜样,那是《霍乱时期的爱情》里的阿里萨和菲尔米娜。灵魂独立,第一阶段是不依赖他人,第二阶段是共生,共同创造生活的美好。这一点对爱情,友情,伙伴关系同样有警示作用。有的没的写一些,作为美好生活的记录吧,没有一个伟大的作家不需要天分,没有一个伟大的作家不需要洞察,没有一个伟大的作家不需要青铜时代。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2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4.0爱你,孤身走万巷爱情,一个美好的字眼,却承载着太多的东西,以至于让人觉得在现实中看不到它的模样。然而即便如此,我们还是很乐意在荧幕、文学作品甚至是在自己的脑海中一次次去描摹。《梁永安:爱情这门课,你可别挂科!》以 10 本文学经典来讲述爱情,作者在介绍作品的过程中也为我们描绘出爱情不同的模样,自然也会带有当下人的视角加以解读。1. 爱情游戏在文学作品里爱情可以算是上永恒的母题,古往今来多少文学作品为我们展现了作者眼中的爱情。在这些作者的笔下爱情就像是一个历久弥新的游戏,让读者难以忘怀。就本书而言,提到的文学经典足够经典,经典到我这个钢铁直男只闻其名不见其书。严格来说,我应该也算是看过一点《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只不过最终以它被夹在旧书里售卖而结束。时至今日,书中所展现的世界早已不再为我们所熟悉,然而其中的爱情游戏却仍旧在现实中上演着类似的故事。经过作者的讲解之后,我们更加清楚跨越时空的爱情有着那么多相似之处。人在变,故事也不同了,爱情游戏却总有着莫名的熟悉,让人隔着文字感受到一种久违的美好。正如骆玉明老师在《古诗词课》等众多场合所说,文学作品是很会骗人的,我们不能简单将其和现实划等号。文学是虚构的,其中的爱情可能来源于现实,却未必就是实景重现,甚至可能在其中添加了太多想象的空间,以至于我们不得不用换一个态度去对待。2. 认识爱情通过文学作品来认识爱情无可厚非,尤其考虑很多人的爱情启蒙就来自于这些书中的人物。比如像《人生》中的巧珍,又比如《平凡的世界》里的田晓霞。在文学作品里我们可以看见爱情的各种模样,也在此过程中看到生命的更多可能性。可就像罗密欧与朱丽叶,跨越过文化和时空的鸿沟后也会展现出完全不一样的模样。相信有的读者可能和我一样,并没有读过书中提到的文学原著,因此我们所看到的准确来说只不过是作者眼中所要呈现的样子。这其中自然有意无意会受到作者视野的局限,我们不必以此为准,甚至应当在此基础上加以质疑。作者在书中的某些观点就像原著一样,是有着相应的具体情境,单独拎出来味道可能就变了,要是再搬到我们的认知世界里,那可能和原来的模样大相径庭。文学所传递的受到文字的限制,更受到传递过程中的诸多影响。解读者的看法、接受者的偏好,这些都可能让故事走向截然不同的道路。谁又能想到如今被歌颂的爱情曾是骑士和贵妇人婚外情的产物。3. 体会爱情迫于现实,我们大多数人很难像书中人物那样体会爱情,却可以通过这些人的视角将自身代入,在他人的爱情故事里体会到自己渴望的爱情。这可能会受到个人和时空的局限,但未尝不是一个好的开始。我们在体会书中爱情的时候往往是带有自身的偏好和解读。这些经典诞生之时人们体会到的可能和现在的完全不一样,或许其并没有意识到如今的可能性,或许如今的人沉浸于过去的时光。纵使如此,我们在书中看到的受到了原作者、本书解读以及自身理解的限制,依然会相信在此过程中那种美好是不会消失的,可能还会随之而多了一些层次感。《爱的艺术》里曾提到,不成熟的爱宣传:“我爱你,因为我需要你。” 成熟的爱则是:“我需要你,因为我爱你。” 照此来看,我们也是借助书中的练习让自己在体会中变得成熟,更加了解关于爱的艺术。本书提到真正的爱情不会降临到一个不懂爱情的人身上。当我们在追求爱情的同时其实更多是在对自己提出要求和改变。我们不能期待遇到一个完美的恋爱对象然后就开启一段美好爱情,相反是需要练习自己爱人的能力以便于在爱情出现的时候更加懂得珍惜与呵护。4. 爱情考验爱情有美好的一面,也有不那么美好的一面。它会带来意想不到的甜蜜,也会带来更多的考验。在现实的考验面前,它可能会被压垮,就像作者说的,是因为我们精神上的脆弱。天降爱情是值得庆祝的,可它的出现未必会将你的人生完全点亮,反倒可能在此过程中看到了更多现实的黑暗。考验来自于外界,我们还可以努力应对,可若是对我们自身造成挑战呢?爱情的考验或许会彻底改变一个人,拥有了重新再活一次的机会,也自然会在自己的固执中继续下去。爱情可以让我们变得更好,也可能会推动到相反的方向。在文学作品里,我们可以进入到作者设置的游戏里接受考验,而在此深度体验的过程中我们更加明白现实的考验在前,自己会变成何等模样。当然这些都是在想象之中,真实世界里遇到未必就会如此。让人羡慕的神仙眷侣可以反目成仇,朋友圈里模范夫妻也可能会面对出轨的挑战。在现实的琐碎面前,我们想象中美好的爱情也常常会变得让人难以接受。5. 现实爱情对于爱情的背叛就像是一柄达摩克利斯之剑高悬头顶,这一点在《外遇之后》《危险关系》等关于出轨的书中更加明显。毕竟我们心心念念的美好爱情最终是要在现实中发生的。因爱成婚是个好事,可无论我们认为这份爱情有多么的独一无二,依然都会要面临大多数人可能遭遇的挑战。在童话故事里,王子和公主会在结婚后过上幸福的生活。可稍微有点生活经验我们也知道这不是全部,鸡毛蒜皮的事会让柴米油盐酱醋茶逐渐把曾经的爱情改变。在婚姻咨询的案例中我们更容易以相对客观中立的角度去审视爱情与现实较量之后的情况,可能会少一些吃瓜的乐趣,却会多一点维持亲密关系的技巧。《亲密关系》《亲密关系:从婚姻到家庭》等更是结合心理学的理论和实践给我们以指导。这对于那些沉迷于文学世界的读者来说无疑是一剂醒脑良药。我们可以在文学作品里发现更多的可能性,却最终要在现实中走向自己的旅程。理论上的无限可能性也在现实中逐渐变成了眼前一个个有限的选择,然而这就是人生,哪怕有美好的爱情加持。6. 写在最后本书是朋友推荐的,我本无意阅读,不过考虑到书中提到的文学经典是我未曾阅读过的还是打开了。在阅读的过程中自己以往对于爱情的理解无疑也是受到了考验,甚至是不小的挑战。我们脑海中的观念是错误的,这一可能性的出现往往会让人感到不适,尤其是这中间可能对我们的存在等造成挑战。文学作品提供的途径相对好接受一点,毕竟少了些现实的残酷和急迫。在爱情中成长,是比较好的事情。可成长并不是一帆风顺,甚至会伴随着许多的痛苦。或许就像爱情在过了蜜月期之后,当激素和激情褪去,我们终于看到了眼前人更为真实的样子。爱情让我们走出自我这座监狱,却未必会获得自由,可能会收获到一个叫做婚姻的枷锁。生而自由却时常在枷锁之中。爱情如此,人生亦如此。一点严肃的思考,可以让现实中的挑战不那么恐惧,应对起来也不会手足无措。我们在爱情中学着去理解和珍惜,却未必能和想象一样交出完美的答卷,接受遗憾,接纳自身的不完美。忘掉文学作品里的爱情,学会去爱眼前人。这可能是我读完本书最大的一个启发。谁让我们这一生经常是与眼前人在现实中度过,而不是在虚拟世界里了此残生。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2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爱与欲的时代体现在任何时候,女性不靠自己,都无法真正被人尊重。这本书从不同小说中,让女性明白,爱情是幻想,婚姻中如果没有爱情,将带来无尽的痛苦,风平浪静年代中的婚姻和动荡年代婚姻的不同,人与人的际遇是多么的奇妙,古代中外父母类似的嫁女心声,年轻男子的青涩和渣男的鲜明对比。人在动荡年代的浮萍一样的无力感。以及悲惨的个人命运。人对于自我的要求,要怎样的生,怎样的离开。是对爱情与现实真实的集中阐述,人性的阴暗与明亮。每个人心底的渴望和愚蠢的认知。作者们精彩的作品,伟大的贡献。文学作品给人带来的启示和思考。感谢。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11分享「微信」扫码分享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