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8
2883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翦商》…看完这本书,多少人会梦见周公了…

    商朝一直繁荣的人祭到西周建立时却戛然而止。文献和考古两相对照,推测这场重大变革发生在周公辅政时期。这场变革几乎从未被历史文献提及,甚至商代无比 “繁荣” 的人祭行为也没有被记录。那么,周人为何要掩盖商人的血祭宗教,以及这个宗教是如何被消灭的?吃大米的五百里夏王朝水稻种植赋予了夏人基于集体协作的 “小流域治理共同体” 的能力,更温和,很少有人祭(可能是合作生产让劳动力显得很重要)。青铜技术让夏人得以武装保卫相对平和富贵的生活,这也让夏人不思进取。考察独特的二里头陶礼器的分布可知,这时华夏文明并无九州之说,只有区区河洛嵩山的 500 里。水牛背上的游耕商族黄河水漫流在绿色大平原上,淤积出一片片沙洲,芦苇荡宛若迷宫。鳄鱼在水草间露出头,发出低沉而有穿透力的鸣叫。一大群穿着土黄或暗红色麻布短衣的外来者,从南方缓缓走近,驱赶着褐色的水牛群,甚至还有几头高大的亚洲象。大象已经被驯化,恭敬地服从主人的命令。有些牛驮载着包裹,有些拖曳着吱呀作响的双轮车,这是一幅商人的迁徒画面。商族可能会在一处定居地停留数年或数十年,利用周边草场放牧,同时开发一些农田,所以有学者推测,商人过的是 “游耕” 生活。夏王朝灭亡结合二里头遗址后期的现象,可以合理推测:因夏都的王族和铸铜族群的矛盾日渐激化,二里头铸铜人应该是在危急之中联络了商族,于是,商汤带领东方同盟各族大举西征,攻占了夏朝。但在管理王朝和青铜技术方面,商族和它的东方盟友都缺乏经验,用了半个世纪左右才完整吸收了夏朝的遗产,并融合各原有文化,形成了新的、更广泛意义上的商族。繁荣的人祭 1974 年,当地水文站准备扩建一座办公楼,院落正好位于商城宫殿区的中央。施工之前,考古工作者先进行钻探发掘,结果发现了一座大型宫殿基址,还在东侧发掘出一条人工壕沟:沟内堆积着近百颗人头盖骨,被加工制成碗的造型,边缘切割平整,甚至打磨光滑。这一发现拉开商族宗教考古的序幕,一个繁荣的人祭宗教逐渐展露出来。吃高梁抓人牲的周人周人始祖名后稷,在古代,稷泛指谷物,但也有狭义的高粱之意。碾子坡遗址有掩埋高粱祭祀的遗存,说明在早期周人的观念里,高粱与周始祖有着密切联系。碾子坡的房屋(窑洞)和粮食作物显示的是一种定居农业生活;而它的垃圾坑,则又显示了畜牧业的发达。周人先被商人驱逐,几代人之后成为附庸,为商人抓羌人作人牲以求平安富贵。羑里地牢与妲己的搭救周昌在狱中见闻都记在《易》中,六二爻 “剥床以辨” 中的 “辨”,王弼的注解是 “足之上也”,即小腿部分被割开;六三爻的 “剥之”,应当是说切下脚和小腿之后,开始剥躯干的皮;六四爻的 “剥床以肤”,是说在案板上剥下了人皮。恐怖的地牢生活持续了 3 年。剥卦六五爻曾说:“贯鱼以宫人宠,无不利。” 这里说的宫内宦官贯鱼到牢狱探访文王可能就是苏妲己授意的。在后世的演义文学中,苏妲己是可怕的狐狸精,一心谋害周昌,而真实的历史很可能是,苏妲己才是让周昌获释出狱的关键因素。《易》的世界观不必急于追索每一卦的具体含义,而是应当先明白卦象 “颠倒成对” 原则的本质是什么。综合前述,本书认为,它是文王发现的世间规律,或者说,一种被称为 “易” 的思维方式:世间的一切都不是永恒和持续不变的,它们都可以有另一种相反的存在形式,一切也都可以颠倒重来一遍。否,颠倒重来就是泰;损,颠倒重来就是益…… 一切事件的发展过程,都可以 “倒放” 一遍,从终点回到起点。这意味着,一切皆有可能,当然翦商也是有可能的。周文王地窖里的秘密周昌要做的事情,是秘密学习商王的通神占卜之术。而这在商朝过于僭越,而且后来周昌又萌生了翦商造反的念头,就更是大逆不道,超出所有人的想象力。一旦这个阴谋泄露,不仅自己在劫难逃,整个周族也会陪着他一起殉葬。《易》中有 “飞鸟以凶” 和 “飞鸟遗之音” 之类的说法。也就是说,周昌已经注意到飞鸟会给敌人传递信息,他应该是认为,倘若燕子发现自己的秘密,就会报告给商纣王。为了躲开这些随时飞来的耳目,周昌只能躲进地窖,盖严木板,点起油灯。吃掉自己的长子这次到访屠村,周昌应当是和吕尚达成了共识:此时,周昌已经在密谋 “翦商” 大业,吕尚表示支持。这标志着周族要回归羌人的亲友阵营,一起对付强大而残暴的商朝。周邑和邑姜应该不会在殷都正式办婚事,否则这太有损周族在商朝的名声。一切都可以留待以后。但好景不长,纣王要求用周邑祭祀,周昌,甚至包括其儿子周发、周旦和周鲜等在内,根本无力对抗纣王的这个决定。为了周邦的生存,他们只能接受商人的宗教礼仪,而且很可能还要尽量表现得心悦诚服和感恩戴德。然后在周家父子的内心深处从来此下了翦商决心。牧野之战吕尚率步兵尚未接敌,娶了嫂子的武王便带着他的三百辆战车冲向商军阵列,他不能让岳父如此莽撞地送死,只能投入自己仅有的战车吸引敌军。按正常接战程序,先是会有暴雨般的青铜箭矢射向他们,然后是数倍的商军战车席卷而来,将他们碾压成泥。可以说,这场战斗从一开始,武王一方就没有任何章法和战术可言。但商军阵列却突然自行解体,变成了互相砍杀的人群。或许是看到周军义无反顾的冲锋,商军中的密谋者终于鼓起勇气,倒戈杀向纣王中军。接着,西土联军全部投入了混战。商军队伍就像滚水冲刷的油脂,瞬间溃散,融化。喧嚣逐渐沉寂,雨停了,沟壑的积水被血染红,尸体与兵戈和盾牌沉浮其间。在后人的记忆里,那个清晨的牧野,“血流漂杵”。周公废除人祭武王周发去世后,周公旦随即宣布年幼的侄子周颂为继承人(成王),但真正坐上王位的是周公。在成王亲政之前,一切政务由周公负责,他不仅拥有王的全部权力,使用王的全套礼仪,臣僚们也都称他为王。辅政期间,周公平定了叛乱,还实行了一系列重要举措来巩固新生的周王朝,比如,拆解商人社会,分封周人诸侯,等等。其中,有一项非常重要但后世已经完全忘却的举措,就是废止商朝的人祭文化。系统毁灭殷都 “殷顽民” 搬迁后,周人系统而全面地毁灭了殷都,大火之后,富丽堂皇的商王宫殿只剩下了灰烬和坍塌的成堆夯土,而方圆数公里内,数十个族邑聚落无一幸存。在随后的几百年里,这片土地沦为荒野,曾经巨大的城邑永远从人间消失,只剩深埋在地下的墓葬和无数的甲骨卜辞,以及那些献祭殉人和奠基人牲。不放过坟墓执行毁灭殷都任务的周人似乎越来越疯狂。在殷商高级墓葬的墓穴上方,商人通常会建造一座供子孙祭祀逝者的享堂,所以,周人只要按图索骥,并不难找到。由此,他们挖掘了商王陵区的几乎所有高级墓葬,连同十几代商王及其夫人的墓穴均遭到毁灭性破坏:被挖成锅底形状的巨大土坑,直径十几米,深十余米,椁室中的尸体和随葬品被洗劫一空。这种规模的破坏行为,绝对超出了盗墓贼的能力和作案条件,它只能是公开的、有组织的集体行为。赐商子姓,纳入周制周王室把商人定为 “子” 姓,这因循了商人的语言习惯,商王甲骨卜辞中的 “子” 原本就是王子之意。按照周人的习俗,商人的族姓是子,而族姓只能用来称呼女人,所以商族人的女性都称为 “某子”,比如春秋时卫灵公的夫人以及和孔子有过暧昧传闻的南子都来自宋国。卫国是周王室的姬姓封国,这是周族人和商族人之间的联姻。礼乐文明这套基于血缘宗法制的贵族等级和封建政治秩序,周人称之为 “礼”。不同等级的贵族使用相应的车马、住宅、衣服、乐器、玉器、酒器和食器组合,丧礼和随葬品也以此类推。各种典礼仪式上,比如朝见天子、祭祀和宴会等,入场顺序以及站或坐的位置由相应的等级身份决定。典礼可以在不同层次举行,如诸侯国或大夫家,但基本原则一致。贵族的冠礼、婚礼、丧礼和祭礼也都有各等级的标准规范,几乎所有礼仪场合都有乐队伴奏,而乐队的规模和演奏的乐曲也都有相应规范。所以,周人贵族文化又被称为 “礼乐文明”。不敢烧就另作解释周公销毁了商朝诸多甲骨文记录,也禁止殷周贵族书写真实的历史。但周公唯一不敢销毁的,是文王留下的《易经》。这不仅是出于对父亲的尊重,也因为《易经》是周人对翦商事业(起步)的记录,里面很可能包含着父亲获得的天机,销毁它也就是对父亲和诸神的不敬。周公的办法是对《易经》进行再解释,具体方法则是在文王创作的卦爻辞后面加上一段象传进行说明。象传不再鼓励任何投机和以下犯上的非分之想,全是君子应当如何朝乾夕惕,履行社会责任的励志说教,和文王卦爻辞的本意完全不同。比如,乾卦的象传是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坤卦的象传是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远比文王卦爻辞清晰易懂,而且富于积极和励志的色调。孔子的感叹作《易》者,其有忧患乎?这种理解已经很接近真实的文王时期,而和周公的《象辞》很不一致,说明五十七岁之后的孔子已发掘出越来越多当年被周公隐藏的真相(商朝的血祭文化)。但是,孔子没有继续点破真相,而是频繁地翻检《易经》,以至 “韦编三绝”。或许,孔子正是想从隐晦而杂乱的文王卦爻辞中复原出尽可能多的内容。孤独的人只能在梦中相见孔子是商王族后裔,他应该会感念周公给了商人生存的机会,还替他们抹去了血腥人祭的记忆,让子孙后代不必活在羞辱中。周公的这些宽容而伟大的事迹,被他自己掩埋五百年,又终被孔子再次破译。这或许才是他衷心服膺周公的根本原因。孔子甚至常常梦到周公,而周公本以为武王解梦著称。只有到临终前,孔子才感慨很难梦到周公了: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论语・述而》)六经成为华夏新文明的基调《诗经》《尚书》《仪礼》《乐经》《易经》《春秋》。其中,《诗经》《尚书》《易经》包含大量商周易代时期的史料。在 “六经” 成书之前,社会上传抄流行的主要是单篇文章,真伪混杂,质量良莠不齐。为此,孔子选择了最可信且符合周公精神的汇编成书,而不符合这两点的篇章就逐渐失传了。看完这本书,多少史观尽数摧毁,有多少人会试着理解孔子,又有多少人会梦见周公了……(石木翻书每天翻本书)

      19
      17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重塑历史观的好书!

      李硕老师老师要是自己不来得到讲这本书,我可就要讲了啊……

        17
        42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翦商

        也许,人不应当凝视深渊,虽然深渊就在那里。如果我说如果,如果我生活在殷商时期,我会被献祭在墓葬的第几层?以何种方式被剥削残杀?怀持着怎样的信仰或情绪死去?这不得而知也不可深思。只是也只是,王陵遗址尸骨累累,甲骨裂片血迹斑斑,上古人祭言之凿凿,历代商王如血如墨,妇好可能因挥钺而肩疾,比干或许因进言而剖心,文王归国却丧子,武王翦商仍心惊,漫漫长河几度红…… 人何曾想凝望深渊?可深渊早已近在眼前。致敬李硕老师!祝福李硕老师!

          2
          3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易经”的真相

          好书,近年来历史书越来越精彩,开始是从 “戏说”“演义”,后来是对正史的白话解读,发展到现在这本书是用考古发现 + 文献,用侦探小说的逻辑推理,还原现场,文笔动人,有气氛烘托,从考古 “人祭坑” 开始,推演周公反商的历史进程,非常专业的书籍,但写的环环相扣,拿起来舍不得放下,只是有些血腥,女生可能不喜欢。最终结论是周公时代变革,周公如何为摆脱恐惧的 “人祭”,掐断了神对人间的直接干预,让神权退场,让华夏世界不会再有主导性宗教,这让中国的文化过于 “早熟”,加上战国时代变革结果是贵族退场,让中国政治过于 “早熟”,其他人类文明中,神权和贵族政治的退场要到 1500 年之后的近代。周公学习商人祭祀占卜,纪实为 “周易”,很多精彩细致讲述,结论有些武断,看得我有些恍惚,故事能力值得五星。

            2
            5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令人難以想像的歷史

            對於商朝對於易經竟然是完全顛覆我的認知與理解。一直知道歷史是由勝利者所寫的文章,卻沒想到周公的……,如果這是真的,希望有更多的史料更多的學者再提出更多證明。 我曾长期有一个困惑,那就是孔子对商周之变是否知情。之前十余年里,我写过两个版本的孔子传记,都曾重点讨论孔子编辑的 “六经” 及其反映的上古社会,但彼时尚未找到关于人祭记忆的证据,总有难以言表的遗憾。而这次,经过对《周易》的解读,我逐渐推测到,孔子晚年应当是接触到了商周之际的部分历史真相,儒家 “六经” 也和后世惯常的认知很不一样。这是我之前很难想象的历史维度。

              1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历史,是一面折射思想的镜子

              历史的全貌到底是什么?你我到底能了解多少?从多如牛毛的史料当中,到底能否找出所谓的历史真相?诚如作者所说的 “也许,我们至今也还难以完全了解我们自己。考古,就犹如一面深埋地下的镜子,倒映出我们陌生的形象。” 所谓的历史,或许只是撰写者眼里的历史。至于真正的历史,已然随风逝去。

                转发
                3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看后把书扔在了车库里

                李硕老师的《翦商》看了一遍,怎么说呢,主观猜想的成分较多,对《易经》的解读也是别出心裁。对人祭人奠的描写太多,想象力很丰富,图片也很多,看后不愿意放在书柜里,这样的描写还是少一些为好。不过看了此书对殷商的了解多了一些,对周公的历史性贡献有了全新的认知。尽管恐惧但有些许收获。

                  转发
                  2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穿回商周

                  这本书值得讲的点太多,得到站内万维钢老师,贾行家老师,得到听书都曾隆重推荐并做了精彩解读。我想对待这样一本精彩好书,以及下功夫写书的作者,最大的尊重就是打开它,认真去读。这虽是本严肃的历史书,但作者李硕却通过详实的考古证据和甲骨卜辞、上古文献,引着我们和他一起穿越回三千多年前的商周时代:商人残酷血腥的杀祭现场、周昌躲在地下室秘密进行翦商的占卜,周公宽慰从噩梦中吓醒的周武王…… 一个个鲜活的画面如现眼前。更令人享受的还是与作者一起通过严密又富于想象的推理,得出一个个对商周历史的颠覆认知。总之一句话,难得一见的好书,看就是了。下边是从书中摘录的片段,这样的片段太多了,还是自己翻看最妙:🐢大司空村的发掘报告给我们展示的,不只是商代人祭的血腥,屠剥人牲固然是献祭者给诸神和自己加工食物的过程,但献祭者似乎也喜欢观赏人牲被剁去肢体后的挣扎、绝望和抗争。献祭是一种公共的仪式和典礼,从这种血腥展示中获得满足感的,应该不只是使用刀斧的操作者,更还有大司空村从贵族到平民的广大看客。🐢在甲骨文里,“用” 字有专门的含义,指杀掉献祭的人或牲畜,如 “用羌” 或 “用牛”,这几乎是它在商王卜辞中的唯一含义,且使用次数极多。所以,“从用,从口” 的 “周” 也可能是商王室为姬周族特意造的字,象征其职能就是为商朝提供 “用” 的人牲,只是目前的材料尚不足以为此提供确证。🐢剥卦六五爻曾说:“贯鱼以宫人宠,无不利。” 这里说的宫内宦官贯鱼到牢狱探访文王可能就是苏妲己授意的。在后世的演义文学中,苏妲己是可怕的狐狸精,一心谋害周昌,而真实的历史很可能是,苏妲己才是让周昌获释出狱的关键因素。🐢文王发现的世间规律,或者说,一种被称为 “易” 的思维方式:世间的一切都不是永恒和持续不变的,它们都可以有另一种相反的存在形式,一切也都可以颠倒重来一遍。否,颠倒重来就是泰;损,颠倒重来就是益…… 一切事件的发展过程,都可以 “倒放” 一遍,从终点回到起点。这意味着,一切皆有可能。🐢这次周公与召公的谈话,有些被收入了《尚书・君奭》,其中周公说得最多的是王朝兴亡更替的教训。他认为,这背后虽都有天 — 上帝意志的改变,但唯一能影响天命的因素,是人的 “德”,也就是人处理现实问题的准则。所以,周公说,“天不可信”,人不能奢望去揣摩天帝的意旨,只需要把世间的义务履行好。🐢而忘却是比禁止更根本的解决方式。为此,首先必须毁灭殷都,拆分商人族群,销毁商王的甲骨记录;其次,自古公亶父以来,周人曾经为商朝捕猎羌俘,这段不光彩的历史也应当被永久埋葬;再次,长兄伯邑考在殷都死于献祭,他的父亲和弟弟们还参与并分享了肉食,这段惨痛的经历也必须被遗忘。

                    1
                    4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本书先是以千年为单位,用极短的篇幅描绘了新石器时代人类社会的变化。作者指出,在千年的维度上,人类社会经历了非常缓慢的发展,唯一明显的变化是人群 “共同体” 规模的逐渐扩大。距今 4300—4000 年间,华北地区出现了诸多的古国,但这些国家在繁盛两三百年后都发生了解体,重归部落共同体的水平。或许,这说明了当时的社会结构、统治技术能尚不足以支撑相对复杂社会的建立。原初意义上,地理决定论无疑是正确的。但在社会发展的某个节点上,其他要素产生的作用会大于地缘环境对人类选择的初始影响。距今 4000 年前,华北地区零星存在着从西北方传来的尚处于起步阶段的冶铜技术,以及从长江流域传来的非常成熟的水稻种植技术,只有二里头文化意识到了这两种技术的价值并在实践中予以采用,从而开创了 “青铜时代” 的文明,避免了社会解体危机。商人大概有如下特征:首先,古商人大概来自黄河下游以及黄河南流入淮的流域范围内,他们可能已经发明了最初的文字。其次,人祭在商朝迅速增长,成为了商朝的国家宗教和全民宗教,这可能和商人构建一种维系自我认同的宗教文化有关。再次,商人崇拜鬼神和祖先,为了获得鬼神、祖先的恩宠,需要奉献大量祭品。商人崇尚暴力和威权,没有明确的善恶观念,他们的世界观是冷酷的,充满暴力、杀戮、掠夺和不安全。第四,商人以 “族” 为基本的社会单元,以分封制构建社会的基本规则。商王最重要的事务是组织祭祀和战争,各宗族则承担提供祭祀贡品和战争兵员的任务。第五,商人通过设立城邑或侯国管理外地和边疆,但特别强调商人文化的独特性,避免文化融合和民族融合。第六,马车技术的使用,对于维系晚期商人的统治至关重要。所谓 “周人”,其实是三种人群。一是从夏代起就居住在周原(陕西省宝鸡市扶风、岐山一带)的姜姓周族,后被商王武丁剿灭;二是商王武丁分封在周原的商人周国,存在了很短的时间被羌人消灭或主动离开;三是始祖为后稷的姬姓周族,夏代时离开周原到了陕北和戎狄混居,商朝末期又迁回周原。姜姓周族和姬姓周族都是从羌人中繁衍出来的,二者有着血缘关系,灭商后建立周朝的是姬姓周族。周人的文化一贯比较平和,周族也秉持着谨小慎微的自我保护意识。直到周文王祖父古公亶父一代,周人才和商人建立了直接联系,充当商人附庸,为商人抓捕羌人。周人之所以能够建立起全新的周文明,其文化基因可追溯到遥远的部族时代。“人祭” 这一上古风俗是穿插于本书始终的一条主线。虽然可以说人祭是上古人群的集体宗教行为,但殷商的人祭活动特别发达,也因此为商人的统治带来了数次危机。一是商朝中期宗教改革导致的剧烈冲突,致使王朝一度陷于解体;二是商朝后期纣王统治期间大肆使用贵族献祭,引发了上层人士极大的恐惧和对抗,周文王长子伯邑考的献祭,成为商周关系的重要转折点和周灭商的直接诱因。八卦据说由伏羲所创,包括了乾和坤、坎和离、震和艮、巽和兑四组卦象。殷商时期,八卦进一步演化为六十四卦,周文王据此编写了卦辞和爻辞,形成了《易经》的基本内容。《易经》所代表的占卜体系,与甲骨文所代表的占卜体系,是一种分庭抗礼的关系。前者有一种 “大数据” 观念,认为各种事物会发生互相影响并形成一种因果发展的链条,对卦象的解读就是构建完整的因果发展链条;后者仅仅是读取神意的工具。六十四卦的思维方式在上古时代可谓石破天惊,文王据此对世界运行规律作了深入总结,打开了 “翦商” 的大门。牧野之战时,姜太公吕尚突然直接向殷商军队发起了进攻,毫无章法。吕尚这种孤注一掷的行为,或许是 “不自由、毋宁死” 的信念和对成为风干人牲的恐惧交织在一起所产生的应激反应。受到周军义无反顾的勇气的感染,纣王的反对者倒戈相向,和周军一起终结了纣王的统治。纣王登上鹿台自焚,实质上是向上帝和祖宗进行自我献祭,试图请诸神给予周军灭顶之灾。从政治上讲,周武王取得了战争的胜利,结束了殷商政权,建立了周人的政权。但在文化和宗教意义上,武王却更加 “商化” 了,他不得不通过继承殷商的人祭传统,在统合商人、周人的同时,医治自己的长久以来的焦虑、恐惧和精神障碍。周公姬旦终结了商人的人祭宗教,销毁了目之所及关于人祭的所有记录,重构了新版本的历史,重新创立了一整套的政治、道德、文化规范,可以说是华夏文明最彻底的一次自我否定与重生。从周公开始,古代中国走出了神权的掌控,步入世俗文明时代,周人谨慎、谦恭、重集体、富于忧患意识等特点,成为了新华夏族的文明原型。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不过是对古代人群既有信念、精神和性情的系统性归纳和理论反映。把一千年的历史浓缩于数百页的书籍当中,非有高屋建瓴的眼光、提纲挈领的概括能力,以及基于考古印记的奇思妙想不可。尽管作者李硕自谦只是对中国早期文明的起源历程作了一次鸟瞰式的巡览,我倒是觉得本书其实是对于三代历史的重构,称之为 “三代简史” 也不为过。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夏商周启示录

                      一      新鲜出炉 + 霸气推荐     一本 2022 年 10 月出版的颇有些专业的考古历史书,迅速出现在多个书籍排行榜的榜单上。喜欢第一时间解读英文世界新书的万维钢,迫不及待地解读了这本中文书籍;许纪霖、刘苏里等学者联袂推荐;主持二里头考古发掘的许宏为本书作了序;罗翔的年度书单里居然也出现了此书。所有这些都表明,《翦商》是难得一见的有货有料有新观点的书,书中涉及的内容恰恰是我很有兴趣的考古领域,等不及新年开新书的仪式感,立马投入到这本近 30 万字的书籍中,这书也顺利成为 2023 年读完的第一本书。                二      夏商周断代工程     1996 年国家启动了大型文化工程 —— 夏商周断代工程,2000 年结束时形成了一个根据考古发掘、史书记载加合理推测的断代年表,详细勘订了夏商周年表。虽然国际上对这个年表颇多质疑,但商周更迭的时间点没有争议。发生改朝换代的牧野之战那一天,古书中记载的天象正好对应到公元前 1046 年 1 月 26 日。更多的晚商之前的历史,大多就只是推测,比较可信的部分来自殷墟的考古。 本书作者李硕将相关历史时期的考古资料加上合理推测,串出了中华文明从方国时代到王国时代的时间线,详细介绍了龙山文化晚期(陶寺遗址)— 夏(偃师二里头)— 早商(偃师商城和郑州商城)— 晚商(安阳殷墟)— 周代(周原文王家宅)等一系列重大考古遗址,第一次将分散的考古发现彼此对比和印证,提出了一些颇令人信服的新观点。         前几年去山西,专门去了陶寺遗址。那时考古发掘刚刚结束,计划修建的博物馆只平了地基,荒野之上仅有一座按比例复原的天文观测台。后来在临汾市博物馆意外看到了陶寺遗址发掘的物品,印象最深的是一个陶制的龙盘。当地的考古学者倾向于将陶寺遗址对应到传说时代的尧都,但更多的学者认为陶寺只是 “满天星斗的方国时代” 一处较为发达的遗址。真正有着考古学上文化传承关系的是新砦遗址以及之后的二里头遗址。                 三        若隐若现的夏朝        国际上一直不承认夏代的存在,主要还是考古学上的证据不足,目前仅有二里头遗址一处从时间和发展程度上推测可能是夏朝的城邑。主持二里头考古发掘的许宏一直坚持二里头就是夏都,并称之为最早的中国,李硕显然也支持这样的观点。二里头遗址除了有比较完整的城市功能分区,还发现了最早的十字路,以及青铜冶炼作坊。在我眼里,最惊艳的是绿松石龙型器和绿松石龙牌。    当然更重要的可能是在这里发现的青铜爵,被称为最早的青铜器,更准确地说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中国制造青铜器。那些从西亚到中原的路途中发现的零星青铜器,显然只是见证着贸易和文化的交流。另一个令我意外的结论是,二里头人的主食是稻谷,其后隐藏着大禹治水的秘密,这也是当时的北方地区气候温暖潮湿的证据。          如果二里头真的是夏都,那么除了没有文字,其他文明该有的东西都有了。而正是没有文字,让夏这个朝代一直掩盖在神秘的面纱之下。但不得不说,从新砦遗址到二里头在再到早商,已经有一个脉络分明的文化传承关系,所以我倾向于相信,二里头是最后的夏都。                四       恐怖血腥的商代    据推测,商人最早发源于东部沼泽地区,和他们有关的动植物大多是水生的。同样,早期商人主食也是稻谷,但他们采用一种特别的 “游耕模式”。商人是一个喜欢迁移的族群,当他们来到二里头夏都时,凭借更先进的青铜冶炼技术征服了夏人。二里头最后期的地层发掘显示,商人曾经在这里短暂居住。然后他们废弃了二里头,在偃师和郑州分别建立了两座早商城池。李硕通过研究考古资料,将商代划分为三个时期:早商(以偃师商城和郑州商城为代表)、中商(频繁迁都的短暂时期)和晚商(殷墟遗址为代表),并推断商人的宗教祭祀曾经发生过转变,支持用人牲祭祀的派别获得了最后的胜利,才有了之后更加残忍血腥的人祭。   人祭不仅是商王朝的国家宗教,也是商族人的全民宗教。商王需要借此取悦上帝凝聚民心以维护其统治。早商时期的人祭数量不算太大,到中商时期曾经废除过人祭,但到晚商人祭变得规模更大,献祭的过程也异常血腥。活人被肢解被虐杀被活埋被剥皮被烹食,仅仅保留下来的痕迹就让人头皮发麻,显然人类在对待自己的同类上比动物更加残忍。所以,商纣王的残暴不是个例,他代表的是整个商王朝君王的常态。     重新面对殷商人祭的沉重真相,对作者和读者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毕竟,凝视深渊需要特别的勇气。     虽然偃师商城和郑州商城遗址没有发现文字,但殷墟的甲骨文和青铜器上的铭文,揭开了商王朝更多的秘密。商王朝是一个扩张性的王朝,经常通过战争征服四夷,获得青铜原料保持青铜技术的优势以及获得战俘献祭上帝是他们发动战争的主要目的。彼时,商人的势力范围已经拓展到了长江流域的盘龙城,盘龙城遗址显示这里曾经是一个大型的青铜冶炼城邑。     商王朝企图通过人祭取悦上帝,却让其他族群对之充满仇恨。而文王长子伯邑考被纣王献祭并烹食,让文王终于下定决心开启翦商大业。                  五       奠定文化和信仰的周       本书用大量篇幅推演还原翦商大业的由来和前期准备,主要的材料基于出土于周原文王家宅中的甲骨文和易经的卦辞和爻辞。特别是将易经放到当时的历史背景中去解读,就有许多颠覆认知的新发现。易经也许并不是后世以为的专门用于算卦,而是用隐晦的语言记载晚商历史的书籍。用这样的思路解读易经可以和文王家宅发现的甲骨文很好的对应。至少书中的大量例证用最合理的推测说服了我。      周对商的取代逃不开那个历史规律 —— 朝代的更替孕育于内部的腐朽,外部的力量只是给予了最后一击。周人克商有商人作内应,这内应中很可能有像箕子这样的高层贵族,这也能解释周灭商后为何如此优待商人,并给他们封土建国的好处。     作者深入透测的分析,改变了我之前对商周之变的模糊认识,其变化程度完全超越了周秦之变,那是从文化传统到宗教信仰到统治合法性的巨大转变。周人彻底终结了商人的人祭传统,改变了宗教主导政治的模式,用 “以德配天” 代替了商人族群的 “上帝” 神谕,建立了以仪礼为核心的社会秩序。就像耶稣用基督教取代犹太教一样,周朝建立的覆盖所有族群的天命观念,同样具有普世的意义和价值。自周始,改朝换代的合法性就此奠定。     如果说文王建立了翦商的信心,武王完成了翦商的事业,那么周公则是新的秩序的建立者。作者对周公给予了高度评价,说他 “营造了新的华夏文明,这是华夏文明最彻底的自我否定和重生”,如此,孔子对周公的推崇可能就不是我们理解的那样狭隘,也许孔子通过对易经的研究窥到了周公掩盖商人血祭历史的良苦用心。作为延续至今的中华文明的奠基者,周公值得更崇高的地位。

                        1
                        2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本书是以考古数据为依据的文化、文明考证文集,论证过程客观,逻辑清晰结果令人信服。书中隐约勾勒出了华夏大地新石器文化后期各文明的走势的草蛇灰线,大概是先有北方辽河、黄河流域的夏王朝,然后被长江、淮河流域的商人取代,最后又被渭河、泾河流域的周人取代,最终周文化奠定了华夏文明的根基。书中几个颠覆常识的观点:一、甲骨文(汉字)是商人创造,与黄帝族仓颉无关。二、《周易》是文王"翦商"的战略计划或可行性分析报告,属于加密的历史信息。三、西北的秦人也是被放逐的一支商人… 总之本书是大历史观视角的硬核历史读物,以考古证据引导,对历史、文化、生活的还原性很强,值得细读、精读。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甲骨文里的 “翦” 字就像一把羽毛装饰的戈,意为攻占和普遍性的杀戮。周人取其宏大之意,将灭商的叛乱事业称为 “翦商”。读这本书,真像是在读一篇侦探小说,根据蛛丝马迹,破解数千年的文明和杀戮。虽然有点重口味,却好读,有收获。

                            2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还原的意义

                            这本书让我们学到一个非常重要的关于阅读和知史识事的方法论,就是【还原】。经过 "还原式" 的论述,从新石器时代到夏朝,再到商朝的兴起和覆灭,你才会认识到,"周代商" 不同于以后任何的一次改朝换代。首先,发起 "革命" 的周文王家族做出翦商的决定,也许远远艰难于任何的后来者。在六百年中,商王们不断地用上万的人祭,向上帝交纳了重重的 "保证金"。而周人越过了这些白骨和鲜血,说服自己,也说服商人和其他的族群,上帝的眷顾或者说 "天命" 如今转向了他们。通过这本书的 "还原",让我们真切得知,跨越这层 "形而上" 的障碍非常不容易。之后数次的朝代更迭,其实是 "利益" 的纷争,"权力" 的重新洗牌;唯独这一次周人的翦商,首先是在 "观念" 上完成颠覆。其次,在翦商之后,如何立足当下,看待过去,走向未来。这个新的王朝将要继承什么?消亡什么?创建什么?这是一个绝大的课题。比如说,百代都行秦政法,历朝历代可以直接继承这些制度遗产。还有,在书中讲到,【"六经" 决定了华夏新文明独有的内核与特质,是华夏新文明的源代码。】从周公到孔子,儒家思想已经把新华夏的文化模版打造好了,后来者就是万变不离其宗的传承下去。对于周人来说,他们最终决定从文王大宅幽暗的秘密地窖中走出来,面对过往的伤痛,大破之后的满目疮痍,如何去 "大立"?"独自走过撒满尸骨的荒原。" 所幸的是,他们最终选择了一条绝早成熟的路,一条迥异于当时天下任何文明的路。看《局部》第 2 季,开篇引用木心先生的话,【中国的艺术一上来就独步天下】。这句话怎么理解?也许可以从中国艺术很早就不再追求所谓 "形似",而是关注 "为表达一种思想或者观念",这个角度来理解,比如文人山水画。也许可以从中国艺术的表现形式,是着重于 "意指",而非 "形指" 来理解,比如敦煌飞天。其实,这句话的底层逻辑,依旧落在这里:【周公时代变革的最大结果,是神权退场,这让中国的文化过于 "早熟";战国时代变革的最大结果,是贵族退场,这让中国的政治过于 "早熟"。而在其他诸人类文明中,神权和贵族政治的退场,都发生在公元 1500 年之后的所谓近现代时期。】"周虽旧邦,其命维新" 这句话的意义,在读了这本书后才有真切的体会。最后离开这本书,再谈一下 "还原" 的方法论。欧丽娟讲解《红楼梦》多次强调一个观点 —— 作者是用自己的笔,写自己面对的问题。当然读者所有的解读,都是对一部作品的 "再创造",但是能够真正理解,还是要还原 "当时当景"。比如贾宝玉这个人物,他是要和他的家族和阶层做一个切割或者背离吗?恐怕并不是。你要理解这个人物、其他所有的人物,以及这本小说,都要返回小说中的那个场域去理解。如果说作者是提出自己的问题,寻找自己的答案。这对于后人又有什么意义呢?"能看到多远的过去,才能看到多远的未来。" 就是这个意义。

                              4
                              7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几点感触

                              1、尽量不要在吃饭的时候看此书,我自己看书时间有限,像往常一样捧起饭碗开始了此书的阅读,血腥的历史,皑皑的白骨…… 吃不下去了 2、惊叹于考古发掘工作的规模与进展速度,书中列举了大量考古发现,如点点珠玉,作者用推理、分析、猜测,把它们连接成串,竟然发出了如此炫目的光芒 3、争取能到书中提到的几处遗址参观 4、书看完了,希望周公入我梦

                                1
                                2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商的另一个标签,是事无巨细的占卜,小至出行,大至战争,而周文王,竟也是师卦商人中,得窥翦商的天机。周得天下后,并未树新神代旧神,而是掘墓迁都,将记载着商人血腥文化的甲骨辞记悉数毁尽。之后周公以 “制礼改乐 “、” 宗法家族 “治理天下,如第二十七章 - 诸神远去之后(被这段瞬间打动):周公的 “改制” 恭敬地解除了上帝和诸神对世间的掌控,把他们奉送到距离尘世极为遥远的彼岸世界。诸神远行似乎也带走了一切奇伟莫测,留给人间的只有平庸的平和,以及残留着种种传说的巨大废墟。不过,诸神及其神迹并未消失,只是它们不再返回东亚,而在此后的美洲大陆上,玛雅和阿兹特克等文明将相继繁荣,且伴随着盛大的人祭仪式以及精美的图画文字、石雕和巍峨的金字塔神庙。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我们的幸运,是中国有个李硕!

                                  李硕有一种特别的才能,能把各种一线考古研究结果融会贯通,给你梳理出一个个的故事来。他就好像是一个侦探,把犯罪现场周围的人,包括邻居、商店老板、小区保安、死者同事等等的口供都拿过来,综合判断,他能看出来谁说的比较可靠、谁说的不太可靠,他做一番分析,然后给你把案情还原出来。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看完了,长舒了一口气

                                    正像李老师说的,这本书读起来确实有点压抑,不过,如果读完了有了一个完整的颠覆性的认知,那么这种压抑是值得的,况且,书的后半部分,已经从压抑中走出来,似乎一种冥冥之中的感觉让我们的老祖宗走向了另一条路,这是一种幸福,也是一种幸运。 我们的先人曾经也挺野蛮的,并且这种野蛮是一种认知上的野蛮,不同于某一个体的残忍。 历史往往把某些不幸事件归结给某个具体的人,比如商纣王,比如苏妲己,言下之意,其时的文明已经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邪恶的只是个别的人。我们有古代圣王,我们实行禅让,我们生活在仁义礼智的光环之下。 然而这不是真实的历史,真实的情况是,商朝在绝对实力的支撑下,对周边族群进行残忍的压榨,包括并不限于掠夺财产人畜,并将掠夺来的人直接作为祭品,对商族人来说,祭祀的级别越高,使用的人牲越是高级,相应的数量也越是庞大,同神灵对话是需要送礼的,人牲是最好的礼物。 周文王也曾经是商的助力者,为了自己族群的生存(谈不上发展),在周文王的带领下,周族人是商族的帮凶和打手,他们一方面极力讨好强大的商,另一方面努力捕捉奴隶,掠夺财物,就像拿提成的经理人,商的价值观就是周的价值导向,直到伯邑考被当做人牲做了祭品。 如果照商的一概理解,用伯邑考做人牲,伯邑考以及周文王应该比较开心,毕竟不是每个人都有资格被当做祭品送到神灵的面前,因此,当祭祀伯邑考被做成肉羹给周文王的时候,周文王的内心应该是愉悦的。 周文王没有愉悦,商对人们思想的禁锢和统治没有让周文王彻底地成为另一个商人,相反的,不服或者反叛的种子在周文王的心目中悄悄地滋生起来,这是一种觉醒,从后面周带领其他族群推翻商族的时候,可以看到这种觉醒也在其他族群悄悄萌芽和生长,这是划时代的觉醒,并且深深地影响着未来这个民族的性格走向。 商族被推翻了,比预想的顺利一些,可是另一个棘手的问题随之而来,屠龙少年会不会变成恶龙,这是谁都不知道的事情,况且,做恶龙的快感太有诱惑力,推翻商朝的直接指挥者周武王正一步步走向曾经自己最反对的人,商纣王。 幸运的是,周武王的身边有周公,一个准备彻底和过去(自己的过去和别人的过去)说再见的人,他决定改写历史,是真正的改写历史,商朝那段惨无人道的历史人们的脑海里被彻底删除了,这是又一次伟大的觉醒,这次觉醒直接导致了后来中华民族的文明脉络,就像一位仁慈的家长,为了能让孩子的心灵存一丝净土,家长愿意讲一个童话故事,中华几千年,源于一个美丽的童话。 孔子是懂周公的,读懂了周公的密码,作为继承人的孔子的内心应该有一丝安详的快乐,哪怕到最后梦不到了。 应该感到幸运,为这样的先知。

                                      转发
                                      7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六经” 具体是指《诗经》《尚书》《仪礼》《乐经》《易经》《春秋》。其中,《诗经》《尚书》《易经》包含大量商周易代时期的史料。在 “六经” 成书之前,社会上传抄流行的主要是单篇文章,真伪混杂,质量良莠不齐。为此,孔子选择了最可信且符合周公精神的汇编成书,而不符合这两点的篇章就逐渐失传了。《诗经》记载了周族从姜嫄、后稷以来的多篇史诗,包括周族早期历史、文王确立翦商大计、武王的灭商战争、周公平定三监叛乱以及对商文化的改造等,属于经过周公修订的官方正式版本。孔子继承周公事业的用心,则主要表现在他对《尚书》的编辑和选裁上。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读了很不舒服

                                        这书是考古结合推理,文献结合证据,陈述周公翦商过程与重塑华夏文化,让我们重新理解历史,重新了解一些真相。对一些历史重新纠正。周公的翦商事业与决心做法都是值得我们学习。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阅读《剪商》,打开一道通往商周历史的特别的门

                                          终于读完了,虽然阅读过程中有点不适应,曾经多次萌生放弃的念头,因为有些考古画面结合文字,细思极恐,但是,通过《翦商》知道了不一样的商周文化与历史,打开了一个古老的不一样的世界,很值!

                                            转发
                                            1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