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8
21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人的根本恶

    根本恶人有各种各样的问题,各种各样的毛病,同时,人也是有理性的动物,所有有问题可以改,有毛病可以治。但是,康德说,有一个是人性的根本恶,是怎么样都无法彻底根除的,那就是,自欺。身边的人都闯个红灯,我也跟着走了过去,这时候我会想,大家都这样,或者,他们有意闯红灯,我是没注意,刚看了领导的消息,在想事情。开车看到别人加塞,火冒三丈,这人真不文明,有时候自己加塞,心里说,真是没办法,我这是十万火急,要是晚了点没赶上飞机,那真要命了。为什么会有这种根本恶?因为,这源自人的本质,自由意志。人是有理性的动物,能理解万事万物,也能明白变化规律,看到下雨,知道可以打伞。人还有选择的自由,我知道打伞可以避雨,但我也可以选择不打伞。人的自由,让人可以做选择,并为选择的结果负责。但是,人往往乐于选择,而不愿意承担责任,这时候,人会赋予自己另一种自由,解释的自由。在没有人知道,没有人质疑,没有人监督的自我的内心里,我会任意解释,然后信以为真,每个人都是行走着的随时为自己开脱的机器。别找替罪羊《别找替罪羊:如何跳出自欺欺人的盒子》,全书就八万多字,差不多可以理解为,用故事展开说明什么是根本恶,根本恶演变出的危害,以及如何克服根本恶。书里有个概念,自我背叛,挺有意思的。你在家,听到小孩在哭,你想起来帮伴侣处理一下,然后你决定不起来,直到对方起来去弄(这就是自我背叛)。这时候,躺在床上的你会有一系列心理活动。对方真是又懒又笨,小孩哭了那么久还没发现(盯住并放大对方的缺点),我平时洗碗拖地带小孩出去溜溜(找到并放大自己的优点),而且我工作多重要,最近搞个大项目,加班累死人(放大自己工作的重要性),要不是新来的领导乱指挥,我也不至于弄的那么累(迁怒)。所有的问题,都在自我背叛之后,(凭空)产生了。这就是自欺的力量。修行曾国藩刚出道的时候有各种问题,看不起人好色偷懒,各种常人的问题,他都有。这种小毛病之所以是普遍现象,是因为找理由太容易了,而且压力不大后果不严重。今天不舒服明天是节日后天要庆祝一下大后天来个重要人物没办法,这也是自欺使然。曾国藩对抗的方式是,写日记,把白天自己的各种问题写下来。写过的人大概有经验,即使自己偷偷写,也会不自觉的想找理由,或者措词婉转一点,看起来更情有可原。但毕竟有了写日记这个动作,自欺的幅度总多少收敛一点。然后曾国藩还把日记公开了,到处给人看,这样一来,就更难自欺了。有些问题,我们可以通过反省发现,有些问题,可能通过自我反省也未必能够发现。因为,有些问题,我们不想回答,有些问题,我们不想问,有些问题,我们根本不知道他的存在。这时候,找一个教练,也是消除自欺的好方法。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第一次以这种方式理解盒子

      强烈推荐

        2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谷歌、微软、波音亲测有效的员工必读手册。

        被译为 33 多种语言,全球销量逾 200 万册,10 年雄踞管理类排行榜前列,谷歌、微软、波音、美国海军亲测有效的员工必读手册。我们每个人都有可能遇到这样的问题:沟通低效、同事失和、工作无法推进、家庭关系紧张…… 其实,工作与生活中的大多数问题,都源于 “自我背叛” 与 “自我欺骗”,只不过我们对此浑然不觉。本书以故事和对话的形式展开叙述,通过 “自我背叛”“自我辩解”“把别人当做人还是物”“共谋” 等过程一步步帮我们找到 “自欺欺人思维盒子” 的真相。阅读本书,你将跟随主人公汤姆・卡勒姆脚步重新审视自己的内心,在自我剖析的同时收获个人成长和领导力的提升,通过它解决所有的人际关系领域的问题。这是一本你看完之后会想推荐给同事、客户、朋友,甚至家人的书。

          1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不要把自己关进自我欺骗的盒子里

          人对自己和他人的感受是完全与事实相悖的,比如把别人当作物体,他们的需求和欲望没有自己的需求正当和重要。事实上,这是在自我欺骗。也就是把自己困在了盒子里。如果你可以做到把别人看作和自己一样有需求和欲望的人,你就已经在盒子之外了。当你清楚地看到、感受到身边的人,想要为他们走出盒子时,你真正想知道的是,‘我要怎样做才能为他们走出盒子呢?我要怎样做才能一直保持这样的改变呢?’而这,就是问题的关键所在。认真地反思自己身上存在的问题和要背负的责任,而不是向外求,找别的替罪羊。认识到这点意义重大。

            1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走出盒子的办法永远都在眼前

            这里有一本书,帮助了我应对此时特别混蛋时的我。认识到 - 自己是问题产生的根源,也是改变的唯一的责任人。从偏执中抱怨,再到抑郁期的颓丧,哀悼告别,从此处迈向责任期。走出盒子,开放系统,责任自由,幸福就是其副产品。大胆承认,自立门户。我选择,我承担,我得到。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人往往因为自我欺骗和自我背叛活得太累,限制在盒子里面永远只看到别人的不足,有时候还会夸大其缺点。这样自己也累,别人也觉得不舒服。放过别人就是放过自己。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走出盒子的办法永远都在我们眼前。” 让我们走出思维盒子,迈向崭新生活!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跳出盒子,认真去思考如果不做眼前的事情,你将面临的不适

                  你需要自己衡量一下。有一个通用的法则,我先跟你解释清楚 —— 如果你在某个情景里感到自己陷于盒子之中,但又没有找到可以违背的意愿,这可能说明你已经在盒子里了。而且你会发现,这种方式也可以帮助我们检查自己是否在潜意识中已经有了自我辩解想象。”“比如,自认为是好伴侣?” 我问道。“是的,或是最重要、最能干、最聪明和最勤奋的人,又或是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人,抑或不犯错误的人、为别人着想的人。想想吧,所有事情都可以被歪曲成自我辩解的想象。”“歪曲?什么意思?”“我是说,大多数自我辩解的想象都是在盒子里憧憬着盒子外的美好。例如,觉得自己是个好伴侣。而这恰恰是我们应该为对方做的事。又例如,不管从事什么行业,我们总想做见多识广、思虑周全的人。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而这恰恰是我们自我辩解时没有成为的样子。”“我好像没听懂你在说什么。” 我说。“嗯,” 巴德又站了起来,“让我们先来想想自我辩解吧。” 他又放缓了速度,“例如,为他人着想当然很好,但当我把自己想象成那种为他人着想的人时,我心中最关注的是谁呢?”“是自己。”“没错。所以自我辩解的想象欺骗了我。它告诉我,我关心的是其他人。其实在这种想象下,我最关心的是自己。”“有道理,” 我试图寻找他逻辑中的漏洞,“那其他情况呢,比如自以为无所不知。它会带来问题?”“想想吧。假如你自我辩解的想象说你无所不知。别人向你推荐一些新事物时,你会有什么样的感觉?”“大概会很厌烦,并给他的建议挑刺。”“没错。那么他能激发你的灵感和想法吗?”“应该不会。”“那你最终会学习到新知识吗?”“不,我觉得不会。哦,我知道你的意思了,” 我突然说道,“对学习这件事的自我辩解,正是阻止我学习的障碍。”“是的。有了自我辩解的想象,无所不知还会是我最关心的事吗?”“当然不是。我猜你最关心的是自己 —— 你是否看起来无所不知。”“正确,” 巴德说,“这就是大多数自我辩解的本质。” 巴德继续说着,但我却有些心不在焉。我开始沉浸到自己的遐想中:好吧,我身上就揣着盒子。也许我也有巴德所说的自我辩解的想象,也许我是在盒子里看待劳拉,也许劳拉平时对我来说就是一个物体。好吧,但是劳拉呢?所有这些都只说我有问题。但劳拉呢?她自我辩解的想象呢?我们怎么不说这个!我的怒火又燃烧起来,因为我突然意识到这一切 —— 包括我愤怒里的虚伪。我对劳拉在盒子里感到愤怒,但当我对她在盒子里感到愤怒时,我恰恰也在盒子里。我对她生气是因为她和我一样!这个想法一下子戳到了我的痛处,瞬间劳拉的形象在我心中改变了 —— 不是说她没有任何问题了,而是我也看到了自己身上存在的问题。她的问题再也不能被我当作自我辩解的挡箭牌了。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基本上可以说年度最佳管理类书籍了

                    跳出自欺欺人的盒子,转变以自我为中心的思考问题的方式,其实这个道理大家都知道,但是能讲的这么透彻的书很少有。把别人当作跟自己一样的人把他们的事情看作是我要做的事情。有点像最近在看的《臣服实验》,不要太过于执着自己的好恶,学会向生活臣服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全文都是对话,但逻辑非常清楚,且引人入胜有让我觉得震惊和反省的地方,值得一读

                        转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