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3
55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再读周恩来

    这一期吸引我的是封面人物,是精气神十足的青年周恩来。他还有很多故事等待我们去发现,去揭秘。我们所熟知的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的名言,是周恩来在 13 岁的修身课上的发言。周恩来品学兼优,也能在良好的教育环境成长。他就读的南开学校里,大家顶着严寒酷暑勤奋学习,这段描写也衬托了恩来的求学热情。恩来不仅学习刻苦成绩突出,而且也积极参与学校的社团活动,在社团担任重要职位,参加、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自己也多才多艺,全面发展。同时文采飞扬的恩来也善于写诗,写文学作品,从他未连载完的小说可以看出,他志存高远,胸中雄兵百万,心怀星辰大海。这一切都为他后来的革命道路打下良好基础。聂荣臻对周恩来的评价是:待人亲切,讲话精辟,思路敏捷,朝气蓬勃。从后来的故事,也可以看到他年轻时候的影子。人格魅力强,具有卓越的领导力,意志坚定,心怀苍生,工作敬业,有智慧,懂幽默。一个人的卓越,是众星拱月,需要感恩的人非常多,一个良好的教育背景、社交圈子是至关重要的。同时,要想实现梦想,施展抱负,人必须与时代同呼吸、共命运,抓住时代的脉搏。时代是最大的舞台,一个人的奋斗,只有和所处时代合拍,才能产生同频共振,奏响最嘹亮的乐章。周恩来和许多老一辈革命家的故事也一直激励着我,激励着广大青年人。这些故事启示我,青年人总得要有梦想,无论当前面临的局势是什么样,追求躺平、太平是不符合朝气蓬勃的青春主旋律的。民族复兴进入关键时期,但面临的挑战也很严峻,机遇与挑战并存,处在不同岗位的青年无不需要继续斗争。未来的中国,关系每一名青年的前途,更取决于每一名青年的奋斗。青年人要带着艰苦创业的精神,用自己的脚步丈量自己的未来,不断拓新路、开新局,建设好这个国家,把自身命运融入时代发展的洪流。

      2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论语》里讲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 无论经历了多少风风雨雨,中国人民都将这句祖训秉承至今。无论经历了如何的剧变,遭遇过如何的屈辱,依然坚守 “和平崛起”,而不是 “霸权崛起”。“和平崛起” 所体现的是五千年文明中一以贯之的 “和为贵”,这正是中华文明的大美所在。说到 “美”,在中国文化里是与 “真”“善” 不可分的。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在油管上看见好多熟悉面孔。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碎片化阅读时代,让读书更 “有趣” 似乎成了业内人士不得不背负的任务,书评人和学者用脱口秀来打扮文学,作家们也纷纷从幕后到台前,开公号、搞直播,不断拓宽文学的边界。如此作为,是时势倒逼英雄。文学是一切艺术的母体。但碎片化阅读时代,在众多的娱乐方式和传播媒介的挤压下,文学的地位无奈而尴尬,知名作家的作品卖到几万册就已是了不起的成就,阅读成了小众又有门槛的事。脱口秀也好,直播也好,说到底,都是在用新形式来救文学的市,让文学生活化,让阅读走入普罗大众,成为他们的日常。

            1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领导发短信慰问:“忙到这么晚,今天你辛苦了,志明。” 志明还在忙着加班,回短信时没仔细校对:“不辛苦,领导,这都是我活该的。”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一本杂志一点收获啊哈时刻摘抄疫情尚未终结,但其作为世界历史进程分水岭的意义已经凸显。前疫情时代和后疫情时代,未来也许将会成为历史学家们断代的标识。那时的人们回望疫情之中的世界,只要秉持起码的理性态度,就能看见一个尊重科学、尊重规律、尊重生命,为人类共同福祉务实前行的中国。就中国自身而言,穿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纵深,中国在此次疫情中保持定力、求真务实的卓越表现,是独立自主探索发展道路的又一次实操。这是对过去成功经验的践行,也是未来取得更大成功的关键。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世纪疫情打开一个时间窗口

                世纪疫情的阴霾迟迟不能散去,全球经济复苏仍脆弱乏力,还有气候变化、数字治理等一系列新课题。当下,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给人类提出了必须严肃对待的挑战。“世界怎么了?”“人类社会向何处去?” 这些宏大主题原本同我们的日常生活宛若云泥。但是,因为疫情导致的群体困顿,因为全球经济下行压力深度影响着社会心理,甚至俄乌冲突这样的地区性危机,经过若干逻辑转换之后,也让各国民众的生活不能不被波及,上述宏大主题由此变得越来越具体,被赋予同我们每一个人都休戚与共、密不可分的意义。人们自觉不自觉地开始观察和思考世纪疫情之下的一系列深层次问题。世纪疫情之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显得愈发真实而迫切。人类命运共同体,本应是人类这个种群共同服膺的常识,但是由于国家仍是当下最主要最重要的政治实体,地缘政治的需要、局部利益的考量、文化传统的差异、意识形态的隔阂,都让命运共同体意识被许多国家旁置。一场世纪疫情,带给人们一种残酷的体验 —— 似乎只有在人类作为同一个群体,不得不面对病毒侵袭这件事上,世界性的 “平等” 才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不管愿不愿意,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课题就这样现实地放在所有国家面前。17 世纪 20 年代,一场大瘟疫在英国伦敦暴发,诗人约翰・多恩写下诗句:“没有谁是一座孤岛,在大海里独踞。每个人都像一块泥土,连接成整片陆地。”400 年后的今天,世界各国乘坐在一条命运与共的大船上,要穿越惊涛骇浪、驶向光明未来,必须同舟共济,企图把谁扔下大海都是不可接受的。只有共同战胜疫情,人类才能安全,这是一场 “人” 与 “病毒” 的战争。在这样的大叙事中,东西分歧也好,南北差异也罢,即便暂时还不能彻底消弭,也理应退居 “次席”。“病毒无国界。疫情是我们的共同敌人。” 世纪疫情,为人类静下来审视 “命运共同体” 理念打开了又一次的时间窗口,也为人类共同构建命运共同体又一次补给了动力。人类,当珍惜!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本期封面从物周恩来。周恩来,是一个光荣而不朽的名字,也是一个青春又热血的名字。十几岁时,他就与好友相约 “愿相会于中华腾飞世界时”;在风雨如晦的年代,为救国救民,他负笈西渡又远赴欧罗巴寻求真理;当国民革命兴起,他返回国内,先后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国民革命军第一军政治部主任;当中国共产党开始独立领导革命时,他不到 30 岁就成为党中央的主要领导人之一。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最喜欢的杂志,没有之一,有深度,有温度,有趣味。得到电子书能追看最新杂志,我真的太高兴了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有趣的一个侧面

                      即使如周恩来这样的伟人,年轻时的日记中也会展现迷茫。迷茫与道路并不冲突 —— 只是大多数时候,这种人性的张力被所谓 “正能量” 的宣传所蒙蔽。年轻人最可怕的不是迷茫,而是逃避迷茫。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越是在困难时期,我们越需要有更多人像他一样,真正做到为他人着想,以大局为重,关键时刻勇于担当,危险来临时彼此守护、共克时艰。用人性的光与热,筑起疫情防控最坚固的防线。大家众志成城,战胜疫情,创造美好未来。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三个小时的休闲时光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面壁十年图破壁

                            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这是周恩来从日本 “返国图他兴” 的时候写的诗。原来,他在日本参加入学考试,几次日语不过关,无法入学。现在许多去日本留学的同学,可能都有同感。日语看似好学,但过关却不易。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故事和现实

                              语言大多简白,许多情节值得细品。

                                转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