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给这本书评了5.0
焦虑者往往杂念丛生、思绪如潮。正念在我们自身与我们的想法、情绪等方面之间拉开了距离,以观察者的视角觉察并感受着正在发生的一切,但并不去控制它们;而止念则直接减少、止住我们大脑中的想法,从而获得心静的状态。我们要想心静,先须去除杂念,所谓 “一念不生,寂然不动”。纵观人一生的发展,它是一个从无到有、由简入繁的过程。然而,静心与修心则是由繁入简的过程。正像老子所说:“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 他的意思是,探求知识,每天需要增加;而体悟事物本质与规律,每天要减少。减之又减,才可以做到不妄为,不妄为也就没什么事情做不成。不断积累知识、经验、技能等,就可以让见识广博而深邃;但同时需要减少摒弃贪欲、妄念、偏执等负面的特质,便可明心见性,提升精神境界,这又是做减法的过程。想一想,我们儿时是多么天真无邪,欢乐开心,没有忧愁与烦恼。正所谓:“专气致柔,能婴儿乎?” 婴儿吃、喝、睡一切行为举动都顺乎自然、发自内心,所以他们的气息平稳、柔和,没有担忧与焦虑。而庄子也认为一个人要想真正快乐、无忧无虑地生活,就需要从种种世俗的禁锢与限制中脱离出来,寻找真实的自我,回归 “真我” 本色,做自己的主人。我们生活在世间,保持纯洁朴实的本性,减少私欲与杂念,回归本心,掌握人生的主动权,回到如孩童时代般天真无邪、无拘无束的 “虚无” 状态 —— 这正是 “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所倡导的状态。此时,焦虑与烦恼自然会远去,我们慢慢地便能体会到 “虚极静笃” 的绝妙心境。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赞分享「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