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给这本书评了4.0英语老师说历史
清王朝虽然垂垂老矣大厦将倾,但那一股股推倒它的力量却着实充满了让人惊讶不已的偶然。袁世凯如是,洪秀全亦如是。这哥俩一个一度占据清朝半壁江山并与之分庭抗礼,另一个北洋重臣,洋务领袖,亲手将清王朝推上了历史的绞刑架。在满清看来,这两个都是罪该万死的叛逆。只是除了这点之外,这两位仁兄还有一个很有趣的共同点 —— 他们都是科举的淘汰品。袁世凯应试不第之后一怒之下将有所子曰诗云全部烧毁了,然后立志大丈夫当疆场扬名,从此开始了他毁誉参半辉辉煌煌的一生。洪秀全相对袁老兄而言就差多了,他一直到第四次落地之后才突然醒悟 “原来自己居然是耶稣的弟弟”,由此开始直到占据南京盘踞半壁中国。不止一次的听过一些人感叹,若是当年那些阅卷的官吏能笔下超生,将这两人都划入 “体制内”,清朝或许未必会多两个贤臣,但绝对少了两个大患。不过,按照主流的历史观而言,他们不过是历史必然中的两个偶然的小人物罢了,没有他们依然会有别的人出来。我倒是不想说这种观点的正确与否,只是在这两人身上这种观点倒不失为一个很不错的解释。因为,路太窄了。中国的读书人一直以来最大的梦想就是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这种人生美好且充满诱惑,但无奈以中国之地域和人口,实在有太多的人在盯着这条路了,多少田舍郎在削尖脑袋争夺每年那几个屈指可数的名额!这使得科举其实变成了一个极小概率事件,而其可怕之处却还不在于几率的渺茫,而是在于这条路是无法回头的。读书人,除了科举之外极少有其他出人头地的途径。这使得一大批知识精英被埋没了,他们中一些人会选择终身应试,落得如范进一般下场。而另外一小部分人则会产生一种逆反的心理。一旦他们产生了诸如 “彼可取而代之” 的念头那么他们的可怕是传统农民起义领袖所万难比拟的。袁世凯是力主废除科举并最终促成此事的。这么做当然是为了兴西学,但谁又能保证这里面没有带着一种复仇的快感。洪秀全没有废科举,只是他从之前的被人挑选变成了现在自己去选人,这之中畸形的报复显而易见。他们都用自己的手段成功的羞辱了那个曾让他们感到羞辱的制度。都说官逼民反,其实一般的苛捐杂税是不会使老百姓造反的。中国人尤其善于忍耐,只要日子过得下去,他们的忍耐力是超乎想象的。而一旦当他们无路可走,那么反弹的力量也同样超乎想象。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115分享「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