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给这本书评了5.0
年轻英俊的婆罗门青年悉达多为了追寻真理,毅然放弃别人梦寐以求的一切,成为一名苦修的沙门。在经历了佛陀的指点后仍不满足,认为真正的顿悟不是通过传经讲道而获得的,必须要通过亲身实践和探索才能获得真正的解脱。在出世的探索中他又重新入世,曾经沉溺于情爱、迷失于物欲。当他幡然醒悟后再次踏上探索之路,最终在船夫和河水的引导下看清了这个不完美的世界和自己,并真正的接纳和学会去爱这样不完美的世界和自己,活出了自己内在的佛性。就像悉达多说的,我所关心的,只是能够爱这个世界,不蔑视这个世界,不憎恨世界和我自己,能够怀着喜爱和欣赏和敬畏之心,来观察世界,观察我和万物。我们每个人的人生都是一场修行,我们在自己的每一个当下好好生活就是修行。这是一本值得反复阅读的好书,过段时间一定找另外的译本再次品读。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1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悉达多》《悉达多》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德国作家赫尔曼・黑塞的作品,是一本启迪人们找到自我的 “心灵之书”。它的 “文化反射弧” 很长,出版 40 年后,在心灵觉醒的一代嬉皮士中找到了知音,成为垮掉派作家亨利・米勒的最爱,摇滚乐队 Radiohead 和传奇摇滚人物尼克・德里克的灵感来源,在 20 世纪 60 年代的美国,大学生们人手一册,如今,百年后的中国,也常有作家和读者坦言自己曾在最迷茫的时刻反复阅读了它 20 多遍。小说主人公悉达多的故事脱胎于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的传说,但又完全不同。在这本书里,黑塞虚构了一个叫悉达多的求道者,讲述了他以自己独有的方式探索求知的过程。在这本书里,悉达多走了一条艰难曲折、布满荆棘的险路,这是所有独立思考的求真求知者的人生路。本书的核心内容:《悉达多》讲了两件事:第一是关于求知的境界的问题;第二是关于自我,或者说人生境界的问题。这个特立独行的求道者,一生的探求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他是选择出世的青年,抛弃一切,禁欲苦行;第二阶段,他是选择入世的中年人,声色犬马,纸醉金迷,又再次抛弃一切,甚至想要结束自己的生命;第三阶段,他是一无所有的老人,在河边做了船夫,终于找到了内心的安宁,顿悟成佛。无论求知还是做人,在这本书里,都是同一件事,都是一条布满荆棘的险路。这是一个人从 “自我” 走向 “自性”,从小我走向大我和天人合一的过程。本书分为三部分,分别讲悉达多一生探索自我、求知求真的三个阶段和五次觉醒的过程:第一部分讲悉达多的出世阶段;第二部分讲入世阶段;第三部分讲顿悟,以及书外的典故,也就是作家黑塞与心理学家荣格这两个特立独行的求道者灵魂相遇的故事。《悉达多》讲了两件事,一是求知的境界问题,悉达多最后悟到,智慧是无法言传的,圣贤之言对求道者来说可能只是空洞的废话,你以为你明白的道理,其实你并不明白,只能亲自去经历体会才能真明白,获得真智慧。正所谓,“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第二是关于自我,或者说人生境界的问题,在这个问题上,黑塞和荣格相遇了。所谓 “认识自己,成为自己” 也有一个艰难的过程,人要从小我走向大我,从 ego 走向 self,也就是自性,达到人格的完善。总之,无论求知还是做人,在这本书里,都是同一件事,都是一条布满荆棘的险路。但是,没有任何人能替你走完这条路,你只能自己去走。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1分享「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