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给这本书评了4.0斯人已逝,海水长流
《海边》是 2021 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阿卜杜勒拉扎克・古尔纳创作的小说,也是该作家被译成中文的作品里我读完的第一本。本书之所以叫《海边》,原因有两个。一是小说的主角萨利赫・奥马尔偷渡到英国避难后,被安排暂住在海边的小镇,恰巧奥马尔在老家也和妻女住在靠海的房子,甚至于他被革命政府关押时,也有过一座以海水为高墙的小岛监狱。抛开书名里可能存在的象征和隐喻,避难的光景里,主角能有个熟悉的景过过眼,抚慰心中深重的伤痛,终究是好的。第二个原因,作者本人的故乡就是个海边的小镇。1960 年代中期,政变使生活突遭巨变,家乡的人不顾一切地逃离家园。书名里寄予了作者的回忆,也在书写中审视:有什么东西是被我丢下的。小说由两位主角交替讲述。小小考验下读者判断 “是谁在说话” 的能力,初学者可以读一读马尔克斯的处女作《枯枝败叶》。不用担心分不清啦,两位主角的年龄、心态和关注点不一样的,一开口就晓得是谁了。一开场,第一主角萨利赫・奥马尔亮相。他正在办理入境手续,却被眼尖的海关扣下了,意料之中的事情,动身之前他做了两手准备。第一手,假装不会英语,成功地换取入境避难的政治资格;第二手,令人匪夷所思,奥马尔用化名 “赖哲卜・舍尔邦” 登记入境个人信息,这名字大有来历,正是他家世仇的名字。拜该家族所赐,奥马尔丢家、死妻、亡女、逃国。好戏才刚刚上演,英国当局为 “不会说英文” 的假 “赖哲卜・舍尔邦” 找到了翻译,这个翻译恰恰是世仇的小儿子拉蒂夫・马哈茂德。本书的第二位主角。三十年后再相逢,两代人的促膝长谈,是时候让真相浮出水面了。书读完一半多,我忍不住先写简评,毕竟之前的内容足够我捕获本书的核心。我国古代有四大喜事,分别是:久旱逢甘露、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海边》和他乡遇故知的感情合上了,有人会反驳我,说你这是瞎胡闹,这两人是世仇啊,见了面还不得拼个你死我活,好为家人的在天之灵出一口恶气啊。别急,别急,鲁迅先生写过这样的诗 “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不晓得古尔纳知不知道这句中国诗,反正他没少刻画俩位相处时,各自挂在嘴边的笑,哪怕极短,哪怕带着一丝挖苦,笑的情形与怒不可遏的次数是持平的。两位主角历尽了近似的劫难,又在同一个民族文化环境里成长,同样接受了欧洲思想的启蒙,实现了自觉。在精神上,奥马尔和拉蒂夫是唯一能够彼此理解、彼此同情、彼此对话的故知,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后文会交代,两人真的沾亲带故)。所以,小说在两人碰面的那一刻,文学性上已臻完美,唯有谜题等待揭晓。当然,成熟的小说家会合理又巧妙地反转情节,那是另一个高峰 —— 结构的艺术。小说之后的故事,还得劳烦大家亲自读上一遍。附上我在朋友圈里的感慨,本期结束 —— 殖民、战争、屠杀、专制和倒退都不曾磨损掉两位难民对思想的执著追求。家庭毁败,亲人罹难,晃眼已过三十年,两人阴差阳错又必然地相逢,恩怨情仇终究和解。欧洲的先进知识分子,在他们的中心主义里既自怜又自大,远不及受其文化思想影响的二人身上孕育出更高贵的气质 —— 怜爱自己,恕佑他人。
1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12分享「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