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7
442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文笔不错,内容精彩!

    生在乱世,有时没得选择,又不得不做出选择。你生在哪个时代,也由不得自己,只能撞命。

      转发
      2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读明史

      从明朝那些事儿到万历十五年再到大明王朝的七张面孔,不同的视角,不同的叙述,展开了一个让人又爱又恨的时代,有专制,有禁锢,有极端,历史总是残酷的,历史的闪光总夹带着些许悲凉。时代大历史,人生小历史,当下也终成历史。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一本书读懂张宏杰

        这是张宏杰老师早期的代表作,用七个人物,七个侧面来看清大明王朝。如果只读一本张宏杰老师的作品,那就非本书莫属。可以说,本书是读懂张宏杰的一个引子。本书的写作笔法,本书中蕴含的张宏杰老师对明朝,乃至对整个专制皇权社会的批判,对中国国民性的深刻洞察,在张宏杰老师之后的每一本书中都有所体现。从本书中,你可以读出《饥饿的盛世:乾隆时代的得与失》《倒退的帝国:朱元璋的成与败》《简读中国史》等等作品的片段。当然你也可以这么去批评张宏杰老师,他的观点和笔法总是在被反复的使用。通俗点说,就是 “炒现饭”😂但是,当我读完《饥饿的盛世:乾隆时代的得与失》《倒退的帝国:朱元璋的成与败》《简读中国史》这几部作品之后,回过头去读张宏杰老师早期的这部《大明王朝的七张面孔》,仍然有所收获。民国时期,鲁迅先生严厉批判的中国国民的劣根性,追根溯源的话,根子大概就在朱元璋这里了。朱元璋作为古代帝王中出身最卑微的一个,把底层人民的思想带到了皇权,也把底层人民的缺陷和不足带到了皇权,并通过皇权这个放大器将其放大。正是在明朝,中华民族骨子里最后一丝贵族气质彻底消弭,代之以底层的流氓文化,到了清朝被进一步强化为奴才文化。也正是从这一刻起,中华文明在与西方文明的竞争中开始逐渐掉队,远远地落在了后面。西方在文艺复兴,思想解放,而我们呢,思想僵化,道德沦丧,两相比较,差距立现。

          转发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大明王朝的七个面孔

          历史比小说好看也是分人的,张宏杰老师的历史堪当此名。朱元璋怎么一步一步从草芥爬到天子的?朱棣为什么要反?偏执狂海瑞,太正义不懂变通是好事还是坏事?张献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魏忠贤竟然不是大众所想的王振刘瑾那样的人,而是一个衷心为主的人?怒发冲冠为红颜的吴三桂的人生是怎样的?他的性格和做事最终也还是落不到新主子的信任。郑成功的衷心为明,而害了家人,值得吗?他是怎么想的?张宏杰老师从大明王朝的开国到衰亡,选出了七个风云人物来从人性和性格的角度剖析看待这个王朝,也同时给我们鉴古今,考当下一个更深刻都角度,那就是人性。人性就是我们自己,就是你我他 历史就是一面镜子,反射的其实就是我们当下社会当下的人做的事。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人是太复杂的一种动物,其复杂程度有时让人类自己也瞠目结舌。历史比小说更好看。历史是原创,小说是二次元。张宏杰写七个明朝人的故事,让你整明白三百年明朝是怎么回事,以及,从此以后它对中国发展的影响。很有兴趣的看完,相比《明朝那点事》,早看这本就够了。听说,张宏杰在 B 站讲历史,也很受欢迎。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第一篇“朱元璋”之评

              这本书从一个全新的视角讲述了另一面一个 “朱元璋”。也是从本书的讲解,让我对这位明太祖有了更深度认知。       他是一位 “偏执狂” 的皇帝,他跟刘邦很多想象的地方,但也有很多不不同之处。也是正是因为他少年经历了太多了太多了苦难,让这位皇帝变得极度关爱自己的儿女,给儿孙设定好了所有能给予的 “幸福”;他极度憎恨贪官污吏,杀戮贪官污吏的数量、数量都是史无空前;他极度的自以为是,活着自己的世界里,听不进别人的劝阻;他跟刘邦一样都存在严重的 “小农意识”,给官吏制动极低的俸禄,最少的休假,对官吏又极度的严苛。他的内心极度空虚,他除了对马皇后依恋意外,他再没有可以信任,可以说知心话的人(以史料而说)。       他跟 “海瑞” 有一点极像,认为只有自己是对的,哪怕全世界跟他不一样。他眼里,只能说世界错了。而他绝对不会错。       从朱元璋反思自己。在人生中要坚持自己自己的主见,同时也要能听取别人的意见。世界的事情没有绝对的错,也没有绝对的对,在以自己的主见为主,听取别人的意见,微调和完善自己的主见是很有必要的。一成不变一定是错误的,是会被社会的进化淘汰的。如果没有自己的主见,全听被人的意见也是干不成。在过程中改进,在过程中微调完善是对的。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非常不错的一本书

                中国人谋略化的思维方式与军事思维非常接近。中国人不善坦诚合作,也不善公平竞争,而独善于破坏规则的恶性竞争。战场上,需要的正是随机应变,不择手段;战场上,必须用最大的恶意去揣测对方,最大限度地利用对方的弱点;战场上,可以光明正大使用阴谋来欺骗对手,创造性地去示假隐真、欲擒故纵、调虎离山、引蛇出洞、金蝉脱壳、围魏救赵、暗度陈仓、借刀杀人…… 战场是中国人表现才智的最佳舞台。正如西方说中国人都是天生的商人一样,其实也可以说中国人都是天生的军事家。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七张面孔,七个活生生的人

                  张宏杰的历史书写得可读性很强,边听边看,不知不觉就读完了全书。朱元璋、朱棣和海瑞的面孔正如我之前了解的一般,而魏忠贤、张献忠、吴三桂和郑成功的形象却比脑海中丰满鲜明了不止一分。魏忠贤倾尽全家财力,二十多岁有妻儿的情况下毅然阉了自己到处托关系挤进深宫,最终被幸运砸中脑袋,来了场泼天富贵,最终又回到原点,读来颇有些讽刺和无力感。八大王张献忠是如此嗜杀,虽我早知其暴虐,但本书的描写还是超出了我认知。他杀百姓,几乎杀光了整个四川的官民;他杀自己的兵卒,只因他们或多或少与四川有关,屠戮约一半士卒;他连自己女人都杀,三百后宫一朝就杀死九成余… 颇讽刺的是,只因一次路过文昌庙,听说文昌君也姓张,就放过了文昌庙附近百姓,张献忠死后,那些没有被杀的百姓感谢不杀之恩,竟在文昌庙为张献忠塑了身,直到乾隆年间一直香火繁盛。真的是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郑成功原来竟是混血儿,母亲原来是日本人,这是我之前不知道的。满清人打过来,海盗父亲想着怎么投降姿势会比较好看,母亲却切腹自杀,看到这我不知道说什么好。后来其父其兄皆因郑成功不肯投降大清而被斩杀,也算是因果循环了吧… 书中对吴三桂的黑化历程分析得很到位,他就是个活生生的人,是孝子,是严父,是夫君,是统帅,而不像很多历史书中那么苍白。可能,他也不想反复反叛吧… 想起小时候就会背的一首诗《答吴三桂》,大多数人应该就是这么看待他的吧:李陵心事久风尘,三十年来谁卧薪。复楚未能先覆楚,帝秦何必又亡秦。丹心早为红颜改,青史难宽白发人。永夜角声悲不寐,那堪思子又思亲。掩卷轻叹,历史的每一个原子,都曾精彩的活过。

                    转发
                    17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大明连环戏

                    朱元璋:出身微末,精打细算,多劳却终束缚天下朱棣:隐忍忍耐,千古帝王(说实话,整本书最记不得的就是他)魏忠贤:豪赌一拼,忠诚不缺,胸无大志,不可高攀海瑞:高风亮节,不食人间烟火,束之高阁,恰好安生张献忠:暴虐无道,看得令人毛骨悚然吴三桂:深叹生不逢时,怎落得最后英雄无处可归;做人留一线,英雄少烦忧郑成功:忠烈性格最为叹服,一己之力壮烈无比;无论后世怎评论,实不该为儿孙事动怒

                      转发
                      4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历史比小说更好看,诚哉斯言。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从七个人物侧面看专制主义

                        明朝是专制的,保守的,封闭的,作者用七个人物带我们解析专制主义的负面影响。明朝能守住江山二百多年固然生命力强大,然而大众的信仰却是如此孱弱,社会风气是如此败坏,朝廷和官府如此腐朽。大明王朝对于今天是反面教材,它并非精神信仰成长的宜居土壤。1. 朱元璋朱元璋作为开国皇帝,是最典型的专制主义者,毁誉参半。他是个伟大的军事家,凭借魄力、勇气推翻了充满压迫和歧视的蒙古统治,让汉人翻身做主。农民出身的他,也能联合农民,抑制兼并,打压豪强,惩治贪官。大明江山维持这么久,也是因为朱元璋紧紧抓住了农民问题,并且整顿吏治。但是,他专制,暴虐,奢侈。对知识分子的宽仁也局限于即位以前。他开启了前所未有的专制统治,把国家搞得没有生机活力,读书人提心吊胆,压抑的氛围下文化成果枯萎。肆意诛杀文臣武将,也暴露了功利的军事思维,天下江山是一姓之江山。重农抑商也成了家法,损害了经济发展活力。并且,他对子孙奉之唯恐不厚,置藩王之乱教训于不顾,不仅酿成了靖难之乱,而且为朱棣夺位埋下祸根。他严惩贪官污吏,但没有根除腐败土壤。他坚信强权可以达到一切目的,坚持低薪养廉,空谈道德,而且官员贪污一点点就是重罚。一时间抑制腐败,可是官员为了生计不得不腐败,手段越来越高明,难以查清,腐败必然愈演愈烈。一旦腐败成风,百姓必然受到压迫,社会风气必然败坏。2. 朱棣其实朱棣对权力的渴求,是明王朝皇家祖传的基因,继承了朱元璋护卫权力的残暴,血腥。后代皇帝也都变态追逐权力,同时从明成祖朱棣以下,也都纵欲过度,屡屡被忠臣犯颜直谏。对谏臣采取廷杖,有失天子风度。3. 海瑞海瑞的清廉和简朴,堪称道德模范,却也是扭曲人格的正直。出于对朱元璋的崇拜,对君子之道的执念,让他成了异类。上有朱元璋这样愚昧的专制者,下有海瑞这样甘于在低薪养廉制度下自虐的 “清官”。海瑞称得上是激进的理想主义者,不懈追寻天命,对待真理一丝不苟,却也不能和世界很好地相处。因为,朱元璋崇尚的那一套纲常伦理是空谈道德,是反人性的。4. 魏忠贤但是明朝也是忠臣和奸臣并存。有一些道德模范在,官场风气不至于那么腐败,统治根基也稳固,所以大明江山还能立足二百余年。一旦奸臣当道,离灭亡也不远了。过度尚权的风向,加剧党争,导致上下离心离德。魏忠贤特务出身,是因为得到皇帝宠幸才握有权力,他的任性在于照搬皇帝的特务组织,以及争抢袁崇焕的功劳。这样的朝廷,怎么能够团结一心抵御外敌呢?怎么挡得住百姓揭竿而起呢?5. 张献忠明朝虽然一开始尊重农民,打土豪分田地,但是贪官污吏可坚持不下来,肯定会吃拿卡要,强取豪夺。农民本来老实本分,但是让农民走投无路的时候,江山就已经站不住脚了。张献忠,李自成,又是一轮治乱循环的开始。但农民起义更多地只知道暴力劫掠,没有发展策略,更没有发自内心的执政为民的道德原则。反倒是满族比较精明,知道怎么笼络人心,懂得融入汉族,明白怎么善待百姓。6. 吴三桂吴三桂勇冠三军,人格魅力突出,为清廷站稳脚跟立下汗马功劳,优秀的人并且对清朝如此忠诚的人,结局却是如此悲惨,令人惋惜。正如周国平讲到 “在健康的时代,人们往往朴实地说话”,明朝是一个太重视纲常伦理的时代,充满意识形态和广告式的大话,是不正常的。越是讲仁义道德,就越扭曲人性,导致人越来越空虚、庸俗,因为纲常伦理是不尊重人性所谓恶的一面,没有留出足够的弹性。人只有善恶黑白之分,吴三桂只能做忠臣或者贰臣,无论怎么做都是拼尽全力,走向极端,受到猜忌和非议,结局都不会好。7. 郑成功郑成功是民族英雄,却因为大明朝廷的腐朽而没有实现忠臣梦想,实在是意难平。在专制主义的笼罩下,人对国家没有真正的归属感,是绵羊一样软弱。没有信仰,满清入关就那么容易顺从,还感恩戴德,等到满清被八国联军入侵的时候百姓又给外敌指路,送吃的喝的,真的很讽刺,精神缺钙太严重了,一盘散沙而已。但郑成功是个例外,他男子气概十足并且有骨气,有智慧,有主见,因为他是海盗之子,有开拓进取之心,在海外远离了专制主义的荼毒。他是有个性的,有英雄气的,从荷兰人手里收复台湾值得铭记。

                          转发
                          3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1、写了朱元璋,朱棣,海瑞,魏忠贤,张献忠,吴三桂,郑成功七张面孔,看过几遍明朝那些事儿,有些都并不陌生,整体写的偏浅。张宏杰也喜欢以点带面,例如之前曾国藩的经济账啥的。2、写了这七张面孔,就会好奇为啥不写其他面孔,如戚继光,王阳明,于谦,严嵩,李自成。。。。。3、个人觉得朱元璋写的最好,笔墨也最多。特别个别地方与新中国开局几十年对比,让人觉得有些行为就正常了;4、让我改变印象的是郑成功,可能受既往影视作品啥的影响,对郑家印象并不好。但看到下面这些描述,还是佩服这位 “为中国挣回了一点面子” 的中日混血、海盗之子:打败荷兰,收腹台湾(热兰遮城),标志着在东西半球的第一次正式海上对决中,东方取得的第一次胜利,也是唯一一次胜利。使得中国台湾摆脱了像印尼、菲律宾那样被西方残暴殖民三四百年的命运,开启了中国台湾成为汉人主体社会的历史。前几天福建号航母下水,大国重器,开心。

                            1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2023年第三十八本

                            哈哈哈诶呀,就这么整。这些为虎作伥者。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大明

                              作者笔下七个人,七张面孔,七个侧面,七个不同的角度提供古人的智慧、权谋、无奈、残暴和血腥。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这本书是我读过的张宏杰老师的第一本书,那时候读的是纸质书,上下两本,书的封面总让人觉得是不上道的盗版(最早的《三体》也给人同样的感觉),但是翻开之后就放不下了。朱元璋作为明朝的开国皇帝占了整整一本,其他六人写进了另一本。张宏杰老师的厉害之处在于,他在讲历史的时候会加入对人物的心理分析,而且分析能做到逻辑自洽,让历史和历史中的人不遥远很立体。朱元璋为什么杀功臣,张献忠在四川为什么屠城,吴三桂的投降,等等,这些在历史上叱咤风云的人物个个有自己的无奈不得已,可怜和可恨,他们都是极权政治的得益者,同时也是受害者。去年孩子认真阅读了这部作品,一样觉得很过瘾。好书经得起时间的检验。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从人心看历史

                                  对于历史的兴趣在于发现自己,作者如是说,于是借助于走进历史人物的内心世界,展现出大明王朝的各种面孔。作为成名之作,确实展现出心理史学的魅力,让读者手不释卷,一口气读完颇有感触。 文学化的手法,可以让读者不用翻阅相关史料,避免去了解相对晦涩难懂的古文,却依然可以接触到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相比于一般的影视剧来说,进步不少,但依然避免不了部分内容像说书一样的哗众取宠,略显滑稽。不过作为一个业余作者,已经是难能可贵的,也更加理解最后那么费劲要当历史学博士。没有一定专业的训练,固然读过一些书,作品展现出的依然是在入门口打转的水平,其中出现的不少错误和过于个人化的理解就不不太意外了,甚至翻的多就会发现有江郎才尽的迹象。 总体上来说,作为历史爱好者,可以翻阅,但在读的过程中要保持自己的独立思考,不可偏听偏信。了解到基本的事情发展和作者观点后最好参照其他同类研究材料,方不至于出现过于荒谬可笑的结论。作者所说的通过了解历史来解剖自己的内心的方法还是值得赞赏的,对于普通人来说,学习和了解历史往往不是为了屠龙之术,更多还是借此来发现和反思自己,从而寻找到人生的更多可能性,这大概也是读书的一大不可多得的益处。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读《大明王朝的七张面孔》有感

                                    大明王朝的七张面孔,各有各的特点。我对吴三桂这一角色印象深刻。在之前的印象里,只知道他是汉奸,却不知他在成为汉奸以前一直是那个时代的 “忠孝” 代表。然后恰恰就是在 “忠孝” 的人设下,隐藏着的却是极端的现实主义,吴三桂刻意营造自己的 “忠孝”,也是为了能在仕途上更加顺利。当他发现自己的前程与 “忠孝” 不能兼得时,虽有过犹豫,但他还是选择了前程。书中对吴三桂心理历程的转变刻画的很到位,充分展示了人性中的 “自私”“算计”。读完后也引发了我很多思考,很值得一读。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批评,从同情之理解开始.

                                      “我貌不伟岸,出生时也没有霞光满天,历史和我有什么关系呢?” 见过太多宏大的历史格局,听过太多老生常谈的英雄事迹,对历史的理解慢慢陷入某种范式,不是民族大义,就是大事编年,因此很多人慢慢变得不喜欢历史。借用莫言的序:"张宏杰不是从政治、道德或者学术的角度,而仅仅是从人性的角度去接近古人。他不批判也不仰视,他只是抱着悲悯之心,替他笔下的人物设身处地,悲欢与共。也仅仅因为此,那些在历代史书中伟大或者邪恶得光怪陆离的历史人物被他还原成了可以信赖的人,与以往的描述面貌迥然不同。比如说,在我们心目中汉奸的代名词 “吴三桂” 三个字,经过他的笔墨滋润,一变而成了一个 “外表兼具北雄南秀” 的美男子,一个在战场上冷静、坚决、无与伦比的战士,一个曾经视荣誉如生命的忠臣孝子,一个在历史夹缝中被挤压被扭曲的痛苦灵魂。" 真正的历史应该也必然是由无数人和无数画面构成,那些看上去怒发冲冠豪迈的背后,真相可能是辗转反侧的不眠夜,举棋不定的长吁短叹,以及不为人知的泪混合而成。那些被人们垢弊的奸臣败类,可能也只是在错误历史时刻站在错误位置的普通人,所作所为无非是希望自己和家人的生活变得好些,甚至只是为了保全身家性命。评价和跟风是这个世界最容易的事,能从历史中读出不得已,并报之同情之理解,才是读史的乐趣所在,也是功用所在。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从历史看人性,设身处地,换位思考,回到现场去理解历史人物,不作简单道德评判,尊重个性,崇尚青春朝气和生命张力,不以成功论英雄!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大明王朝的七张面孔

                                          历史事件在历史长河中经过时间的沉淀和过滤,变成这样子,读完有很多感悟和感想。

                                            转发
                                            评论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