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给这本书评了4.0
在近期一个播客节目中听到陆老师专题的访谈,她对生命临终多角度,多层次的阐述和见解,特别是一如既往的,长期的研究,实践,推广,特别领我感动,感慨。愿我们每个人,能够从如下安宁疗护中收到启发。安宁疗护,就是生生世世(三三四四)。第一个三(生),就是善生、善终、善别 —— 活着的人善生,临终病人善终,家属善别。第二个三(生)就是三平安:生理平安、心理平安、灵性平安(就是超越生理心理层面的觉性、灵性)。第一个四(世)就是四全照顾:全人照顾、全程照顾、全家照顾、全队照顾。第二个四(世)就是病人跟他所有的家人亲友都四道人生:互相道谢、互相道歉、互相道爱、互相道别。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1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死,更好的生我们很少谈论死亡,中国的大学教育,也缺少这样的生死教育课。羡慕书中的学生,羡慕他们能够在大学接触到一位良师益友,引导他们思考生死。我在想,如果我在大学上过这样一门课,也许会对我的人生产生一些影响吧。接触死亡、感受死亡、思考死亡,才能让我们去思考什么是生,应该怎样生活,怎样才能让自己生活幸福。现在的我们,有太多人陷入了享乐主义,欲望主义,行尸走肉般活着。虽然活着,却已经死了。本书是作者基于自己在大学中教授的课程整理而来。在书中,作者通过电影片段,引导学生去看见死亡场景、感受死亡场景。再通过问题和相应作业,让学生思考人生、生死、伦理、逆境等问题。毫无疑问,这门课会触动学生的内心,对他们的人生产生影响。文中的一些问题,也值得我们时刻思考,例如:假如你的生命还有半年,你想去做什么?在你死之前,你想做什么?看完这本书,真心希望这种有血有肉的生死教育,能够更多地出现在中国学生的课堂上。死亡,每个人都会经历,我们没必要避之不及。相反,生死教育,才能让更多的人找到生的意义,从而避免选择死亡。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1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震撼从作者的《给妈妈当妈妈》,追到这本书,父亲在 2022 年 12 月 26 日去世了,我有很多遗憾,有未尽的伤痛,走的人自然是走了,但是给予在世的人很多没有完成的事情,我的生活轨迹也改变了,因为还要陪伴母亲。父亲走的当天一直在考虑很多关于生死的问题。作者在书中说尤其是亲人的死亡会有 1/3 或者 1/4 的人开悟生命。生命中追求的东西变了,会更用心去处理一些东西。什么东西呢?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如何相处,一个人如何能不留遗憾的走掉,好好的死去。我们的死亡程序是可以有很多改变的,国外有很多地方在做些工作了。死亡本身就是生命的一部分,还有人说死亡是最棒的发明,那么死亡就应该认真的好好的去对待,不必害怕。我们需要去学习,我们想对哪些人说哪些话,不带遗憾离开这个世界。然后继续生活着的人没有内疚羞愧自责,各自得到心安。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赞分享「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