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9
29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看有质量的电影改变人生

    如果他们能因此爱上电影,并且愿意更多地了解电影美学,那将是一件会让他们终身受益的事情吧。没有电影,照样可以生活;有了电影,可以让自己从琐碎的日常生活中超脱出来,给自己在精神上充电 —— 这话是我的一个年轻朋友说的,他叫杨云标,在安徽南塘村和乡亲们一起探索乡村生活的重建。每次进城,对他而言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看电影!正如北京大学的戴锦华教授所说:“看五十部有质量的电影,会改变一个年轻人的世界。”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洗洗眼睛,净化心灵

      从陆老师的《给妈妈当妈妈》追过来,两天里所有的业余时间都利用上了,一口气看完,而且买了陆老师已经出版的三本书的纸质版,准备再次好好阅读。无数次的泪眼朦胧,这位已到人生之秋的智者的文字,是如此的富有生命活力,让我对于衰老和死亡,多了几分好奇和期待,少了一些恐惧和无奈。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让人好好活的生死课

        找到这本书和遇到陆晓娅老师是在学习了古典老师的《超级个体》的清明专辑 - 生死观之后。很庆幸自己抱着好奇心打开了它,让我重新认识了死亡,以及它对生的重大意义。第一次接触了生死学,里面的很多问题和讨论都引人深思,如何看待离开的亲人,如何面对自己也会离开的事实。我想只有想明白了,特别是能真正直视骄阳,才能活得更真实和更有力量。 未来的生活中,我会注定遇到很多离别,希望从这本书中收获的勇气能让我更积极地面对和应对。突然感觉内心挺平静的。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在近期一个播客节目中听到陆老师专题的访谈,她对生命临终多角度,多层次的阐述和见解,特别是一如既往的,长期的研究,实践,推广,特别领我感动,感慨。愿我们每个人,能够从如下安宁疗护中收到启发。安宁疗护,就是生生世世(三三四四)。第一个三(生),就是善生、善终、善别 —— 活着的人善生,临终病人善终,家属善别。第二个三(生)就是三平安:生理平安、心理平安、灵性平安(就是超越生理心理层面的觉性、灵性)。第一个四(世)就是四全照顾:全人照顾、全程照顾、全家照顾、全队照顾。第二个四(世)就是病人跟他所有的家人亲友都四道人生:互相道谢、互相道歉、互相道爱、互相道别。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教育需要时间交付答案,更需要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尊重教育的机会

            1. 一位老师,可以如此全面细致的综合权衡课堂的设计和课堂的效果,这是一个教育者的教育职能。2. 课程目的和意义,是课程设置的关键问题和要素。课堂的设置和课堂的反馈,是改进和更新的关键步骤。3. 熟能生巧,有些事情的答案只能够交给时间。教育就是只能依靠时间来交付答案。4. 死亡,是每个人都需要修习的一个课题,用电影的载体和叙事的方法,让教育的过程更加轻松和深刻。提出问题思考,比给出标准答案更加重要。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死,更好的生

              我们很少谈论死亡,中国的大学教育,也缺少这样的生死教育课。羡慕书中的学生,羡慕他们能够在大学接触到一位良师益友,引导他们思考生死。我在想,如果我在大学上过这样一门课,也许会对我的人生产生一些影响吧。接触死亡、感受死亡、思考死亡,才能让我们去思考什么是生,应该怎样生活,怎样才能让自己生活幸福。现在的我们,有太多人陷入了享乐主义,欲望主义,行尸走肉般活着。虽然活着,却已经死了。本书是作者基于自己在大学中教授的课程整理而来。在书中,作者通过电影片段,引导学生去看见死亡场景、感受死亡场景。再通过问题和相应作业,让学生思考人生、生死、伦理、逆境等问题。毫无疑问,这门课会触动学生的内心,对他们的人生产生影响。文中的一些问题,也值得我们时刻思考,例如:假如你的生命还有半年,你想去做什么?在你死之前,你想做什么?看完这本书,真心希望这种有血有肉的生死教育,能够更多地出现在中国学生的课堂上。死亡,每个人都会经历,我们没必要避之不及。相反,生死教育,才能让更多的人找到生的意义,从而避免选择死亡。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治愈人生的第一课

                对于一个从无边黑暗中爬出来的人讲,这本书,第一次有系统地告诉我,该如何面对死亡、现实和生活。(在大二就已经听说过陆晓娅老师在开的这门生死课,当时有个两年内有亲人离世的人不建议参加的条件,直到最近这本书上线才得以了却一番心愿。)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受益匪浅

                  在灰暗日子里的一道光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直面生死,每一个人都要有机会讨论生死。

                    像我们这种在职场沉浮几十年的人,偶遇到这本书(还是在儿子推荐的播客里听到)找来一看,心里的冲击与无知的感受,无法形容,很多时候,真的沒有静下来思考过,这样的生活是我们要的吗?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急什么,早晚都会死的,让人打开新角度面对生活的一本书!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热的书,让人困惑思考,让人热爱生活的书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震撼

                          从作者的《给妈妈当妈妈》,追到这本书,父亲在 2022 年 12 月 26 日去世了,我有很多遗憾,有未尽的伤痛,走的人自然是走了,但是给予在世的人很多没有完成的事情,我的生活轨迹也改变了,因为还要陪伴母亲。父亲走的当天一直在考虑很多关于生死的问题。作者在书中说尤其是亲人的死亡会有 1/3 或者 1/4 的人开悟生命。生命中追求的东西变了,会更用心去处理一些东西。什么东西呢?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如何相处,一个人如何能不留遗憾的走掉,好好的死去。我们的死亡程序是可以有很多改变的,国外有很多地方在做些工作了。死亡本身就是生命的一部分,还有人说死亡是最棒的发明,那么死亡就应该认真的好好的去对待,不必害怕。我们需要去学习,我们想对哪些人说哪些话,不带遗憾离开这个世界。然后继续生活着的人没有内疚羞愧自责,各自得到心安。

                            转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