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1
82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书中提到了 AI 在物流行业的具体应用案例,比如仓库里无人机和机器人忙碌地处理货物,运输过程中智能算法优化路线,还有无人车和无人机送包裹,这些都提高了效率,也节约了时间和成本。在工作中要考虑如何用 AI 优化流程提高效率,AI 除了可以协助整理文字,照片等,还可以协助处理视频,ppt 等等。也要考虑如何让这些技术的使用不会损害我们的工作环境和社会价值,比如我们自己的大模型。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很巧,作为奶爸刚看完这本书,如果说这本书提出了人工智能时代将会出现的问题与挑战?正好隔壁李笑来老师的课,在教育领域,给了目前可见的非常靠谱的可操作建议。

        转发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未来

        人工智能缓慢但坚定的侵蚀人类的生存空间是不可逆的事实,从深蓝战胜卡斯帕罗夫开始、到阿尔法狗战胜李世石确定,这就是全新的物种在一点点的参与制定新的秩序。我说过这世间一条铁律:权力界定利益边界。你想要的一切利益都要有足够的权力(Power)来维护,“权力” 在不同的场景下以暴力、金钱、知识、关系网等等面貌出现。没有不经斗争就能明确的利益边界,利益就在那里,想要就得拿本事出来。物种和物种,人和物种,人和人之间,自有生物以来就是如此,人工智能作为新的物种,当然也要参与利益争夺。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人工智能、自由信息、独立思考

          人工智能的发展对自由信息和独立思考带来了一些影响。首先,人工智能可以通过算法和模型处理大量信息,从而为人们提供更多的信息来源和选择。这一方面可以促进自由信息的流通和传播,但同时也可能导致信息的扭曲和偏差。因此,人们需要保持开放的心态,多角度思考问题,并且不要轻易相信和传播未经证实的信息。其次,人工智能的发展也可能对独立思考带来一定的挑战。如果人类被简化为缸中之脑,大脑又可以被视为一个处理信息的独立器官,那么人们就可以轻易控制每个大脑的信息输入。这跟人工智能有些类似,如果人们过度依赖人工智能提供的信息,就可能失去独立思考的能力。因此,人们需要保持对自己的思考和判断能力的信心,并且不要过度依赖人工智能。此外,人工智能的发展也可能对自由意志带来一定的挑战。一些科学家认为自由意志是一个幻觉,很多实验证明,人的欲望不受意识控制,而计算机算法比人更了解人。这意味着人工智能可能会在某些情况下代替人类做出决策,从而影响人类的自由意志。但是,目前对于自由意志的探索仍属于科技前沿,尚未形成统一定义。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每日一书:《人工智能时代与人类未来》。百岁高龄的基辛格说,“人类需要重新定义与 AI 这种新物种之间的关系,而且我们人类对于这一切还没有准备好。” 人工智能不是一个行业,更不是单一的产品。用战略术语来说,它甚至不是一个 “领域”。它是科学研究、教育、制造、物流、运输、国防、执法、政治、广告、艺术、文化等众多行业及人类生活各个方面的赋能者。人工智能的特点,特别是它的学习、演化和让人大吃一惊的能力,将颠覆和改变所有这些方面。由此产生的结果将是人类身份的转变,以及人类对现实体验水平的提升,所达到的高度是人类自现代曙光初现以来从未企及的。AlphaZero 的胜利、Halicin 的发现以及 GPT-3 产生的类人语言文本,都仅仅是第一步。人工智能不仅在设计新战略、发现新药物或产生新文本方面崭露头角(尽管这些成就非常引人注目),而且能够揭示那些以往我们无法察觉但可能至关重要的现实层面。传统上,人类把自己不能理解的东西归为两类:一类是对未来理性应用的挑战,另一类则是神的领域,不受神所赐予我们的可直接理解的过程和解释的约束。人工智能的出现迫使我们直面一个问题:是否存在一种人类尚未实现或无法实现的逻辑形式,能够探索我们从未了解甚至可能永远无法直接了解的现实层面?在笛卡儿提出他的著名格言 4 个世纪后,一个问题浮出水面:如果人工智能 “会思考”,或者近似于思考,那么 “我们” 又是谁?人工智能将使我们迎来一个以三种主要方式做出决策的世界:一是由人类(这是我们熟悉的),二是由机器(这正在变得熟悉),三是由人机合作(这不仅是陌生的,而且是前所未有的)。在政治领域,世界正在进入一个由大数据驱动的人工智能系统为越来越多方面提供信息的时代:政治信息的设计,向不同人群定制和分发这些信息,旨在挑拨社会关系的恶意行为者杜撰和操弄虚假信息,以及设计和部署相应算法来检测、识别和对抗虚假信息及其他形式的有害数据 —— 这些背后都会有人工智能介入。从某种意义上说,使用这种服务的个人并不是独自驾驶;相反,他是一个系统的一部分,在这个系统中,人类和机器智能彼此合作,引导一群人各行其道。将人工智能嵌入消费产品确实可以广泛传播该技术带来的福祉。然而,人工智能也将运行不是为任何特定个人用户的利益而设计,也不是任何个人用户可以控制的网络和系统。最后,一个 “元” 问题浮现出来:在对世界有着不同解释和理解的人工智能的 “辅助” 下,人类能否满足对哲学的需求?人类并不完全了解机器,但我们最终是否将与它们和平共处,并以此改变世界?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人工智能通识

              一本人工智能通识介绍的书,文章没有特别多的深度说明和思考,简单描述了人工智能在过去几年中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作者强调了人工智能对各领域和人类生活的巨大影响,包括社会、经济、政治和外交政策方面的划时代变革。对人工智能持不同程度的乐观态度,但一致认为它正在改变人类的思想、知识、感知和现实,引发人类历史进程的演变。尽管人工智能发展具有巨大潜力,但文章提醒我们要意识到其带来的问题,并以价值观来塑造和引导它的发展。最后,文章呼吁各社会合作,理解和适应未来可能带来的改变,同时希望本书能成为激发讨论和决策的催化剂。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2.0
                人工智能的成长性其实已经超乎了我们的预期,这是系统性事件

                这本书有前国务卿编辑的成分,所以在中后偏不断地强调核武器,生怕毁灭性成为了人工智能首要危险,但是我觉得应该辩证性地看待这样的难题和障碍,人工智能在发展的过程当中,难免会出现一些自我性成长的问题,关键是避免毁灭性的事件,一定是在源头上就设置好,多数情况下应该进行不断地尝试与迭代,当然时间也是比较紧要的关键卡点,因为其指数型成长会超越预期,所以趋势之前就做好判断。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人工智能时代的理性思考

                  对我们而言,试图用区区一本书来定义一个新时代,无疑太过狂悖。无论哪个领域的专家,都无法凭借一己之力理解一个机器能够自主学习和运用逻辑的未来,而这种学习和运用可能已经超出目前人类理性可及的范围。因此,各个社会必须展开合作,不仅是为了理解,也是为了适应这样的未来。本书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范本,让他们自行决定未来应该是何种模样。人工智能的未来仍在人类的掌控之中,而我们的使命,就是以我们的价值观来塑造它。

                    1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2.0

                    估计基辛格也就是蹭个热度挂个名吧!快速刷完这本书。

                      1
                      2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开篇和结尾特别精彩

                      人工智能的好处和危害都还是未知的,而人类之所以畏惧,就是其 “不可理解性”,我把不知道它在想什么,也许下一秒就会化身 “天网”。而人工智能的能力和可理解性是矛盾的,如果非要它解释,那就是把神从天上拉到了地上。或许更根本的解决方案,是确保其的 “目的” 与人类的长期利益(不要问这个词是什么意思,没人能说清)相一致。在此再次回想起了《生命 3.0》的先见之明。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1. 历史学就是未来学。对于人工智能这样当今世界最先进的技术的发展趋势,我们也需要从历史中寻找答案,分析其未来的走向。2. 具有前瞻性、启发性的书。作者用广博的视野和完善知识体系,为我们展现了人工智能发展的未来可能,以及可能对人类发展带来的影响,即是可能性也是警示性。3. 翻译可以更加流畅,部分章节读起来不够丝滑。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把AI 当成伙伴

                          近一年以来,伴随着 ChatGPT 令人惊艳的表现,AI 人工智能的热度再一次高涨了起来。于是,关于人工智能的各种介绍和分析如雨后春笋一般,一下子都冒了出来,而这本由美国著名外交家、国际问题专家、美国前国务卿亨利・基辛格为第一作者的 《人工智能与人类的未来》,从名气和探讨的角度而言都显得尤其宏大,但算不算是来蹭热度的呢?查了一下才发现,原书英文版出版于 2021 年 11 月,一年半之前,书中的例子也仅仅提到了 GPT3.0,但这种趋势已如草蛇灰线,影响愈发显著。今年已经 100 岁高龄的世纪老人亨利・基辛格,他懂 AI 吗?这不重要,重要的是他懂政治、懂社会、懂文明与文化、懂时代发展的趋势…… 这些需要丰富阅历和深刻思想凝练的智慧,在与 AI 技术应用的碰撞中,都可以产生很多精彩。从历史上看,技术的发展、应用和普及会产生关键的变量,影响文明的走向,进而影响到诸如国家治理、商业环境、社会文化等等方面 —— 印刷术和纸张做到过、蒸汽机和内燃机做到过、火药和原子弹做到过、计算机和互联网也做到过…… 只是我们从农业时代进入工业时代用了上百年,工业时代进入信息时代用了数十年,而如今从信息时代进入智能时代可能只有几年,人类的方方面面都还没有做好如何适应时代的转变,而技术带来的加速度效应又是如此的汹涌和必然,于是,如何适应智能时代的特点,“站在前进的方向上” 就成为了必要的一种姿态。随着 AI 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智能机器的普及,人工智能将在商业领域发挥巨大作用,尤其可以通过自动化和智能化的方式提高生产效率,但这意味着进行更有价值的生产成为了更需要思考的问题。在社会方面,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结构也将因为人工智能的普及发生改变。基辛格在书中提出了 “智能社会” 的概念,即在人工智能的帮助下,社会将变得更加智能化和高效率,但也将引发道德和伦理问题。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多数人普遍的崇拜和依赖习惯,中世纪 “造神” 并崇拜的文化可能会在更有效的人工智能时代再度兴起 —— 将人工智能捧上神坛,顶礼膜拜,而这必然带来巨大的负面效应。基辛格的观点是人类需要和人工智能成为伙伴关系,共同进化。他设想了一种新型的人机伙伴关系:由人类为机器定义一个问题或目标;然后,由机器在人类无法企及的领域中运作,决定要追求的最优过程。一旦机器将某个过程带入人类可知的领域,我们就可以尝试去研究它、理解它,并在理想情况下将其纳入现行惯例中。这种理想的方式既保持了人类的优势和特质,也恰如其分地利用了机器的优势和特质。在政治方面,一如工业化带来的产能提升和动员机制、信息化带来的传播和影响力,人工智能更会对政治格局和国际关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基辛格认为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将使国家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并促使各个国家加大在科技领域的投资和研发。值得注意的是,人工智能与信息技术的发展改变了原本工业化所形成的分类范式 —— 将产品开发设定为民用和军用,民用更突出成本和体验;军用更关注效能与安全;人工智能明显可以军民两用,但也兼具影响力和破坏性,难以控制。这些特性的重新组合,加上广泛的利益相关者,产生了具有全新复杂性的战略挑战。由此,基辛格警告称:人工智能可能引发军备竞赛和国际安全问题,对全球治理和国际秩序也将产生很大影响,这需要国际社会加强合作来处理相关挑战。在书中,基辛格的观点相对中立。尽管他认可人工智能在商业、社会和政治方面的巨大潜力,也警示人们需要审慎对待技术发展所带来的问题和挑战。尤其重要的是建立与人工智能和谐相处的能力,并以合作和发展的姿态来迎接可能的挑战。这种与时俱进和谐共创的态度是人类面向人工智能时代的根本 —— 不把 AI 当神,而是当成伙伴,发挥各自所长,共同面对发展的问题。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回复Tong,你设置了不允许回复,就在这里回复你吧

                            有确切证据。第五章有引文正是基辛格本人的著作 See Henry A. Kissinger, Nuclear Weapons and Foreign Policy (New York: Harper & Brothers, 1957). 还有疑问的话,请留言,我看到回复。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人工智能已经到来,且在潜移默化的优化,利用数据算法情然改变生活中的衣食住行,兴趣爱好,甚至生老病死。需要人类身体力行的事情正在被逐渐被复制,优化,替代。或许我们还能做些艺术、哲学、电影、艺术的诸如需要人类情感的相关事宜,可谁又晓得这些哪一天又会被取代了。所带来的效应优者更优,富者更富,普通劳动者更为辛苦,甚至难以生存,缺乏公平,社会道德感的现象日益严重。有朝一日或许只是因为人类的情感因素,被人工智能眷养着,又或许人工智能就只是人类的工具而已。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这本书的主旨是阐述人工智能,介绍人工智能,还讲到了人工智能对未来的影响以及带来的诸多问题,但并没有就问题给出解答。这本书出版于 2023 年 6 月,现在是 2024 年 7 月,一年前的书了,对于 AI 这个领域,它已经过时了,如果是持续关注 AI 世界进展的人,可以不看。2024-7-12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人工智能时代与人类未来》

                                  人工智能是当下最热门的话题,基辛格也是 100 岁已故老人,当百年前出生的人与目前尚未形成的人工智能相 “碰撞” 时,能擦出什么火花呢?看完此书,感觉就像几十年前中国🔜发展初期,那本科幻小说《未来世界》里所描写的那样:似懂非懂地,把人工智能未来的发展与人类传统的军事、外交、社会治理,可能带来的正反两个方面的影响,做了预测性的论述,主要还不是从技术层面,而是从目前,人工智能受到人的干预或规则的制定者所带来的挑战等。我们知道,在中国改革开发四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国从传统的农业时代,进入了工业时代、信息时代,目前正 “行走” 在大数据时代,在我们短暂的有生之年,我们看到了新技术,对我们传统的工作、生活等方方面面带来的深刻的变革,而这种变革是过去几十年前难以想像,同时又在自身经历的几十年里,“潜移默化、理所当然” 地接受的改变!人工智能从上个世纪 50 年代中期,由美国人提出,到逐步走到今天,也是先从学术界开始、经历过了工业时代、信息时代、伴随着计算机发展,“数据、算法、算力” 能力的提升,以及为此而提供源源不断能量而才有现在的 “热门话题”。人工智能,既是一个发展的方向,又是一个需要我们共同面对的话题!需要我们在日后的工作或生活中,在现有的大数据时代,给我们带来全新的挑战时代,而会带来深邃的影响……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无论何时何地,人工智能都正变得日益普及。越来越多的学生开始专攻这一领域,为将来从事这一领域或与之相关的职业做着准备。2020 年,美国人工智能初创企业筹集了近 380 亿美元的资金,他们的亚洲同行筹集了 250 亿美元,而欧洲同行的这个数字则是 80 亿美元。美国、中国和欧盟这三大区域政府都召开了高级别会议,研究人工智能并报告相关结论。现在,政治领袖和企业领导人经常称,他们的目标是在人工智能领域 “获得胜利”,或者至少是让人工智能为己所用,以实现他们的目标。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值得一读。以比较高的视角探讨了人工智能时代与人类未来,能让普通人有更深刻的时代认知,在这个时代里,最关键的是,我们自己以及我们与人工智能的哲学性关系这会基本的决定人类与人工智能的基本模式,美国大科技巨头,基本都已经深入投入到人工智能领域,而其中的领道者英伟达,更是因之而快速崛起,人工智能将作为生产力的一种方式而大幅提高生产力,未来的人类将是人本身之间的竞争进化到人 + ai 组合在一起的竞争,这要求我们对自己有更高的个人素质,同时又要求我们对 ai 有更深刻的认知和应用能力,顶尖人才的竞争将更加激烈,创新性和人类本身具备的 “人性” 将无比重要。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自助餐”式的一本书

                                        虽然基辛格的名字写在另两位作者之前(这也是吸引在下阅读的重要原因),但全书七章中 “含基量” 却不超过一章。而且明显看出怹来自漫长冷战中形成的风格(经常以核武器举例)。这当然是可以理解的,毕竟这本书出版后一个月,老人家就仙逝了。对于在下来说,本书只有一句话值得称赞:现在的关键问题 —— 也就是 “元问题”—— 是我们现在缺少 AI 时代的哲学。我们需要自己的笛卡尔和康德来解释这一切…… 这应该是基辛格先生的论调。就本书而言,除上面那几句疑似基辛格先生的话外没有可以推荐的。个人对 AI 的感受自然是 “大势所趋”、“积极乐观” 之类的正面态度。至于本书另两位 AI 专家热情洋溢地描述人工智能的起源、发展、迭代…… 有于本人不曾参阅其他相关著作,实在无法共情及推荐。总之,评价了三颗星,都是给基辛格先生那几句话的。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AI是个值得警惕和反复思考的问题

                                          最后的结果最终由谁承担,这是根本问题。如何评价依据或不依据 AI 执行的结果,是个伦理问题。

                                            转发
                                            评论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