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4
33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大转型:我们时代的政治与经济起源》

    这本书描述了欧洲文明从前工业世界到工业化时代的大转型,以及伴随这个过程而发生的观念、意识形态、社会和经济政策上的转换。由于欧洲文明的这个转型,可以类比于今日世界各地发展中国家所面临的转型,所以,波兰尼常让人们感觉到,他是在直接针对当下问题发言。他的观点 — 以及他的关切 — 与 1999 年和 2000 年在西雅图和布拉格大街上那些反对国际金融组织的骚乱者和示威者们提出来的问题是一致的。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第一个概念是 “嵌入”。19 世纪之前,经济一直是嵌入到社会当中的,经济运行要服从于社会目的。但是 19 世纪,市场突然从人类社会中 “脱嵌” 出来,从从属地位变为支配地位,这是人类历史的 “大转型”。第二个概念是 “双重运动”。一个自发调节的自由市场,意味着,土地、劳动力、货币等生产要素,都必须按照市场供求关系来调节自身。然而,这些生产要素在自由市场出现之前,早已存在,它们并不是为了市场交换而设计的。如果非要让这些要素去适应市场供求关系的波动,必然会给社会带来极大的冲击。与此同时,也必然会引起自发的社会保护运动。这种反复出现的 “双重运动”,就是近代以来的真实历史轨迹。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事与愿违”的真相:挑战与应战

        “在文明的起源中,挑战与应战之间的交互作用,乃是超乎其他因素的一个因素”,阿诺德・汤因比在其著作《历史研究》一书中探讨文明发展的历程时提出了这一论断,并将 “挑战 - 应战” 模式视为文明发展的一大动力。这与贯穿卡尔・波兰尼《大转型》全书的 “双重运动”(double movement)概念有异曲同工之处。波兰尼运用 “双重运动” 这一逻辑解释了自由市场经济的推行为何会出现 “事与愿违” 的结果,对资本主义社会中自由放任的市场进行了鞭辟入里的批判。然而,当 “双重运动” 不再仅仅作为一个概念模型而是投射到现实中时,便会发现它无处不在,滋生出数不尽的 “事与愿违”,历史的轨迹也在其中若隐若现。哪怕波兰尼提出的理论本身也没能逃脱被卷入其中并随时间流转与空间变换成为挑战或应战角色而造成事与愿违结果的境遇。●挑战者的事与愿违波兰尼断定 “自发调节的自由市场,是彻头彻尾的乌托邦”,理论家们致力于使经济 “脱嵌”(disembedding)于社会的努力注定不会成功。市场经济是脱胎于人的 “逐利” 动机而诞生的,但 “逐利” 在 19 世纪之前从来不曾才成为人们社会交往中的突出特征,反而是互惠(reciprocity)、再分配(redistribution)和家计(householding)这三个原则主导着人类的经济生活。也因此在 19 世纪之前的人类社会中,经济或者说市场只处于从属地位,它是服从于政治与社会目的的,这就是所谓 “嵌入”(embeddedness)。但当自由市场的信徒们致力于向全世界推行其主张并付诸实践,市场就在不断冲击着现存的社会秩序,妄图一举颠覆经济与社会的关系,完成一次 “大转型”。但他们对现实进行挑战的结果却必然是事与愿违。因为这种力图建立自由放任大市场的努力作为一种对现实的挑战必然引起利益受损者的反对,促使他们采取抵制自由放任的保护性措施。讽刺的是,这些市场的信徒们在很多时候也会加入保护运动的行列以应对市场经济不可避免伴有的波动性与破坏性。如此一来,现实中从来都不曾出现真正自由放任的市场,理论家们创造并信奉着的反而是一种无法被证伪的假说,这样他们可以站在理论的高地,声称市场的失败只是未彻底贯彻的结果,事实却只是他们在理论的边界前自发地退缩了。“大转型” 不曾真正实现,但事与愿违的后果对人类来说却堪称灭顶之灾。国际金本位制从设计、实行到破产的过程就是 “大转型” 失败并造成严重后果的一条关键隐线。市场在全球的扩张需要一种工具,一种使不同国家得以顺利交易从而实现市场自发调节的工具,金本位制便应运而生。就制度设计而言,它确实是一项令人惊叹的 “智识成就”,其理想结果本该是各国国际收支的动态平衡,但 “双重运动” 再次暗暗发挥了它的影响力,导致事与愿违。实行金本位制后,即时反馈给国家的是无法忍受的代价,各种保护本国利益的壁垒便层出不穷。这就助长了帝国主义无节制占有的本性。殖民成本必须被殖民收益所覆盖,所以帝国总会通过各种保护性措施将殖民地市场与原材料的获取变为自己的一项特权。对殖民地的争夺便一再上演,国与国之间冲突无限加剧,一战的爆发就源于此。而战后致力于恢复市场经济的努力又随着保护性抵制的反应而催生出法西斯主义,人类在 20 世纪所经受的全部灾难于此避无所避。●应战者的事与愿违值得注意的是,“挑战 - 应战” 模式无非就是作为与反应,而反应本身也是一种作为,同样会招致反应,事与愿违的逻辑也同样适用。波兰尼称自由市场并非自发产生,而是 19 世纪各国政府强制推行的结果,它其实是站在自己对立面的那种称之为 “计划” 的东西,其引发的保护性措施才是自发的反应。但这种 “强制推行” 是否也是一种基于趋利避害本能的自发行为?毕竟市场理论也是部分人观察现实世界、体验到各种利好才构想出来的,也是对现实的反应。而其能在反对声音未曾间断的长时段里依旧自如地运行,就说明人们对市场经济的存在还是有着基础性的共识,其实也恰恰是反对者的存在才保证着它能够有不断生长的活力。所以波兰尼说市场经济不 “自然” 是值得商榷的,更重要的是,他对市场的批判本身就属于应战的范畴,他在自己不曾意识到的时候成了自己反对对象的保护者,这就是应战者的事与愿违。而在近年来越发动荡的国际局势下,波兰尼的思想被反复借用乃至推陈出新,成为学者们论证新自由主义经济在当下这个 “大衰退” 现状形成过程中扮演了负面角色的理论武器。“民粹主义” 在世界范围内的抬头被认为是市场经济在全球范围内急剧扩张所引发的,持续横向与纵深扩张的市场在不断消解着社会,这种普世主义倾向遭遇了本土的排外主义,右翼民粹主义政客们凭借着对 “人民之声” 的回应而当权,保护主义成为政策选择,市场的扩张被狠狠地阻滞了。事实上确实如此。但新自由主义经济所引发的反对它的 “挑战运动” 也同样成为双重运动的发起者,并导致了事与愿违,和它的对立面站在了一起。鉴于 “‘大衰退’就是全球化危机和新自由主义危机共同作用的结果:由于对全球的相互依赖关系缺乏政治上的调节而产生的这些问题,遭遇到在制度和文化上都缺乏准备的社会”,使经济重新 “嵌入” 社会、服务于政治与社会目的被认为是解决当下各种乱象的重中之重。但若当真承认波兰尼所说的 “脱嵌” 是一个乌托邦,那么现实中经济就从来不曾成为各种社会运动的唯一动机。人们当下基于政治或文化要求而做出的种种自保措施其实是一种逃避与限制自己的束缚,他们正在失去主动作为对经济运转施加控制并能在文化层面真正安身立命的机会。更重要的是,他们在使自己逐渐丧失思考世界复杂性的能力。●不确定性与确定性 “这是一个 VUCA 的世界”, VUCA volatility(易变性),uncertainty(不确定性),complexity(复杂性),ambiguity(模糊性)的缩写。原本是军事术语的 VUCA 在近几年成为人们形容现代社会本质特征的代名词,不断出现在大众视野。这呈现出来的是一种无所适从、无从改进的焦虑状态,对此我们首先要做的可能是接受这一现实。人类社会不像物理世界那样按照既定的规律完美运转,“有人的参与就会不一样”,不可能出现 “所有人会在同时得到他们想要的一切利好而不用承担任何代价甚至能避开所有祸端” 的局面,这是我们身为人无法回避的宿命。因为某一组关系的 “双重运动” 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和很多甚至无限的双重运动交织在一起,每个人的所思所言所为都在作用于现实,各种言行彼此间也会相互影响、实时联动,如此便呈现出我们能看见却不尽知的动态世界。世界上的资源有限,人的认知能力有限,这两点决定了我们所能做的只有一时一地的选择,拥有彼时彼地的确定性,并为自己的选择负责。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震撼!

          如同房屋需要经常打扫一样,我们头脑中观念也需要不断更新。就在最近,我更新了几个重大知识点,或者说是几个基本假设。第一个,《亚当夏娃在拂晓》一书认为,一夫一妻制的两性经典的标准叙事,仅仅是在一万年以来的农业社会,更多考古等知识认为,农业社会之前,人类估计是群婚制。也许不讨人喜欢,但是,这就是科学的态度。进而,作者认为,也许需要重新调整两性的文化安排,减少不必要的文化病和文化损失(个人痛苦和社会物质损失)。第二个,演化论,远远不是达尔文时代的那个了。比如,基因传播,不单单是垂直的父母向子女,生物界的基因横向传播也是大量存在。而表观遗传学证明,拉马克理论在很大程度很多情景下是正确的。第三,人类直立行走造成骨盆变窄生育困难?观念可能落伍了!第四,马克思采用的中国学生全部学习的很多观点,比如利润来自剩余价值,可能没有奈特的 “利润来自风险” 更有解释力;至于客观价值论,早就没有主观价值论更加有说服力(几年前读到主观价值论,被震惊,狂喜,而今,是我的常识)第五,原始社会开始就有了市场与交换,从而是合乎自然和人性的,理性的?不,《大转折》一书中,波兰尼告诉我们,事实是,交换与市场完全是政府强行设计的,仅仅是几百年历史而已。之前,人类社会是社会决定经济,是互惠的。这样一来,我们那种头脑中原始人交易图景就根本不存在了,交换基础上的市场,失去了人性,自然与时间的加持,不再神圣了,政府干预经济,成为必要与自然的。第六,对经典的再认识,主要是熊逸老师,经典解毒师,经典祛魅师带来的。无数人或者想安顿心灵,获得平静与幸福,或者是要追求世俗成功,发财当官,或者是真诚地追求古代的伟大智慧,潜心经典,花费心血无数,可是,熊逸老师来了,泼冷水,一瓢又一瓢,让你清醒。他说,不要神话经典书籍,不要跪读,不要指望发现什么秘籍,不要当作成功宝典和智慧来源,四书五经包括心学,佛学比如《心经》,《金刚经》,《坛经》,以及道家的《道德经》,儒释道,稀松平常,甚至极其简陋,乃至糟粕腐朽!我个人,还拜读了华 shan 老师对四书五经的解毒,对 “孙子兵法” 的解毒,真的提壶灌顶,去除妄念了。熊逸老师也解读了西方经典著作,加上我自己对西方哲学的学习,基本上得出一个结论,只要不是专业学习,经典著作,看看就可以了,没啥了不起,更加没有神秘和伟大作用。比起今日之知识分子,古代圣贤的智商估计都是弱智,那点儿知识就是小儿科不入流。第七,也许,人文社科,在最近的一二十年,会颠覆性改造,社会道德系统也会大变样。

            1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读史而知当下

            卡尔 波兰尼生动有趣的记述,展现给我们既熟悉又好奇的二百年的全球经济图景。国家间贸易、生产补贴和倾销、发布劳动最低收入标准的利弊、金本位制、战争赔偿的利弊,央行的货币政策,流动性的影响。我们都不陌生,因为十九世纪已经开启了现代经济模式。现在当下的经济,金融问题,早已在二百年前演绎过,那时尚有战时经济的影响,某种层面上更复杂。波兰尼的描述非常诙谐有趣,一气呵成,使人欲罢不能。推荐您开放心态,重温世界经济史。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语道的读书笔记】:2022极简书评

              不知你是否听过这样一个逻辑:政府应该放弃最低工资政策,因为那只是大多数人的良好愿望、必定事与愿违;执行这项政策的结果,要么促使企业主增加机器投入,减少雇佣劳动力;要么激励企业主迁移工厂,控制劳动力成本。也就是说,政府的干预只会破坏市场,得到更坏的结果。这个逻辑,我曾深信不疑(现在仍然不怀疑),并本能地排斥任何政府干预。然而,我却从未意识到,政府的举动很可能源自社会受到了伤害,源自社会的一种自我保护。波兰尼有句铿锵有力的话:社会不受法律支配,恰恰相反,社会使政府服从它的法律。为什么 1815-1914 持续近 100 年的 “和平繁荣”,会突然让位于一场尾随经济崩溃的世界大战?因为,强制建立自发调节的市场经济之努力,让社会忍无可忍。这就是波兰尼在《大转型》一书中所揭示的历史。1848 年的《共产党宣言》有句名言: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所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这闻所未闻的财富让学者们一致宣布,一门不容置疑地统治人类世界之法的科学被发现了。一个以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为名而拒斥人类团结的斯多葛式的决定论,自此获得了世俗宗教的崇高地位。即:只要个人和企业有了追求自己经济利益的最大自由,全球市场就会给每个人带来好处。然而,波兰尼用扎实的考据证明:“自发调节的市场观念,乃是彻头彻尾的乌托邦。” 直到西欧封建主义终结,所有经济体系的组织原则要么是互惠,要么是再分配,要么是家计(小农经济),又或三者的组合。因为,市场运转所必须的获利动机,对人类而言并不是 “自然” 的,那往往意味着不确定感。正是因为不 “自然”,强制推行自由市场体系,必然遭遇社会的阻碍,那是社会出于自我保护、免于崩溃的自然反应。波兰尼的书为我们重新认识自由市场这一人造观念提供了详实的史料。资本主义也好、其它主义也罢,这些人类引以为傲的观念创造,都值得我们深深的警惕!意识形态是蒙蔽探索者双眼的面纱。人民的名义是什么?谁又能代表人民?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大转型揭示了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利弊,并阐述了在转型过程中社会主义和法西斯主义从不同方面对市场的互动。波兰尼揭穿了自由市场的神话性:从来没有存在过真正的自由、自发调节的市场体系。在它们当初的转型中,今天已经工业化了的那些国家的政府扮演了积极的角色,不仅通过关税保护了它们的工业,而且也努力促进新技术的产生。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自由就是自由的束缚者

                  笃定无疑的概念要开始就质疑,因为这样的思想通道犹如钢筋水泥的管道,通向的往往是离事实距离甚远的谬误。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001、我们先来看第一个问题:作者写这本书想要解决什么问题?你用这个问题就可以找到一本书的核心价值观。因为作者写作一本书,他一定是为了解决一个问题而写的,这也是一个人实现自我价值的根本。我们曾经说过,阅读的价值在于帮助他人解决问题,而作者写书的价值也是同理,也是为了帮助他人解决问题。比如《影响力》这本书,作者想要解决什么问题呢?就是想要通过了解提升影响力的原因,从而解决提升一个人的影响力问题是吧。在我们回答问题之后,还需要再回答一个问题,就是在书名后面加个是什么三个字,那影响力是什么?影响力就是有多少人愿意支持你,支持的人多影响力就大,反之,支持你的人少影响力就小。002、作者想要通过什么方法解决问题?既然作者要解决问题,就一定会提出解决方案,第二步我们就需要根据作者要解决问题找到问题解决方案,一般我们可以在书的封面封底、广告语以及书的序言或目录中去找。那提升影响力的解决方案是什么呢?从书的目录中我们可以看见提升影响力的 6 个技巧,所以答案就是作者通过使用使用 6 个技巧来提升一个人的影响力。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印证了伟大的中国工业革命

                      20 世纪最重要的经济史学家卡尔・波兰尼的代表作,豆瓣书评 9.4,被誉为除了《资本论》和《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外,最具影响的经济史著作,在《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公司的概念》里面,德鲁克多次引用本书的观点。著名历史学家汤因比曾说:“人类在历史发展中常常要面临来自人或自然的一系列重大挑战,在这些重大挑战交汇的关节点上,人类社会存在多种可能的走向。”20 世纪三四十年代发生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引发了众多思想家的思考,他们试图探寻这场全人类危机的深层根源,并努力寻找逃离困境、走向光明的道路。卡尔・波兰尼就是这众多思想家之一,凝聚其深刻洞见的《大转型:我们时代的政治与经济起源》于 1944 年在美国首次出版,随即被誉为 20 世纪该领域最重要、最具创造性的作品,并经受时间考验,成为 “20 世纪的经典之作”,启发了政治学、社会学、人类学、经济学、历史学等诸多学科的学术议程。《大转型》一书描述了欧洲文明从前工业世界到工业化时代的大转型,揭示了伴随这个过程所发生的思想观念、意识形态、社会政策、经济政策、国内与国际政治经济上的大转变。波兰尼不仅精当指出了自我调适的自由市场的内在缺陷,还准确预言了这种 “市场经济” 对人、自然、生产组织的严重破坏及其悲剧性的社会后果和国家干预的必要性,对 21 世纪的中国与世界仍极具启发与参考。本书围绕下面三个观点开展论证:1. 自由市场是强制推行的结果,而对自由市场的干预是社会自发出现的。 2. 19 世纪,市场突然从人类社会中 “脱嵌” 出来,从从属地位变为支配地位,这是人类历史的 “大转型”。 3. 强制推行自由市场制度,必然会引起自发的社会保护运动,这就是近代以来反复出现的 “双重运动”。这也再次印证了《伟大的中国工业革命》中的观点:自由市场从来不是一个天然存在的东西,它是一个成本极其高昂的公共品,只有强大而智慧的公共政策才有能力在发展才是硬道理和稳定压倒一切之间把握好度,构建这样的一个公共品,任何企业和个人都无法负担。

                        转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