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给这本书评了3.0近代阿拉伯国家史
本书有很强的学术性,中东近代史大全,史料详尽,看中东的历史,距离遥远不容易理解,我个人有个心法,都看成农业社会向工业化社会的转型期,引起的社会组织变革和人民革命。中国是清帝国的改朝换代,中东是奥斯曼帝国的分崩离析,中国因为有大一统基因,大清还只是半殖民地,在短期的军阀割据之后,幸运的进入 “觉醒时刻”,完成了从弱中央的 “皇权不下乡”,到现代化的基层组织建设,为工业化的全民教育,男女平等和土地革命有了组织基础。而阿拉伯地区因为战略地位的原因,早期被列强瓜分,社会组织模式还停留在种姓族群的基础上,在阿拉伯姓氏是个非常重要的标识,每个阿拉伯人全名非常长,每个姓名就是个人的身份索引,整个社会里的亲疏依靠姓氏,然后是教派。本书书名是从 1516 年奥斯曼统治讲起,但在奥斯曼统治期间,上层说土耳其语,阿拉伯地区还是部落形式,直到 1830 年奥斯曼帝国解体,中东欧斯拉夫地区纷纷独立,阿拉伯地区沦为英法的殖民地,从这是起开始了阿拉伯国家近代史。开始衰落的是法国,致使摩洛哥,阿尔及利亚,叙利亚相继独立。二战后在美苏的压迫下,英国撤出苏伊士运河,标志大英帝国的没落,但英国这个搅屎棍遗留下的以色列,成为美国在中东的坚固基地。接下来的历次中东战争和美国对伊拉克的惩罚占领,叙利亚的内战都属于阿拉伯世界在美苏列强外部势力干涉下,内部各个派系的军阀混战。期间的阿拉伯之春,活跃的兄弟会,也门的胡塞武装,背后虽然都有大国的支持,但本质是随着工业化和现代化的进行,必然进入到全民的基层组织状态。当然他们不会出现中国的组织模式,但是在三大宗教里面,最世俗的伊斯兰政教合一会形成最强大的组织网络。虽然各种的教派和穆斯林兄弟会之间还是会有教派之间的矛盾,但是因为现在有共同的外部强敌。外部势力退出中东是不可逆转的,任何的民族独立和解放一定是建立在人民的流血牺牲之上,但是 “国家要独立,民族要解放,人民要革命,已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 回顾历史,外部势力无论打着什么旗号,终究会被赶走,当地人民的命运要当地人民自己决定,中国可以交往贸易,合作共赢,但想干涉和殖民都是不可能的,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不是口号,是老一辈领导人的大智慧。
3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255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4.0若再晚四年出书,必定五星《奥斯曼帝国的衰亡:一战中东》的作者尤金・罗根的另一部大部头历史作品。中东局势一直是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阿拉伯问题是其中尤为重要的一环。但在谈论阿拉伯历史时,人们往往一味强调阿拉伯历史上的种种冲突,作者认为这是错误的,湮没了阿拉伯世界的引人入胜之处。作者从地缘政治和社会转型的角度出发,深度梳理了五百年来阿拉伯人从摆脱外族奴役到建立主权国家和实现民族复兴的曲折历程,探究了当今阿拉伯世界诸多困境的历史成因。推荐这本书的原因,是因为作者的语言功底跟文章的组织逻辑相当厉害。他坦诚起初仅仅是面向西方读者的,为了尽可能让历史变得鲜活,他引用了非常多优质的个人传记 / 故事。然后在我们以为他在偏题的时候,又重新拉回到相关的历史阶段,并且每一章里面都有很明显的空行和星号分隔,于是每一章又成了无数个被揉碎的部分,后者又一步步构建起了本章。译者也很给力,史的整本书虽然很厚 但读起来却相当流畅。尤其喜欢这本书对黎巴嫩内战的介绍,它跨越了阿拉伯民族主义兴衰时代、石油时代以及冷战末期,是教派冲突、冷战对峙、地区代理人战争的典型案例。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327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阿拉伯世界画卷之书阿拉伯世界给当代人的印象大多是:极端、暴力、封闭、伊斯兰、分裂、混乱、螺旋式下降… 对他们的结论不外乎: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宗教的控制不适应现代文明、贫穷是一切的发端等等… 但是这些不能解释新闻中的炮火、动荡、难民、人道主义灾难… 这本书用一个个生动的故事,把阿拉伯的历史栩栩如生的展现在世人面前,从 1516 年奥斯曼帝国征服阿拉伯世界为起点,梳理了阿拉伯民族的发展史、抗争史,揭示了当下阿拉伯世界困境的历史成因,对理解当今世界格局之形成大有裨益。罗列一些感受和惊奇:(一)新知道的历史知识:1. 奥斯曼帝国也是穆斯林信仰,但是奥斯曼的统治者是突厥人(匈奴人)2. 阿拉伯人最后统治的帝国是 1516 年灭亡的马木鲁克帝国,而后他们成为奥斯曼帝国治下的民族之一。此后这个民族的命运都是被外族决定的 3. 叙利亚统治者在 1950 年代把祖国献给了埃及(全书最让人惊奇之处,想起了中国历史上的燕哙禅让)4. "阿拉伯之春" 居然有个成功的突尼斯,不过也进一步了解了痛苦并不只在最悲惨的叙利亚(这里曾是古罗马文明的一部分,想到这一点便更加唏嘘)、伊拉克、利比亚这些,还有巴林、也门(从来不知道也门竟如此悲惨)这些我们几乎不会知道的地方(二)一些感受 1. 欧洲在 19 世纪殖民阿拉伯世界的过程中,通过金融诱导和安排让大批中东国家破产,进而进行控制和殖民的手法,到今天仍然屡见不鲜。国际间的经济战往往是尸骨累累而不见血。2. 强者对你动手的时候从来不会征求你的意见。从殖民、一战、二战、冷战,阿拉伯人被迫成为棋子,站队和撕裂,从来没有远离,他们的现在更多是他人造成的,也是他们自己造成的。又想起《人类群星闪耀时》里的一句话:" 在命运降临的伟大瞬间,市民的一切美德 —— 小心、顺从、勤勉、谨慎,都无济于事,它始终只要求天才人物,并且将他造就成不朽的形象。命运鄙视地把畏首畏尾的人拒之门外。命运 —— 这世上的另一位神,只愿意用热烈的双臂把勇敢者高高举起,送上英雄们的天堂。3.【2005 年在黎巴嫩和 2006 年在巴勒斯坦领土举行的选举,呈现了一个有关阿拉伯世界民主的令人不安的事实:在任何自由和公正的选举中,最有可能获胜的是那些最敌视美国的政党】当今的阿拉伯世界,用西方的方式打败西方的价值观,以难民的方式反过来侵蚀和渗透西方文化,文明间的战争还会永远的延续下去。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2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一部中东史,半部人类史。穆斯林世界曾经有过短暂的辉煌,但绝大多数时候都是相对弱势的群体。一战后,英法在中东人为划分国界;二战后,以色列建国产生剧烈矛盾;冷战前,被迫站队卷入冲突;冷战后,被植入的民主观念和现实之间的不可调和、长期被压迫和诉求不满,滋生了极端主义。最近哈马斯的再度发难,是早在一个多世纪前就种下的种子。历史一再表明,绝大多数人只看表象,然后再从这个表象上发展出各自不同的解读,而这种只从表象上的解读,又大多数都是误读,这种误读往往发展成虚幻与愤怒,导致极端与暴力。中东孕育了人类最初的文明,三大宗教皆出于此,至今影响着全球一半以上的人口。而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最近一个世纪不断上演的是,“极端与强权,孰高与孰低”。仇恨彼此是这个世界上最容易的东西,而保持相爱实在是太难。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2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瓦哈比派将奥斯曼帝国伊斯兰教的很大一块视为多神崇拜,从而使自己走上了与帝国冲突的道路。尽管正统伊斯兰教规定容忍犹太教和基督教等其他一神信仰,但却绝对不能容忍多神崇拜或多神信仰。事实上,所有优秀的穆斯林都有责任让多神崇拜者认识到他们信仰的错误,并将他们带上伊斯兰教的正道。如果做不到这一点,穆斯林就有责任参加 “圣战” 打击和消灭多神崇拜。瓦哈比主义将苏非主义和圣人崇拜等主流宗教行为定性为多神崇拜,这直接挑战了奥斯曼帝国的宗教合法性。只要瓦哈比运动局限在奥斯曼帝国边界之外的阿拉伯半岛中部纳季德地区,奥斯曼人就不会重视它带来的挑战。从 1744 年到 1765 年穆罕默德・本・沙特去世期间,瓦哈比运动的扩张仅限于纳季德中部的绿洲城镇。直到 18 世纪 80 年代末,瓦哈比主义才扩散到伊拉克南部和希贾兹的奥斯曼帝国边境。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11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古老民族悲惨的独立奋斗史,深刻体会国际政治中的力量与人心#Books / 历史 / 征服与革命一本讲阿拉伯近 500 年历史的书。重点阅读从 1915 年~1920 年。阿拉伯人反抗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统治。对抗英帝国和法帝国的殖民。最终失败的故事。这是阿拉伯建立统一民族国家最接近的时间点。狡猾的英帝国,为了自身的利益,在一战期间关于 l 阿拉伯问题与三个合作方签了三份相互矛盾的协议。阿拉伯议会在大马士革市政厅宣布《独立宣言》。但面对法国的军队,志愿军只有两千人,且作战失败。可以利用威尔逊的民族自觉协议,宣布实现民族独立,但要真正独立必须要有军事力量作为保证。当年北美的独立也是这样。中国的独立自主也是这样。体会:要想成功必须要有力量做基础,再加合乎逻辑的道义。也就是施展老师说的力量与人心。黎巴嫩就是法国为了肢解统一的阿拉伯国家而设立的。大叙利亚成为统一的国家,难度越来越大。体会:很多事物开始的时候是另一种设定,后面想转变会越来越难。复习了施展提出的国际政治的变与常,这里的常就是力量与人心。表层是人心,底层是力量。结合 1915~1920 年阿拉伯独立的过程可以看出。当时的阿拉伯领导人更多倚仗的是人心。一方面是本民族老百姓的向往,另一方面是威尔逊总统的民族自觉的倡议。但最终都败给了英法的军队。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赞分享「微信」扫码分享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