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给这本书评了4.0过我的手,就该多值点钱
由于人的时间、精力和能力有限,我们通过不断学习、不断积累经验来提高理性程度的成效,是有限度的,而且理性本身的标准也存在问题。所以,传统经济学的理性经济人假设存在重大缺陷,经济活动中的主体,不是理性的经济人,而是受各种情绪甚至偏见影响的普通人。然后作者理查德・塞勒谈到了禀赋效应。根据这个效应,当我们拥有了一件物品之后,对它的评价会更高。这个效应看上去不够理性,甚至可以算是一种偏见,但它来源于人类 “避害” 高于 “趋利” 的本能。这是行为经济学理论的核心概念,对各种经济决策有重要影响。最后,理查德・塞勒提出了心理账户和交易效用。其中,心理账户效应让我们在心中将金钱收支分解成一个个单独的小账户,交易效用让我们将商品的价格与心中的期望参考价格比较,这两种因素同样是理性经济人不会考虑的,然而却会对我们的消费决策影响巨大。行为经济学不是对主流经济学的否定,而是扬弃:就是抛弃不好的一面,发扬好的一面。一方面,行为经济学弥补了主流经济学的不足,改正了主流经济学的失误。另一方面,行为经济学用到的很多概念和分析方法,还是从主流经济学来的。行为经济学不能替代主流经济学,但是这个学科分支能让经济学更贴近现实,帮助我们更好地决策。
1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127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行为经济学使世界变得更美好🌈本书作者理查德・塞勒是 2017 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毫无疑问,他也是当今世界行为经济学领域泰山北斗级别的老师。他说,《思考,快与慢》的作者丹尼尔・卡尼曼和特沃斯基是自己的良师益友。而丹尼尔・卡尼曼是 2002 年诺贝尔奖获得者,如果不是因为特沃斯基过早病逝,2002 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必然多一个领奖人。🌈特沃斯基的故事作者在书中写到了特沃斯基得知自己癌症晚期且只有 6 个月生存期时的一个故事:特沃斯基几乎在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表现得十分睿智,在对待疾病方面也是如此。 他咨询了斯坦福大学的多位专家,在得知病情的发展和结果后,他认为与其让毫无意义的治疗毁掉自己最后的时光,充其量只换来额外几个星期的生命,莫不如顺其自然。特沃斯基像往日一样睿智,他向他的肿瘤医师解释说,癌症并不是零和博弈。“对肿瘤不利的,对我也未必有益。” 有一天,我打电话给特沃斯基,询问他的身体状况。他说:“说起来很有意思。得流感的时候,我们觉得难受得要死,但是真正快要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大部分时间却感觉良好。” 这就是行为经济学家对待自己生命的态度,能看到行为和决策和主流观点的不同。是的,行为经济学就是在挑战主流的经典经济学理论和实践,就如同特沃斯基不盲从于主流的建议。🌈“错误” 的行为按照作者的观点,在真实市场中,经典经济学理论的理性模型不够正确,按照经典经济学理论的各种行为本身,可能都是 “错误” 的。继续深入理解,在真实市场中,多数人的选择是错的,即使他们遵循了某种理论;譬如股票市场中,韭菜被收割,有的因为不学习的,有的因为太勤奋。🌈我有个疑问 “正确” 的行为之所以正确,是因为多数人不理性的 “错误” 行为基础之上;如果多数人都掌握了行为经济学的理论和实践,能够做出 “正确” 的行为,那个时候是否还有更加 “正确” 的行为,行为经济学是否会失效呢?🌈行为经济学的新目标作为亲历者,作者用一本书介绍了行为经济学的发展和现状,案例丰富、分析深刻,发人深思。在本书的末尾,作者说到,行为经济学家在 20 世纪 90 年代主要有两个目标:第一个目标是实践性的,即寻找并记录个人或公司的反常行为以及反常的市场价格;第二个目标就是发展和完善行为经济学理论。如今这两个目标都已经达成,行为经济学家的使命已经是:运用行为经济学使世界变得更美好。而以作者的叙述来看,毫无疑问这一切正在发生,譬如《助推》,世界会更美好的。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422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4.0行为经济学是如何在主流经济学的冷眼和歧视中成长壮大的如果你对经济学更为熟悉,我推荐理查德・泰勒的《“错误” 的行为》。
我曾经推送的一篇文章《娶走校花的那个哥们,你过得还好》,就是讲泰勒所说的 “赢家的诅咒”。泰勒教授是夺冠诺贝尔奖的最热门的选手之一,获奖对他只是个时间问题。
这本书以他个人的学术经历,讲述了行为经济学是如何在主流经济学的冷眼和歧视中成长壮大的。作为一个学术中人,这本书读来更是饶有趣味。比如,书中曾经讲到芝加哥大学商学院给教授们分配办公室的故事,就是这样的小事,也足以让教授们群情激愤。相信曾经在知识分子扎堆的地方工作过的人,读到这里都会会心一笑。此外,让我颇为感慨: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做自己最感兴趣的研究,在学术界也快成为一种奢望了。所幸,总会有一些人愿意去走 “窄门”,选择那条少为人知的道路。学术圈子之外的朋友,也能从中找到不少启发。
顺便说一下,泰勒教授还是另一本畅销书的作者。他和哈佛大学法学院教授卡斯・桑德斯合著的《助推》,讲的是如何通过细微的制度设计改变人们的行为,泰勒把这种思路称为 “自由家长主义”,可谓意味深长。3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221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4.0社会科学每日一书:《错误的行为》。政治经济学的基础,或者从更广义的层面来说,每门社会科学的基础显然都是心理学。有朝一日,我们肯定能从心理学原理推导出社会科学的规律。—— 维尔弗雷多・帕累托我发现,在人生的最后时光,我们一直在谈论各种奇闻和故事,希望别人记住,至少是短暂地记住。我认为犹太教一直有个传统,即历史和智慧是通过奇闻逸事、有趣的故事,以及恰当的玩笑,而非讲课和历史书流传下来的。问题其实出在经济学家使用的模型上,他们的模型用虚拟的 “经济人” 代替了真实的普通人。与完全理性的经济人相比,我们人类有很多非理性的行为,所以利用经济学模型做出的很多预测都不准确,造成的后果也比让学生不满严重得多。几乎没有经济学家预测到 2007~2008 年经济危机的到来,更糟糕的是,很多经济学家都认为这次危机根本不可能发生。卡尼曼和特沃斯基之所以将重点放在变化上,是因为人类本身就是通过变化来体验生活的。假设你所在的办公大楼的空气循环系统非常好,可以使办公环境始终保持我们说的常温。现在,你离开办公室去会议室参加会议,你会对那里的温度有何反应呢?如果那里的温度与你的办公室及走廊里的温度相同,你不会有什么反应。只有当会议室的温度明显比办公楼其他地方高或低的时候,你才会注意到。当我们适应新的环境后,就不会在意那里的温度了。简单来说,这个问题就是 “人们是怎么看待金钱的”。一开始,我把它称为 “心理账户”(psychological accounting),但在随后的一篇论文中,卡尼曼和特沃斯基将其英文名称改为 “mental accounting”,我后来也沿用了这种叫法。亚当・斯密对激情的看法有一个重要特点,即它们是缺乏远见的,也就是短视的。正如他所说,问题是 “我们 10 年以后享受到的快乐,同我们今天能够享受的快乐相比,其对我们的吸引力极为微小”。在一开始就得到彩票的实验对象中,有 82% 的人决定继续保留彩票,而一开始就得到钱的人,其中只有 38% 的人想用三美元买一张彩票。也就是说,人们更可能继续保留原有的东西,而不愿与人交换,即使最初的分配是随机的,结果也是如此。这一实验结果十分令人信服,并且再清楚不过了。第一、传统经济学的理论缺陷传统经济学的核心假设:人们做出选择时会遵循最优化的原则,经济学建立在均衡理论原则下。这个假设有三个缺陷:1:最优的原则因人而异,自己认为的最优并不是实际上的最优选择;2:人们在选择时,有诸多偏见,包括锚点效应、过度自信等等;3:很多因素没有被最优化模型考虑在内,最优化模型只是对单个事件影响,但是没有考虑事情之间的联系或者情感的因素。第二、行为经济学的方法将心理学和社会学等学科加入到经济学,提出行为经济学这个分支,并提出研究行为经济学的两种工具。第一种是随机控制实验:这一方法通常被用在医学界,典型的实验就是研究一些人接受了某种利益的 “处理” 后会发生什么?第二种是自然实验:就是实验的有些人加入某个项目,而其他人没有,再结合计量经济学的概念,通过两组实验的对比结果,看看加入的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第三、有限理性考虑限制决策者信息处理能力的约束理论,西蒙提议将不完全信息、处理信息的费用和一些非传统的决策者目标函数引入经济分析。近来不少经济学家认为这三方面研究不足以构成有限理性概念核心。主流经济学却在最优决策和全部均衡的分析框架中将西蒙提到的这三方面研究全部吸收了。主流经济学家将不完全信息引入传统的最优决策模型和全部均衡及对策论模型,使得主流经济学中的最优决策和全部均衡模型可以用来揭示不完全信息对经济行为及其交互作用的影响。第四、机会成本、替代效应和禀赋效应机会成本是指为了得到某种东西而所要放弃另一些东西的最大价值;也可以理解为在面临多方案择一决策时,被舍弃的选项中的最高价值者是本次决策的机会成本。禀赋效应,是指当个人一旦拥有某项物品,那么他对该物品价值的评价要比未拥有之前大大增加。这一现象可以用行为金融学中的 “损失厌恶” 理论来解释,该理论认为一定量的损失给人们带来的效用降低要多过相同的收益给人们带来的效用增加。也就是,当我们拥有一件东西时,我们会夸大其实际的价值。禀赋效应是指人们往往不愿意放弃自己已经拥有的东西,部分原因在于损失厌恶。第五、前景理论和价值函数具体说它包含两个重要的组织原则和一条曲线图,其中两个原则是:规范性理论和描述性理论;一条曲线是:价值函数曲线。前景理论真正的核心或者说引擎是价值函数曲线,比如我们拥有财富的心理,前景理论将重点放到了财富的变化上,因为人类本身就是通过变化来体验生活的。价值函数是经验型的,它有三个特征:一是:大多数人在面临获得时是风险规避的;二是:大多数人在面临损失时是风险偏爱的;三是:人们对损失比对获得更敏感。第六、心理账户心理账户是行为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由于消费者心理账户的存在,个体在做决策时往往会违背一些简单的经济运算法则,从而做出许多非理性的消费行为。心理账户概念和其他几个重要的经济学概念是非常相关的,其中一个重要的就是:沉没成本。沉没成本就是那些已经花出去的或者说消失的成本,它本应该不对我们现在和未来的决策产生影响。第七、有限的自我控制:跨期选择在自我控制中,有几个概念需要了解,包括:跨期选择、贴现效用消费函数模型。跨期选择是由经济学家欧文・费雪提出,其含义是消费者力图使得目前消费与未来消费的组合能够带来最大效用,这就是跨时期最优选择。也是指人们衡量不同时间点做出决策后的成本和收益。经济学家用折扣率来解释跨期选择。时间折扣是个体经济心理与行为中的一个重要属性,它反映了个体如何看待未来或过去事物的价值,如金钱、生命等。其一,人类与动物的重要差异之一是人类具有对未来进行计划和规划的能力。但在进行跨期选择时,人类却同寓言中 “朝三暮四” 的猴子一样,更偏好即刻的价值。其二,由于时间折扣的潜在机制与个体的冲动性和自我控制功能密切相关,时间折扣可能与一系列精神疾病相连,如各类成瘾行为、孤独症、暴饮暴食症等。第八、消费函数模型跨期选择不仅仅是经济学理论中的重要概念,同时也是行为经济学的重要概念。消费函数模型是由三位重要的经济学家提出:凯恩斯、弗里德曼和莫迪利亚尼。凯恩斯极力提倡减税,同时他的消费函数中,将消费分为:自发消费和引致消费两类。在凯恩斯提出了一个很简单的消费函数模型。他假设如果一个家庭的收入有所增加,他们会按照一定比例进行消费。增加的收入与将用于消费的部分之比称之为:边际消费倾向。而且也指出不同经济收入阶层的边际消费倾向有很大的区别。随着家庭收入的增加,边际消费倾向将逐渐降低。
1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11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4.0《原来我们都不理性!》@日啖一书169/700趁着《助推》的热乎劲儿,我一路追剧到了《错误的行为》。
作为一个文科生,我更爱这本理查德・塞勒的《错误的行为》。
身处经济世界,"行为经济学" 值得我们每个人都好好读读。它如同一个透视镜,让我们看懂自己,也看懂这个世界。懂了,也就理解、接纳、释然甚至热爱了。
近 20 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已经有三次颁发给了行为经济学家 ——2002 年的丹尼尔・卡尼曼,2013 年的罗伯特・席勒,以及 2017 年的理查德・塞勒。简直是对传统经济学的完美逆袭!
你看,我们跟这么多伟大的人物在同一个时代,又借着他们的著作促膝而谈,这是多么美妙的事!
《错误的行为》是行为经济学领域的集大成之作,也是理查德・塞勒的学术自传。
我跟你保证,就算是学术著作,读来却一点都不枯燥,全是 "人话",轻松、幽默又有趣。塞勒自己都说:"书中会涉及专业研究,可也不乏逸事,甚至还有好玩的故事,以及奇怪的笑话。"
说到这儿,我甚至有点羡慕嫉妒塞勒 ——" 自 1977 年和特沃斯基相识以来,我坚持用一种方法来检验自己所写的每一篇论文,即:“特沃斯基会同意这篇论文发表吗?”—— 身边有特沃斯基(还有卡尼曼)这样严谨又智慧的朋友,是拯救了银河系吗?
作为一个普通人,我从《错误的行为》中学习到了什么?
1、 这不仅是理查德・塞勒个人的学术自传,也让我了解到了 "行为经济学" 的成长史,妥妥一个 "英雄之旅"—— 从一开始的不受待见,到 21 世纪的完美逆袭; 从高堂之上的学术研究,到了普通人的柴米油盐,越来越接地气,越来越实用了。实用到了连我们这样的普通人都开始关心起了 "经济学" 这么宏大的概念!
2、行为经济学,从心理学入手,到行为学、再到经济学,实际上,直通决策学,是我们生活、工作中做出正确决策的有力武器。
行为经济学引入心理学研究成果证明,人类的感知、记忆、判断和决策,是由我们的大脑和神经系统决定的 —— 你知道,人是不完美的,当然就不可能完全理性。(这还用说吗?我们都是感性动物。)
你看,不是你一个人 "不理性"—— 大家都一样!不论怎样努力都一样。所以,不用跟 "理性" 死磕。
3、禀赋理论。这是塞勒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主要成果,指的是,当一个人一旦拥有某项物品,那么他就会觉得这个物品价值特别大,比没有之前大得多。——"敝帚自珍",自己孩子更漂亮。
4、塞勒用来解释个人消费行为有两大武器:一个叫做心理账户,一个叫做交易效用。
心里账户:人们在进行消费决策时,根据金钱的来源,有时候根据用途和其他因素,会在内心深处将金钱进行分门别类的管理,如同分类账户是。在消费决策时,你会首先在每个小账户内部计算成本,评估交易是否值得。
交易效用:每个消费者都会把商品的价格,和自己心目中期望的参考价格做一个比较。如果价格远远低于心里的价格,你就会觉得这笔交易很值,有足够的吸引力。我们就说这笔交易是富有交易效用的。相反,你就觉得不值得、不划算。
这种参照物,有时是地点,有时是包装,有时甚至是卖东西的人。也就是说,同样的货品,在什么地方出售、用什么样的包装,什么人在售卖,都会对这个商品的价格产生微妙的影响。
这让我想起两本书,《你的形象价值百万》,《顾客为什么购买》,看来都是经济学啊,都是 "交易效用" 在起作用。
行为经济学还有很多厉害的 "武器",对我们的生活和工作都在产生着正面或负面的影响。了解更多 "错误的行为",有助于我们在修正的道路上跋山涉水,如履平地。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9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金融学——《“错误”的行为》📜《“错误” 的行为》是理查德・塞勒(Richard Thaler)的一部经济学巨著,以行为经济学为基础,深刻地探讨了人们在金融决策中所表现出的非理性行为。本书不仅为经济学领域注入了新的思考方式,而且为普通读者提供了洞察人性和金融市场的深刻见解。📜首先,塞勒在书中通过生动的案例和深入浅出的语言,成功地将复杂的行为经济学理论传达给了广大读者。他通过讲述人们在购物、投资和储蓄等方面的决策过程,揭示了许多看似不合理的行为背后隐藏的心理机制。这种贴近生活的阐释方式不仅使得理论更具可读性,也让读者更容易将其应用于实际情境中,增加了书籍的实用性。📜其次,塞勒对于市场波动和投资决策中的心理偏差进行了深入研究,为人们更好地理解金融市场提供了重要线索。他指出了羊群行为、过度自信和损失厌恶等心理障碍在投资决策中的负面影响,为投资者提供了更全面的认知视角。这对于普通投资者制定合理的投资策略和风险管理至关重要。📜此外,本书对政策制定者和经济学家也提出了有益的建议。通过深入研究人们的行为,塞勒提供了一些建议,以改善社会福利和促进经济增长。这为实际政策制定提供了理论支持,使得经济学不再仅仅是一门理论学科,更成为解决社会问题的实用工具。📜总体而言,《“错误” 的行为》通过对行为经济学的深入剖析,为读者呈现了一个丰富而引人深思的金融学世界。塞勒以其独到的见解和通俗易懂的写作风格,成功地将复杂的理论呈现给广大读者。这不仅拓宽了经济学的研究领域,也为个人、投资者和政策制定者提供了更为全面的认知,使得本书成为行为经济学领域的经典之作。
4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6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4.0彼之砒霜,吾之蜜糖这本学术自传,讲述了作者以及其所从事的行为经济学从无到有的过程,作者本人因为这方面的贡献获得诺奖。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内容就是有限理性,基于此,我们人类常常会犯错,这样错误推动了科学的研究,也可能成为了别人的财富,比如作者本人所在的一个基金就利用人们在市场上犯的错误来盈利。
作为学术自传,本书一点也不学术,至少是没有学术论文那么晦涩难懂,甚至可以说每一个人了解行为经济学这门新兴的科学一个不错的入手。但即便如此,它也承受着不少人的批评和抵抗等,其中不乏一些行业内的经济学大佬,在他们的眼里,作者和其所从事的领域都是没有价值,甚至是浪费时间和资源的。这一点相信在其他传统经济学者那里更为常见,对此作为普通读者不妨对双方的观点多一些了解然后做出自己的判断,而不必急于进行站队。
对行为经济学有所了解或者看完本书,相信都会和作者有一个类似的想法,目前它所发挥的作用的地方还只限于微观经济学,而对于宏观的则很少涉猎。这一点既是其未来发展前进的方向之一,也是其将要面对的巨大挑战。即便如此,结合心理学和经济学的研究,不少行为经济学家做出的研究和贡献依然可以为我们借鉴,从而避免重蹈覆辙。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6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3.0塞勒活得很拧巴,他得了诺贝尔奖、高就于 “芝加哥学派” 的大本营,但是他的同事、经济学大咖法玛、米勒见了他都不愿打招呼。多年来他像堂吉诃德一样,执意与主流经济学对峙。也许是这个原因,这本《错误的行为》,看书名像行为经济学专著,仔细一读,却有大量篇幅关于 “我” 的描述,基本是学术自传,等全书翻下来,感觉更像 “堂吉诃德” 在絮絮叨叨地自我辩护。 行为经济学的兴起,谈不上对经典 “理性人假设” 的颠覆(质疑 “理性人假设” 早不是新鲜事)。扉页上帕累托说:“每门社会科学的基础显然都是心理学”,行为经济学就是心理学出手、参与了经济学理论的 “修正”。塞勒这个诺贝尔奖,与其说颁给他的,不如说颁给行为经济学的,与其说颁给经济学的,不如说颁给心理学的。 封底上有出版社找来的名人推荐,其中薛兆丰老师的荐词读来很不寻常:“塞勒教授毕生搜罗人的各种非理性行为,说到底就是在搜罗商机。读塞勒教授的书,是寻找商机的捷径。” 言辞间这淡淡的不屑,让出版社情何以堪。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2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4.0在行为经济学中发现人生原以为这是一本行为经济学的科普类书籍,但随着阅读的深入,书中的案例给人带来的不仅是经济学方面的知识补充,还有做事做人的真知灼见。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关于如何成为一名好领导:“真正的领导者必须创造一种环境,让员工觉得只要根据证据做出决策,不管结果如何都会受到奖励。理想的环境会鼓励所有人细心观察、收集数据并且直言不讳。能够创造出这种环境的老板只会面临一种风险:可能会伤害他们自己的自尊心,但与层出不穷的好点子和降低灾难发生概率相比,这只是很小的代价。” 感谢这本有趣且不枯燥的书,让一个理工科出身的同学迈入了经济学的大门。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2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理性人,与不理性的行为人到底是理性的,还是非理性的?传统经济学显然认为是前者,因为理性人假设是整个经济学的前提和基础。不过,做学问与过日子是两码事。无论 “理性人假设” 拥有如何漂亮的理论外衣,都无法掩盖 “现实人” 各种非理性的行为。面对着强大的理性派,行为经济学彼时只是才露尖尖角的小荷。不过,对于理性人的不理性行为,总还是要有一个解释,这个时候,理查德・泰勒站了出来。作为行为经济学领域举足轻重的人物,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泰勒在书中详细介绍了行为经济学中那些耳熟能详的概念:禀赋效应、前景理论、价值函数、损失厌恶、沉没成本、心理账户、机会成本、自我控制、延迟消费、公平与博弈、狭窄框架,当然还有他最喜欢的行为经济学的应用方式 ——《助推》。通读下来,除了佩服泰勒的才华与能力,对泰勒的运气也是羡慕不已。在他那个时代,精英云集、大家辈出,除了卡尼曼和特沃斯基,仅仅是出现在书中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都有不少,比如赫伯特・西蒙、肯尼斯・阿罗、尤金・法玛、默顿・米勒、罗伯特・席勒、佛朗哥・莫迪利亚尼...... 都说真实的故事最能打动人,其实,真实的人生经历也能打动人。我承认,泰勒用这本学术自传体的书打动了我。这是一本值得一读再读的书。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1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3.0可做了解行为经济学发展史的读物行为经济学,目前来看,只能为经济学的理性模型进行补充和完善,并没有提出新的决策理论。你需要先用经济学进行决策分析,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之后,然后再用行为经济学(心理学)清除自己为了达到目的路上遇到的心理障碍。每个人的心理障碍并不一样,同一个人在不同情境下的心理障碍也不一样,这样的千人千面、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使得心理学的 “实验” 很难形成概括性的结论,或者结论很难有说服力。此书用来了解行为经济学的发展史是可以的,但个人觉得行为经济学本身不值得占用太多脑容量。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1分享「微信」扫码分享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