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给这本书评了4.0
“我好” 意思是说,仅仅因为我出生于这个世界,我就有权利拥有我的生命及我可能在生活中获得的幸福。“你好” 的意思是我知道其他任何人拥有与我同样的权利。因此,我好,你也好。但是,年幼无助的孩子需要依赖父母的关心和照顾,总是感到自己比父母卑微,因此初必定会形成 “我不好 - 你好” 的心理地位,继而可能发展为 “我不好 - 你不好” 和 “我好 - 你不好”。这样的负面态度将伴随孩子一生,影响他们对自己的感受以及与他人的关系。认为自己和他人皆处于 “好” 的心理地位(即 “我好 - 你好”),是个体通往幸福、满足以及良好关系的重要途径。在本书中,美国精神病学家托马斯・哈里斯向世界宣告:每个人都是可以改变的,并且无论对自己还是对他人,都可以实现一种真正的 “我好 - 你好” 的态度。同时,他也提供了非常有效的工具,结合众多人际互动案例,帮助我们真正了解自己,开启潜能,改变人生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1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4.0掌握沟通语言,“你好,我好”那么“对牛弹琴”也是“高山流水”沟通其实复杂,不是说有语言、对话,就能很好沟通,其中夹杂了情绪因素,加之文化、地域因素的纷繁复杂,稍有不慎,情绪的火药桶一点即燃,更严重的是留下了个人精神伤害,深陷精神障碍不能自拔。在面对今天的沟通困境时,沟通者就如同棋手一般受制于某种状况,每走一步都是有害的,举步维艰。对牛弹琴,纵使琴声美妙高雅,但对不在一个频道的沟通者而言,这就是杂音,心神不宁。作者试图解决沟通中此类困局,建立沟通的语言,为沟通本身赋予语言,可谓是语言中 “语言”。作者发展了一套独立的系统,界定了专门的术语,把沟通行为压缩至一个可观察的单元。现实中我们每个人都有 “父母” 状态、“成人” 状态和 “儿童” 状态三种状态,作者称之为 PAC,这些状态并不是角色,而是一种真实的心态。“父母”“成人”“儿童” 并不是像本我、自我和超我属于概念,这些状态产生于对所记录的往事的重现,涉及真实的人、真实的时间、真实的地方、真实的决定和真实的感觉。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所有的人都生活在同一个舞台表演中,其幕后是一样的。沟通语言的凌乱打乱了人们的阵脚,不免会面临进退失据的情况,“PAC” 沟通语言就像是幕布的开关,一旦掌握,生活的幕布也只有收起,不光是认清自我心理,更能掌握生活的真相,沟通中总的来说也就四种心理地位:1. 我不好 — 你好;2. 我不好 — 你不好;3. 我好 — 你不好;4. 我好 — 你好,当然理想状态是我好 — 你好。奥地利心理学家阿尔弗雷德・阿德勒认为,“性” 并不是人生奋斗的基础,普遍存在的自卑感或 “我不好” 的感觉才是。儿童由于身材矮小和无助,必然感到自己比周围的大人卑微。“我不好” 的状态不应一直禁锢我们,人都需要成长,作为 “成人” 去沟通。学会沟通的语言,“对牛弹琴” 也会是 “高山流水”,你好,我好!
1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1赞分享「微信」扫码分享给这本书评了5.0人际沟通分析本书介绍了人际沟通分析的主要内容,将每个人分成了三个部分 “父母”“成人”“儿童”,有点类似于精神分析的人格结构(但实际上与本我,自我,超我有很大不同)。同时,介绍了四种心理地位,而心理治疗就是帮助来访者达到 “你好 - 我好” 的心理地位。人际沟通分析很强调成人的作用,成人反映着理性,因此用成人进行反应是最健康最合适的方式。而且根据这个流派的名称,该流派主要是根据语言表达来映射人的内心世界,因此当人可以分清楚此时此刻是自己的哪一部分在说话,就能更好的进行内部探索,并发挥成人的力量。(语言虽然是沟通的工具,但同时也是沟通的限制)虽然书中也有交代,这三个部分存在相互融合的地方(更多的是相互污染),但是这三种情况是否能涵盖全部的状况,即是否存在某些状况无法辨认是三者中的哪一部分?并且文章中的很多咨询案例都是为了凸显该疗法让人醒悟的时刻,而较少体现整个咨询过程。而且该流派有效的前提是来访者需要相信这一结构假设的存在。与 CBT 的 “自动思维,中间信念,核心信念” 不同,这个结构假设有很强的抽象性,因此并不利于来访者对其完全相信。TA 虽然很实用,但相较于 CBT 和精神分析,感觉 TA 对人的理解没有前二者深刻,并且在治疗上也缺乏一定的系统性(可能是因为这本书主要是讲理论,而非实践,因此对于治疗具体如何开展没有过多介绍)。书中提到的一点是我比较赞同的,即 “一对一的心理咨询非常昂贵,但是由于社会、经济环境、咨询师精力、收入等各种因素,使心理咨询的价格不可能很低。” 因此,团体治疗是很好的选择,我也认为在未来应该用更多的精力探索开发团体治疗的价值。总体来说,这本书向我们介绍了主流心理咨询流派(CBT、精神分析、人本主义)外的新的观点,也有很多收获。
转发转发同时评论快速转发评论赞分享「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