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4
14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社会纪实越真实越没有观点反而越深刻越批判,和长镜头一样的道理

    六岁的贾樟柯和老年任正非相貌很像,他的妻子赵涛和香帅老师相貌很像。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贾想1-2后

      了解贾樟柯,相信有外星人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接下来,如何做贾樟柯电影研究?

        作为法国《电影手册》前主编,让 - 米歇尔・付东,偏爱侯孝贤、杨德昌、王兵、贾樟柯等中国导演,同白睿文相似,以 “在外” 的视线通过电影影像观察中国、理解中国,虽然也有偏颇、或是有待辩驳之处,但是总体上还是以作品 / 影像 / 视觉表现为研究核心,为深入研究以上导演提供了独特的研究视角。有关贾樟柯导演研究,先行研究并不匮乏,尤其是贾导有着很强的写作能力,《贾想》两册书有着导演详细的创作背景,以及思考路径。但也似乎写得太过仔细,反而限制了研究角度的选择,很难出新意。这时,借助国外研究的思路和理论,可以扩展研究幅度,提供一些 “在内” 难以注意到的地方。可惜的是,本书中真正研究的部分严重不足。闪烁着影评家思想光辉的作品评论部分,太短太少。且多是褒赞之词,对于贾导作品中存在的薄弱之处,尤其是商业化色彩浓郁的几部作品,少有批评和批判。缺少《电影手册》常见的冷峻色彩。贾导的能量,并不只体现在电影作品中,在电影节、在导演圈、在作家圈、在商业经营等等多维度上都有着可圈可点之处。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只是记录,不做评判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天注定》让我想起了巴西,也想起了安东尼奥尼。或许因为在这个越来越全球化的世界,暴力的出现不仅越来越难以预料,而且平常,无论哪里都是如此。从这种意义上说,《天注定》里的中国在我们国家也同样存在。贾樟柯装配了一台复杂的装置,把四个截然不同又互为补充的故事串在一起,以此讲述电影。在中国的好几个地方,电影描绘的男男女女不再屈服于越来越不公正的秩序。于是,暴力成了一种表达形式。那些未被倾听者开始变得暴力。

              转发
              评论